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无意识行为设计的实践价值和方法。方法结合当前具身认知理论和无意识设计的研究现状、成果及研究趋势,阐述具身认知和无意识行为的形成机制和特点,以及其在产品和交互设计中的运用价值。分析探究两者在设计方式上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具身认知与心智模型的关系模型,并探索运用无意识行为进行设计的方式和意义。结论具身认知使得对于无意识行为的研究应用不再局限于外显的身体行为表象。进一步探究身体行为和动作的认知价值,为设计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向。明晰心智模型、无意识行为与具身隐喻的关系,提出探索普遍共有的无意识行为动作,进行产品与交互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交互效率、产品的易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刘宏宇  巩淼森  梁峭 《包装工程》2022,43(2):145-151, 191
目的分析人—智能体交互(Human-Agent Interaction,简称HAI)中意向立场的设计要素与意向立场下智能体的具身交互逻辑。方法以具身认知、具身交互理论和身体图式理论为基础,结合具体设计案例,对比一般人机交互和HAI交互逻辑、分层分析智能体的构成与交互要素、解析意向立场对HAI设计的影响,以及分析意向立场下HAI的结构与逻辑。结论 HAI中的人机关系是一种用户被设计引导进而运用意向立场的关系,智能体在用户的意向立场下需要被视为独立的个体进行设计,其在HAI中的交互行为是具身交互行为。为达成良好的HAI交互体验,需要持续性地保持用户在HAI中的意向立场,这需要在智能体认知经验融合的基础上,构建智能体交互的身体图式,并通过设计手段来建立智能体"形象—功能—载体"与"个体—能力—身体"的隐喻关系,最终形成意向立场下的HAI交互逻辑。  相似文献   

3.
李芳宇  周乐 《包装工程》2020,41(16):154-163
目的从具身认知的视角出发探究面向乡村儿童的教育产品设计。方法利用CiteSpace分析国内具身认知的研究方法;从设计观点出发解释它与产品设计的结合;对图书、玩具、教具、教育类APP这四类儿童教育产品进行二维分析,并与儿童活动形成映射;通过分析乡村儿童的群体特征,发现将具身认知理论应用于乡村儿童教育产品设计中的机会和意义;基于调研绘制用户体验地图,挖掘现象下隐藏的根本需求;结合前期的相关研究,从设计的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次,提出乡村环境下儿童教育产品的设计思考。结论身体的体验和身体与环境的互动是影响认知理解的重要因素,乡村儿童有其独特的群体特征与生活环境,通过将具身认知理论与教育产品设计两者结合起来,提出了面向乡村儿童教育产品的四个设计要素,即匹配内容与认知、补足情感缺失、增强乡村认同感、传递未来与希望,并对设计要素进行了设计表现上的扩展,为乡村儿童教育产品提供了设计思考案例。  相似文献   

4.
虚拟现实影像颠覆了传统影像的观影方式,为观众营造了高度沉浸的虚拟幻境,由此产生了叙事空间中观众的具身认知需求,如何明确观众的叙事身份,在塑造具身认知的同时推动叙事,是虚拟现实影像创作中亟需关注的问题。从具身认知的角度切入,分析并总结虚拟现实语境下的认知结构,基于观影视角的叙事设计提出具身认知构建的方法论,为未来的虚拟现实影像创作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覃京燕  安燕琳  卢星晖  吴准 《包装工程》2019,40(12):134-139
目的 针对目前具身交互设计领域中具身认知和离身认知割裂的现状,将心理学第一代认知科学的离身认知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具身认知相结合,构建在多模态交互环境下的交互语法,指导智能体与人的具身交互和离身交互。方法 以智能体为多模态交互环境的媒介,通过把人类的具身性逐步转化为智能体的离身性,运用隐喻、转喻、隐转喻的方式,使智能体的离身性激发人类交互主体,产生新的具身认知。结论 在多模态交互环境中,把具身交互中的示能性、交互行为、交互前馈与离身交互中的符号、语义、交互反馈进行组建,形成完整交互语法体系。将交互事件中的3个要素进行映射,匹配到人与智能体的多模态交互关系中。  相似文献   

6.
