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PVP为稳定剂,乙醇和K1BH4为还原剂制备了Au-Pd/TiO2-Al2O3催化剂,考察了还原剂对Au-Pd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并运用XRD,TPD,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乙醇还原的Au-Pd/TiO2-Al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较好。乙醇还原的Au-Pd/TiO2.Al2O3催化剂中Au-Pd之间及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形成Au-Pd,合金的晶粒较小,活性组分的分散度和活性表面积较大,反应活化能较低,这些均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PVP保护乙醇还原法制备Au/ZnO,Pd/ZnO和Au-Pd/ZnO催化剂,研究了Au,Pd和Au-Pd负载ZnO催化荆对甲醇部分氧化制氢性能的影响,并运用XRD,TPR和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Au/ZnO和Pd/ZnO催化剂相比,Au-Pd/ZnO双金属催化剂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氢气选择性、较低的CO选择性以及较好的稳定性.表征结果表明,Pd的加入抑制了Au粒子的烧结,使Au粒子变小,生成了富Au型Aux,Pdy合金,且Au-Pd与载体之间发生了一定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了催化刺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合物保护乙醇还原法制备了Au-Pd/ZnO-CeO_2催化剂,考察了CeO_2对Au-Pd/ZnO催化剂甲醇部分氧化制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并运用BET、XRD、TPR、H_2-TPD和CH_3OH-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O_2对Au-Pd/ZnO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改性效果,CeO_2的引入能提高Au-Pd/ZnO催化剂的活性和氢气的选择性,归结于CeO_2的加入增加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分散度和对反应物甲醇的吸附,同时减少了对生成物H_2脱附,这些均有利于甲醇部分氧化制氢反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考察了ZrO2-Al2O3复合载体制备方法对Pd基催化荆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TPR,H2-TPD.NH3-TPD和H2吸附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载体的制备方法对Pd基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与浸渍法相比,溶胶一凝胶法制备的复合载体增强了活性组分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有利于Pd分散度的增大和催化剂酸量的增加,从而有利于Pd基催化剂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油胺合成法制备了粒度分布均匀的Ir纳米颗粒,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明,更快的升温速率有利于合成更小的Ir纳米颗粒,近一步采用晶种生长法制备了AgIr双金属催化剂,再负载于MCM-41载体上,通过250℃以上的温度焙烧后,红外图谱表明AgIr双金属纳米颗粒表面并没发现C-H, C-N等键的存在,说明保护剂已基本去除,但高温焙烧又会导致AgIr双金属纳米颗粒发生了明显的团聚。研究了Ag的引入对Ir/MCM-41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的影响,随着Ag含量的增加, AgIr双金属催化剂上CO的最低全转化温度逐渐升高,表明Ag的引入降低了Ir/MCM-41催化剂的CO催化氧化性能。通过O_2程序升温脱附(O_2-TPD),原位红外漫发射(in situ DRIFTS)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随着Ag的引入,削弱了AgIr/MCM-41金属催化剂上CO和O_2的吸附强度,但却降低了催化剂对CO的氧化活性。理论计算表明, Ag的引入增加了CO氧化反应的活化能和增加了吸附O和CO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MgO-CeO2复合载体负载Cu2O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柠檬酸燃烧法制备MgO-CeO2(10%,质量分数)复合载体和CeO2单载体,用浸渍还原法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负载型Cu2O催化剂,以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为探针反应,考察其脱氧性能;采用TPR,XRD,CO2-TPD,环己酵/环己酮-TPD及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实验发现,与商品MgO和CeO2为载体的催化剂相比,复合载体负载的催化剂Cu2O/MgO-CeO2(10%)表现出更高的环己醇脱氢活性.这是由于复合载体负载的催化剂中CeO2的存在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增强了催化剂中弱碱位的强度并增加了弱碱中心的数量.改变了催化剂的表面吸附能力,因而对环己醇脱氢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3种催化剂都呈碱性,是其具有高环己酮选择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稀土》2020,(1)
采用挤出成型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e/W摩尔比的CeO_2-WO_3/TiO_2蜂窝催化剂,并评价了其SCR脱硝活性。结果发现,当Ce/W摩尔比为4∶1时,催化剂的低温活性最好。采用XRD、SEM、BET、H_2-TPR及NH_3-TPD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当Ce/W摩尔比为4∶1时,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曲线中CeO_2(111)晶面衍射峰最强,EDS测得的Ce含量最高。SEM检测结果显示,此时催化剂表面的孔道结构最丰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也达到最大值。此外,H_2-TPR和NH_3-TPD的测试结果分别表明,该催化剂的表面分布有最多的表面氧,且存在较多的酸性位,使其表现出良好的低温脱硝活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Pd催化剂(Pd/C),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活性炭的种类、催化剂的制备条件等对活性炭负载钯催化剂上CO氧化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优的制备条件。并通过N2吸附、程序升温脱附(TPD)、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透射电镜(TEM)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正交实验极差分析表明制备各因素对催化剂氧化CO活性影响的次序为:还原剂>活性炭>还原剂用量>还原温度>还原溶pH值。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不是决定Pd/C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因素,活性炭的种类、表面组成和性质对催化剂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椰壳炭(AC1)表面羧基的活性较高,同时具有较强的表面碱性,有利于活性金属Pd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并提高了Pd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催化剂具有较高的CO氧化性能。提高Pd的担载量,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稳定性。以乙二醇作为还原剂,在pH=10,还原温度为60℃的条件下所制备的0.5%Pd/AC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0℃时连续反应120 h仍可保持CO的全转化。  相似文献   

9.
