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在肯定了杭州旅游事业大发展的同时,总结了杭州市景点中有个别的日语翻译的不规范现象,指出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以及处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就此展开了有益的探索和分析,希望对日语的规范翻译能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然而,不同民族在地域环境、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形成的巨大文化差异成为了源语和译语转换的最大障碍,由此也造成了翻译中的不可译性.从文化差异视角探讨了汉英翻译中的不可译性问题,明晰了中西方语言因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不可译性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3.
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和习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掌握了大量的词汇,熟练运用语法并不一定就能做好翻译。英译汉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本文用实例说明了正确应用英语“正反译”和“反正译”的技巧及其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汉语新词是指新产生的、被网络以及媒体大量采用的全新词语,具有更新快、信息量大的特点。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以及中日两国交流的加深,这些新词往往会带来理解上的障碍,而相应的日译研究却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展。本文基于汉语新词的产生方式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汉语新词进行了日语翻译的探讨。最后通过比较与分析总结出了汉语新词的日译方法并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此推动相应研究的进行、提高日本社会对汉语新词的理解度,从而达到促进中日两国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不可译性普遍存在于日汉翻译当中,主要体现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它既是永恒存在的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不可译性会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6.
从定义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入手,通过汉英对比,分析可译性的理论基础以及不可译性的原因和表现,指出不可译性是相对于某个历史阶段的相对不可译,并从英汉互译中语用意义、成语和习语等方面深入探讨文化沟通所带来的可译性.最后得出结论,由文化传播和交流所产生的文化融合使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向可译性转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是一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翻译理论。本文的目的是把这一理论运用到晋商文化外译研究之中。笔者认为,"模拟"是翻译的本质属性。译者是本着"适合"与"忠实"的翻译标准对原语文本进行模拟。原语文本实质上是译语文本的原型,译语文本实质上是原语文本的模型。研究表明,"适合"与"忠实"这种翻译标准给译者在晋商文化外译过程中的权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译者并不是被动模拟,而是基于忠实基础上的主动模拟。译者外译晋商文化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译语文本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变译的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策略,结合实用文体翻译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传递效果的特点,对七种变通手段的应用进行实例分析,说明变译对此类文体的翻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翻译标准问题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古今中外,许多翻译理论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翻译标准,但却没有一条公认的统一标准。由此看来,翻译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具有共时性。以此从接受理论观点出发,进一步阐述原文、译文及其读者之间的关系,分析译文接受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出接受理论对古诗英译的指导作用,从而使译者更好地进行古诗翻译,以此更好地传播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变译是翻译中常见的现象,是作者理智地按照译入语体系中的社会意识、道德风尚、文化习俗等规范所为.称之为“有意性背叛”。变译现象在翻译实践中广泛存在.翻译描写学派理论认为,翻译不只是单纯地进行语言文字转换.而是译者创造性的所为。描写学派的两大理论原则:“不完整性”和“操控理论”给翻译变译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十余年间随着知识产权事业的蓬勃发展, 我国专利的数量也随之不断攀升, 但专利“大而不强, 多而不精” 的情况愈发凸显。在整个专利生命链条中, 专利的审查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发明专利实质审查过程中, 专利是否具备创造性是审查的重点, 针对专利的创造性审查从诞生之初就与专利质量的提升密切相关。结合具体案例,对创造性审查在专利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运用进行初步探讨, 其对高校专利申请的撰写和审查意见的答复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句子的外部形式”是句子的表层结构,人类说话之前存在于头脑之中的连贯意念称为句子的深层结构。汉语句子和英语句子正是通过深层结构这个桥梁连接起来,这是两种语言的互译的前提。根据汉语句子和英语句子表层结构的不同,总体上可将汉语句子归纳为七类,以应用于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3.
根据翻译与语用翻译的含义,论述了在翻译学研究中引入语用翻译的必要性,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论述了语用语用翻译对专业英语翻译的指导作用和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韩礼德所提出的语法衔接理论为依托,对香港法英汉平行文本中的一些语料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比香港法平行文本语法衔接手段得出以下结论:英汉两种语言的衔接手段存在一些差异;在进行英语法律文件翻译时,对英文中的语法衔接手段运用省译或增补的方式进行处理,对构建连贯的译文有很大好处。  相似文献   

15.
专利战略的类型及我国企业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述了企业专利战略的概念及其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从进攻型战略、防御型战略及虚实相间战略三个方面概述了专利战略的类型。就缩短观念和意识上的差距、利用专利制度解决短期目标和长远利益、产学研相结合、建立成熟的专利战略体系四个方面对我国企业如何突出国外企业的专利重围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A forecasting system of patent application counts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optimization model proposed in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in which cross-validation algorithm is used for preferences selection. R esults of data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higher forecasting p recision power and stronger generalization abi1ity than BP neural network and RB F neural network. In addition, it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in forecasting paten t application counts.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翻译理论对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这两对矛盾缺乏解释力,也无法为译者在翻译技巧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社会符号学和语用学介入翻译领域,形成了社会符号学翻译观和语用翻译观。作为两种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它们虽然提法不同,但在本质上却有一致性:译者可以跳出直译或意译,归化或异化的束缚,通过各种可行途径达到翻译的跨文化交际目的,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文学翻译的灵魂。直译与意译是翻译的两种方法,也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在阐述直译与意译的定义及其关系、文学翻译的定义及其主要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张谷若的《苔丝》译本与孙致礼、唐慧心的《苔丝》译本在词汇与句法方面的不同,及这些不同对传递原作的意境的影响,探讨文学翻译中直译与意译哪个更能有效传达原作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国际贸易出口结汇单证是出口商在按照合同履行交货义务后安全收取货款的重要工具。由于单证要使用英文缮制,因此填制人员对单证英文的理解和翻译会直接影响填制的正确性。本文从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紧扣单证英语的专业性、规范性和国际化特点,对结汇单证的缩略语、包装术语、时间和几种特色单据条款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虚部与实部的物质性、软部与硬部的系统性、潜部与显部的动态性、负部与正部的对立性4个方面的分析方法,研究专利事物之间相互对应以及相互关联的共轭关系,探求专利创造、保护、运用的各种矛盾问题的解决方法,开拓专利技术创新之路,在潜在风险隐患进行未雨绸缪的专利预警中、在现有资源进行有深度宽度的专利挖掘中、在科技成果进行有力度速度的专利创造中、在世界市场进行有角度尺度的专利布局中、在未来发展进行有高度广度的专利导航中,进一步增强企业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的竞争力,实现专利应有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