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居住区景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城市绿地,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景观不仅具备植物碳汇功能,且涵盖了景观材料的生产、建造、使用和维护周期的碳排放。以甘肃省白银市国际城小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及参考相应标准碳排放因子,计算景观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揭示出景观材料生产阶段占总碳排放量的比重最大(47.08%),其次是景观使用阶段(27.68%)。参考植物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叶面积固碳量,计算居住区植物景观全生命周期碳汇量为2 530.36 t。分析碳源和碳汇的相互转化过程可得,居住区景观在建成的第48年达到碳平衡状态。基于对居住区景观全生命周期碳平衡的分析,提出了低碳理念下居住区景观的减排和增汇策略,进而初步探讨低碳景观评价体系,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3.
景观在使用和维护阶段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这是景观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景观日常使用和维护阶段的碳排放,一部分来自景观各种设施使用过程中的电力和化石能源,一部分来自景观中绿地的养护与管理产生的碳排放。因此,景观日常使用和维护阶段碳排放主要受能源资源、水资源、化肥的使用量的影响。以景观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研究基础,针对景观全生命周期中日常使用和维护阶段碳排放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可持续景观和低碳景观的营造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碳排放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核算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将建筑生命周期分为设计阶段、物化阶段、使用维护阶段与拆除回收处理阶段,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活动归结为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的碳排放,在求出每单位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的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碳排放因子方法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并给出具体计算公式,构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实证应用,简要分析了各阶段的碳排放量比例,为建筑业的碳排放核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定量研究生产、运输、建造、运行、拆除和回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并以上海某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全生命周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指标为2.72 t/m2,运行期间的建筑碳排放量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次为建材生产阶段.降低运行阶段的能源需求,选择可再循环和碳排放因子小的建材、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有助于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依据,为优化设计方案、建造方案和运行方案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7.
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定量研究生产、运输、建造、运行、拆除和回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并以上海某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全生命周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指标为2.72 t/m2,运行期间的建筑碳排放量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次为建材生产阶段.降低运行阶段的能源需求,选择可再循环和碳排放因子小的建材、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有助于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依据,为优化设计方案、建造方案和运行方案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8.
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定量研究生产、运输、建造、运行、拆除和回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并以上海某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全生命周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指标为2.72 t/m2,运行期间的建筑碳排放量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次为建材生产阶段.降低运行阶段的能源需求,选择可再循环和碳排放因子小的建材、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有助于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依据,为优化设计方案、建造方案和运行方案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9.
景观全生命周期包含景观材料的生产、建造、日常使用和维护及废弃拆除4个阶段。在提出景观全生命周期碳源和碳汇量化比较模型的基础上,以天津仕林苑居住区为例,对其景观50年全生命周期的碳源和碳汇进行比较研究,得到居住区景观在建设初期存在碳源和碳汇不平衡,碳源和碳汇量在将近30年时才可达到平衡的结果。其中,景观材料和维护阶段的碳源是居住区碳源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居住区景观建设中,如何减少碳源量、增加碳汇量,是营建低碳景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今公共建筑耗能与碳排放量大的问题,以传统低碳建筑研究方法为媒介,将建筑全生命周期简化为材料生产阶段,建造施工阶段,运行使用阶段和拆除处理阶段,并配合DeST软件模拟出建筑运行使用阶段的能耗值。通过对大连地区某高层办公楼进行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计算,归纳全生命周期中办公建筑各阶段的碳排放的特点,为方案设计中碳排放控制提供依据,为低碳建筑设计从方案本身考虑运行使用阶段的减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城市园林绿地中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进行定位,对其景观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探求城市园林绿地中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和时间中的合理布置方法,同时,通过从三维空间中对城市园林绿地植物景观的轮廓线进行丰富,利用时间上植物季相景观的自我更新与变化,对城市园林绿地中植物景观的意境进行创造,进而研究适合于现代城市生态景观环境的城市园林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地在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
作用,准确评估城市绿地碳汇能力是推进城市“碳达峰、碳中
和”的一项关键工作。在阐述城市绿地碳汇概念的基础上,从
城市绿地碳储量变化和碳排放2个方面梳理了城市绿地碳汇计
量的核算方法及应用现状,提出了针对不同尺度、不同管理模
式的城市绿地碳汇监测体系构建思路。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绿
地基线碳汇量、泄漏量等方面阐明了城市绿地碳汇项目减排量
的计量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城市绿地碳汇评估的准确性,
推动面向“碳中和”的城市绿地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针对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城市建设滨水绿地的重要性。并且对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以及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点,供有关设计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具有增碳汇、减碳排的双重生态效益,被认为是推动城市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自然途径。在城市高密度建设与存量发展背景下,推进城市绿地空间精细化管控是自然维度下拓展碳中和实践路径、提升城市整体碳中和绩效的重要着力点。基于相关文献,梳理并提出固碳增汇、降温减排、绿色慢行3个路径,讨论了城市绿地空间特征与碳中和的关联影响机制,并从总体规模特征、分布格局特征、几何形态特征、植物配置特征、场地使用特征5个维度厘清了城市绿地影响碳中和的关键空间特征和实证变量指标。按照“系统化分级统筹、差异化分区定标、多维度精准增效”的思路,提出面向碳中和高效配置绿地空间资源的精细化管控指标和实施框架,以期为绿地碳中和效能提升的后续深化研究与城市绿地空间精细化管控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与保护城市绿地作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重要策略之一,对减缓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具有积极的作用。从多尺度视角全面认识城市绿地碳汇功能,分析其实现途径及其机理,有利于实现城市绿地全生命周期固碳能力提升,助力城市“双碳”目标实现。从城市绿地斑块、城区绿地系统、市域生态空间3个尺度切入,剖析碳汇功能的实现途径及机理,总结各尺度促进绿地碳汇效应提升的关键途径。建议未来应开展城市绿地全生命周期碳汇功能评估框架研究;进行城市绿地碳汇与其他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研究;探究城市绿地碳汇功能景观格局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景观绿地体系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城市景观绿地体系的形成机理,指出城市形象主题与城市绿地影响三因素对景观绿地的形式与内涵起到了明显的导向作用.分析了广州块状景观绿地与线形景观绿廊的特点,块状绿地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和合理的分布格局,并与其他要素协调结合,其节点绿地对区域景观具有控制作用;线形绿廊具有丰题性、序列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对绿廊周边景物要进行视觉控制.最后提炼出广州市景观绿地体系的点、线、网、区、体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挑战,给建筑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建筑师要不断转变创作思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伴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深入,绿色建设设计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全寿命周期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就建筑行业而言,寿命周期既是评估工具,也是设计的辅助手段。本文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不断提倡,低碳生活下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也应运而生。基于此,本文以《低碳生活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为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城市经济学的成本与收益角度,对市场经济下城市住区的景观绿地建设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