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魏晞 《包装工程》2020,41(20):246-249
目的 研究赣南采茶戏与文创产品结合的现实意义,提炼赣南采茶戏中可运用的设计元素,对赣南采茶戏文创产品设计提出设计思路,为赣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增添鲜明的地域元素的同时保护赣南采茶戏的发展,用设计的手法活化非遗文化。方法 通过文献研读法、实地调研法研究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史,了解赣南采茶戏文创产品现状,从赣南采茶戏的道具元素、曲牌名元素、方言元素、角色元素中分析赣南采茶戏可运用的设计元素,为赣南采茶戏文创产品设计提供设计策略。结论 赣南地区作为客家文化的聚集地滋养了丰富的地域文化,赣南采茶戏扎根于客家文化,具有扎实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造型演变、功能联想、图案演变,提炼出鲜明的设计元素对赣南采茶戏进行文创设计,将赣南采茶戏打造出设计品牌,在宣传赣南采茶戏的同时为赣南采茶戏文创产品提供辨识度。  相似文献   

2.
李永文 《包装工程》2022,43(10):407-413
目的 研究汉唐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和设计语言,拓宽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方法 基于汉唐文化元素的提取,从造型、纹样、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适合文创产品设计的文化要素与构成方法。结果 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文化元素,通过再设计,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中。结论 通过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与结果的呈现,以及前期对汉唐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分析,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元素与方法,并注入了深厚的文化性,这表明研究汉唐文化元素对当下文创产品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屹  刘青青 《包装工程》2023,44(18):376-384
目的 研究符号学在壮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实际运用,丰富壮绣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与造型设计方法。方法 以O.V.S架构为理论基础,进行符号学设计方法推演。通过壮绣图案纹样、象征寓意等方面的元素挖掘,对壮绣的文化符号构成进行分类和提取,构建壮绣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通过O.V.S架构设计方法重组壮绣纹样造型元素,进行壮绣符号的编码和替换,运用微调、增删、缩放、旋转等方式进行造型演变,完成壮绣文创产品设计模型的表达。结果 运用符号学的观点与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挖掘壮绣的文化内涵,为壮绣文化的造型设计转换提供思路。结论 O.V.S架构设计方法能够对两个不同的设计对象进行单位替换,从而产出新的物体造型。将O.V.S架构设计方法与壮绣文化相结合,能够完成壮绣文化的创新性造型演变,拓宽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与思维。  相似文献   

4.
马家窑彩陶纹样众多,纹样精美,其中以菱形纹为典型代表。通过对马家窑彩陶纹样的视觉元素的平面构成分析,结合马家窑彩陶菱形纹样进行提取创新设计,将其应用到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使现代文创产品既有历史意蕴,地域特色,又有现代时尚美感。  相似文献   

