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氨氮和有机氮化合物共存体系加氯消毒条件下N-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生成规律,采用50mg/L氨氮加氯消毒再与30mg/L 的二甲胺(DMA)反应,首先研究了反应时间、氯胺浓度、pH值、氯氮比(自由氯与氨氮的质量比)对NDMA生成量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选取废水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3种有机氮化合物尿素、甘氨酸、苯丙氨酸,重点考察了这3种有机氮化合物对氯胺以及对NDMA生成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和氯氮比对NDMA生成量影响最大;氨氮溶液中加入有机氮化合物后加氯消毒,会使生成一氯胺浓度的峰值点向氯氮比增大的方向移动,同时会降低同一氯氮比下NDMA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2.
核酸疫苗载体pVAX-44质粒高拷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质粒复制的前体物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及金属离子对核酸疫苗载体pVAX-44质粒拷贝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改良的LB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谷氨酰胺、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和Fe3 时,单位菌体质粒含量分别达到5.88 mg·g-1、7.15 mg·g-1、5.93 mg·g-1、7.38 mg·g-1,同时添加这几种物质时,质粒拷贝数可以得到进一步扩增.均匀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改良的LB培养基中含有1.6 g·L-1甘氨酸、1.0 g·L-1天门冬氨酸、0.2 g·L-1谷氨酰胺、0.4 mmol·L-1 Fe3 时,单位菌体质粒含量可达到9.11 mg·g-1,明显高于单独添加这几种物质时的质粒拷贝数.在此基础上加入0.1 g·L-1链霉素抑制蛋白质合成,单位菌体质粒含量可达到9.53 mg·g-1,较对照提高了56.25%.  相似文献   

3.
自动加氯数学模型与加氯消毒理论相结合,对原有自动加氯工艺进行优化设计,改进国内加氯消毒控制模式,以出厂水余氯(一氯胺)目标值来自动控制整个工艺过程的加氯、加氨量;以滤后一氯胺和游离氨作为工艺控制参数,来监控出厂水的总氯和总氨值,使加氯和加氨量达到最小化,降低药耗,减少消毒副产物。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培养基组分对hCG核酸疫苗质粒拷贝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培养基比合成培养基更利于hCG核酸疫苗质粒DNA的生产.通过均匀设计实验确定,当培养基中含有胰蛋白胨10 g·L-1、酵母浸出粉8 g·L-1、NaCl 10 g·L-1、甘油10 g·L-1、KH2PO40.37 g·L-1、 K2HPO4 2.01 g·L-1时,单位菌体质粒含量可达6.68 mg·g-1;在此基础上添加乙酸2.0 g·L-1、谷氨酰胺1.2 g·L-1、甘氨酸1.0 g·L-1、天门冬氨酸0.4 g·L-1,可使质粒拷贝数进一步扩增,单位菌体质粒含量可达9.32 mg·g-1,为LB培养基的5.12倍.  相似文献   

5.
以太湖流域某水厂常规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臭氧活性炭,O_3-BAC)出水为研究对象,以可同化有机碳(AOC)为生物稳定性评判指标,对比研究了常规工艺与深度处理工艺出水在氯胺消毒过程中生物稳定性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尽管臭氧活性炭工艺提高了出水的浊度和耗氧量等常规水质指标的去除率,但出水在氯胺消毒后水质的生物安全性降低。当接触时间为120 min时,氯氮比为5:1和3:1的氯胺消毒后,水中细菌灭活率分别为3.26 lg和2.90 lg,AOC分别为94.87μg/L和107.31μg/L,表明采用高氯氮比(5:1)的氯胺消毒后水质生物稳定性优于使用低氯氮比的氯胺(3:1)。氯胺(5:1)消毒时当氯胺投加量为0.50 mg/L、CT值为90 mg·min·L~(-1)时,出水生物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6.
通过摇瓶实验,确定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产I)-乳酸的培养条件为:温度34℃,pH值6.5,种子液接种量5%,载液量为150mL/500mL,采用前期通气有氧培养至菌体对数生长后期、而后厌氧发酵产酸的两阶段培养工艺。考察培养基各组分对菌体生长及乳酸产量的影响,确定葡萄糖及酵母粉作为碳、氮源,并补充添加适量的无机氮。培养基各组分如下(g·L^-1):葡萄糖15,酵母粉15,KH2P041.5,K2HP04·3H2O2.0,MgSO4·7H2O1.0,FeSO4·7H2O0.03,MnSO4·H2O0.005,以此培养条件及培养基配方进行摇瓶发酵,D-乳酸产量由(13.5±1.29)g·L^-1提高至(29.0±1.42)g·L^-1,提高一倍以上,光学纯度大于97%。  相似文献   

7.
为达到消毒目的,同时控制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需要对有关水质的变量,如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温度、pH和总有机碳(TOC)等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探讨了在氯胺为残余消毒剂且接触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温度等水质变量对三卤甲烷(THMs)和卤代乙酸(HAAs)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OC和液氯接触时间对DBPs的影响最大,加氯量、pH和温度也影响DBPs的生成。有些变量的反应呈线性,有些则是非线性的。大多数情况下;THM浓度高于HAA浓度,相反情况也存在。应调查DBPs在不同条件下的生成量,从而确定用氯消毒的最佳方式,降低DBPs浓度。  相似文献   

