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建设征地的特性,以黄河北至羑河北段工程建设征地为例,分析了征地前后各村种植业的损失,针对出村调整土地进行生产安置和本村开发生产安置方案作了具体分析论证,得出了两种方案都能达到生产安置的目标值。但采用本村开发生产安置方案可节省投资、便于实施、避免被征地群众远迁他乡。从有利于移民稳定发展,以及总干渠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推荐以本村开发生产安置方案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产安置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膨胀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对膨胀土渠坡的运行环境、处理措施、处理厚度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采用换填非膨胀土或水泥改性土是处理膨胀土边坡行之有效的方法;弱膨胀土渠坡的换填厚度0.6~1.0 m、中膨胀土换填厚度1.0~1.5 m、强膨胀土换填厚度1.5~2.0 m。研究成果可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渠段的设计与施工。经处理的膨胀土边坡可以较大程度减轻其工程危害。 相似文献
3.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安置规划设计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弃土弃渣场临时用地在建设征地移民工作中的特点。弃土弃渣场的布置不仅要考虑到工程建设需要,而且也应与建设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相结合。对弃土弃渣场临时用地中难以复垦的土地,提高其补偿标准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减小建设征地对当地政府、群众带来的损失,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工程穿黄隧洞纵向变形主要受施工扰动、下卧土层沉降变化以及河床冲淤等因素的影响。为此,通过河工模型试验,揭示了冲淤荷载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分布及影响,着重对在内水压载和冲淤作用下的不同工况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了针对上述3种荷载组合情况下的隧洞管段的布置方案,论证了该方案可适应纵向变形,且具有一定的安全裕度。 相似文献
5.
膨胀土渠坡由于膨胀土的胀缩性、裂隙性、超固结性,渠坡滑动破坏模式与一般土质边坡有很大差别。膨胀土渠坡的滑动通常沿结构面发生,并且大多为浅层滑动,采用常规的土质渠坡稳定分析方法不能完全反映膨胀土渠坡破坏的特性。根据膨胀土的工程特性,并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渠坡的8种典型工况,分析了其破坏模式。对常规分析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适合膨胀土渠坡稳定分析的方法,计算结果有助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渠段的边坡设计。 相似文献
6.
丁洼东南跨渠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南阳膨胀土试验段上的一座大桥,该桥的设计施工对于其他跨渠桥梁的设计施工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对该桥桩基础的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了膨胀土地区大气影响带范围内桩基础负摩阻力应考虑土层深度;通过桥墩止水方案的研究比选,选定了合理的止水方案;最后,提出了解决桥头跳车问题和桥面排水、防护问题的具体方案。其试验结果为今后膨胀土地区的桥梁建设,特别对于其他待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渠桥梁的设计和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的引水渠首,也是丹江口水库的副坝,主要承担挡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利用引水流量和闸上下游水位落差发电的任务。综合分析工程任务、建闸条件、老闸利用、工程运用模式等各方面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选择了在初期工程下游70 m处重建方案,左岸主流道布置贯流式机组水电站、右侧布置引水闸,根据基岩的完整性和透水性在坝基和两岸山体采取了系统渗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是特大型输水建筑物,渠道具有设计里程长、断面尺寸大、混凝土衬砌强度高及平整度要求严格等特点,选择合适的衬砌施工机械对保证混凝土衬砌施工质量及混凝土高强度施工十分重要。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设计特点和施工要求,通过比选,推荐渠道衬砌机施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混凝土衬砌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9.
白河倒虹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鲁山段总干渠穿越白河干流的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全长1 337m,在河渠交叉建筑物设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简要介绍工程概况,结合工程水文、地形地质条件,从建筑物的轴线选择、河渠交叉型式选择及长度选择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河渠交叉建筑物总体布置方案比选原则,通过对倒虹吸管的埋深、型式及孔数选择,阐述了渠道倒虹吸管身段的布置原则。总结了渠道倒虹吸工程布置设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由61个节制闸控制水流。根据各渠段内进出流量及渠道内初末状态体积的变化,可以将调度过程中各渠道的流量体积变化归纳为关闭充水、关闭泄水、开启充水、开启泄水4种情况。根据这4种运行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确定各节制闸流量调整的起始、结束时刻,最终得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调度初始控制策略,满足渠道安全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