刘佳蕾  刘子建 《包装工程》2019,40(22):203-207
目的为加速膝关节生理性疾病患者的康复进程,提升其使用康复机的体验,并满足其潜在的心理需求,从具身认知的视角出发,构建目标用户心理情绪与行为经验间的关系,探讨康复机的情感化设计策略。方法以CPM机为例,首先借助访谈、随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搜集并提取患者在使用康复机时的关键动作与情感需求,从而进行重要性的排序;其次明确影响关键动作与患者情感需求的各因素的权重;最后进一步使用层次分析法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认知情绪—具身动作—设计元素的映射研究。结论提出了膝关节康复机的情感化设计策略,满足了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关键动作和认知情绪的要求,优化了训练过程中的用户体验。设计策略可应用于膝关节康复产品的设计之中,这有利于患者认知情绪与具身动作上的优化,从而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7.
汤晓颖  唐艺英 《包装工程》2023,44(6):311-319
目的 在具身认知理论的视阈下探讨粤剧非遗数字化设计的新模式,以改善因非遗文化与受众时空差距和传统观摩式展示造成的受众流失问题。方法 主要采用分析法和用户旅程图法对现阶段粤剧非遗的传播现状及存在的痛点进行叙述,同时通过Citespace软件分析出近几年具身认知运用到各个领域的  相似文献   

8.
何抒琪  汪贤俊 《包装工程》2024,45(12):91-104
目的 对国内外基于具身认知的设计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以客观解读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设计研究现状与进展,从而为设计实践提供前瞻性参考。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知网CNKI数据库中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设计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通过VOSviewer、CiteSpace工具对该研究的现状、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等内容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结合相关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论 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具身认知与设计研究结合的文献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研究内容与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心理学、教育学交叉。英国为最具贡献力的国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英国研究图书馆等分别为国内外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根据关键词聚类分析总结,将该研究分为三类,即概念方法类、技术支撑类和设计实践类。整体发展趋势呈现由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发展并逐步细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动作类非遗是指以人体为载体,以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完成特定的肢体动作来展现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虚拟技术设计交互式游戏化体验,促进动作类非遗的传播与传承,实现动作类非遗的数字化转化和活化保护,探索动作类非遗保护方法的新途径。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以太极拳为例,构建基于具身认知的动作类非遗虚拟交互场景。动作类非遗的传承需在现实场景通过即时的动作教学与练习中实现,因此会受到时空局限。建构动作类非遗虚拟交互场景,有利于学习者自学标准化动作,掌握成体系的动作程式,并养成下意识的身体经验,从而实现动作类非遗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王秀丽  蒋晓  赵丹琳  马凤娟 《包装工程》2019,40(16):165-170
目的 探究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对具身认知和信息加工两种认知理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提炼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特征;通过对具身交互和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的具身性进行研究,发现将具身认知引入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的机会和意义;通过分析儿童的具身认知特性并结合前期相关研究,构建基于具身认知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方法。结论 具身是儿童认识和理解世界最本能的方式。儿童智能玩具的交互设计需要同时考虑到儿童的具身认知特性以及融合了物理实体和虚拟计算在内的复杂交互系统的特点。通过将具身认知理论与儿童智能玩具的交互设计相结合,提出信息的多通道输入输出、交互行为的自然化和直觉化两个交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肖亦奇 《包装工程》2021,42(8):141-147
