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翔  冯绍虎 《包装工程》2023,44(6):151-157
目的 扫一扫(Scan QR Code)既是许多手机应用软件采用的功能界面,又是其他更多拓展功能的入口。研究影响扫一扫界面可用性设计的因素,可为扫一扫的界面设计提供理论支持与设计指引。方法归纳分析现有扫一扫界面,将其界面组成划分为扫描框、模式切换图标、功能辅助图标三类组件。以组件布局关系、图标背景隔离作为研究自变量,设计不同自变量水平下的被试者内图标搜索实验,以眼动追踪记录搜索过程中的数据。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反应时间、注视点个数、眼跳次数三种眼动数据,比较研究自变量对扫一扫界面可用性的影响。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组件布局关系在这三种数据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邻近的组件布局关系的眼动数据优于远离型。图标背景隔离在反应时间、注视点个数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图标背景隔离的眼动数据优于图标背景不隔离的。结论 邻近型组件布局关系与图标背景隔离都对扫一扫界面可用性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袁浩  陈典良 《包装工程》2018,39(4):170-174
目的对不同尺寸扁平化手机图标的可用性进行研究。方法设计扁平化与拟物化图标作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并设置大、中、小3类实验图标尺寸,结合眼动追踪技术、问卷调查及被试访谈,收集被试的主要眼动数据以及评价数据。结论用户对手机界面中图标的搜索效率与图标的视觉风格以及图标尺寸大小有关,当图标尺寸较大时,用户在拟物化图标中的搜索效率高于扁平化图标;当图标尺寸中等及较小时,用户对于扁平化图标的搜索效率高于拟物化图标。  相似文献   

3.
图形用户界面中扁平化图标可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袁浩  常凯  陈典良 《包装工程》2016,37(16):99-102
目的通过客观数据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扁平化图标的可用性进行研究。方法设计扁平化与拟物化图标作为实验组与参照组,结合眼动追踪技术、问卷调查及被试访谈,收集被试的主要眼动数据以及评价数据。结果通过实验得出扁平化图标与拟物化图标在搜索速度、准确度以及目标击中率和加工内聚度等方面的相关数值。结论在3×3的图标密度下,扁平化图标在搜索工效上低于拟物化图标,在被试评价上扁平化图标的形式则更为简洁现代,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扁平化设计的可用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我国4个心理健康类APP进行可用性测试,评估其可用性水平并提供科学的改进方案。方法 根据国内的心理健康类APP的市场分析,筛选出壹心理、简单心理、比优心理和松果倾诉4个APP的研究样本。对研究样本进行功能分析后,确定了4个功能的测试任务:心理教育、心理测量、心理问答和心理咨询。本研究结合绩效测试、有声思维、和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31名被试,在效率、有效性和满意度3个指标上评估4个APP的可用性水平并分析优势和不足。结果 结合主客观指标,心理教育中,壹心理表现最优;心理测量和心理问答中,壹心理和简单心理显著优于其他APP;心理咨询中,4个APP的客观指标差异不显著,主观指标中松果倾诉的评价最低。在总体主观评价中,壹心理和简单心理的评分显著高于松果倾诉和比优心理。结论 壹心理和简单心理的可用性水平明显高于松果倾诉和比优心理。壹心理和简单心理的可用性优势表现在搜索功能强大、首页功能分区明显、咨询师信息专业且易筛选。  相似文献   

5.
李永锋  姜晨  朱丽萍 《包装工程》2016,37(16):103-106
目的提高老年人对手机界面的用户体验。方法以老年人手机界面中的启动图标为研究对象,根据Android系统中手机界面图标的设计规范,围绕48×48 px,72×72 px,96×96 px 3种常见图标尺寸,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手机图标的可用性进行研究。结论手机图标的设计应满足用户的使用习惯,并应兼顾界面的整体美感,只有这样才能具备良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6.
