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食品工业科技》2002,(05):75-76
分析总结了发酵调味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与作用特点,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分析总结了发酵调味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与作用特点,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调味品的酿造,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产品质量优异,风味独特,早已闻名于国内外。但传统酿造在漫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只是利用自然界野生的有益微生物,由于是“靠天吃饭”,技术上很难有把握,因而产品质量不能保持稳定。国内于二十年代虽已开始对纯种的分离和应用的研究,但直至1958年以前,还只停留在几个大城市里,当时只有属于轻工系统的少数几个酿造厂用曲霉菌的纯种来酿制酱油。近二十多年以来,大家才认识到酿造产  相似文献   

4.
我国发酵调味品在世界调味品之林中首屈一指,酿造微生物的作用功不可没,其中霉菌的纯种普及率一枝独秀。但是霉菌必须与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共酵才能实现产品品质。目前对酿造环境中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及生存条件,多数企业重视不足,给发酵调味品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发酵调味品应用微生物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发酵调味品在世界调味品之林中首屈一指,酿造微生物的作用功不可没,其中霉菌的纯种普及率一枝独秀.但是霉菌必须与酵母菌、乳酸菌等生香微生物共酵才能实现产品色香味体的全过程.目前对于生香微生物,特别是处于野生状态下生香微生物的功能及生存条件,多数企业重视不足.因此只有珍惜、保护、合理利用酿造微生物,才能让个性化的微生物资源充分发挥作用,让中国特色的发酵调味品尽快驶入工业化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混合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  侯红萍 《酿酒》2010,37(3):20-23
传统的利用单一菌种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存在酶活力低,发酵时间长等缺陷。而使用多个菌种进行混合发酵的方法被证明可以有效降解纤维素,对微生物混合发酵进行了综述,并对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混合发酵的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论传统发酵调味品生产工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由于传统发酵调味品成份复杂、风味要求高,认为生产优质传统发酵调味品“多菌种发酵”是传统发酵工艺的内因,“低温混合发酵”是其条件。并举例说明要创新传统发酵调味品,必须深入发掘传统工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发酵调味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原辅料可能存在的危害、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显著危害,找出安全控制措施,保证发酵调味品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9.
邓立红  王艳辉  马润宇 《酿酒》2005,32(1):32-35
综述了近年来混合培养在酒精发酵研究中的进展情况。混合培养具有纯种培养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 ,因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在酒精发酵中 ,混合培养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为淀粉和纤维素等多糖原料的直接酒精发酵 ;二为混合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木糖共发酵生产酒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我国台湾省发酵调味品的种类、制作工艺与大陆的明显差异、并提供了台湾主要发酵调味品的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11.
日本特色酵母精调味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酵母精生产占天然调味料的10%以上,为充分了解日本在酵母精方面的新产品开发,着重介绍了4种特色酵母精调味品:高呈味型酵母精,含呈味核酸5.1%,游离氨基酸与肽态氨基酸总量达72%;高核苷酸酵母精,水分6%以下,总氮6%以上,5’-核苷酸20%以上;高肽酵母精,乳白色粉末状,水分4.61%,灰分17.63%,全氮4.51%,粗蛋白28.19%,盐分12.32%,粗脂肪0.26%,pH5.84,IMP6.198mg/g,GMP3.758me/g;高谷胱甘肽酵母精,谷胱甘肽超过8%(还原型)。同时,还介绍了这4种特色酵母精调味品的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饮食活动是人类的基础活动之一,不同个体的饮食实践所积累和创出的饮食文化不尽相同,作为饮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摄取也是如此.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和口味偏好的追求,也体现在对调味品的使用和品尝上,由此也衍生出了绚丽多彩的传统调味品文化.食物烹制过程中调味品的搭配使用产生了“调味文化”,而对特殊口味的区域性偏好则生成了独特“口味文化”,这两者是中国传统调味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即从这一视角出发进行论证,以期对现代调味品的使用和加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固态发酵调味品保鲜储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活性微生物、气候条件等因素,使腐乳、豆豉、豆酱等固态发酵调味品产生胖袋、变质的机理,提出使用防腐剂的同时配合巴氏灭菌、真空包装等全方位保鲜措施,建立加速销售的“保鲜”新理念。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天然调味料的历史和种类,其种类有牛肉系列、猪肉系列、鸡肉系列、酵母系列和混合系列等。并介绍了酵母抽提液、水解型调味料和抽提类调味料等天然调味料的制作方法,如抽提类调味料又可分为畜肉香型调味料、水产类调味料和袋装冷冻肉骨等。畜肉香型调味料成品呈固体浓膏,具有独特的固有香气,脂肪〈10%.固形物〉60%,NaCl含量在25%-30%之间;水产类调味料调味料呈粘稠状,细腻无颗粒,棕褐色,有光泽,具有其独特风味,无其他异味,水分≤40%,蛋白质≥40%,食盐≥8%,氨基酸态氮≥1.5%,总糖≥10%.脂肪≤5%。阐述了天然调味料的成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5.
羊栖菜调味酱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以羊禁菜为主要原料制成具有海产食品独特风味与营养价值的调味酱的工艺,它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复合调味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复合调味料是一种常用调味品,同时又具有调味、使用方便等多种功能。并介绍了复合调味料在调味品工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调味园里的奇葩—功能性营养调味食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调味品发展的新方向,并介绍了运用生物高新技术研制的功能性营养调味食品。  相似文献   

18.
科学地挖掘传统酱缸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传统酱缸工艺生产的产品有酱油、食醋、酱、腐乳等调味品。通过对传统酱缸产品状况的分析,指出了传统酱缸工艺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挖掘传统酱缸工艺的精髓,依靠科学技术改进传统酱缸工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利用粉丝废液中的蛋白质,选择蛋白质含量高于2%的粉丝废液,调整pH值至6.5~6.8,经絮凝沉淀、离心分离、酸解、中和、脱臭和调配杀菌等工序制得蛋白调味液.成品呈棕褐色,透明状,具有鲜味,氨基酸态氮为0.5~1 g/dL,总糖为10~15 g/dL,食盐为12~14 g/dL,总酸为0.1~0.2 g/dL,无盐固形物为15~18 g/dL.  相似文献   

20.
计算流体动力学是通过数字方式解决复杂的流体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该文初步介绍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工作程序及应用于食品工业的4种常用CFD软件,概括了近年来CFD在食品酿造生产包括在物料混合工艺、灭菌工艺、干燥工艺、焙烤工艺、冷冻冷藏工艺和设备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在调味品生产中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