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Cygnal公司的自带A/D转换器和CAN控制器的高速单片机C8051F040在某雷达多路数据采集中的应用,简单介绍了C8051F040的主要特点,重点介绍了单片机在多路数据采集中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以及CAN总线方式数据传输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基于CPLD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CPLD的多路高速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新方法.该系统利用4片AD7655可以实现8通道同步采样或16通道异步采样,其中CPLD完成对A/D转换的逻辑控制,使用DSP21160对A/D转换数据进行处理.8路同步采样时最大采样频率可达700kHz,16路异步采样时最大采样频率可达350kHz.通过MAX+PLUSⅡ仿真及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CPLD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准确有效地进行A/D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CPLD控制的数据采集与数据回放系统,硬件通过ISA总线与工控机或PC机相连,由上位机发出的指令控制。软件利用VB语言开发的应用程序,在ISA总线标准的框架下与CPLD进行数据交换,实现数据采集与回放。其采用定时控制方式,实现多路模拟量和开关量的顺序采集与回放。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以太网存储系统存在性能低和可扩展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支持多协议的网络存储系统.从网络存储系统整体性能角度论证该系统硬件设计原则,给出多协议存储系统软件架构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支持以太网、光纤和ib_srp网络存储协议,LIO模式性能要优于SCST模式,是多协议网络存储系统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基于PC-DAQ的机载武器自动测试系统由主控机、数据采集与控制、多路信号切换及调理模块、武器离位激励系统等组成.系统软件由主控模块、测点切换、信号采集、故障分析处理等模块组成.用KingVIEW6.01组态软件编制测控程序,通过编写命令语言、定义数据变量连接外设、驱动接口和外设交换数据.各种检测信号经继电器接点、信号调理电路送主控机进行数据采集、检测和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6.
DI-720系列高速数据采集卡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720系列高速数据采集卡具有与计算机接、采样位数多、支持多路输入并可人工设置等特点.所带有的波形记录分析软件(WWB)和程序开发包(SDK),使数据采集更灵活、方便.并以C++ Builder 5为开发语言,举例详细地说明了其在多通道故障信号采集中的应用,证实了该卡的灵活性和高性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秦艺力  穆道生 《兵工自动化》2005,24(5):94-95,97
多路数据巡回监测系统以VC MSComm控件控制串口,通过MAX PlusII使FPGA能识别串口指令并按指令采集模拟数据,达到以串口实现PC机与FPGA通信的目的.即先通过并/串转换电路将接收到的串行数据变成并行数据,后通过缓存模块读取并行数据,再以74LS195组成的串/并转换电路将其转换成串行数据帧返回计算机.而模拟数据采集及其A/D变换则通过ADC809完成.  相似文献   

8.
多路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多路高速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实现,该系统是一种单路可独立工作、几路组合可实现多路采集的多路百兆高速实时数据采集系统。每个通道的最大采样率为100Msps,最大数据存储容量约为256MByte。其中采用CPLD和DSP组配实现逻辑控制和数据控制,采用CPLD、DSP和SDRAM组配实现海量存储,采用DSP、FIFO和USB、USB—HUB组配实现数据传输,CPLD和DSP复用,还可实现各种复杂功能。它具有扩展灵活,存储量大,实时性强,精度高,传输方便等特点。可作为各种雷达、导引头等外场试验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9.
