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器人系统集成”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工业机器人系统方案设计、硬件安装、程序调试、运行维护等能力。由于产教融合深度不够,该课程现有教学内容普遍滞后于生产实际,存在学用脱节、技能滞后的问题。基于此,研究了“岗课赛证”融通的“机器人系统集成”课程改革。通过对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等湖南区域内工程机械头部企业进行调研,总结了相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了课程教学目标,实现了岗课融通;对标岗位职业能力,遴选出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以竞赛设备为教学载体,开发出贯通是教学项目,实现了课赛课融通;遴选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1+X证书,完成试点申报,将学生考证结果融入课程考核评价中,实现了课证融通。“岗课赛证”融通的“机器人系统集成”课程改革将“岗”“赛”“证”融于“课”,实现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与产业、竞赛、证书的主动对接,有利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锤炼。  相似文献   

2.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推进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构建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等已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使命,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亟需培养一大批高技术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而“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新时代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按照“以岗为导向、以课为主体、以赛为促进、以证为标准”的理念,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通过构建全方位校企合作机制、基于岗位要求设计开发课程内容、对接引入技能大赛新技术和新理念、分析融合1+X证书标准和考核点,深入推进“三教”改革,形成了“岗技一体,四维、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从而更好地服务区域制造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背景,推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字化成果应用,汽车底盘课程组深化三教改革,构建了“一个平台两线循环三项教改四个协同五位融合”的模式框架,对接市场需求,推广“精品课程+规划教材+在线开放平台”应用,解决了产学研融合的难题。实践证明:做好双线循环数字化教学成果应用,利于以学生创新型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质量体系的构建,利于岗课赛证的融通,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于持续改进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玲玲 《装备制造技术》2023,(8):143-145+174
“岗课赛证”融通要求将岗位典型工作过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基本操作规范、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及评价标准三类要素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而构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适应新时代行业企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是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纽带。从问题出发,提出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出发,构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明确了“岗课赛证”融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实施路径与方法。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实践教学体系应是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竞赛的碎片化、代表性工作任务为融通口,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考核标准为引领,确定专业所面向的目标岗位群、证书和竞赛领域,获取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提取赛证育人元素,分析职业能力,将职业能力转化为实践教学目标,将赛证育人要素融入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范式组织开展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开设的实践课程需要紧密围绕实际生产所需的技能,但当前所用的实践教学模式还相对独立,未达到所学技能可直接上岗的效果。基于该问题,本文提出以"数控加工实训"为改革课程,采用"岗课证赛"四位一体设置实训任务,提高学生机床操作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经过实际课堂实践表明,采用岗证课赛融合模式对该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了考证通过率,企业认可率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1+X”证书制度的深入实施已成为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课程为例,通过重构任务式岗课赛证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实施设计和实施多元评价等方面探讨了“1+X”课证融通教学方法,旨在探索等级证书与课程教学高效的融合方案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7.
热能动力工程技术专业培养从事发电厂热力设备运行、检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单元机组集控运行”课程与发电厂运行岗位息息相关,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今后从事发电厂运行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单元机组集控运行”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充分分析运行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对接“1+X”发电集控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融入全国高等院校学生发电机组集控运行技术技能竞赛的相关标注、要求,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以典型项目引领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重构为四大项目及十四个子任务,以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对接岗位工作任务;改进教学方法,创新“三阶五导三练”教学模式,引入运行操作票通过岗位角色扮演提升学生技术技能,利用“1+X”发电集控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平台和发电机组集控运行技术技能竞赛大赛平台提升学生技术技能;创新评价手段,将课程考核与集控运行岗位标准、证书考核标准、大赛标准相结合,通过“岗课赛证”的高效融合,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汽车专业实施“1+X”证书培训考核的实践进行分析总结,从1+X证书推进需要重视的证书类型的选择、实施团队的建设、培养体系的创新,以及几年证书考核结果的分析等几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阐明了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要求,即三个标准的融合为基础,构建融合的培训与考核体系,融合各级技能竞赛要求。同时构建产教融合的师资队伍,最终形成符合“1+X”证书需要,适应“岗课赛证”要求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涉足汽车制造产业的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紧缺的现状,充分对接汽车制造产业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创新性提出融入精益生产管理能力培养功能的“整车装配线+装配工艺仿真系统+数字孪生系统”三位一体汽车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分别从总体架构、实训条件环境建设、实训资源建设等方面展开研究,形成一套“虚-虚”验证与“虚-实”验证结合的完整系统,在虚拟端和现实端实施人才培养,装配工艺仿真系统侧重培养学生岗位基本技术技能,数字孪生系统的虚拟产线侧重学生生产管理的培养,同时考虑精益生产要素与课程思政元素,校企双方共同开发配套的课程资源及特色化“装配工艺实训+精益生产管理实训”的典型实训项目,实现“精益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有机融合,解决职业教育忽视生产管理能力培养的问题,为汽车制造业发展亟需的“技能+管理”型复合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的“岗证赛课”融合,立足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探索《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改革实施路径,从而为构建基于“岗证赛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提供指导思路。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以后到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是面向机电专业群学生、企业行业人员开设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本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重难点都设置在创新原理和方法上,课堂中缺乏实践活动的施展。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基于跨界与融合理念,精准对接产业岗位新需求,重构教学内容。通过“岗课赛证创”五元融通,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顶层系统设计课程思政体系,动态优化教学过程;全方位构建立体化数字资源体系,满足分层多元的个性化学习;信息化环境下,构建CDIO模式的课程项目体系,破解教学重难点;借力信息技术、实施混合教学;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量;采用多维度教学评价,全过程采集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量化评价标准。实践证明,改革成效显著,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和学术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提高了学生的三维目标达成度;课堂革命建设效果斐然,课程建设5年间,学生在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上20余项。  相似文献   

