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污泥湿式氧化的专利数据为分析样本,从专利申请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技术构成等多角度详细剖析了国内外污泥湿式氧化专利技术的整体状况,研究表明:污泥湿式氧化的技术重点在于温度、压力的控制以及催化剂和氧化剂的选择。本文主要从超临界湿式氧化,亚临界湿式氧化,湿式氧化的催化剂和氧化剂等技术类别对污泥湿式氧化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湿式氧化-两相厌氧消化处理剩余污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进行了湿式氧化——两相厌氧消化处理石化废水剩余污泥的试验,选择较温和的湿式氧化处理条件,使污泥的可生化性和过滤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经三相分离后气体可直接排入大气而无二次污染;对上清液采用两相厌氧处理,提高了产气率和对比COD的去除率;固渣经离心分离形成含水率为38%~44%的滤饼。湿式氧化~两相厌氧消化~离心脱水处理工艺对COD的去除率为86.6%~94.5%,污泥消化率为63.1%~75.5%,可减少污泥体积95%~98.5%。  相似文献   

3.
湿式氧化处理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2L高压釜中用氧气进行了湿式氧化处理城市污水厂活性污泥的研究,并对处理后的污泥上清液中氮、磷、重金属变化规律和剩余污泥各挥发分、热量、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污泥的沉降脱水性能极佳,对污泥中固体的去除结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4.
根据污泥焚烧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几个突出的优点,对污泥焚烧的两种方法——完全燃烧法和不完全燃烧法作了详细介绍,解决了污泥处理与处置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污泥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污泥制油、熔化、制陶瓷、制造活性炭、湿式氧化和超临界水氧化(SCWO)等新兴污泥处理技术,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阐述了这些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进展状况和应用前景。指出资源化利用和能源回收应该是今后污泥处置的方向,并对SCWO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作了重点论述,探讨了类似湿生物质的污泥超临界水资源回收和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依托广东省某热电厂资源,建立了中试规模的污泥干化试验平台,研究了工业污泥在桨叶式干燥机不同参数下的干化特性,并针对干燥机出口污泥典型含水率进行了污泥与煤的热重试验。结果表明,污泥在桨叶式干燥机内的干化过程以恒速干化阶段、第一降速干化阶段、第二降速干化阶段为主,且出口污泥含水率为65%~43%时以恒速干化阶段为主,含水率40%时以降速干化阶段为主;出口污泥含水率及干化速率随进料机频率(桨叶轴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污泥在干燥机内的干化时间主要由桨叶轴控制;含水率对污泥的综合燃烧特性具有较大影响,掺烧少量污泥可以改善煤粉的着火并促进燃烧,但当掺烧含水率较大的污泥时,综合燃烧特性急剧变差,这一点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200-202
为了解决江汉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问题,在对含油污泥进行组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含油污泥掺煤焚烧的最佳掺煤量、腐蚀性、燃烧热值及气体成分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江汉油田含油污泥具有高含水、高含盐、低含油的特点。含油污泥在掺煤质量分数为60%时效果最佳。含油污泥燃烧热值低、腐蚀速率高、焚烧气体SO2严重超标、蒸馏水吸收液的pH值较低,容易造成设备穿孔、局部酸雨等现象。因此,江汉油田含油污泥因高含水、高含盐、高腐蚀、低含油、低燃烧热值以及江汉地区多雨水、空气湿润等原因,不宜采用焚烧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辽河油田欢三联合站稠油污水处理系统压滤脱水污泥及沉降罐清罐污泥为处理对象,根据含油污泥热解处理的技术原理,通过对物料输送系统、热解反应系统、剩余固体排出系统和馏分冷凝分离系统等主要工艺单元的技术比选,提出了“柱塞泵管道密闭输送、多燃烧器回转炉热解、高温馏分管式换热器冷凝、不凝气罗茨风机引送和湿式排渣”的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工艺技术方案。同时,文章还对污泥热解处理运行的能耗与费用做了简要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激光粒度分析为标准,对湿式筛分法获得的粒径分布进行校正,提出了一套针对湿式筛分粒径分布的统计学优化方法。结果表明:相同污泥样品的激光粒度分析结果和湿式筛分分析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经过该统计学方法优化后,湿式筛分粒径分布与激光粒径分布之间误差较小;粒径63、53、37μm和粒径37μm时,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8%、6.5%、3.1%、3.6%。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湿式筛分粒径分析的准确性,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厂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显得尤为重要。无焰燃烧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使得剩余污泥处理与处置更安全,更稳定,更高效。通过分析传统焚烧技术和无焰燃烧技术,在环境方面、经济方面和技术方面进行对比与比较,无焰燃烧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因此,研究无焰燃烧技术在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薛振勇 《施工技术》2005,34(5):57-58
干法凿井是预防成井过程中泥浆浸泡湿陷性场地土的一种新技术。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其工艺设计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申建立  姬永生  王猛 《山西建筑》2012,38(14):116-118
运用X衍射分析方法,分析了赤泥的矿物组成,表明赤泥含有潜在活性的物质;采用SEM分析了赤泥的形态,表明赤泥有较好的填充形态;通过水泥胶砂强度试验,表明掺未煅烧赤泥的最佳掺量为5%左右,最大掺量为10%~15%;而600℃煅烧的赤泥具有较好的活性,在20%掺量以下具有较高的强度,最大掺量可达30%左右。  相似文献   

13.
