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土地的不合理地使用和开发导致了湖泊的污染和减少,生态环境遭受到很严重的破坏,使人们迫切地渴望在城市中能寻找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更加地贴近自然。本文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针对当前人们对生态自然和美的追求心理以及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现状,综合文献资料、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归纳对比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来探索生态理念下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方法。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在保护和建设传统水域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物种的和谐性与多样性,使生态资源服务于整体自然环境,同时注重其设计的美感,吸引更多市民的驻足和游玩,为城市的文化和建设添彩。  相似文献   

2.
以张掖滨河新区湖区景观规划为例,探讨了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指出应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脉和地方自然特色,将历史、自然融入城市滨水景观规划中,以人为本,打造富于地方特色的、人性化的城市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3.
城市滨水区更新与复兴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热点.本文以杭州市江河交汇区城市设计为例探索城市滨水区的更新设计.规划以"文化休闲、现代活力、生态和谐"为设计理念,着力打造多功能滨水公共空间以及宜居的滨水住区.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公园建设是城市自然生态恢复与人文景观重塑的重要手段。该文以渭南市西海滨水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基于自然与人文共融的理念,营造一个自然适宜、生态涵养、砥砺文化、功能完善的城市滨水空间,旨在为同类型公园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滨水空间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人们生性爱水的特质。对滨水空间的打造满足了人们感官需要以及对生态功能的要求。根据城市滨水空间的植物景观特点与周边环境特征,可将其分为自然式滨水空间和城市开放滨水空间两大类。 自然式滨水空间植物景观自然式滨水空间通常以自然的植物群落为主,没有过多的人工构筑物,驳岸亦多为模仿自然的生态驳岸。依照植物造景方式,大致分为开敞式、疏林草地式和郁闭式三种植物景观类型。·开敞式滨水植物景观开敞式滨水植物景观多由地被和草坪等低矮植物组成,位于平地或缓坡之上,鲜有乔、灌木,且多为孤植点景。该景观空间通透感较强,视野开阔,可以直接满足游人欣赏、亲近水体的需求,往往成为滨水空间中人们集会、游赏、沐浴阳光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李蕾  李红 《华中建筑》2006,24(3):119-122
城市滨水区经历了原始自然文化、工业时代的产业文化、新时期之初滨水开发的消费文化,直至今天的滨水生态文化。在这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城市滨水区与自然和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经过长期的隔阂.又重新融合到一起。针对这一过程,该文在总结现代滨水开发活动的技术与社会推动力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学意义城市滨水区的四点转型机制,认为现代城市滨水区开发机制的核心问题是混合功能的开发.并借助传统地域文化的辐射作用.将滨水区重新带回自然与人的身边。  相似文献   

7.
正城市滨水地区(Waterfront)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它既是陆地边沿,也是水的边缘。其空间范围包括200~300 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水有特殊的喜爱与亲近,在城市化与高楼林立的今天,滨水地区成为城市居民基本的活动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组织轴和绿化生态轴。运河滨  相似文献   

8.
安徽巢湖南岸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玲 《安徽建筑》2012,19(4):39-42
"安徽巢湖南岸滨水景观规划设计"项目的景观设计在城市控规阶段提前介入,通过设置城市生态住居、文化休闲娱乐、仿古商业街区等多种产业形态,将生态、文化等景观要素有机地穿插在城市肌理中,以优美的环巢湖自然山水为背景,结合特色地方人文景观,辅以部分人工营造手段,力求将环南岸滨水景观带建设成为集山水观光、游乐度假、民俗采风、寻古猎奇、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滨水都市空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思路的研究以及对城市滨水地带的实地考察,总结出哥本哈根正在通过建设市民休闲活动的新海滨公园、具有现代风格的创新住宅建筑以及以运动为主题的滨水建筑作为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理念。通过进一步考察,揭示出哥本哈根的未来滨水景观将以拓展新滨水旅游、创建亲近滨水的新生活方式以及相适应的新交通的延伸等方面为主进行发展,以实现城市滨水景观的和谐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滨水景观的空间意象进行应用性分析,滨水景观意象的和谐理念和方法,营造更加人性、谐的美好生活。对苏州金鸡湖景观规划设计作典型性研讨,探索现代城市生态的景观形象,使城市居民享受更加科学文明、自然和  相似文献   

