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善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途径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通过对已开展的二类油层注聚试验区和工业化区块的动态反映特征分析,指出二类油层在聚驱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注入能力差、产液能力低、见效含水低值期短、聚驱平面矛盾突出等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总结了改善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主要途径。二类油层聚合物驱通过严格控制注聚对象,可以减少层间差异;通过采取细分层系、缩小井距、完善注采系统以及优化注聚方案等技术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的地质特点和聚驱开采特点,围绕进一步提高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效果,逐步形成了以提高聚驱控制程度为核心的"缩小注采井距,严格注聚对象,细化开发层系,逐次上返"的二类油层聚驱开发模式,同时形成了符合二类油层特点的聚合物驱方案优化技术及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方法,确保了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8个百分点以上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二类油层不同注采类型井组聚驱最佳调整时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与主力油层相比,油层非均质性更加严重,决定了其聚驱动态特征与主力油层有较大差别,二类油层笼统注聚过程中,层间开采矛盾依然较突出,薄差层动用程度低,厚层突进现象严重,聚驱整体技术经济效果不理想。为明确大庆油田二类油层不同注采类型井组的聚驱调整时机,达到最佳的聚驱效果,针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4种典型的矿场注采类型,建立厚注厚采、厚注薄采、薄注薄采、薄注厚采4种注采类型井组,通过开展4种注采类型模型等压聚合物驱油实验,得到厚注厚采、厚注薄采、薄注厚采、薄注薄采最佳调整时机聚合物用量分别为740 PV·mg/L、780 PV·mg/L、810 PV·mg/L和860 PV·mg/L。各井组在最佳调整时机时吨聚增油量最大,提高采收率值最高,应在最佳调整时机停止注聚合物,同时应在注聚过程中及时采取跟踪调整措施,最大限度地达到不同注采类型井组技术经济界限注入量,提高聚合物驱效率和效果。通过对比厚注薄采与薄注厚采聚合物驱效果,得到了平面非均质地层开采时,高渗带注入、低渗带采出的注采模式驱替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开采。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注聚对象的确定及层系组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6,他引:7  
应用密闭取心井资料、葡I组主力油层工业化注聚区块和二类油层注聚先导性试验区的资料,并结合室内物模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二类油层主要注聚对象为河道砂和有效厚度大于1m的非河道砂,有效渗透率下限为0.1μm^2;考虑聚驱二类油层的地质特点、渗透率级差对聚驱效果的影响、聚驱二类油层井网与水驱井网的相互影响、地面注聚系统的规模和产量衔接、注入强度、经济效益等因素,制定的聚驱二类油层层系组合的原则为:一套层系内聚驱单元相对集中,地质条件接近,渗透率级差小于3;层系间厚度要求尽量均匀,一套层系最小厚度8m左右;具体单元具体对待,采取不同的开采方式,以限制注聚对象,减小层间矛盾。最后对萨中以北地区31个区块进行了层系组合研究。  相似文献   

5.
二类油层与一类油层地质特征的差异,决定了它们的聚合物驱动态特征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研究二类油层聚合物驱的动态特征,基于二类油层地质特征和聚合物驱开采的特点,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对大庆喇嘛甸油田3个二类油层注聚合物区块的动态开发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注入压力与累计注聚孔隙体积倍数呈对数关系;注采压差与注入压力呈线性关系;含水率与累计注聚孔隙体积倍数呈多项式关系;在开采一定时间后,累计产液量的对数与累计产油量呈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指标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经过现场实际数据验证,各数学模型的计算精度能满足生产需要,均可实现对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指标的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庆油田聚驱对象已转向物性更差、层间矛盾更突出的二类油层,常规的聚合物分注技术面临着新的问题。聚合物单管多层分质分压注入技术可实现对低渗透油层降低相对分子量和浓度,同时保证足够的注入速度;而对高渗透油层可起到控制注入压力,同时又要降低粘损率。现场试验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证明该技术可满足二类油层聚驱分层注入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萨中地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试验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萨中地区中新201站萨Ⅲ组油层开展了注采井距由250m缩小到175m的上返注聚试验,由于注聚对象为萨Ⅲ组所有油层,试验区平面、纵向非均质严重,注聚后注入、采出效果差异较大,因此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解剖到单井单层,并结合矿场动态、井间示踪监测等手段得出二类油层河道砂规模控制着单井注入能力及聚合物驱油效果、二类油层注聚对象应以河道砂为主、以非河道砂完善注采关系的新认识,将对今后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工业化推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技术要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庆油田长垣二类油层与葡I组主力油层地质特点差别较大,平面非均质和纵向非均质相当严重。在考虑井网对油层的控制程度和聚合物分子与油层的配伍性的基础上,引入聚驱控制程度这一重要概念,确定了二类油层注聚对象、渗透率下限、渗透率级差等技术标准,提出了二类油层注聚必须缩小井距、细分层系的观点;介绍了应用聚驱控制程度确定聚合物驱分子量和注入速度的方法;研究了油层渗透率级差和差油层厚度比例对最佳分层配注量的影响规律;对主力油层应用的聚合物驱分层配注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9.
