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水文缆道车为基础的微机测流装置,从控制对象的特点分析着手采取了合理的设计方案和综合抗干扰措施,该装置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设计了专用的电力驱动电路,控制电路,测量转换电路和应用软件。为微机在测流中的应用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4.
5.
我们研制的微处理机控制的缆道测流控制仪,是一部能实现半自动控制或全自动控制(控制方式由人为选择)、能自动打印垂线水深、起点距和测点流速的设备。它由以下几个主要部件组成:TP-801单板机,TP-801P微型打印机和接口部件;信号部分;驱动电路。该装置的主要功能是:能按照流量精测法、常测法、简测法的要求,人为地选择相应的功能键去执行。其过程是:程序控制水 相似文献
6.
7.
为了克服大多数测站缆道信号通道时常接触不良,引起的无水面、河底信号的问题,我们推出了—个小型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全装置安装在水下电池筒中,采用调频晶体管 相似文献
8.
杨瑞雁 《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2,(2):46-46
根据我局水利统计工作的特点,基于Microsoft Excel的软件将统计工作实现了微机化,每月只需次各处(厂)报来的数据按规定分别输入后,即可实现工程进度情况的汇总和分析,以图形和表格形式输出,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杨瑞雁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2,(2):48-48
根据我局水利统计工作的特点,基于Microsoft Excel的软件将统计工作实现了微机化,每月只需将各处(厂)报来的数据按规定分别输入后,即可实现工程进度情况的汇总和分析,以图形和表格形式输出,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干渠测流先进、科学和准确,我局于1992年6月22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根据水电部颁布的“泵站现场测试规程”所规定的标准,对我局管理的3条干渠4个控制点实施计算机控制测流,成立了“干渠计算机测流小组”,并负责具体实施.我们依据“规程”编制了数据处理软件,并研制了PC——1501袖珍计算机自动测流仪.按照部颁测定流速、流量标准和测流误差分析,仪器输出的测流成果能保证达到规程规定标准和精度.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测量方法及手段先进、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11.
原用于观测船模航迹线的激光轨迹仪,经研究开发应用于水工模型表面流场及地形量测,已获得成功。该仪器在微机控制下,每次可同时观测3个浮标的运动轨迹,及时计算并绘出流线圈与沿线纵横流速。经在三峡、高坝洲、凌津滩等枢纽模型上试用,证明该系统测试范围广,精度较高,能迅速获得观测成果,较少受时间、场地的限制。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位移比较判别法”的原理,浮标制作方法以及测试步骤,并探讨了进一步改进的方 相似文献
12.
结合青河县末级渠系改造,量水设施经多方案比选后,采用无喉段量水槽,并进行了设计。通过青河县末级渠系量水设施建设工程的设计使用,并在部分支、斗渠进行了无喉段量水槽量水实验,经近1年来的实际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GPS测高与普通水准测量在水利工程的应用实例比较,说明GPS测高在水利工程测量应用中的可用性和优越性,只要按GPS测高作业要求,都能达到Ⅴ等或Ⅳ等水准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时畅流期不同水深、不同悬吊仪器方法对各种流速测点分布引起垂线平均流速误差的规律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地下排水管道流量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水管道属于资金密集型市政基础工程.准确掌握管道内水流状况,是改善排水系统管理、科学制定管道系统改扩建方案的必要条件,也是今后利用先进技术建立管道系统模型、实现计算机实时控制的基础.系统总结了排水管道流量测试的常规技术,提出了适用性评估方法,介绍了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实用的排水管道流量检测设备及其在上海的应用,以期推动国内排水管道的流量检测与排水系统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水库大坝数量众多,安全评价任务繁重且重复性高,安全评价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评价工作缺乏规范化,不能适应水利信息化发展要求,开发符合我国现行规程规范的水库大坝安全评价系统软件显得尤为迫切。介绍了所研发的水库大坝安全评价系统软件的基本情况,该软件采用B/S架构设计,界面清晰友好,操作简单明了、方便快捷,可对水库大坝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评价,并能生成符合国家规程规范的安全评价成果报告和计算书,极大提高了评价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该软件是我国第一个系统的大坝安全评价软件,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投入建成,黄委相继完成水情信息采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建成了包括黄委水文局、延安、济南等10个水情分中心。为了进一步提高水情报汛质量,加快信息处理速度,设计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模式,构建开放、安全、高效的水情信息网络报汛系统,该系统通过Web模式实现了测站报文的实时、准确地拍报至国家防总,提高测站的工作效率,降低报汛人员的工作强度,推动黄河水情拍报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