8.
王水锋  郭敬华 《广州化工》2009,37(6):135-137
应用AFS-930型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采用高压溶样的消解方式,对仪器条件进行了探索优化,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HG—AFS)测定植物和中药中痕量砷的测定方法。砷的工作曲线在0—1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008μg·L^-1。在选定实验条件下,测定了国家标准物质杨树叶(GBW07604)和茶叶(GBW07605)中As含量,其测定值与推荐值吻合地很好,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3%,结果令人满意。采用这种方法对几种中药和植物进行了测定,回收率在97%~106%。  相似文献   

9.
RP-HPLC法测定落叶松中二氢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落叶松中二氢槲皮素的含量。确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 ODS—C18(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V(甲酵):V(水):V(冰醋酸)=40:59:1;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8nm;柱温为28℃。在此条件下,二氢槲皮素与其它组分得到良好的分离。线性范围为0.02~0.2μg·μL^-1(r=0.9998),精密度RSD为0.96%(n=5),平均回收率为100.4%。  相似文献   

10.
以循环冷却水作为接种水对生物粘泥进行培养,向循环冷却水中加入柴油以模拟炼油厂中的介质泄漏现象,对介质泄漏影响下生物粘泥中的微生物进行微观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生物粘泥内部的空间结构、紧密度等.利用聚合酶健式反应一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生物粘泥中的内部优势菌种、微生物多样性及相似性。SEM分析表明,与未投油的生物粘泥比较。投加0.3g·L^-1柴油时的生物粘泥内部结构复杂、紧密度好.而投加0.9g·L^-1柴油时的生物粘泥内部结构简单、紧密度差。PCR-DGGE分析表明,与投加0.9g·L^-1柴油的生物污泥相比,投加0.3g·L^-1柴油的生物粘泥的细菌数量和种类更多,微生物多样性更大,优势茵种更多。  相似文献   

11.
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筛选了10株乙偶姻生产菌株,对乙偶姻产量最高茵株进行16SrDNA鉴定,测序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多粘芽孢杆菌。命名为LY107。经单因素实验优化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7℃、pH值7.0、装液量15mL/250mL、接种量5%(体积比)。采用葡萄糖一木糖(2:1,质量比,下同)为碳源模拟木质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乙偶姻,经Plackett-Burman(PB)实验和RSM优化培养基组分(g·L^-1)为:葡萄糖一木糖(211)60、蛋白胨5、酵母粉16.5、硫酸锰0.05、硫酸亚铁0.005、磷酸二氢钾0.1、乙酸钠2.47。在优化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分下,乙偶姻最高产量达23.9g·L^-1,葡萄糖一木糖转化率为79.9%。  相似文献   

12.
建立检测黄连、黄柏中生物碱(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含量的MECC-AD测定方法。在自组装仪器上,以0.3 mm(i.d.)碳圆盘微电极为工作电极,在1.150 V(Ag/AgCl)的检测电位下,以含有0.008 mol·L-1的胆酸钠(SC)溶液与3%甲醇溶液的0.2mol·L-1H3BO3-0.05 mol·L-1Na2B4O7·10H2O缓冲液(pH值=8.45)为运行液;当毛细管长度65 cm(i.d.25μm),分离电压10 kV,三种待测物在15 min内完全分离。本方法测定三种生物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7~32.6、0.98~41.7、0.25~25.9μg·mL-1);检出限分别为(0.15、0.36、0.08μg·mL-1)。结论: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黄连、黄柏等中药材中3种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陈一凡  赵谢她 《广州化工》2013,(22):116-117,14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加替沙星分散片中加替沙星的含量。方法如下:采用Hypersil ODS2柱(1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08 mol·L-1磷酸盐缓冲液(取1.1 g磷酸二氢钾,加水溶解成1000 mL,并用磷酸调pH=2.5)-0.5 mol·L-1四丁基溴化铵溶液(45∶55∶0.6,用磷酸调pH至3.0),检测波长为292 nm,流速:1.0 mL·min-1;柱温:室温。结果显示:加替沙星在19.2~96.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3%,n=9)。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制药废水进行催化氧化处理时的工艺及影响因素。研究了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量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处理废水的方法及适宜条件。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和经过复合铁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制药废水的COD值由23000mg·L^-1降至1620mg·L^-1(铁催化剂)、622mg·L^-1(高锰酸钾),处理后的废水COD值≤5000mg·L^-1,经进一步生化处理可达国家三级排放标准,适合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酸性介质(pH=3.51)中,脱氧核糖核酸(DNA)能显著地增强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G14-4-14)的共振光散射信号,据此提出了G14-4-14共振光散射法测定DNA的新方法,并对介质酸度、离子强度、G14-4-14浓度及共存物质干扰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绘制了工作曲线,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2760μg.L-1,检出限为7.79μg.L-1,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以芘(pyrene)为荧光探针,应用稳态荧光法探讨了G14-4-14与DNA的相互作用,并运用红外光谱及共振光散射光谱初步探讨了G14-4-14与DNA相互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渍法制备Fe/γ-Al2O3催化剂,用于ClO2催化氧化处理含酚废水,研究废水初始pH、ClO2用量、催化剂加入量、反应温度和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含酚废水总有机碳(TOC)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7、V(ClO2)∶V(酚溶液)=0.20、Fe/γ-Al2O3催化剂加入量20 g·L-1和反应温度20 ℃条件下,Fe/γ-Al2O3催化剂能连续使用7次,保持稳定的催化活性,对含酚废水的TOC去除率为58.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