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的管理体系、数字资源的发布与服务、数字资源的制作、数字资源的存贮,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四大基本构成要素正逐渐成形。当前,包括国家图书馆在内的若干国家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都遵循这些基本要素来进行架构,甚至部分地方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也已在相当程度上遵循这样的发展模式,正处于建设过程中的南京图书馆就是一个典型个案。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迎来一个新高潮。  相似文献   

2.
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数字图书馆起步较晚,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由国家图书馆承担的国家级数字资源系统工程,涉及信息资源生产、加工、存储、检索、传递等过程。建设数字图书馆需要大量的网上图书资源,可以说,文献数字化加工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否则数字图书馆就是空谈,而将现有纸介图书转化为数字化是一项复杂和庞大的工程。  相似文献   

3.
首都图书馆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发起的“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的第一个示范单位。首都图书馆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按照成为“数字北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数字化知识资源管理子系统的原则来进行建设。它是一个面向数字北京、面向数字图书馆的集成化实用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综合文献资源管理系统,它可以真正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实现知识型信息的管理与获取。1998年开始进行系统设计方案调研,2001年5月,首都图书馆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开始投入运行,近过一年的实践,一个数字化图书馆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要最终实现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之目标,必须确定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战略.正确实施相关战略,使国内的图书馆领域广泛合作与协调,这均是应该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文中主要立足于国内外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对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问题等进行集中研究。简述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并与传统图书馆进行对比,简要介绍数字图书馆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目前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相应的对策;展望了中国数字图书馆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预 《微机发展》2007,17(2):190-192
中国要最终实现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之目标,必须确定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战略,正确实施相关战略,使国内的图书馆领域广泛合作与协调,这均是应该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文中主要立足于国内外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对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问题等进行集中研究。简述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并与传统图书馆进行对比,简要介绍数字图书馆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目前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相应的对策;展望了中国数字图书馆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总量、学科文献拥有量、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其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领先和主导作用。随着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启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谁拥有信息,谁就拥有财富。数字图书馆将改变以往信息存储、加工、管理、使用的传统方式,借助网络环境和高性能计算机等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它的建设将使我国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实现跨越式发展。 谁来建数字图书馆 值得高兴的是,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不仅仅是读者和图书馆行业的迫切需求。我国政府已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到了一个战略的高度。早在1998年,文化部就联合多家部门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国务院领导同志在视察国家图书馆时也对  相似文献   

8.
走进数字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及数字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和对馆员的知识结构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阐述了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信息服务体系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数字图书馆互操作信息服务体系框架模型(IMDL),系统采用组件式结构设计,实现了图书馆多种异构信息服务的集成,具有动态性和可扩展性系统中间过程交换信息格式采用RDF,完成协议转换、查询转换和结果合成。以中国数字图书馆公司的异构数字资源为背景,介绍了模型的具体实现和应用测评。  相似文献   

10.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是建设并合理的管理数字资源。本文提出一个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管理的方案。该方案可以对文本、超文本、图像、动画、科学数据等多种形式的文档进行数字资源采集,进而进行规范性地加工、保存、管理采创建数字资源。最后提供在互联网上的发布与检索服务来进行数字资源传递。  相似文献   

11.
郑宇 《中国信息化》2014,(19):51-52
三网融合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完善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为国家数字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交流平台。本文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完善的思路进行了研究,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一个借鉴。三网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完善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图书馆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有利于超大规模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构筑中国数字图书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数字图书馆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标志,已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中新的制高点,它的出现给传统图书馆业带来一场变革。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前,图书馆工程建设已全面展开,并进入试验性实施阶段。本文简要介绍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对策及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3.
谈到2006年的工作,国家图书馆网络部负责人魏大威感觉印象深刻的是三个词:繁忙、挑战和机制。繁忙2006年4月公布的国家图书馆“十一五”规划纲中指出,“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依据总体设计思想,建成一个环境优雅、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科技与艺术有机结合的智能化馆舍。跟踪国际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建设文献数字化加工、数字资源加工、数字资源存储管理、网络管理、数字资源服务、系统开发维护、发展研究、展示与培训等八大中心;初步建立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与其它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互联…  相似文献   

14.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是建设并合理的管理数字资源。本文提出一个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管理的方案。该方案可以对文本、超文本、图像、动画、科学数据等多种形式的文档进行数字资源采集,进而进行规范性地加工、保存、管理来创建数字资源,最后提供在互联网上的发布与检索服务来进行数字资源传递。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上的建设投入在逐年增加,但投入跟产出不能成正比。由此带来的对该如何有效率的建设高职数字资源的研究也越来越具有实际意义。该文通过从2005年至今学院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历年数据的分析,归纳了影响高职数字资源建设的一系列因子,并分列出15个正向主要影响因子和4个反向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网络建设、资源和服务的充分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影响因子,最后建议面向这些影响因子有针对性地进行高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投入。  相似文献   

16.
数字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为数字化全民阅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为广大用户提供大量数字版资源的在线阅读、下载和分享等. 随着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爆炸式增长,如何有效的解决海量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存储和处理,并能将不同区域和类型的数字图书馆资源集成起来成为研究的热点. 依据安徽教育出版社的数字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全民阅读平台,研究云计算下数字图书馆的平台架构,利用云计算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计算的特点,为出版社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可行性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17.
3月14日,北京国图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发布了“国图数字DIPS-数字文献处理系统”,该系统为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提供了包括资源的采集、加工、管理、发布和利用的解决方案。为了满足广大文献单位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需求,也为了更  相似文献   

18.
开放链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依托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背景.阐明了数字资源建设中的数字资源基于内容的相关性,重点研究了当前倍受业界关注的解决基于内容链接的技术标准——开放链接(OpenURL)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程及其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面向数字图书馆的海量信息管理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数据密集型应用的特点,讨论了管理海量数字资源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关键问题,并综述了支持高性能数据密集型应用的相关工作,包括标准、技术和应用系统.在分析和比较相关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新型的面向海量信息管理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并描述了其中的关键功能组件和核心服务模块.最后,给出了一个遵循该体系结构设计和实现的应用实例——清华大学建筑数字图书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西北地区民族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现状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指出在西北地区民族院校普遍存在普通数字资源过剩,而地方性特色文献数字资源偏少的情况,最后指出在西北地区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及相应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