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程序设计能力的评价提出基于技能、算法和知识的三维模型,确定以各个维度上的全面发展作为当代新工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参照麻省理工学院相关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对比分析山东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新工科实验班程序设计相关课程的设置,指出高校需结合本国的产业发展同时对接国际前沿,以培养高质量新工科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分析Java课程体系现状,以新经济需求为导向、以校企深度融合为中心,提出将核心课程、支撑课程、学科前沿课程、技能+认证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深度融合,构建面向新工科的Java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冯岩  尤磊  李健  王敬 《福建电脑》2022,38(4):118-120
根据新时代对人工智能人才的要求,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通过分析目前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多元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方法.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后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的三个主要问题,并从培养模式、师资力量和实践平台角度探讨了实践做法,以期为相关人才培养拓宽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5.
分析当前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在信息技术培养方面的要求,指出应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到大学基础教育中,成为通识教育的有机组成,并介绍人工智能系列共选课的建设和初步实施情况,探索人工智能与专业融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7.
针对传统的信息安全偏向理论研究的课程设置问题,对网络空间安全新工科专业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在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构建通识基础、专业方向、实习实践、竞赛创新4阶段的课程体系,阐述以职业和岗位为导向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课程设置,并通过OBE理论对学生毕业后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9.
分析民族高校自身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探讨新工科背景下符合民族高校自身特点的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如何体现"智能+民族"和"软硬结合"的专业培养特色,阐述民族高校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10.
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革命和新经济背景下IT+CT+DT领域新工科专业群的建设思路和方法,提出基于UBL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及融知识于实践为一体的实践课程体系,介绍以模块化为课程单元的可复用的课程体系以及新工科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的信息类工科专业存在着与企业行业脱节、学科知识结构单一、不适应大数据时代信息产业对新工科人才的新要求等问题,分析大数据产业人才需求,提出对信息类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整体改革,增设大数据应用专业方向,建立分层次、模块化的大数据课程体系,介绍VIP教学模式并说明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13.
新工科建设是当前高等工科教育改革的抓手之一,审美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提升、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在新工科建设中,审美教育应通过与新工科建设相互融合的方式进行,使审美教育有效融合进学生的休闲活动中,并且可依托艺术设计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等.为将新工科建设下的审美教育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高校可探索开展课程审美等课程方面的改革,并相应地改进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等,以此将审美教育活动有机地融合到教学培养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
分析国内外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现状,以讲解式、讨论式案例教学为切入点,以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上机内容为实践环节,介绍教学及实践过程,提出将人工智能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16.
分析新工科的特点以及新工科建设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指出新工科思维的核心是融合数据思维的现代计算思维,以计算思维的时代化为出发点,对非计算机工科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体系进行构建和分析,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提升新工科中计算机领域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针对当前师范类高校在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契合新工科交叉融合实践能力培养内涵的问题,对于产教融合的思维素养标准重定义、实践课程体系重构、实践平台建立、实践质量评估4个方面的建设提出路径,以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新工科实践项目的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为例,介绍师范类高校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过程,最后说明取得的实践探索成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