目的 方向性手势指用空间中肢体运动的方向来表示其含义的一类交互手势语言.考虑到老龄用户自身的认知习惯,需要研究该群体对面向环境智能交互的方向性手势在任务语义——运动方向映射上的偏好.方法 根据认知语言学基本理论,通过快速反应实验、用户自我评价和实景评价3个阶段,让老年被试评判从特定任务的词义联想到三维空间运动方向的程度,从而得到其对于方向性手势的偏好.结果 老龄用户认为某些任务和特定方向的关联性更显著,这些任务更适合用朝该方向划动的手势来表达;老龄用户对方向性手势的总体偏好与年轻群体差别不大.结论 通过判定偏好的基础分和差异显著性,可以得出一些任务——方向的语义关联度较高的手势,从而为智能环境下老年人群交互方式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朱文涛  殷俊 《包装工程》2022,43(24):159-166
目的 研究因子分析法构建音乐“意象图式”的可行性,为提升视听沟通提供一种通用的设计方法。方法 以Bossa Nova音乐视觉设计为例,通过设计调查,将音乐的听觉感受转换成语意描述和图像描述,提取其中的图式因子,再结合因子分析法构建这种音乐风格的视觉意象图式,最后通过设计不同倾向性的方案,验证其合理性。结果 将因子分析法构建的意象图式应用到设计方案中,能够让人们在听音乐的情况下准确选择出视觉设计方案和音乐听觉的匹配程度。结论 意象图式作为一种潜在的结构性认知,能够通过因子分析法准确构建;将因子分析法构建的意象图式应用到视听设计实践中,能够提升提设计过程中感官跨模转换的准确性和包容性,进而增强设计方案与群体感知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13.
陈湉湉  邓嵘 《包装工程》2022,43(12):183-191, 198
目的 从设计事理学视角,探讨儿童情感陪伴玩具的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社会调研结合理论分析,提炼7~12岁城市留守儿童情感陪伴玩具中“事”的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建立合理的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模型及评价体系。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案例与实践,验证设计事理学在实际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结论 探索儿童情感陪伴玩具的设计路径,以Combot——具有情感陪伴与寓教于乐功能的儿童情感陪伴玩具为实践案例,证明了基于设计事理学的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可有效指导儿童玩具设计,满足父母与孩子的情感需求,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宋武  李艳  陈楚玲  方祺祥  詹敏 《包装工程》2022,43(20):38-48
目的 探讨审美因素对界面信息可视化体验的影响。方法 通过均衡形式的视认体验实验和对称形式的视认体验实验来佐证审美因素对界面信息可视化体验所产生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可以从神经美学视角探索审美因素对数据可视化的积极作用。结论 数字界面可视化体验的效果评价比较复杂,其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任务执行的有效性、视觉认知的可用性和界面设计的美观度方面。操作绩效的有效性及信息认知可用性、易用性等方面学术界有一定的研究积累,界面设计美观度方面也有许多实践经验的论述,但是促进美观度提升的审美因素对任务绩效和认知负荷有何积极的影响尚需较为客观的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设计认知研究的发展历程为出发点,从设计认知研究现状切入,以系统的角度探讨不同因素对设计发展过程的影响,并对设计认知的研究方向、实验方法、研究成果等进行全面的归纳和研讨,旨在对未来的设计认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方法 根据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将现有文献归类划分为设计媒介、认知刺激、设计师及设计团队四类,依次对划分后的研究进行整体分析、归纳及总结.结论 针对当前设计认知研究领域中缺乏统一的研究范式、研究内容碎片化、研究重点不突出、设计实践与理论研究结论存在冲突等问题,提出未来的研究应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神经科学等研究成果,采用更多种类方法对设计认知问题展开探索,提高理论研究成果在现实设计中的适用度.从元认知的视角探讨设计认知将成未来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这将更有利于分析和发现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不同阶段的创新思维演变,并逐步建立统一的研究范式以及全面的设计认知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6.
