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锦94块是锦45块的一个次级断块,是无边水且底水不活跃的稠油油藏。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地层压力下降,地层中的轻质组分挥发,胶质、沥青质析出沉淀造成油层堵塞。在钻井、修井、注汽过程中,都有可能形成油层伤害,导致油层孔道堵塞,注汽时吸汽能力差,严重影响蒸汽吞吐效果,为此开展了油层酸化解堵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小洼油田是1992年投入吞吐开发的深层特稠油油藏,1998年油田进入递减阶段,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低产低效井、停产井比例逐年增多;蒸汽超覆造成储层动用不均的问题日趋严重;调剖措施效果逐渐变差。为了改善油田注汽吞吐效果,研制并应用了适应小洼油田的高温三相泡沫调剖技术,改善油井吸汽剖面,提高了油层的动用程度、油井的周期产量和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稠油油藏主力油层水淹严重,热采油汽比接近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的现状,对注氮气泡沫剂控制底水锥进及热氮混注提高热采采收率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地抑制底水锥进和蒸汽超覆,改善了吞吐井生产效果,成为“十五”期间巨厚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多周期吞吐后控制底水锥进、提高热采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杜84块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规模实施后,水平井年产油量比例逐年增加,水平井已经成为油田稳产的关键。但随着水平井蒸汽吞吐轮次升高,水平井开发中存在的水平段油层动用不均、蒸汽外溢导致热利用率下降等问题逐渐突出,蒸汽吞吐效果逐渐变差,为保持稳产,改善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实施配套工艺措施、调整注采参数及改变蒸汽吞吐方式,挖潜水平井潜力,改善了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5.
蒸汽吞吐是目前稠油油藏比较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方法,它能有效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而边际稠油油藏开发难度相对较大,研究边际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技术政策界限十分必要。基于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纯油层和油水同层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了油水同层的避射厚度界限和合理井网井距界限。纯油层周期数大于2,注汽量大于2000m3后,注汽量的增加对开发效果基本无影响;周期数大于5后,蒸汽吞吐基本进入接近经济效益极限吞吐阶段;对于油水同层而言,最佳避射厚度为1/3到2/3;注汽量为1000m3时,井距160m最佳;当注汽量大于2000m3后,200m井距最佳。  相似文献   

6.
扶余油田井网比较密,油层发育东西向裂缝,蒸汽吞吐施工中汽窜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二轮以后的吞吐,随着注汽量的不断增加汽窜几率明显增大。集团注汽就是将若干个同层位井组合在一起,同时作业、注汽、焖井、放喷、采油的一种蒸汽吞吐方式。在扶余油田采用集团组合式蒸汽吞吐试验,目的就是要抑制和利用汽窜,提高蒸汽热效率,进一步提高蒸汽吞吐阶段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杜84块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规模实施后,水平井年产油量比例逐年增加,水平井已经成为油田稳产的关键。但随着水平井吞吐轮次升高,水平井开发中存在的水平段油层动用不均、蒸汽外溢导致热利用率下降等问题逐渐突出,蒸汽吞吐效果逐渐变差,为保持公司稳产,改善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实施配套工艺措施、调整注采参数及改变蒸汽吞吐方式,挖潜水平井潜力,改善了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升油田难采储量区块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油藏埋藏深、储层及原油物性差、粘土含量高、储层受伤害等原因,导致蒸汽吞吐时注汽困难,注汽质量差本文针对低速块长期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进行了多元缓速酸酸化技术的研究,应用多元缓速酸解除油层污染,提高近井地带储层渗透率,降低注汽压力,改善注汽质量,提高蒸汽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9.
稠油油藏进入注蒸汽多轮次次吞吐后期,地层压力不断下降;注汽时,因高渗透层反复吸汽、反复生产,造成高渗透层逐渐亏空,形成水窜及汽窜。近几年加密井的增加,该现象逐渐加剧。开发稠油蒸汽吞吐井暂堵增能复合技术,在提高油层动用程度的同时,提高油井的返排能力。通过研制耐高温、高效的新型深部封堵体系,抑制蒸汽的无效窜流;研制生成非凝析气的新型工艺。  相似文献   

10.
库姆萨依油田为带边底水的普通稠油油藏,具有高孔、高渗、边底水发育的特点,随着稠油蒸汽吞吐开采进入中高轮次阶段,边底水侵入严重,高含水井比例逐步增多,油田开发效果变差。为此,针对高含水井引进氮气泡沫堵水技术进行矿场试验,其原理是利用泡沫粘稠度高,遇油消泡、逢水稳定,堵大不堵小等特点阻止液体沿微观大孔道、宏观高渗层或高渗区窜流。一方面调整纵向吸汽剖面,扩大蒸汽有效波及体积,另一方面实现封堵高含水层及抑止底水锥进,以达到控水增油的目的。该技术试验在该油田取得较好效果,单井产量比试验前提高了17倍,含水下降40%。研究结果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指导借鉴意义[1]。  相似文献   

