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叙述了叶蜡石在金刚石合成中的作用和效果,讨论了叶蜡石性质对金刚石合成技术的影响,提出了正确选择使用叶蜡石高压容器的重要性和提高其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水泥砂浆塑性收缩开裂多元本构方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平板法和八字模法,系统研究了组成参数和外部环境两因素对水泥砂浆塑性收缩开裂的影响并建立了抗裂指数K关于水灰比Wc、集灰比Sc、粉煤灰掺量FA、减水剂掺量P和失水蒸发速率V的多元本构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建立起水泥砂浆收缩开裂的本构方程K=0.208×35.3~(Wc)×3.80~(Sc)×1.00~(FA)×9.62~P×0.00608~V,经验证方程可信度高并且建立了可靠的开裂判据;失水蒸发速率对水泥砂浆塑性收缩开裂影响最大,而粉煤灰掺量对其无明显影响;此外,对辅助性胶凝材料种类的不可以量化因素"甄别分处",得到矿粉可适用已建立的关于粉煤灰的五元方程。 相似文献
4.
5.
纳米晶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近年来,不少国内外研究者对纳米晶体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本构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回顾了国内外纳米晶体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工作,对国际上最新成果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尚未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结合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应着重研究的4个关键点分别为:纳米晶体相与应变速率和晶粒尺寸相关的变形机理和本构方程、晶界相与应变速率和晶粒尺寸相关的变形机理和本构方程、含孔隙多相复合夹杂体的协调变形力学理论研究、实验制备和表征,并就这4个关键点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授权公告号:CN 105989244B授权公告日:2017年2月15日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发明人:廖一寰、郝东、李东旭等本发明介绍了一种橡胶材料的超弹性本构模型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出聚合物分子链体积的影响模型;然后改进八链模型,提出拓扑约束所引起的概率密度函数;其后建立分子链的微观变形与宏观变形的关系,据此推导橡胶材料的应变能密度函数,得到非仿射超弹性本构模型。本发明在建立橡胶材 相似文献
7.
8.
9.
为了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非线性粘弹塑性变形特性,提出Schapery模型与改进Swchartz模型组合的积分型粘弹塑本构模型。采用钢渣替换AC-13级配中粒径2.36 mm以上的石灰石粗骨料,制作得到钢渣沥青混合料试件。设计并开展一系列的单轴压缩蠕变实验,通过应力递增蠕变回复实验,获得不同应力条件下材料的弹性、粘弹性应变和粘塑性应变,进而拟合确定本构模型参数。利用0.4 MPa、1.0 MPa下的蠕变回复实验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不仅能准确刻画钢渣沥青混合料蠕变过程中的弹性、粘弹性与粘塑性变形,还可用于预测不同应力水平下钢渣沥青混合料蠕变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0.
11.
叶蜡石是合成人造金刚石所需的必要原材料之一,而长期依赖天然叶蜡石的超硬材料行业,应考虑可持续发展原材料的安全问题.为了使超硬材料行业能长久地可持续发展,就要将整个行业对自然资源依赖型的材料结构,调整为人工配置的多元的功能材料结构.通过对叶蜡石成分的分析,采用复合叶蜡石材料,其传压、密封、绝缘等性能完全符合合成金刚石的需求,并且其传压性能的稳定性高于天然叶蜡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后叶蜡石块不同部位进行了密度测试,通过对叶螬石不同方向密度的对比分析,讨论和分析了叶蜡石在高温高压下的塑性流动规律.结果表明,叶蜡石外部密度大于内部密度,有从外部向内部流动的趋势;上部密度大于下部密度,有从上向下流动的趋势;叶蜡石密封边中部密度大于顶角处密度,有从密封边中部向硕角处流动的趋势;叶蜡石外表面顶角密度大于中心密度,与三顶锤接触的叶蜡石块项角位置附近区域是叶蜡石块中密度最高部位,这是在顶锤之间的叶蜡石密封边已建立起高压密封情况下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回转窑在高温状态下重载交变慢速运转,其附件设备维护和热工制度控制的水平关系到回转窑运行的安全和效率。传动装置的维护重点是设备的润滑、运行状态、动态检测以及大小齿轮的啮合精度;支承装置的安装精度决定着回转窑能否安全可靠运行,运行中应注意合理控制各档托轮承载量分配、托轮的布置形式、液压挡轮的上下行压力及时间、托轮的受力、轮带与垫板的间隙。密封装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回转窑热工制度及运行成本。加强回转窑日常维护数据整理分析,有利于设备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揭示:我国水泥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属中等偏轻行业。但粉(烟)尘排放量居工业行业之首,其中98.2%属落后生产工艺排放的。预分解窑水泥各项绿色GDP指标远远优于落后窑水泥,前者GDP污染扣减指数仅为0.07%,后者1.90%。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