唐佩璐  李娟 《包装工程》2019,40(14):247-252
目的 分析用户在真实动态浏览新闻类APP的视觉规律及典型界面设计的可用性评价,提出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的新闻类APP界面设计建议。方法 分析现有的3款新闻类APP界面的信息构架和图文布局,归纳为两点式、四点式、五点式的信息构架,以及左文右图、右文左图、上图下文和上文下图4种图文构建方式,通过眼动视觉跟踪技术,对眼动指标(轨迹图、热点图、焦点图、网格图)及行为指标(误操作、犹豫点)进行分析,针对用户浏览时的表现,以用户访谈的形式询问用户的理解和操作行为,进行新闻类APP界面可用性评估。结果 提出了更有利于新闻类APP阅读的界面设计建议。结论 此次可用性评估测试是基于APP的动态眼动仪测试,是具有普适性的新闻类APP用户界面设计的可用性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7.
覃京燕  从靖晨 《包装工程》2020,41(8):118-127
目的通过研究提出交互设计原则,提升理财类APP的交互设计水平,进而提升其可用性。方法归纳理财类APP可用性目标,通过用户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索用户行为习惯与使用偏好,提出基于可用性的理财类APP交互设计原则。对某财富APP进行再设计,使其遵循交互设计原则。对改良前后的设计进行可用性测试,被测试者分别使用改良前后的设计原型完成4组任务,统计并对比用户完成任务的操作时间、成功率、用户满意度,判断改良后的设计在可用性方面是否有所提升。结论理财类APP可通过包括符合用户心智模型的呈现形式、合理的信息搜寻路径与信息展示方式、确保可学习性、确保安全性、提升社交体验的方式提升交互设计,有效提升应用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8.
张凯  张婷 《包装工程》2019,40(24):217-222
目的通过对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分析面向老年用户的界面可用性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提升面向老年用户的界面设计可用性提供思路和指导,以期通过提高面向老年用户的界面设计水平,激发老年用户积极参与互联网生活,提升老年用户的生活品质。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和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分析国内外面向老年用户的界面可用性研究的关键文献、热点领域、研究机构及测量方法等问题。结论当前面向老年用户的界面可用性研究主要基于老年人的功能能力,以认知障碍为主要线索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康复医疗、机器人等领域,且致力于提升老年用户在新技术环境下的使用体验;面向老年用户的界面可用性测量方法更加多样化,利用新技术评估界面可用性水平可提高可用性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眼动仪的智能手机APP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可用性评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常方圆 《包装工程》2015,36(8):55-59
目的用眼动追踪技术对APP用户图形界面设计原型进行可用性评估。方法采用创新的图形要素分离概念,设计3组不同的平行设计测试。以兴趣区为范围,使用眼动仪收集主要眼动轨迹数据,如首次进入时间、进入次数、注视点个数和注视率等。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分别获得针对色彩、图标、布局等要素的较优设计方案。结论该可用性评估测试符合眼动仪测试实验设计原理,是具有普适性的智能手机APP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原型的可用性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Kano-QFD的云养宠APP可用性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艳丽  李安  徐曦  蒋小庆 《包装工程》2022,43(2):378-386
目的通过挖掘云养宠人群的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和功能要求之间关系,来获取功能要求的绝对权重,并基于功能要求的权重设计出既满足养宠者需求,且具有良好可用性的云养宠APP。方法将Kano-QFD组合模型作为云养宠APP的可用性研究方法。通过调研来收集养宠者的用户需求,利用Kano模型分析云养宠APP的用户需求要素及其重要度;对用户需求分析解剖获得对应的功能要求,并将两者导入QFD模型中,评估需求与功能矩阵的相关程度,从而得出与需求相关度较高的功能要求;将功能要求作为设计依据,结合EPO可用性模型优化设计内容,进行云养宠APP的信息架构、交互原型和视觉界面设计,并用眼动实验和SUS可用性调查验证模型可靠性。结论通过构建Kano-QFD可用性设计模型,来进行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到功能要求的转化、以功能要求为基础展开详细设计步骤的层层转换,实现了云养宠APP的可用性设计,也为相似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玫  方馨悦  李佳  张杉杉 《包装工程》2019,40(16):27-31
