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在轨卫星遥测数据的趋势变化能够直接体现卫星的状态和变化,根据遥测数据的变化可以对在轨卫星关键器件的性能和趋势进行预测。首先根据遥测数据特征采用基于X-11的数据分解算法,对选取变量进行分解,再利用多项式拟合、非参数回归、ARMA模型、BP神经网络等方法对分解后的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并且对方法的流程和精度进行分析,最后评估衰减因子。针对某在轨卫星温度参数的预测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预测方法平均相对误差小于8%,能有效地对在轨卫星遥测数据的性能趋势进行预测,为在轨卫星状态监控、健康管理与故障分析等应用服务提供技术保证,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轨测试任务特殊要求,通过分析当前卫星在轨测试期间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地面任务控制系统在轨测试能力支持必要性,设计了在轨测试任务生成、在轨测试项目管理等卫星在轨测试专项能力,对现有常规任务管控流程进行改进,在流程各环节灵活适应在轨测试任务特殊控制要求,通过多种解决措施,使在轨测试项目能够顺利有效执行,缩短在轨测试周期。  相似文献   

3.
调制传递函数(MTF)是光学卫星传感器像质评价的重要参数,在轨MTF检测关系到高分辨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和未来卫星遥感器的发展。目前主要有刃边法、脉冲法、点源法、周期靶标法等多种在轨MTF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均取得一定的在轨检测成效。通过对常用的在轨MTF检测方法的论述,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参照目标布设、数据处理及应用效果等,以期提高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光学卫星传感器在轨MTF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由空间段导航卫星、地面段运行控制系统和接收机组成。在轨测试是在导航卫星发射入轨后对其各项功能及指标进行全面检验,判断是否满足卫星导航系统运行的要求。导航卫星在轨测试设备具有与地面运行控制系统相同的信号体制和基本功能,专业用于导航卫星的在轨测试。介绍了导航卫星在轨测试设备的组成,简单分析了利用该设备进行导航卫星在轨测试的方法,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导航卫星在轨测试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导航卫星有效载荷在轨测试是卫星入轨后的重要试验,通过在轨测试实现对导航卫星运行状态的全面检测。在轨测试系统可以全面模拟地面运行控制系统的功能,是检验导航卫星功能和性能指标的专用测试设备。针对导航卫星的工作原理对有效载荷的构成进行了简要介绍,根据被测对象,提出了在轨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描述了系统设备组成及各设备的功能特点,并对在轨测试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的实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轨卫星空间外热流分析对于微纳卫星热状态的仿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卫星温度场的分析提供了外在的热边界条件。在轨道运动的基础上,建立了在轨卫星瞬时空间外热流计算模型,快速、简便地计算了太阳辐照热流、地球红外辐照热流、地球反照热流的值。对其结果和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仿真结果较准确地反映出卫星在轨运行期间空间外热流变化规律,同时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万伯庆  来芒 《电子技术》1991,18(8):36-37
为检验卫星传输系统性能,一般在卫星发射以后,经入轨调试阶段,然后进行卫星在轨测试,测量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的参数。对于卫星高度为36000km 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它对地面相对静止,在轨测试比较容易,国内外也有较成熟的一套测量技术。对于卫星高度为900km 左右的太阳同步极地轨道卫星,由于卫星相对地球以每秒7.4km 左右的速度绕地球运行,因此对运动着的卫星进行在轨测试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无其他单位对极轨卫星进行过在轨测试。这次我们利用风云一号极轨卫星在轨正常运行期间,用 HP71100型频谱分析仪进行甚高分辨率云图 HRPT 传输信道的 EIRP 和 f(在轨运行的载波频率)的测试,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胡胜敏  王成良  石斌斌 《红外》2013,34(4):14-17
针对传统的卫星在轨定标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以及适用范围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浮空平台的在轨定标方法,即利用浮空平台搭载镜面阵列,并用后者反射太阳辐射来对卫星进行定标。建立了基于浮空平台的在轨定标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在轨定标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大气路径短、波段适用范围广和定标精度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卫星与网络》2012,(8):22-25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资源三号测绘卫星工程总指挥王春峰就卫星在轨交付使用答记者问7月30日,资源三号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在京隆重举行。此举意味着今年1月9日成功发射的资源三号卫星结束了在轨测试等一系列工作,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正式投入运行使用。作为民用测绘卫星,资源三号的交付使用标志着测绘人的飞天梦想终于成真,意味着中国古人的"天眼"神话变为现实。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  相似文献   

