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市场上的天然调味料种类繁多,常见的就有五、六十种之多。按照制造方法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配合型,是由动植物的汁液与添加剂组成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可添加核酸类物质、有机碱、有机酸、糖类、无机盐等;第二类是分解型,用酸加水分解动植物蛋白或用酶处理酵母等制成的;第三类是浸出型,用适宜的溶剂浸出天然原料的汁分,经过浓缩制成的;第四类是干燥粉碎型,天然原料未经处理,直接干燥后粉碎制成的。如果按照使用原料来分,则又可分为动物调味料;植物调味料;鱼贝类调味料;动植物调味料;添加化学调味剂的调味料等几类。下面根据制造原料,简要介绍一些日本市场上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世界上调味料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而且是第一个用谷氨酸—钠(MSG)和核甙酸做调味料的国家.在日本食品工业中,调味料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日本市场上常见的调味料,可以分成下列四大类,即化学调味料、天然调味料、风味调味料、发酵调味料.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天然调味料作了如下定义:以天然物为原料,采用萃取、分解、加热、发酵、浓缩、干燥及造粒等方法制成调味料,含有日本天然调味料年产量约52,000吨,萃取型调味料约占一半。1957年日本开发了方氨基酸、肽、有机酸、糖、核酸等,具有肉、鱼、蔬菜等香气成分。天然调味料的分类如下:便面条,1962年汤料粉附在方便面条包装袋中上市,从而使得天然调味料的产量迅速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水平,增加市场调味品的花色品种要求十分迫切。根据国际市场商品信息,我们发现国际市场调味品品种十分丰富,计有:化学调味料、复合调味料、核酸调味料,总合调味料、天然调味料、风味调味料、天然酿造调味料、中华特味调料八大类1130多个品种,而我国还有四大类800多个品种尚未开发.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5.
日本天然调味料开发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主要介绍了日本的氨基酸系、精汁系、香系、熟成系和专用系等天然调味料以及日本天然调味料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人们对海鲜调味料的天然安全、复合鲜味及营养方面的需求,以开发一款采用低值水产品为主要原料,天然食材为辅料的天然复合海鲜调味料为目标,将巴沙鱼、海带、香菇和牡蛎调味基液,添加辅料进行调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确定天然复合海鲜调味料的最优配方。结果表明,天然复合海鲜调味料的最优配方为巴沙鱼调味基料、海带调味基料、香菇调味基料和牡蛎调味基料以体积比7:6:6:4复配,总体积69 mL,再添加食盐0.6 g、白砂糖2.1 g、姜蒜汁36 mL和白胡椒汁24 mL。经感官评定,成品呈姜黄色、浓稠状且无异物,无明显腥味和苦味,具有良好的海鲜风味。经理化测定,成品含有氯化物3.776 g/100 g,呈味核苷酸二钠2.060 g/100 g,谷氨酸钠27.910 g/100 g,可溶性固形物20.741 g/100 g。  相似文献   

7.
新型复合调味料在MSG(即谷氨酸一钠)与肌苷-5'-单磷酸二钠(以下概称IMP)、鸟苷-5'-单磷酸二钠(以下概称为GMP)、或其混合物(例如5'-核糖核苷酸钠之类)的核酸系显味物质之间,自从发现了它们的显味能力的复合性效果以后,配合有这些物质的复合...  相似文献   

8.
啤酒酵母精含充分的肽,游离氨基酸,氨基酸呈味性强,为提高该基质调味料的隐味效果,须加肌苷酸钠与谷氨酸钠,以产生鲜味、风味相乘效果。新型酵母精调料“BW”系在酵母精中加入植物蛋白的酶分解精汁,从而可使之既有酵母精中的核酸、肽的呈味性,又有植物蛋白分解产生的鲜味物质谷氨酸等,呈味丰富。“BA”酵母精调料是在相同的酵母精中,加动物蛋白的酶分解精,因为调味料中含有动物蛋白产生  相似文献   

9.
《食品科学》2005,26(6):77-77
日本味之素公司在研究核酸系鲜味调味料的过程中,找到能进行特异位置磷酸化反应的微生物,从而发现了由这种微生物产生的能适应生产核酸系鲜味调味料需要的鲜味物质,使生产这类核酸系调味料的技术取得新的突破。核酸系鲜味调味料的原料肌甙酸和尿甙酸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但用此方法生产得到的最终原料肌甙酸和尿甙酸进一步加工制成鲜味调味料是很困难的,因此,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的提高,调味料不局限于传统,而朝营养化、风味多样化、香味协调化、力求天然感及根据不同食品的特色型发展。本文综述日本各种新型调味料的开发,供国内酿造行业同行的参考。(一)以呈味核苷酸为原料的复合调味料核苷酸指5′-肌苷酸钠(IMP)和5′-苷鸟酸钠(GMP),有强烈鲜味,并具有增强食物滋  相似文献   