目的 对学龄前儿童有声读物APP的可用性进行研究,以此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方法 基于可用性和用户体验理论,对学龄前儿童有声读物APP进行分析与研究,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对APP的可用性进行测试、分析,重点探究了互动动画、单页时长对儿童阅读效果的影响。结论 通过实验证明,过于丰富的互动动画会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干扰儿童的阅读效果;翻页节奏的控制会对儿童的注意力集中产生影响,单页故事时长过长会导致儿童的注意力涣散,因此,为达到提升儿童的阅读效果、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的设计目的,在学龄前儿童有声读物APP的设计中,除了要关注设计的吸引力外,更要注重设计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
王嘉唯  杨程  周宇梁 《包装工程》2019,40(18):207-213
目的 为了使购物类APP界面的视觉设计更符合用户的情感需求,提出购物类APP界面优化设计策略。方法 选择市场上典型的购物类APP界面作为实验样本,把界面分为图像区域和图标区域,并提取APP界面设计效果影响因子。根据界面设计效果影响因子设计用户情感需求捕获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归纳购物类APP界面设计优化策略,运用该策略优化APP界面并进行界面优化效果验证实验。 结论 图像区域中,不同类别的物品适合与不同类别的背景色搭配且有相应的构图方式;图标区域中,不同的图标功能分别有对应的文字和图形进行设计表达。通过界面优化效果评价实验,验证了购物类APP界面优化设计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陈辉  胡伟峰 《包装工程》2024,45(12):425-434
目的 探索将可供性理论融入智能厨电交互界面设计的方法思路,应对智能厨电交互方式及逻辑越发复杂的挑战,改善智能厨电交互界面的可用性及用户体验。方法 分析可供性理论与智能厨电交互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物理心理两个层面探索界面设计的具体方法,建构了基于可供性的智能厨电交互界面设计模型,并梳理出相应设计流程;对智能破壁机移动端操控APP交互界面进行设计,并以可用性评估进行设计验证。结果 在可供性理论指导下的智能破壁机移动端操控APP交互界面设计的可用性状况良好,具备相应的交互可供性。结论 在智能厨电交互界面设计中应用可供性理论,能有效应对其交互系统在非物质化的发展趋势中产生的低界面可用性问题,从而降低实现用户目标所需的交互成本,有助于改善智能厨电交互界面的系统可用性状况,并为用户提供高效流畅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14.
江涛  郝鹏  杨超 《包装工程》2023,44(14):340-346, 428
目的 以“埋堆堆”粤语社交APP界面设计为例,探索如何运用现代解构设计方法对广彩瓷图像进行当代视觉转化,并应用于APP界面设计中,以期提升APP界面设计的文化内涵,同时活化传统手工艺,增强其生命力。方法 以广彩瓷图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广彩瓷图像视觉特征进行总结,结合将广彩瓷图像应用于“埋堆堆”粤语社交APP界面设计的具体实践,分别从APP色彩设计、APP图标设计与APP插画设计3方面,探索与总结了如何运用现代解构设计方法,对广彩瓷图像进行形式和色彩上的分解与重构,并应用于APP界面设计中。结论 现代解构设计方法提供了一种将广彩瓷图像应用于APP界面设计的视觉创新方式,不仅有利于丰富APP界面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为我国界面设计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路径,也可以使人们在浏览和使用APP时感受到广彩瓷的独特魅力。在APP的日常使用中潜移默化地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家用情境下用户使用扫地机器人的行为分析获取用户各项需求被满足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扫地机器人交互体验优化策略,提升用户交互体验。方法首先,基于桌面研究、清洁行为观察分析等方法得到家用扫地机器人APP现有功能与用户潜在需求功能,通过KANO模型对功能集进行优先层级排序;然后,对现有功能中优先级较高的进行可用性水平测试,并针对可用性不足的功能进行情境下交互行为分析,挖掘扫地机器人APP现有功能中影响交互体验的具体问题。从而形成交互体验优化策略并通过设计实践案例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优化后的扫地机器人APP可用性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结论该方法可以帮助开发者科学、高效、准确地选择产品功能优化对象,并系统地获取用户在与扫地机器人交互中的不足,辅助扫地机器人交互迭代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6.
周伟  肖东娟  巩淼森 《包装工程》2018,39(20):248-252
目的 对电子病历的界面可用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某院电子病历为案例,通过问卷研究和可用性测试,整理出典型的可用性问题,并通过设计实践和对比试验,对两套软件的界面可用性进行分析。 结果 重新设计的界面在可用性上有了明显提高。结论 可用性设计的标准从Nielsen等人的研究,至今已延伸出了很多内容和细节,但是这些建议和原则在各类企业管理软件(如电子病历软件)中并没有发挥作用,设计这类软件时需要注意的原则是交互操作要和用户的行为逻辑匹配,界面展示需要和用户的心理模型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