冯青  郭昊麟 《包装工程》2022,43(12):250-256, 272
目的 宋代缂丝工艺具有独特的审美形式与艺术价值,从数字化角度对其设计元素传承与应用,实现宋代缂丝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方法 选取宋代缂丝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组合纹样,运用滚动引导滤波器进行去噪提取,结合形状文法理论与HSV色彩编码方法构建出宋代缂丝工艺传统纹样元素库与色彩库,以丝巾为载体设计与应用,并借助模糊评价方法对设计方案做出最终评价。结论 将宋代缂丝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不仅可以传承宋代缂丝工艺的内核,也实现了缂丝工艺在现代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王娟 《包装工程》2021,42(14):378-381
目的 探索创新视角下的色彩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个性化应用.方法 分析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内涵及其代表性设计门类,引出色彩这一视觉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表现的在传递信息、呈现效果、展示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分别以包装设计、展览陈列艺术设计为代表,就具体的创新应用路径进行分析和探索,最后从对视觉中心的关注、对比例及尺度的合理控制以及对整体与局部的协调三大方面总结色彩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新发展方向.结论 色彩元素是视觉传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将这一元素进行科学分析和整理,创新性地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领域,能够改进相对固化的视觉元素运用形式与效果,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时代感,从而提升视觉传达效果,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春茂  廖奕晖  袁姝 《包装工程》2023,44(14):170-178
目的 构建一个多感官视角下的时尚体验设计模型,达到启发多模态时尚感知设计实践之目的。方法 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界定多感官、时尚体验与设计模型的内涵定义。其次,运用模型假设法,提出多感官视角下的时尚体验设计模型。再次,通过工作坊进行设计求证。最后,运用调研问卷与SUS系统可用性量表对结果进行评估与讨论。结论 多感官视角下的时尚体验设计模型包括了愉悦感知的流行式样、愉悦感知的潮流行为、价值意义的流行式样、价值意义的潮流行为4个部分。研究表明:相较于价值意义为导向的设计,多感官能对愉悦感知产生更加直接影响。在可用性方面,该模型有助于设计师产生新的概念,但在易学性方面,使用该模型前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本研究旨在通过积极体验设计理论的导入,从多感官视角出发,为时尚体验设计概念的有效生成提供方法工具支持。  相似文献   

19.
张倩瑜  丁伟  安大地 《包装工程》2023,44(14):277-290
目的 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鄱阳漆器,提高非遗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在传统鄱阳漆器纹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演设计,以便保留传统纹样特征的同时满足现代审美需求。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构建鄱阳漆器纹样样本图谱;运用眼动实验法,将被试者对鄱阳漆器纹样的感性认知量化分析,识别出认可度较高的纹样;运用形状文法理论,对传统纹样进行解读和创新推演。结果 最终获取样本纹样进行提取和创新推演设计,并结合产品设计实践,验证该创新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论 鄱阳漆器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其纹样作为传统漆器纹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很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以创新纹样为主要元素的衍生品能在满足当代消费需求的同时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体现鄱阳漆器特色,为非遗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方启  张良  李昊玥  周汉涛 《包装工程》2024,45(7):104-111
目的 针对环境温湿度变化以及大豆种子呼吸作用在储存室内引起的结顶、结块现象,造成储存过程中出现霉变或发芽等问题,基于热泵系统为大豆育种样本设计一套低温干燥储存系统。方法 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各部件负荷,利用CFD模拟仿真技术选择合适的气流组织形式,然后对设计的系统送风温湿度稳定性、储存室内送风均匀性以及温度均匀性进行试验分析。结果 基于单侧送风+对侧回风气流组织设计的系统,在工作过程中,送风温度波动范围为±1 ℃,相对湿度波动范围为±4%,室内最大温度偏差为1.8 ℃,室内送风速度小于2 m/s。结论 基于合理的选型设计计算以及送风组织布置,结合育种样本长期储存的环境需求,设计了能够提供理想环境的控制系统,均匀的温度场以及气流分布在确保了样本储存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人工倒仓成本。这一设计能够为育种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对推动农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