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逆流湿式冷却塔是工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换热设备,填料热力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冷却塔热力性能优劣。为研究不锈钢填料的热力性能,搭建了逆流湿式冷却塔实验台,对比分析了S波、人字波和V波三种不锈钢填料与S波PVC填料随进塔水温的热力性能变化规律,以及研究了S波不锈钢填料随淋水密度的热力性能,结果表明:不锈钢填料的热力性能比常用PVC填料好,S波、人字波和V波不锈钢填料与S波PVC填料的冷却塔进出水温差和总换热量均随进塔水温的增大而增大,而冷却塔的冷却效率随进塔水温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进塔水温在37.5~38.5℃时,冷却塔的冷却效率达到最大;且S波不锈钢填料冷却塔进出水温差、冷却塔的冷却效率及总换热量随淋水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优化填料波纹形状以及材料均有助于提高冷却塔的热力性能。  相似文献   

2.
《节能》2017,(3)
介绍了填料与盘管复合型冷却塔的布置形式及其换热流程,在t=20~40℃范围内,应用误差率不大于1%饱和空气焓值的回归公式,填料区应用平均焓差法联合盘管区的热力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对该复合塔进行求解。经分析可知盘管区喷淋水入口温度t_(w1)≠t_(w2)(盘管喷淋水出口温度),填料的应用增加了管内外的换热温差,减小金属盘管使用量,节约造价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金琦凡  王宏光 《热能动力工程》2020,35(1):112-119,126
针对环境侧风对湿式冷却塔填料区传热传质性能的重要影响,基于ANSYS FLUENT软件对600 MW机组湿式冷却塔内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加装旋流型导风板对填料区热力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旋流叶片弧度(φ=0、π/12、π/6、π/4)对填料区热力性能的优化程度。结果表明:当侧风风速从0m/s增至4 m/s时,填料区的传质传热能力恶化,4 m/s时取得填料区传质传热系数极小值;加装旋流型导风板后,4 m/s时的传质系数相较于无侧风时平均降低了27.92%,传热系数相较于无侧风时平均降低了24.44%;ψ=π/6的旋流型导风板的优化效果最佳,在侧风风速为4和6 m/s时,传质系数较之于无导风板工况分别提升了4.37%和11.27%,传热系数较之于无导风板工况分别提升了19.76%和26.93%;当侧风风速为4 m/s时,冷却效率系数与冷却数均最低,这与冷却塔的传热传质性能有关,加装π/6的旋流型导风板,在侧风风速为4 m/s时,两系数较之无导风板工况分别提升了10.32%和53.81%。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燃气热电厂机械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蒸发损失大的问题,提出了收水器上方增设热管换热器的节水改造措施,分别建立了改造前后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模拟研究了改造前后冷却塔内部的流场、温度场和含湿量场,分析了改造后的换热与节水性能。结果表明:增设热管换热器对冷却塔的换热性能影响较小,冬、夏季典型日工况下出塔水温最大分别增高0.36和0.51 K;增设热管换热器后节水性能良好,冬、夏季典型日工况下分别节水24.56和23.30 t/h,使原蒸发损失分别降低57.29%和46.23%。  相似文献   