10.
随着GLONASS和GPS系统卫星钟的老龄化和现代化,卫星钟的特性指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组合探测粗差的方法,然后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卫星钟差模型,得到了GLONASS与GPS在轨卫星钟的相位、频率、频漂以及残差序列,最后采用改进总方差和哈达玛总方差分别计算了Cs钟和Rb钟的稳定度指标,进而分析了在轨卫星钟特性指标的变化规律。通过实例,发现组合探测粗差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发现粗差;揭示了GLONASS和GPS在轨卫星钟的相位、频率、频漂及残差指标的变化规律;发现GPS BLOCK IIF型卫星钟稳定度最高,其次是GPS BLOCK IIR-M&IIR型Rb钟和在轨时间较短的GLONASS卫星钟,然后是GPS BLOCK IIA型Cs钟和在轨时间较长的GLONASS卫星钟,稳定度最差的是GPS BLOCK IIA型Rb钟。同时,本文也发现卫星钟的稳定度和残差有一定的数值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嵩山)固定式靶标场,是我国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第一个用于星载遥感器在轨性能检测的固定式靶标场,该场地具备满足高分辨率陆地观测卫星在轨MTF、空间分辨率、响应线性度、动态范围、辐射分辨率等指标的在轨性能实时检测功能,以及相机在轨绝对辐射定标功能。介绍了中国嵩山固定式靶标场的总体设计思路、建设及其目前在高分一号卫星型号任务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并对未来中国嵩山固定式靶标场的业务化运行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杨震  杨汝良 《雷达学报》2014,3(3):314-319
HJ-1-C 卫星是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中的一颗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目前已在轨运行。其SAR 系统采用网状反射面天线和集中式功率放大器,且具有星上在轨内定标的功能。该文详细介绍了HJ-1-C 卫星SAR 系统的内定标模式和算法,给出内定标器的设计和实现原理,并对SAR 系统在轨工作内定标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自主开发的软件中嵌入STK,把STK作为卫星在轨仿真的计算引擎和三维可视化引擎,是一个可行的技术途径。首先,介绍了以STK为计算引擎的、包括C++/CSharp/HTML/Java/Matlab/Power Point/Vb.net等多种计算机语言为开发平台的卫星在轨可视化仿真系统的实现途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在VS2008下利用MFC开发的在轨卫星的可见性分析和姿态仿真的软件设计方法和仿真软件的运行结果。通过对基于STK二次开发的在轨卫星的可见性和姿态仿真软件的开发可以看出,在熟悉MFC程序框架、STK Connect接口指令系统和STK的专业仿真功能的基础上,在微软公司的VS2008平台下对STK进行二次开发可完成较为复杂的航空航天仿真任务。  相似文献   

14.
雷萍  邢晖  王娟锋  王冰  黄丽刚  王金锁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9):20210977-1-20210977-6
随着2021年5月第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完成部署,整个天基红外系统所有卫星接近部署完成,其对地的监视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文中在大量查阅有关文献和公开报道的基础上,对天基红外系统所有9颗在轨卫星的扫描相机进行了综合性能分析。首先,根据扫描相机的探测器体制以及飞行轨道特性,对其扫描成像体制进行分析,计算获得了所有9颗在轨卫星扫描相机的光学系统参数、探测器参数、地面分辨率、灵敏度等关键参数的估计值。其次,对天基红外系统大椭圆轨道卫星的飞行特性及其对地监视任务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其最优在轨运行方式为两两同步,且单个轨道两颗卫星相差1/4周期;对天基红外系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飞行特性及其对地监视任务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东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至少有两颗卫星处于优良对地观测位置。最后,根据弹道导弹尾焰辐射特性以及天基红外系统扫描相机的探测参数,计算分析了所有在轨卫星对导弹尾焰最低观测高度,结果表明:东半球北纬40°地区,可同时被4颗以上卫星监视,且部分星载相机具备弹道导弹的点火时刻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要闻     
《中国无线电》2012,(11):77-80
全球在轨卫星数量突破1000颗大关近日,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8月,全球在轨卫星突破1000颗大关,达到1016颗,包括静止轨道卫星424颗、非静止轨道卫星592颗。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刘海洋表示,卫星已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对卫通公司在轨卫星资源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建议卫星运营企业以购买卫星在轨保险作为规避和转移风险的重要措施。卫星在轨保险是卫星运营企业防范和控制日常运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安全运营和财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航天保险市场的适当安排可以将卫星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损失风险转移给商业保险市场,从而避免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卫通公司充分重视在轨卫星资源风险管理工作,通过积极开展星群在轨保险安排积累了丰富的航天保险安排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侦察卫星集高科技于一体,是评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历次战争实践证明,侦察卫星在争夺战场制信息权、指导军事战略或战术行动等方面发挥了其他装备无法替代的作用.首先分析了以色列侦察卫星的发展概况,根据在轨运行的卫星轨道根数等仿真条件,基于STK软件,对侦察卫星体系侦察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提炼了其发展特...  相似文献   

18.
卫星电源系统(EPS)的在轨稳定运行是卫星可靠工作的关键,对EPS系统故障快速识别、诊断和处理,对于提高卫星业务连续性以及保证高可靠性而言非常重要。本文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卫星EPS系统在轨自主故障识别与恢复技术,包括EPS控制模块设计、功率模块(BCDR)设计以及防BCDR意外触发保护功能设计,最后经某高轨卫星在轨应用验证,该故障诊断与恢复技术准确可靠,可为其他卫星型号的EPS自主运行管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无线电工程》2020,(3):210-213
光学遥感卫星的辐射定标是卫星数据定量化应用的前提条件,针对静止轨道大面阵光学载荷成像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分时-分视场成像的在轨相对辐射定标方法。选取合适的亮、暗均匀场地,通过卫星姿态机动完成整个视场的定标,得到所有探元在轨相对辐射定标系数,可有效解决现有场地难以覆盖卫星视场而带来的在轨相对辐射定标难题。  相似文献   

20.
空间环境对卫星光通信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空间环境对卫星光通信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高能带电粒子辐射、背景光辐照、等离子体辐射等环境.对不同轨道卫星和光通信终端主要器件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卫星光通信系统的故障处理及在轨运行保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控制、抑制空间环境影响因素,可以提高卫星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及其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