12.
随着职业教育的推进,对于职业教育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期待职业院校能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希望人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贡献力量。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完成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目的同时也对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阐述了岗课赛证引育课堂改革的含义,即课堂打造成学生学习岗位工作知识和技能、掌握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备战专业技能大赛的训练场。分析了岗课赛证引育课堂改革的意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完善学生综合素质,顺应职业教育改革。剖析了岗课赛证引育课堂改革的内容:课岗融合、以岗促课,课证融合、以证促课,课赛融合、以赛促课。岗课赛证引育课堂改革适合广西职业教育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群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数字孪生模型构建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孪生作为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促进智能化升级的重要使能途径,一直备受各行各业关注,已从理论研究走向了实际应用阶段.数字孪生是以多维虚拟模型和融合数据双驱动,通过虚实闭环交互,来实现监控、仿真、预测、优化等实际功能服务和应用需求,其中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是实现数字孪生落地应用的前提.针对如何构建数字孪生模型问题,首先提出了数字...  相似文献   

14.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是现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重要的组成,此传感器故障将影响车辆行驶安全。教师以上课遇到的具体故障为契机,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以学生自我知识储备为依托,教师通过理论分享,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结合“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利用“心流理论”的方法,通过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故障这一突发案例,充分挖掘“岗”“课”“赛”“证”耦合点,使“岗课赛证”达到有机融通,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有效拔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机器视觉识别应用”课程教材存在:偏向学科体系、理论性强;技能大赛、1+X证书、思政育人案例等元素融入不足;知识更新滞后;忽略用于学的“学材”属性等现状,依托产业学院的作用和优势,开发设计“机器视觉识别应用”课程的新型活页式教材。该新型活页式教材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学习任务,能够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同时在教材内容融入“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元素。该新型活页式教材紧密对接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具有“活”与“新”、“学、育、教”材一体、实用性与实践性鲜明、融入多元多维评价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与双元性,展示职教教材的新范式,有效填补现有同类教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数字孪生模型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孪生作为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等理念的重要使能技术,以及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有效手段,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随着数字孪生逐渐从理论研究迈向落地实践,在实际应用对数字孪生模型的要求更加多元的同时,对数字孪生模型性能的透明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数字孪生模型在构建校验、运行管理、重构优化、迁移复用...  相似文献   

17.
“1+X”证书是探索实现学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的制度,用于指导职业教育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然而“1+X”证书试点实施以来,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人才供需不匹配,“1+X”证书中的“X”与“1”融入深度不够,“三教”改革不力,“赛、教”脱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汽车专业领域为例,提出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打造汽车专业“岗、证、教、赛”四位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调研分析企业工作岗位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梳理企业的岗位层次、岗位群、岗位典型任务,以及岗位的所需的相关证书,对标“1+X”证书。整理专业课程,将“1+X”证书模块内容分散融入到具体的专业课程中,实现课证融通。实施“三教”改革,引“赛”进入日常教学活动等方法措施。实现了各项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岗”定“证”,让“证”入“教”;“三教”改革中,教师队伍“双师型”化,教材“立体化”,教法“多样化”;“教、赛”融通一体化,职业技能竞赛“普遍化”;学生持“证”上“岗”,学生能力“综合化”等。总之,该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既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也促进学生的个人职业可持续发展,达到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18.
罗少康  滕文琪 《机械》2021,48(3):53-58
数字孪生技术是实现物理与信息融合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实现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等先进制造方式与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车间又是生产制造活动的主要载体.为此,在数字孪生的理论背景下,建立了数字孪生车间总体框架,实现了构建数字孪生车间的三项关键技术:车间关键要素孪生模型建模方法、车间孪生数据...  相似文献   

19.
知识驱动的加工产品数字孪生拟态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加工过程的实时观察、分析和控制是优化零部件加工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融合几何状态、物理状态和设备状态变化等多维、实时的加工过程数据,可以实现对加工过程的建模和监控。数字孪生模型是数字孪生系统的核心与基础。但是,目前还缺乏一种系统且能自适应开发高保真、多尺度、多维加工数字孪生建模方法,以辅助系统进行分析与决策。提出了一种知识驱动的加工产品数字孪生拟态建模方法,可以在加工过程中自适应地构建产品数字孪生模型。该模型可根据加工过程自适应的变化,实时表达加工过程中的产品,为数字孪生决策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最后在一个航天零件的加工过程中测试了该方法,验证数字孪生拟态模型在加工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数字孪生卫星:概念、关键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卫星产业发展趋势与升级转型新需求后,为推动卫星与新技术融合发展,提升大型卫星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与流程管控能力,促进卫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将数字孪生技术与卫星工程的关键环节、关键场景、关键对象紧密结合,探讨提出了数字孪生卫星的概念。为阐述数字孪生卫星内涵,以卫星互联网项目为背景,从空间维度对数字孪生卫星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包括数字孪生卫星试验验证系统、数字孪生卫星总装车间、数字孪生卫星产品、数字孪生卫星网络等。从时间维度对数字孪生卫星核心要素,包括模型线程(Model Thread)、数据线程(Data Thread)、服务线程(Service Thread),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孪生卫星关键技术体系,并结合前期已开展的相关实践工作,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对数字孪生卫星在卫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生产制造(含装配、集成与测试)、在轨服务与健康管理、网络运维管理各阶段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未来卫星产业发展,卫星工程和卫星互联网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