5.
逆流填料式液体除湿系统传热传质过程的分析解法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逆流填料式液体除湿系统传热传质过程数学模型的合理简化,推导出描述这一热质传递过程的常微分方程组的分析解,并与未简化数学模型的数值解作对比,二者具有良好的吻合性。所得分析解可用于分析填料高度上各参数的分布情况及各参量的变化对除湿性能的影响,并可用于除湿系统的设计校核计算等,具有较高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针对60 MW超临界CO_2分流再压缩闭式循环建立数学模型,采用Matlab语言编制程序,研究各循环参数对循环效率和循环功率的影响,并对循环参数进行了优化,根据优化结果给出60 MW超临界CO_2间接加热闭式循环参数方案。结果表明:随着透平进气温度的升高,循环效率与循环功率线性升高,但由于CO_2在临界点附近的物性呈非线性变化以及低温回热器冷端端差的约束限制,分流比、透平进气压力、主压缩机进气温度与压力等参数对循环效率的影响呈现非单调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冷却塔作为火电厂热力循环中最主要的冷端设备之一,与电厂经济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节能问题往往被忽视。以某600 MW机组双曲线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对冷却塔的淋水填料和喷溅装置优化改造后进行了热力性能试验,并对其冷却能力进行计算,同时,将改造后的淋水填料特性和喷头优化性能进行分析,指出冷却塔冷却能力得到提升的原因,为电厂在今后的冷却塔运行优化和节能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淮北发电厂5号机通流部分改造后的热力性能考核试验的情况,并对试验有关细节作了分析,提出老机改造热力试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企业供排水车间冷却塔应用进风口填料斜角技术实际项目进行的监测、研究和效益分析,得出冷却塔应用进风口填料斜角技术可达到节能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通风冷却塔热力计算中,出塔水温及干空气量迭代初值的选取非常重要。若选取的不合适,有可能造成迭代过程的出错。采用麦克尔模型分析了这些迭代初值的取值。最后给出了一套在冷却塔热力计算中迭代初值取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高位收水冷却塔的热力性能,对某1 000MW机组配用的淋水面积为12 075m2的高位收水冷却塔的热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高位收水冷却塔的热力性能方程式,给出了高位收水冷却塔塔内实测风温分布.以该冷却塔为例,对比分析了相同工艺参数条件下高位收水冷却塔和常规冷却塔出塔水温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位收水冷却塔塔内实测风温在3台循环水泵并联运行工况时比2台循环水泵并联运行工况更均匀;高位收水冷却塔塔内填料处断面风速比常规冷却塔更大;在夏季时同等条件下采用高位收水冷却塔时出塔水温相比常规冷却塔可降低0.8K左右.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焓差法建立了自然通风冷却塔出口水温的热力计算模型,并把凝汽器和冷却塔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和分析了冷却塔出口水温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冷却水量、填料断面风速、凝汽器蒸汽负荷以及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均对冷却塔的进口和出口水温有明显影响,且上述因素对进口水温的影响大于对出口水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郝银萍  杨刚 《节能》2023,(8):72-74
对超临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进行热力计算,对系统级数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分析法分析系统的热力学特性,利用Aspen HYSYS软件对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对比分析二~四级系统的储能密度、循环效率。结合系统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同等条件下,二级系统的各项评价指标数值最高,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tlab的IGCC燃气轮机子系统热力性能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IGCC中燃气轮机的特点和变工况规律,建立了IGCC燃气轮机子系统的优化模型,并分别以燃气轮机的出力和系统效率为目标,采用Matlab计算软件进行了优化计算.计算结果揭示了燃气轮机子系统的性能变化规律,表明空分系数和氮气回注系数是影响燃气轮机出力和IGCC系统效率的重要参数,也是优化工作的重点对象.优化结果表明:文中实例所确定的IGCC系统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  相似文献   

17.
换热器特性参数与热力性能熵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入无量纲熵产数NS表示换热器热力完善程度,对换热器进行性能熵产分析与评价,研究了表征换热器换热性能的特性参数:进口温度比α、预热温度比β、水当量比W、效能ε、传热单元数NTU及流型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及相关关系。研究表明,NS值随α增大而增大;提高β值(大于临界值),可降低NS值;NTU值应大于1,考虑经济性,其值不宜过大;W<1的非平衡流是造成有效能损失的原因;应使W趋于1;ε值大于0.5而趋于1,可减少不可逆性及提高换热率。通过熵产分析,可揭示换热器能耗产生的原因,确定热力参数的优化匹配,达到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李琰琰  周少祥 《节能》2010,29(11):21-25
基于统一化的能源利用评价思想,分析各种制冷系统的热力性能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制冷系统的热岛效应,提出压缩式制冷机组和吸收式制冷机组单位制冷量造成的热污染排放强度的计算公式,以澄清人们对制冷系统热岛效应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创建填料与盘管间隔布置的新型横流闭式冷却塔,在冷却塔进风中引入部分排风,设计了可控制冷却塔空气进口湿球温度的简易实验室,并在设计工况下对该实验室内横流闭式冷却塔进行实验。通过分析换热温差和进口湿球温度与冷却塔换热能力的关系,提出在非标准工况下测试冷却塔的冷却能力评价折算方法,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该折算方法评价所测冷却塔的冷却能力为71冷吨,与冷却能力计算软件的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过程系统工程理论的热力系统性能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介绍了过程系统工程理论的基础上,采用过程系统工程理论的序贯模快法建立了电站汽轮机热力系统的过程单元模拟和系统模型,并采用回路断裂与收敛策略对热力系统进行了性能拟,验证了模型精度,最后分析了过程系统工程理论在电站过程系统性能模拟、分析、优化和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