11.
(六十八)颗粒状高比容化学调味剂 日本发明由化学调味剂谷氨酸钠、核酸类调味剂或其混合物、糊料(植物种子多糖等天然糊料或微生物产生的多糖、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等半合成糊料)、起泡剂(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卵磷脂、起泡性蛋白质等)组成的颗粒状高比容化学调味剂。糊料为固形物重量的0.5—8%,起泡剂添加量为化学调味剂固形物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直以基础调味料为主的日本,正在朝着附加值高的加工调味料方向发展。天然调味料持续两位数增长,其中重视风味的精本系,突出浓厚、复杂美味的酵母精、鱼露,以及最近有改善风味效能的发酵型调味料,都赋予了烹调风味的炊烤型调味料的开发,现已十分盛行。1精萃系稳居主座30年来日本的天然调味料,已经成长为接配制型计算销量达11.82万吨,销售额达1,043亿日元的市场规模(见下表)。至70年代为止,HAP、HVP(动植物蛋白水解物,酸水解,碱中和,味鲜价廉,用来加工食品调味基料)的氨基酸系占优势;进入SO年代以来,渐次…  相似文献   

13.
天然复合调味料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后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饮食"这个生活基本要素之一的主体结构和标准,也提出了新的期望.更美味、更健康、更安全、更方便、更有营养,是人们对新的饮食标准的衡量尺度.正是在这种社会需求的背景下,天然复合调味料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视野,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在人们的饮食生活中占有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目标,天然复合调味料产品的系列、种类不断丰富和增加,工业化、专业化的生产成为必然.据此本文论述了天然复合调味料的定义、人们调味的变化趋势、调味变化的内在原因、天然复合调味料的未来发展;并认为调味的变化有四种趋势:化学调味料转向天然调味料、氨基酸调味料转向多肽及提取物调味料、单一味型调味转向复合味型调味、家庭调味转向工业调味.  相似文献   

14.
辣鲜露调味料是一种新型的辣鲜复合调味料,通过萃取干辣椒和天然香辛料中的辣味成分和辛辣物质,能有效提高各式菜肴的复合口感和鲜辣风味。辣与鲜的口感调和均匀,高度浓缩,无论是对菜肴前期腌制或是后期烹炒,都能起到鲜香并重、提升整体风味的效果。研究以水为溶剂,通过萃取干辣椒和天然香辛料中辛辣风味成分制备成辛辣汁,再添加辣椒油树脂、酵母抽提物、谷氨酸钠、黄原胶、食用盐、I+G、白砂糖等辅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辣鲜露调味料的配方工艺进行优化,研制出辣鲜风味独特、香气馥郁诱人、质量稳定的调味产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日本特许公报,介绍含食醋的酸性液体调味料、含蔬菜的调味油、天然调味料等新型调味料的制法要点。 1.含食醋的酸性液体调味料 本品是含食醋的酸性液体调味料,其特点是以非挥发性有机酸为主体的酸性液体调味  相似文献   

16.
日本天然调味料开发现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介绍了日本天然调味料的分类,各种氨基酸类和抽提类天然调味料的种类、特征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调味料研究可追朔到1908年海带的鲜味成份谷氨酸的发现,而水产天然调味料的研制和生产则是1955年以后的事情,经过了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日本水产天然调味料工业已具有相当规模,成为水产加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目前约有100个调味料工厂,据87年统计,日本禽畜类天然调味料年产量为17,210吨,水产天然调味料为7,270吨,蔬菜类为3,090吨。在水产天然调味料中,以鲣鱼调味料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天然动物、植物原料.通过热水抽提或热水抽提与酶解复合两种生产方法制备的浸提型天然调味料,富含含氮化合物(游离氨基酸、核酸类物质、有机碱和相关的化合物等)和不合氮的化合物(糖类、有机酸、无机盐等),以及其他的化合物如维生素、矿物质等,形成了口感醇厚逼真、后味自然绵长的呈味特点。传统风味的方便米粉,基味寡淡、入味滞缓,调味困难,使用浸提型天然调味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序言日本氨基酸系的调味料分为三种类型:以植物蛋白质为原料的水解植物蛋白类(HVP)、由动物蛋白加工的水解动物蛋白类(HAP)和由各种氨基酸与核酸调味料同上述水解蛋白调味料混合配制而成的配制类。最近,日本的新田明胶公司决定生产的是以动物性蛋白质为原料一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的动物胶(明胶)为原料的水解动物蛋白类调味料。由于动物胶原料已完全分解为氨基酸,因此这种调味料在氨基酸组成上与明胶相同,含多量甘氨酸、  相似文献   

20.
天然调味料     
天然调味料一、天然调味料的制造和分类以天然物质为原料,将这种原料中所含有的可以有效地做为调味料使用的有滋味的成分或香气成分,通过抽提或分解的方法进行提取,然后加工成便于在食品加工中所使用的形式,或者是使用这些物质与其它有效成分混合所形成的物质,一般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