以仲钼酸铵((NH4)6Mo7O24·4H2O)为钼源,硫脲(CS(NH2)2)为硫源和还原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为分散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Mo S2。为防止产物团聚、抑制其长大并控制其形貌,添加了不同浓度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对水热合成过程进行了控制研究,通过XRD和SEM对产物物相纯度和形貌进行表征,从微观结构理论的角度分析了CTAB加入对反应过程和产物形貌及分散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的加入对产物Mo S2的结晶粒度和结晶度有影响,同时又起着模板和分散剂的作用。当其添加量为5倍的临界胶束浓度时,对抑制产物的团聚和形貌的修饰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
以三嵌段高聚物F-127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分别合成了介孔ZnO-MOx(m-ZnO-MOx,M=Ce、Mg和Zr)复合氧化物,研究了铈和其它助剂对Pd/m-ZnO催化剂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并运用XRD、H2-TPR和BET等手段对载体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与Pd/m-ZnO-MgO 和Pd/m-ZnO-ZrO2催化剂相比,Pd/m-ZnO-CeO2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活性,m-ZnO-CeO2复合载体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小Pd粒子以及Pd与m-ZnO-CeO2较强的相互作用有利于Pd基催化剂制氢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金属铑的原子状态、物理性质和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红建  谢佑卿 《稀有金属》2007,31(2):206-210
依据纯金属单原子理论(OA)确定了面心立方结构(fcc)金属Rh的原子状态为[Kr](4dn)4.46(4dc)2.54(5sc)1.61(6sf)0.39,并对金属Rh的密排六方结构(hcp)和体心立方结构(bcc)初态特征晶体及初态液体的原子状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解释了Rh的原子状态与晶体结构的关系,通过计算得到了fcc-Rh的势能曲线,线热膨胀系数、晶格常数和结合能等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同时计算了fcc金属Rh的比热、熵、焓和Gibbs能等热力学性质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这些性质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为电催化剂及相关材料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Conclusions The content of the volume hydroxyl groups in the quartz fibers, produced by dispersion in a gas torch,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of the specific surface of the specimen.The quartz fibers bond protons from slightly acidic solutions, and the degree of sorbtion of the protons, related to the unit surface of the fibers for different batches, is almost identical.Translated from Proshkovaya Metallurgiya, No. 5(353), pp. 92–94, May, 1992.  相似文献   

14.
引入C半群新的条件:(A1)存在θ∈(π/2,π]使得,(1)对每一个t∈[0,T],ρ(A(t))(>){λ:∣argλ∣<θ} U {0}l,(2)存在常数M使得∣∣ R(λ,A(t))c ∣∣≤MI/∣λ∣,λ∈∑,t∈[0,T].(A2)对于任意λ∈∑,t的算子值函数R(λ,A(t))C,t∈[0,T]依算子拓扑连续可微,且存在常数墨和ρ∈(0,1]使得∣(e)/(et)R(λ,A(t))C ∣∣≤K1/∣λ∣p,λ∈∑,t∈[0,T].在该条件下证明了C半群的有界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