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钢热轧时的跑偏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分析带钢热轧时跑偏原因的基础上 ,对带钢粗轧和精轧等过程中的跑偏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提高带钢轧制过程的稳定性 ,保证带钢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改善热轧带钢轧制过程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大超 《上海金属》2000,22(3):44-47
热轧带钢生产时带钢的端部缺陷或在热轧机组上跑偏等而引起的运行故障,是带钢轧的生差的重要原因。在分析了具体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提高热轧带钢轧制过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徐希义  李传谭文 《轧钢》2014,31(1):24-28
针对现行加热温度制度中加热温度过高而造成能耗较高、生产成本较高的压力,武钢热轧总厂三分厂经过充分研究分析,进行了降温轧制实践,部分商品材和供冷轧用带钢的热轧加热温度从1250℃大幅降低至1170℃,使轧线成材率提高约030%,吨钢加热平均能耗下降约0040GJ/t,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李显  杨跃标  叶姜  文宝华  庞锐 《轧钢》2020,37(5):25-29
针对低碳铝镇静钢热轧带钢生产时易出现表层粗晶缺陷的问题,对缺陷形貌及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该钢种的CCT曲线及轧线实际生产工艺参数,研究了其表层粗晶的产生原因。结果表明,带钢边部温降导致其处于两相区轧制是造成表层粗晶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提高终轧温度,加强轧线冷却均匀性控制,对轧辊辊身温度监控,精轧采用升速轧制等措施,可以改善带钢长度方向的温度均匀性、减少带钢边部温降,避免带钢进入两相区轧制,可有效控制带钢表层粗晶缺陷。  相似文献   

5.
齐志国  孙明军 《轧钢》2011,28(4):57-59
介绍了宝钢集团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热轧厂开发试制MR T-4CA镀锡板用热轧带钢的技术要求、工艺方案、技术难点及主要技术措施,通过对轧制计划编制、工艺控制参数调整、加热操作控制、机组负荷分配和速度优化、数学控制模型参数调优、轧线除鳞和工艺通道管理、精轧辊型配置、在线检测监控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了对加热温度、终轧温度...  相似文献   

6.
邹洪流  张勇  刘苗 《上海金属》2012,34(1):58-62
由于热轧高强钢在精轧过程中变形抗力大,常规的温度控制模型虽然能够有效保证终轧温度精度,但因热轧高强钢一般采用高出炉温度、低终轧温度的轧制工艺,机架水参与反馈容易造成前机架变形抗力增加并由此造成精轧边损、轧破、甩尾等一系列质量问题,严重时甚至造成废钢.为此,通过分析精轧轧制力和温度的关系,采用了低穿带速度、低加速度同时轧制过程中后机架无机架水参与设定和反馈的轧制方式,尽管终轧温度精度较之前有所降低,但有效地解决了因轧制力较大造成的轧制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对薄规格高强钢热轧工艺的调整和优化,实现了1880 mm产线批量稳定生产高强钢的目的,提高了宝钢产品的覆盖面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艾玉忠  刘旋  李彩云 《轧钢》2021,38(6):91-94
20CrMnTi热轧带钢直接作为适宜规格齿轮原料在可加工性和使用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带钢中的带状组织缺陷是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板坯加热均质化控制试验、精轧变形量及变形速率控制试验及轧后控制冷却试验,对20CrMnTi热轧带钢带状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CrMnTi板坯加热时应保证心部温度大于1 000 ℃,保温时间在150 min以上;采用奥氏体再结晶轧制工艺,终轧温度控制为930 ℃,卷取温度控制为670 ℃,可有效控制成品带钢带状组织级别在3级以内。  相似文献   