11.
王庄油田郑411区块沙三上亚段属于强边底水薄层高渗特超稠油油藏,2006年以来采用水平井+注聚合物+二氧化碳+蒸汽吞吐强化采油技术开发,生产效果显著,但是在开发过程中水侵问题目益突出,部分边郝油井含水率上升,周期产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整体开发效果,为此在稠油热采区水侵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边底水的堵调工艺,有效降低了边底水侵影响,达到了改善稠油热采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应用组合式蒸汽吞吐提高热采稠油油藏采收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组合式吞吐是指在蒸汽吞吐开发单元中,多口井按优化设计的排列组合进行有序的蒸汽吞吐或单井在吞吐注汽过程中通过添加其它辅助注剂来达到改善开发效果的方式。室内试验及油田开发实践证明:组合式蒸汽吞吐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和利用汽窜,提高蒸汽热能利用率,改善油层动用状况,使油井的周期产油量和油汽比均得到提高,是提高热采稠油油藏吞吐阶段采收率的有效途径。组合式吞吐的现场应用表明:不同类型的稠油油藏适宜的组合式吞吐方式不同;对某种方式而言,采取的时机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蒸汽驱阶段是继蒸汽吞吐之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又一重要方法。当油藏具有活跃的边底水时,底水侵入使油层压力下降速度减缓,给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带来困难,从而影响油藏开发效果。本文重点研究了油藏中存在底水时,对水平井蒸汽驱效果的影响。从计算结果来分析:当有底水存在时,水平段距底水界面距离对开采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底水规模的增大,水平井水平段应越来越高,避开底水的入侵;当底水与油层规模比值为0.3-0.5时,水平段距油水界面50米开采效果最理想,当比值为0.1时,水平段距油水界面30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稠油油藏注蒸汽热采过程的汽窜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稠油油藏注蒸汽过程中汽窜的现象的发生、危害及汽窜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对八面河油田面120区稠油汽窜的油藏地质因素和工艺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对防治汽窜的手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合稠油蒸汽吞吐开发汽窜防治的措施。现场应用表明:通过采用井网调整、射孔参数优化、蒸汽吞吐工艺改进、油层改造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抑制和利用汽窜,改善油层动用状况,提高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油田热采井注汽轮次的增加,注汽效果逐渐变差,有的区块甚至出现汽窜现象,部分稠油区块随着边底水的入侵,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为了热采井提高注汽效果,抑制含水上升,挖掘热采井潜力,引进了氮气调剖技术,提高注汽井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小洼油田属深层特稠油油藏,经过长时间的吞吐开采,油田主力油层地层压力低,采出程度高,边底水入侵和套管损坏及管外窜槽,造成油井综合含水高,油汽比低。为改善高含水井吞吐效果,挖掘剩余油潜力,在高部位采取氮气压水、低部位采取大剂量复合凝胶堵水的"压、堵"一体化控水增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控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油田热采井注汽轮次的增加,注汽效果逐渐变差,有的区块甚至出现汽窜现象,部分稠油区块随着边底水的入侵,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为了热采井提高注汽效果,抑制含水上升,挖掘热采井潜力,引进了氮气调剖技术,提高注汽井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主力油层而言,非主力油层因其含油面积小、储量低、厚度薄等客观原因,在历次井网及注采系统调整中都不是重点调整对象。但随着老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采后期,开发对象由主力层逐渐向非主力层转移。通过对龙虎泡油田主体区块龙37排以北非主力层挖潜实践研究,对不同类型非主力层采取不同的开发对策,改善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锦94块隶属锦州油田稠油区块锦45块的一个次级断块,已经进入吞吐开发中后期,各储层之间矛盾日渐突出,油层间薄厚差距也较大,常规注汽会导致各层间吸汽不均匀而造成生产状况差的局面,严重影响油层的动用程度。稠油多轮次吞吐增产剂对于这类油井具有很好的封堵调剖、驱油、降粘的作用,能有效改善蒸汽吞吐效果,起到提高油井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锦州油田稠油开采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锦州油田主要以锦45块稠油为主,自1984年采用蒸汽吞吐开发方式进行开发,2000年采油速度达到最高,之后成逐渐下降趋势,目前已经到了吞吐开发后期。稠油油藏经过多轮注汽开发后,其物性及流体性质都存在着较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油藏的开发效果,主要表现为原油产量大幅度下降、含水升高、油汽比降低、原油开发的经济性越来越差。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提高稠油储量动用程度,如何提高蒸汽的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