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信快报》2012,(12):36
<正>近日,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发布的《2011~2012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报》)显示,未来十年物联网将实现大规模应用,预计到2015年,全球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接近350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5%。《年报》称,目前射频识别技术成为物联网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近两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预计2012年全球射频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将达200多亿  相似文献   

2.
刁兴玲 《通信世界》2016,(33):24-25
众所周知,全球物联网应用市场潜力巨大,据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281亿,收入规模将超过7万亿美元;而Gartner预计,到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268亿,收入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GSMA则认为到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超过300亿,其中基于蜂窝技术的连接数将达到10亿~20亿.虽然各方预测数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物联网连接规模将近300亿,成为收入规模超过万亿美元的大产业.  相似文献   

3.
<正>物联网已成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通过物联网使信息技术如同空气一样渗透到物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传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下,全球物联网应用进入实质推进阶段。预计到2020年,将有300亿个原本不具有智能的物体连接到物联网,加上原本可以互联的物体,全球物联网连接的对象规模将达到大约2 120亿个(引用国际数据公司IDC发  相似文献   

4.
刘秀丽 《通信世界》2014,(34):50-50
随着我国传感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与传统产业耦合度进一步加深,行业云平台、行业大数据等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物联网应用已经逐步走进日常生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物联网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培育以及重点行业应用等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根据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测,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0%,市场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5.
北京是引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的自主创新高地。今后5年,物联网所依托的传感器与传感网产业有望在北京迅猛发展。到2015年,北京该产业的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收入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将超过10家。  相似文献   

6.
<正>来自市场研究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及物联网收入在2015年-2025年之间将增长3倍,从而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一个赚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企业IT服务领域具有经验的电信运营商。201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为60亿个,根据预期,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270亿。同期,物联网收入将会从7 500亿美元增至3万亿美元,其中总收入中的1.3万亿美元将通过设备、连接和应用收入直接来自  相似文献   

7.
目前,物联网平台已经成为物联网产业生态构建的核心关键环节,掌握物联网平台,就掌握了物联网生态的主动权.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物联网平台的发展,主要国际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在平台上的战略布局,使得平台成为构建物联网生态的重申之重.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平台的营收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已达近3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超过16亿美元,增速达到33%.  相似文献   

8.
《变频器世界》2004,(12):28-30
欧姆龙公司创建于1933年,是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厂商.掌握着世界领先的传感与控制核心技术;创业至今的70多年来,通过不断创造新的社会需求,欧姆龙已发展成为大型跨国企业,产品品种达几十万种,拥有员工人数达到24.576人.其中欧姆龙中国公司的雇员已达5,500余人:全球营业额近5,850亿日元(约合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1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通俗地说,物联网是传感网加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与扩展,把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扩大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可以说,互联网是物联网的核心与基础。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  相似文献   

10.
虽然MWC2016已于近 日在巴塞罗那闭幕,但5G、IoT(物联网)、VR的热度丝毫不减,5G、物联网也成为推动网络设备提供商诺基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筹集3.5亿美元布局物联网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achina Research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各种物联网应用及其带来的无限可能将为物联网生态系统创造4840亿欧元的巨大市场,物联网将成为信息通信业的下一座“金矿”.  相似文献   

11.
王峰 《通信世界》2017,(30):36-37
全球物联网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20年全球IoT市场规模将达到8300亿美元,IoT连接设备将达到500亿个.而如此多的海量多类型传感器,如何更好地适配与接入呢?这就需要物联网平台,来搭建终端与应用之间的“中间层”. 物联网产业生态可以划分成硬件、网络连接、平台及各领域的应用服务四个主要层次.其中,硬件只是实现运载功能的载体,网络连接是基础,应用服务是垂直行业拓展价值的关键,而物联网平台则是核心,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光纤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而光纤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物联网的技术构成有4个层次,分别是用户与应用接口、数据处理技术、数据传输网络、传感网络。在物联网中要用到各种各样大量的传感器。传感器可用于感知各种各样的环境参数,如温度、重力、光电、声音、位移、振动等,为物联网提供最原始的数据信息。对光纤传感器的结构、分类以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实例进行介绍,如光纤陀螺,光纤水听器、光纤光栅传感器、光纤电流传感器。最后介绍了基于布里渊效应的连续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前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Freedonia Group预测,全球安全市场2011年的产值,将从2001年的802亿美元,增长到2,658亿美元,成为全球重要产业之一。另外,根据知名分析机构DATAMONITOR的报告,在安全产业中,"数字影像监控"又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项目之一,其市场总营收值已由2003年的13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74亿美元。无怪乎半导体业纷纷投入这块市场….  相似文献   

14.
很高兴有机会向在座各位领导汇报四川联通在物联网应用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分享物联网带给我们的便捷与喜悦。一、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物联网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当时叫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电子技术》2009,32(22):6-6
采用新型技术与工艺的微型传感器,拓展了应用领域,满足了更高的要求,成为推动传感市场发展的动力。据有关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为506亿美元,而到2010年预计全球传感器市场则可达600亿美元以上。近些年来,与半导体工艺的融合成为推动传感器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这种融合使传感器的性能更加强大,而体积却越来越小,催生出微型传感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金融资产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最近几年来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08年末,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为29203亿美元,到2009年末增加到34601亿美元,一年后,这一数字已变为41260亿美元。最近三年年均递增6000亿美元。因此,说中国是对外资产大国,一点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17.
据汇总统计,到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300亿,市场空间将达到1.7万亿美元,窄带物联网(NBIOT)应运而生.NB-IOT具有支持大规模连接、广覆盖、低功耗、低成本的特点,可以满足各种业务需求,是未来由运营商主导的巨大增长点.本文对窄带物联网优化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已成为当今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工信部科技司闻库司长日前在“2011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表示,工信部会同有关部委正在积极推进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建设,研究制定促进我国物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意见和‘十二五’发展规划,设立并组织了实施物联网发展的专项.标准是对技术研发的总结和提升,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中国物联网发展已到了产业化、标准化的关键时期,各项技术标准的制定已成为上下一致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据Forrester预计,2016年全球物联网产值可达6200亿美元规模。2020年市场上将有500亿个联网装置。我国物联网也正从概念向落到实处发展。看清物联网趋势,早日定位,下一个阿里巴巴、腾讯、盛大也许就是您!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上把物体连接起来即称为物联网,该网遍布到各个领域中被使用,是多个行业信息技术的汇总,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性的产业链条。传感网主要由无线传感层、RFID和其他的传感设备三个部分组成,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核心设备,是对信息的采集和管理,传输层主要发挥传输信息的作用,通过电信网、无线网等多个网络渠道进行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