8.
结合热轧带钢加速轧制时精轧机组的轧制速度制度,研究了热轧带钢精轧温度的控制设定策略,给出了控制设定系统的预设定和修正设定方法以及设定计算模型的自适应策略。采用国内某厂现场实测数据,对带钢的终轧温度和精轧温度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实际测量数据比较,表明该精轧温度控制设定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能满足现场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9.
王晓东  高文刚  谭志福 《轧钢》2021,38(4):38-43
针对铁素体轧制工艺生产的Ti-IF带钢冲压后出现条纹缺陷的问题,通过对其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分析,并与未出现缺陷的正常批次带钢进行比较,表明冷轧退火后带钢屈服强度偏低、晶粒尺寸与Δr值偏大是导致冲压出现条纹缺陷的主要原因.对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热轧工艺中板坯加热温度、终轧温度与卷取温度偏低,且冷轧退火温度偏高,是导致...  相似文献   

10.
侯张宝 《轧钢》1991,(5):40-44
1.概述热轧带钢生产须在临界区精确地控制轧制温度,该轧制温度除与中间坯尺寸、温度、机架间冷却水量、成品尺寸及钢种等因素有关外,同精轧机轧制速度密切相关。为保证最后机架轧制温度为850~890℃,精轧机入口温度为1050~1070℃时,必须使带钢秒流量在120~125kg/s·m 宽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16MnNbTi微合金高强韧性热轧带钢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16Mn钢基础上添加少量微合金元素Nb、Ti,采用控制轧制(CR)和控制冷却技术对热轧带钢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强高韧热轧带钢16MnNbTi的最佳微合金元素含量为0.04%Nb、0.08%Ti,最佳快速冷却速度为10℃/s.最佳终轧温度为820℃.  相似文献   

12.
彭良贵  周政  张敏  邹德佳  徐芳  秦红波 《轧钢》2016,33(5):56-62
针对厚度小于2.0 mm的热轧薄带全长卷取温度均匀性较差的问题,在分析升速轧制制度、终轧温度控制方式、带钢板形及轧制稳定性等因素对卷取温度均匀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沿带钢全长变目标终冷温度的设定策略,目标终冷温度偏离目标卷取温度的程度可用温度补偿值来表征,卷取温度模型可根据各控制点距带钢头部或尾部起始点的距离,按照相应的温度偏差和斜率进行计算。现场应用表明:该策略可显著提升1.55 mm厚的集装箱板、1.80 mm厚的镀锡基板等热轧薄带的卷取温度均匀性。  相似文献   

13.
刘志卫  李杨  李中华  吕耀强  高燕 《轧钢》2020,37(6):95-99
针对热轧表检仪不能有效识别的片状、条状、山水画状、边部粗糙酸洗氧化铁皮缺陷,介绍了其形貌特征,对热轧工艺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排查,得到了缺陷的形成原因。回炉板坯重复入炉加热,氧化铁皮的生成量将会增加,容易造成酸洗后片状氧化铁皮缺陷。除鳞水压力、喷射角度、喷射面重叠量及除鳞道次对二次氧化铁皮破除能力不足时,容易产生酸洗后条状、山水画状氧化铁皮缺陷。同时,粗轧工作辊轧制公里数较长、中间坯温度过高也会对山水画状氧化铁皮缺陷有一定的影响。热轧带钢终轧或卷取温度较高,薄规格带钢板形较差时,会造成酸洗后带钢边部粗糙氧化铁皮缺陷。为此,对板坯加热工艺、粗轧及除鳞工艺、精轧及层冷工艺进行了优化,大大降低了酸洗板氧化铁皮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了产品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明金 《轧钢》2012,(3):56-59
针对常规热连轧生产线开发薄规格带钢过程中通常遇到的加热温度、轧机设备精度、轧机负荷及各机架间的负荷分配、板形控制系统等制约因素,莱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板带厂通过采取钢坯前端低温加热、后端高温加热,均衡轧制节奏并建立适宜的轧辊热凸度,优化烫辊制度和轧制单位编排制度,优化精轧负荷分配方式和负荷分配参数,开发基于现场生产线的精轧模型仿真平台,调整辊型及辊温控制,降低卷取张力等措施,实现了厚3.0mm以下薄规格带钢的批量生产,且带钢厚度命中率达95.03%,通条凸度、楔形指标平均达标率达98.1%,平直度平均达标率为98.4%。  相似文献   