5.
罗茜  余鲁 《包装工程》2021,42(4):292-298
目的 挖掘、整理、提炼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的种类与形式,满足消费者对传统文化主题文创产品的需求.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DFA分析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对汉代漆器云纹纹饰进行研究.运用形状文法提取其中的基本形态元素,对其进行形态推演(生成性推演和衍生性推演),形成新的纹样图形,经过细化,将其应用到合适的文创产品载体上.结论 汉代漆器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云纹纹饰作为汉代漆器中的重要文化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引入汉代漆器云纹纹饰,并运用形状文法对提取的初始纹样进行推演设计,可以较好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并创造出极具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文化心理需求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6.
赵勤  回璇 《包装工程》2021,42(24):272-278, 285
目的 赣傩面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探索赣傩面具文化因子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策略。方法 将赣傩面具文化因子引入文创产品的设计范畴,拓宽赣傩面具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范围。通过分析赣傩面具文化因子与文创产品设计的关系及结合方法,阐述赣傩面具文化因子的构成元素,提炼其在形态基因、色彩基因、纹样基因和语义因子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寻找文化基因的传播方式和提取模式,构建其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新模式。结论 将赣傩面具文化因子与文创产品设计结合,既突出了赣傩面具文创产品的独特性,也提升了其文化附加值,更彰显了赣傩面具文化传承的意义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杜杰  韩怡萱  雷英卓 《包装工程》2023,44(14):179-187
目的 探索神木石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挖掘、解读和提取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并将其打散重组成为新的器具造型,然后运用至文创产品中,促使市场中的文创产品设计思路达到多元化的局面。方法 基于形状文法推演规则,根据石峁陶器,玉器造型特点及石峁石雕纹样特征,与现代茶具造型进行交叉融合,结合具有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展开设计。以茶壶、茶杯、公道杯、茶盘为石峁茶具组合,开展形态设计推演。结果 获得极具石峁造型风格且符合现代审美的石峁茶具文创产品设计。结论 通过实践验证案例方法的切实性与有效性,为石峁造型和纹样进行创新设计,并转换成现代产品,融入现代生活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为保护石峁遗址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白瑞荣  聂森 《包装工程》2018,39(2):228-236
目的探索关于贵州傩面具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和案例。方法对贵州傩戏面具进行分类,采集、整理、分析其基本造型特征,定义傩戏面具的价值,并结合现有傩面具所承载的文化元素,挖掘傩面具中的造型、色彩和蕴涵的文化信息,对傩面具进行再设计,应用在文创产品设计中,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结论通过对傩戏面具的提取与再设计,将其元素利用到象棋设计案例中,为傩面具文创产品走向市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对傩面具衍生产品提出的预见性对贵州傩文化系列文创产品的开发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萍 《上海包装》2023,(7):49-51
彩陶是史前艺术的优秀代表,甘肃马家窑彩陶器物类型众多、造型精美、纹样细致,充分展示出我国彩陶文化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的风貌,但是当前对彩陶的开发方式较少,其文创设计形式的丰富度还有待挖掘。对马家窑彩陶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马家窑彩陶中的蛙纹图案为切入点,对其视觉元素提炼和再设计的方法进行总结,探寻蛙纹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和发展,旨在更好地传承彩陶文化,加大彩陶文化的传播力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闫静莉  李少波 《包装工程》2020,41(18):294-301
目的 针对现代文创产品设计趋向地域性、独特性的发展方向,归纳整理蒙古族传统哈木尔纹样的艺术特征,探析其实践应用于文创产品再设计研究的创新。方法 以实用、适用与审美的统一为标准,归纳哈木尔纹样的艺术特征、形态特征、构图格律、色彩分析;将饱满浑厚、刚劲有力的造型和独特的民族风格特征与现代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相结合进行深入推敲。以传统纹样古为今用的传承、创新、传播为视角,分析、整合具有蒙古族地域特色的哈木尔纹样文创产品的再设计创新。结论 借助哈木尔纹样的艺术特征结合实践设计案例,从“传统、生活、材质、科技”四个方向论证哈木尔纹样之美与地域性文创产品设计是有机统一且紧密结合的。这既增加了内蒙古地区文创产品设计的民族特色化,又通过再设计对哈木尔纹样进行了开发和保护,推动了传统纹样在发展中的继承。  相似文献   

11.
赵沃林  薛拥军 《包装工程》2023,44(10):332-339
目的 归纳总结粤剧文创产品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创新设计策略,以拓宽粤剧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提升粤剧文创产品的竞争力。方法 以地域性文创产品的研究现状为基础,结合粤剧发展现状,探究地域文化元素融入粤剧文创产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整体性引入转译理论和文化三层次结构,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运用到增强文创产品的附加值中,以促进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助力优秀地域文化及其产品的新时代传承与发展。结论 挖掘地域文化价值,并将之融合于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中,是增强传统文化自信的必然手段。在粤剧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对粤剧文化物质、精神、行为层面的典型元素进行设计转译,由外及内地将岭南审美价值、人文意境和文化创新三方面应用到产品开发过程中,可设计出极具岭南特色的地方性粤剧文创产品,丰富了设计手法,同时也拓宽了粤剧文创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2.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薛欢 《包装工程》2023,44(12):378-380, 399
目的 探索吉祥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可能性,分析科学、有效的实践方式。方法 吉祥元素既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资源,其不仅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还凭借自身丰富而美好的内涵和寓意传承至今。将吉祥元素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在当今时代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将其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借助文创产品的发展优势和受众特点获得传承与新生的可能性。除了研究吉祥元素整体特点和价值外,还对其具体融入文创产品的发展方向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索,并结合实际从吉祥元素的符号提取、内涵挖掘、价值呈现等层面,综合探究这一元素符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艺术化表现和创新性表达。结论 吉祥元素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有目共睹,其与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只要能够找到合适的开发模式和路径,结合其精髓进行创意设计,就可以实现自身的重生,促进文创产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蓉  广颖业 《包装工程》2024,(6):150-157
目的 为解决文创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创意要素的视觉形式表达难以规范化、体系化,以及较为主观的问题。方法 以三星堆面具为例,利用索绪尔符号学理论对文物的视觉特征建立“所指”和“能指”的分类归纳点,将“所指”归纳为文化内涵、审美特质、社会背景;将“能指”归纳为形态特征、色彩特征、材质特征、肌理特征和纹样特征,提出视觉特征模型。结果 建立对“能指”中五大特征的提取方法,构建文创创意的视觉特征模型与设计流程,使用KANO模型验证用户需求,并使用本文所提出的视觉特征模型进行三星堆面具系列文创的设计实践。结论 本文中文创创意要素的视觉特征模型概括了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将创意要素通过形态特征、色彩特征、材质特征、肌理特征和纹样特征进行概括、演绎和表达,并可将此模型作为后续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方法,进而推动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韩君  罗心怡 《包装工程》2024,(6):416-421, 433
目的 以文化场域理论为指导,梳理武当山文化场域中的符号类型与文化意象,探索武当山文创视觉设计新思路,为传统武当文化意象的推陈出新提供指引,并与新时代审美相融合。方法 将武当山文创视觉设计分为四个层级,通过不同层级下的视觉语言,运用解构与重构、变异与重组等方法,提取出视觉符号并结合设计实践,构建符合新时代传播要素及文化赋能的创新理论框架。结果 提炼出武当山文化场域内特有的文化符号和意象并融入设计中,得到一系列具有武当文化独特精神与韵味的文创产品设计。结论 基于场域视角研究武当道教文化的视觉元素符号,可以更全面地挖掘和展示武当的文化特色,能从历史脉络与人文习俗中凝练文化符号,将传统与现代的审美特征相结合,为文化符号赋予趣味性和灵动性,从而清晰有效地向大众传播武当文化。  相似文献   