郭俊杰 《兵工自动化》2007,26(6):85-86,89
采甩USB接口芯片CH372实现USB接口功能,并结合A/D转换等电路,设计出应用于机械振动测试方面的多通道数据采集仪.其硬件电路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CH375的接口、单片机及定时器、A/D转换及多路模拟开关电路.系统软件设计分:单片机程序、USB设备驱动程序和主机应用软件3部分.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直升机旋翼健康监测系统地面试验台的硬件方案设计和旋翼健康监测软件的开发,阐述了旋翼数据采集系统、机体数据采集系统和上位计算机3个子系统的组成方案。由于采用了数字传感器、远程多路复合器和无线集流环采集旋翼状态数据,解决了原采集系统中存在的集流环磨损问题和传感器数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时模型残差的故障检测方法和基于混合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案。地面旋翼实验台的实现对于旋翼故障的研究和各种诊断方法的评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石晓辉教授,重庆工学院副院长,1963年10月生,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汽车专业,同年考入重庆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12月博士毕业后在重庆工学院任教,先后任该院汽车研究所所长、车辆工程系副主任、机械系主任、副院长等职,兼任重庆市科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烟花爆竹生产工艺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国内烟花爆竹行业生产现状,针对该行业仍处于手工作业向机械化生产过渡的生产模式,分析现行工艺装备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全可靠、高效高质、多工位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制约性技术难题。该研究可为下一步突破各项关键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火炸药理化分析检测对象是含能材料和火炸药制品,具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性;火炸药自身固有的燃爆危险性,决定了其理化分析的特殊性,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分析了火炸药理化分析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其产生的途径,并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PROFIBUS和MCGS将汽车安全检测线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应用AVR单片机开发了DI、DO和AI数据处理模块,采用PROFIBUS工业现场总线技术降低了开销,减少了为分布式输入/输出设备所进行的电缆布线,应用MCGS开发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并采用软件补偿的方法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纳米材料的性能与应用——金属及其合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电、力、磁性质 ,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介绍了纳米金属及其合金的性能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第一个一年计划的主要制定者与实施者,陈云同志的诸多经济主张、理论观点、工作方法及具体实践精神在“一五”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并最终形成了以科学技术与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经济发展观思想,这一思想在我国后来长期的经济建设中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羟基苯基五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章冲  胡炳成  刘成  陆明 《含能材料》2016,24(8):769-773
以对氨基苯酚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在-45℃下合成了一系列芳基五唑,通过核磁和质谱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取代基的位置及数目对芳基五唑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运用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分析了不同裂解能量下(10,60 e V)芳基五唑的裂解途径,并讨论了芳基五唑的稳定性与产生N~-_5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这一系列化合物中,间位和对位被供电基取代的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五唑稳定性最好,同时在高裂解能量(60 e V)轰击下切断C—N键产生N~-_5的能力也最强。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光谱与显著性,提出一种红外弱小目标融合检测算法。该算法旨在将从多光谱探测器获得的同一场景的多光谱图像信息组合到一起,利用它们在时空上的相关性及信息上的互补性,提高系统的检测性能。采用一种新的基于人类视觉注意机制的显著性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找到图像中的显著性区域;将目标看作一类,背景和干扰点看作另一类,选取离差平方和准则,使类内距离最小,类间距离最大;训练出融合参数,得到融合后的显著性图像。通过设定的门限值二值化,可以看出该融合方法能很好地将目标与背景分开,从而检测出目标。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阶段海上测控任务指挥显示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集数据、图形和状态结构显示为一体的智能化显示策略。首先设计了指挥显示优化策;其次详细阐述一种基于状态控件的策略实现方法,并举例设计和开发几种典型的状态控件,将状态码控件应用于具体的数据显示,最后通过实例对优化策略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演示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形象直观地表现全局性关键信息,加强对航天器遥外测信息异常状态的实时分析及预警显示等控制,为同类系统建设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特征层的混合式空天预警侦察信息融合模型,含平时和战时2种工作模式。首先,空天预警侦察平台对战场环境进行实时预警侦察。平时模式下,空天预警侦察信息经预处理后传输到各自信息融合中心进行目标特征提取,然后传输到空天预警侦察信息融合中心进行特征层属性融合和属性判决,再将情报信息发送给各军兵种指控中心;战时模式下,包含目标的空天预警侦察信息在预处理后由各自信息融合中心直接传输到空天预警侦察信息融合中心进行融合和判决后发送给各军兵种指控中心,指控中心向火控系统下达作战命令并向空天预警侦察系统下达目标侦察任务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