15.
田维兵 《轧钢》2007,37(2):69-72
热轧极薄规格产品是热轧生产的重要产品之一,更是实现“以热代冷”,降低用户成本的关键。在极薄规格产品的轧制过程中,由于带钢厚度极薄、轧制力大、轧制速度快,导致带钢的平直度和凸度控制难度很大,轧制稳定性差,带钢在轧机内极易产生跑偏、轧烂等现象。计算机二级模型是轧制极薄规格产品的关键控制技术,通过优化自学习参数,合理配置活套角度及张力,以及优化弯辊力和延时轧机升速等措施,提高了极薄规格产品在精轧机组的轧制稳定性,确保了极薄规格产品的顺利轧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常规热连轧生产线开发薄规格带钢过程中通常遇到的加热温度、轧机设备精度、轧机负荷及各机架间的负荷分配、板形控制系统等制约因素,莱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板带厂通过采取钢坯前端低温加热、后端高温加热,均衡轧制节奏并建立适宜的轧辊热凸度,优化烫辊制度和轧制单位编排制度,优化精轧负荷分配方式和负荷分配参数,开发基于现场生产线的精轧模型仿真平台,调整辊型及辊温控制,降低卷取张力等措施,实现了厚3.0mm以下薄规格带钢的批量生产,且带钢厚度命中率达95.03%,通条凸度、楔形指标平均达标率达98.1%,平直度平均达标率为98.4%.  相似文献   

17.
田维兵 《轧钢》2020,37(2):69-72
热轧极薄规格产品是热轧生产的重要产品之一,更是实现“以热代冷”,降低用户成本的关键。在极薄规格产品的轧制过程中,由于带钢厚度极薄、轧制力大、轧制速度快,导致带钢的平直度和凸度控制难度很大,轧制稳定性差,带钢在轧机内极易产生跑偏、轧烂等现象。计算机二级模型是轧制极薄规格产品的关键控制技术,通过优化自学习参数,合理配置活套角度及张力,以及优化弯辊力和延时轧机升速等措施,提高了极薄规格产品在精轧机组的轧制稳定性,确保了极薄规格产品的顺利轧制。  相似文献   

18.
梁文  刘培灿  何龙义  彭浩 《轧钢》2020,37(2):41-45
针对某厂生产的SPHC热轧酸洗卷在制作压缩机壳体过程中出现了制耳甚至开裂的现象,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PHC低碳钢的Ar3温度较高,而终轧温度偏低,导致其在两相区轧制且带钢长度和宽度方向温度不均,使SPHC带钢产生混晶或粗晶组织,这是产生深冲开裂和制耳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了工艺改进措施,如提高加热温度、减少除鳞水;增加中间坯厚度、提高穿带和轧制速度、加盖保温罩、采用热卷取箱等,以保证薄规格SPHC带钢的终轧温度不小于910 ℃且改善带钢温度均匀性。生产实践表明,采用改进措施后,显著提高了薄规格SPHC带钢深冲性能,开裂率由30%降低至3‰。  相似文献   

19.
热轧带钢轧制的最新技术——无头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芳  白云阶 《轧钢》1997,(6):37-42
介绍了热轧带钢轧机的无头轧制技术.在传统热带生产线上,采用成熟的热卷箱轧制技术,进而实现热轧带钢中间坯头尾对爆后的无头轧制,可提高傅带钢轧制的稳定性,提高带钢头尾部的尺寸精度.该技术是热带生产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产线SPA-H耐候带钢层冷边浪缺陷问题,分析了其产生机理,即是由于带钢宽度方向冷却不均,中部与边部相变不同步,热应力和相变应力的耦合作用而产生的。结合SPA-H钢的CCT曲线,开展了轧制速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对层冷后带钢板形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轧制速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带钢层冷后板形均有影响。为此,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将轧制速度控制在8 m/s以内,终轧温度由850 ℃降低到840 ℃,卷取温度由540 ℃提高到580 ℃,带钢板形明显改善;提高卷取温度后带钢强度降低,通过增加合金元素Mn、Cr的含量,可以确保带钢性能;同时,结合设备排查措施,使耐候带钢层冷边浪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