邓兴安 《山西建筑》2005,31(11):69-70
介绍了粉喷桩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对黄延高速公路淤泥质湿软地基处理中粉喷桩的应用加以阐述,提出施工中的注意事项,给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沪宁铁路翻浆冒泥病害的地质雷达检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沪宁线地质雷达检测翻浆冒泥病害的实践,研究了地质雷达检测结果的分析方法,给出路基结构分层及其雷达图像特征。根据翻浆冒泥病害特征提出翻冒通道的概念,揭示了翻浆冒泥病害沿路基深度方向和线路纵向的分布特征,提出根据一段线路翻冒通道的发育和分布型式确定其翻浆冒泥病害分类的方法。应用该方法给出了沪宁线18段共4000多米长的翻浆冒泥和下沉外挤病害线路的地质雷达检测结果,为病害路段的整治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外包钢法加固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和施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凯 《山西建筑》2006,32(16):52-53
通过对加大混凝土构件截面法与粘钢加固法的分析对比,说明了采用粘钢加固法的优越性,并阐述了粘钢加固法的运用范围及详细的计算方法,最后介绍了其构造要求和施工工艺,实践证明该法的施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张云  林彬  丁静 《山西建筑》2010,36(24):107-108
从岩土工程泥浆产生的严重影响及对人类生存的污染着手,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工程废泥浆处理方法,论述了采用明矾、石灰等材料对岩土工程废泥浆进行循环处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阐述了应用该方法治理废泥浆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7.
张赞德 《山西建筑》2014,(16):97-98
总结了MBM多功能剂泥浆在阳霞矿区破碎地层钻探施工中的应用技术,着重分析了盐性地层和含泥岩、石膏地层的泥浆使用方法,通过阳霞矿区钻探施工证实了MBM多功能剂泥浆其岩性为灰绿色、棕红色泥岩、砂岩、砾岩,夹有石膏层地层,该泥浆在孔内护壁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G.M. Ayling 《Water research》1974,8(10):729-738
Hundreds of oysters and mud samples from 15 sites along the Tamar River were analysed for cadmium, copper, zinc, lead and chromium. The widely accepted concept of enrichment factors of up to several hundred thousand, describing accumulation by oysters of cadmium, zinc and copper from seawater has been found to be grossly misleading. Concentrations found for these three metals in oysters were only 10–40 times the concentrations in inhabited muds.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in muds may be used to indicate whether a potential oyster bed would produce oysters that were grossly contaminated. Approximately 1 ppm cadmium in mud could result in oysters containing at least 25 ppm, i.e. 4–5 ppm wet wt. Similarly. 100 ppm zinc in mud could produce oysters containing at least 4000 ppm. i.e. 800–1000 ppm wet wt. Three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processes were discernible. Copper and chromium appeared to be absorbed up to a maximum weight that was limited by the size of the oyster and was independent of the amount of metal in the mud. Lead was not absorbed through any physiological demand, but was randomly incorporated at sites containing high concentrations in the mud. Zinc and cadmium were accumulated by a process that depended primarily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metals in the mud at each site. Mean dry wt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in oysters and mud samples ranged from: 4.2–134 ppm and 0·4 to 5·7 ppm cadmium; 200–1700 ppm and 3–224 ppm copper: 0 135 ppm and 4–1500 ppm lead: 1–37 ppm and 2–88 ppm chromium; 1700 14.000 ppm and 20–500 ppm zinc.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在淤泥层中施工污水池、给水泵房等小型地下构筑物,因淤泥及这类小型构筑物自身的特点,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有其独特之处,文中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一种较实用的基坑支护方法,并对其设计与施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结合灵宝市区湿陷性黄土概况,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一些体会及建议,指出强夯法具有独特的优点,推广及应用的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