16.
王先昌  彭雅莉  孔德强 《包装工程》2022,43(12):332-338, 358
目的 旅游业兴盛的当下,以非物质文化与旅游文创产品的融合为目标,构建基于非遗文化符号的湛江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方法 文章分析了旅游文创产品的属性,筛选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视觉符号特征鲜明、知名度高、感染力强的文化元素,经过打散、简化、形态加减、夸张变形、重构等艺术手法,对其形符和意符进行提炼,并结合旅游产品属性进行转译和编码,构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结论 通过舞鹰雄非遗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实践,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非遗文化的植入提高了旅游文创产品的个性和品质,实现文化的“变现”和“带走”,还能拓宽非遗视觉元素的活化传承方式,更好地延续其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7.
简圣宇  孙彤 《包装工程》2023,44(22):391-399
目的 分析盐城的湿地文化资源,设计出具有盐城湿地文化意象的文创产品,丰富盐城文创市场的产品种类,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方法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盐城湿地文化进行文化意象分析,利用用户调查法梳理目标用户的需求,市场调研法进行竞品分析。结果 提取和甄选湿地代表性元素,进行一系列具有用户偏好的盐城湿地文化风格的文创产品创意设计。结论 运用文化意象分析的方法来深度发掘湿地文化资源并且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可以为盐城文创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提升盐城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王佳春  曹磊 《包装工程》2022,43(12):324-331
目的 针对非遗在当代的文化价值转化现状,探索非遗主题与文创产品结合以促进非遗文化传承、文创产品创新的设计策略与方法。方法 分析课题研究现状,指出非遗文创设计的现存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与方法总结,提出较完整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体系。结论 非遗主题文创产品设计不仅限于物质型的产品服务,更在于非物质型的精神体验。采用非遗主题品牌化、文创产品市场化等方式,通过生活类形态与个性化标签的打造,从而吸引用户关注、推进年轻化进程,非遗文化与创意产品可在顺应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内容与载体的高质量融合。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以可视形态与功能体验为内容提炼文化符号;二是应用传统工艺或新兴技术搭建产品载体;三是以引流话题与场景体验激发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9.
王嘉楠 《包装工程》2023,44(16):381-386
目的 旨在探讨品牌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提升文创产品的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方法 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品牌文化元素的概念进行梳理,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品牌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结论 品牌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提升产品的内在文化价值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进而增加文创产品的价值和品牌影响力。品牌文化元素应与文创产品的设计紧密结合,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以实现品牌传播的效果和目标。此外,文创产品设计应注重与消费者需求的契合,通过深入了解并满足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实现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连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感性叙事理念在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首先对提取于文本的赛珍珠文化元素进行相关度调研,筛选出具有高相关度的赛珍珠文化元素,然后构建赛珍珠文化元素评判指标,邀请相关人员对评判指标进行重要度评价,将评价结果导入SPSS进行因子分析,获得评判因素公因子并计算权重系数集。其次以公因子为评判指标,对赛珍珠文化元素进行专家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计算各文化元素的隶属度矩阵。以隶属度矩阵与因素权重系数集为基础,应用模糊评价法计算赛珍珠文化元素的综合评价值,并通过降序排序优选出符合用户感性需求的赛珍珠文化元素。最后以优选的赛珍珠文化元素为叙事要素,进行赛珍珠文创产品叙事设计,并对设计成果进行评价。结果 根据设计评估结果显示,优选的赛珍珠文化元素设计效果较好,形成的赛珍珠文创产品用户满意度较高,具有良好用户反馈。结论 经感性叙事研究形成赛珍珠文创产品,能够更大程度地获得用户的感性认同,由此证明感性叙事理念在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