11.
论构筑我国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法制化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强  刘子毅 《规划师》2006,22(11):65-67
近几年来,"概念规划""战略规划"等规划类型在我国各城市中不断出现,由此引发了规划界对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探讨.应从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法制化、树立法律意识的角度,构筑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法制化框架,即基于已有法律,尽快对区域规划进行立法,将"概念规划""战略规划"等规划类型纳入法制轨道,建立信息反馈、法律监督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当前规划编制体系繁杂、编制与管理脱节、规划实施依据多而无序等问题,武汉市通过规划编制体系研究和规划国土"一张图"建设等工作,有效地推进了规划编制和管理的一体化进程,促进了规划法制化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庆明  薛夏 《山西建筑》2007,33(33):71-72
结合项目概况,介绍了项目规划设计原则,从规划布局、景观格局、公建配置、道路与停车系统、环境卫生工程规划、河道规划等方面阐述了其总体规划设计,以供类似项目的规划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Although the concept of ‘land use planning’ is now firmly enmeshed in American urban planning, its meaning still remains vague. This paper aims to clarify the meaning by examin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and use planning in the US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city planners viewed a city as an organic unit of public facilities. While city planning thereafter provided potential elements of land use planning, such as zoning, zoning surveys and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systems, the idea of land use planning itself was actually derived from rural county planning and was initially utilized in urban county planning as a guide for zoning in the 1930s. After bringing about a change in the way cities were viewed, that is, as a pattern of land use and population density, land use planning was further employed as a guide for urban redevelopment policies in the 1940s, and finally reaching full integration into city planning in the 1950s and 1960s.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总体规划实效性渐弱的今天,概念规划、近期规划与政策规划开始成为城市规划实践领域的特效药.但是,由于外来规划思想的不完全本土化,这些规划理论在取得实施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误区.为此,本文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规划体系发展过程的分析研究,建议遵循城市规划体系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当前中国建立集战略研究、政策引导、物质环境设计与开发行动于一体的复合型总体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6.
董伟 《规划师》2005,21(11):75-7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编制的运作环境、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连历史上的两次总体规划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均是规划的预见性不强和弹性不足,规划无法指导城市的发展。为此,大连规划编制管理者和工作者从规划的编制内容,方法和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以战略层面的规划为指导,以分区域总体规划为保障,形成了科学、严谨的规划体系,使规划服务于发展的思路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7.
蒯文彬  谭纵波 《山西建筑》2010,36(23):20-21
以宿迁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为例,分别从规划背景、理念、空间规划、规划创新点等方面分析了本次规划的具体措施,以期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整合优势资源等目标,进而推动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8.
规划理论的批判和规划效能评估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对传统规划理论、系统规划、理性规划理论的批评,以及通过以建立和追求共识为核心要素的沟通式规划,对在市场经济中能更有效地实现发展的目标,能够适应竞争环境的实用主义的规划分析,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效能理论和评估城市规划效能的四原则体系。这些评估原则体系包含了不同规划理论的一些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tudy of urban planning roles in Danish municipal planning as they evolve under changing planning conditions, such as project planning and network governance. The study finds that a hybrid planning role is emerging, dominated by four role variants, all of them necessary to solve complex planning problems.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four role varian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planners' expert knowledge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in local network governance.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network management and metagovernance as governance too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lanning roles.  相似文献   

20.
国家公园规划是公园内一切活动的综合部署和基本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编制的原则和内容;然后,详细阐述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规划的基本框架,即总体管理规划、战略规划、实施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4个层次;最后,归纳总结了美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