为使冀东高浅北区首次聚合物驱顺利实施,针对高浅北区油层大孔道发育特点和边底水情况,进行了高浅北区聚合物驱注入参数研究.在室内配方和先导性矿场试验研究基础上,结合冀东高浅北区的地质开发特征,确定聚合物驱聚合物段塞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浓度、矿场注入速度的合理范围.利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冀东油田地质模型,模拟优选出适合冀东油田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注入质量浓度、注入速度等注入参数.通过不同注聚方案对比,合理的注人参数有利于提高采收率,同时可最大限度避免油层堵塞,改善开发效果.为冀东油田注聚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改善厚油层的注聚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二类油层注聚开始后,与其相配套的水驱井网封堵工作必须同步进行。在二类油层注聚层段内,水驱多套井网正在开采。本文就二类油层注聚水驱井网封堵问题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对即将在大庆油田各开发区块全面展开的二类油层注聚封堵工作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水同驱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驱过程中出现的同层段平面上聚驱和水驱共存的开发格局进行聚水同驱可行性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手段研究不同注入方式、不同接触关系、不同注入速度比等因素对聚水驱接触带开发效果的影响.采用萨北开发区北二西块二类油层聚水同驱单元建立实际模型,结果表明聚水同驱为最佳开发方式,在保证压力平衡的前提下聚水同驱不会影响聚驱效果,利用水驱井还可完善部分聚驱井点注采关系,改善区块的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窄小河道砂体储层聚驱动态变化特点及调整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窄小河道砂体储层聚驱开发效果,在分析聚驱动态变化特征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注聚阶段、不同的砂体发育分别采取不同的注入参数和综合调整方法.纯油区东部的北二东西块采取上述调整措施后,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此方法可以指导其他区块的调整和二类油层注聚.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老区已全面进入高含水期,二类油层注聚技术逐步开始工业化推广,为了监测和评价二类油层聚驱效果,摸索二类油层聚驱规律,在二类油层试验区内不同阶段录取了大量的测试资料.在对二类油层试验区测试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评价聚驱效果,总结聚驱规律,可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的全面开展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聚驱开发中,采用单一高质量浓度段塞注入方式对低渗透层动用相对较差、同时聚合物用量相对较大的实际问题,从理论上论证了交替注入改善注聚剖面的作用,结合室内研究成果,通过开展聚合物驱多段塞交替注入现场试验,进一步论证了交替注入的可行性.在现场试验中,优化了交替注入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并对交替注入的注入质量浓度进行了单井个性化设计,优化了交替注入周期,同时,根据生产动态变化进行了交替注入与分层测调等调整措施相结合的跟踪调整.交替注入后,在保证开发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了聚合物干粉用量.试验表明:交替注入能够改善二类油层聚驱开发效果,降低注聚成本,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2012年萨中油田中区东部、东区采用高浓度聚驱进行二类油层上返,地面需相应建设配套注入设施,以满足该区块注入高浓度聚合物的需要。为满足上述区块的注入需求,同时尽量节约投资,原则上将管廊带宽度不够或者穿越主干道路时无作业面的地区,采用配水间分配或混配流程。按照上述原则,共涉及二类油层注入井35口,高台子及三类油层注水井53口,高台子及三类油层井的配水间与二类油层合建,以便后期注聚时充分利用二类油层配水间位置及管道。  相似文献   

16.
优化二类油层聚驱注采关系的做法及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北二西二类油层聚驱方案编制过程中遇到的二类油层聚驱与三次加密水驱注采关系优化问题,通过明确分单元驱替方式,进行水聚区域的划分,研究得出相带接触方式和两驱注采关系优化的8种模式、6种调整方法,总结出优化两驱注采关系的射孔原则,使断层发育的北二西二类油层聚驱控制程度达到了81.7%,为提高二类油层聚驱效果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以冷 4 2块深层稠油油藏为例进行了注CO2 数值模拟研究 ,分析了影响注CO2 开采效果的各种因素 (包括原油粘度、油层深度、含油饱和度、渗透率、孔隙度、油层厚度等油藏参数以及周期注入量、注入速度、注入压力等施工工艺参数 ) ,在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优选该油藏注CO2 施工工艺参数 ,并进行了矿场先导性试验 ,取得了较理想的开采效果。结果表明 ,注CO2 是冷 4 2块深层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合适的CO2 气源是实施注CO2 开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大庆油田机械分层注聚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秀芬  刘伟 《特种油气藏》2007,14(4):13-16,25
大庆长垣油田主力油层聚合物驱三次采油自1991年开始进入工业性矿场试验以来,应用规模不断扩大,聚驱对象由主力油层转变为二类油层,并开展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的先导性试验。聚合物驱可以扩大波及体积,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层间矛盾,必须进行分层注入,以改善聚驱效果,为此,大庆油田最早发展了双泵双管分注工艺管柱。随着聚驱对象的转变,渗透率降低,分注层段数增加,为适应不同时期聚驱开发的需要,聚驱分注技术以提高注聚效果和降低成本为目的,发展应用了双泵双管分注工艺、单泵双管分注工艺、单管同心环形降压槽分注技术、单管桥式偏心分注技术、分质分压注入技术。对聚驱注入剖面调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窄小河道砂体储层聚驱开发效果,在分析聚驱动态变化特征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注聚阶段、不同的砂体发育分别采取不同的注入参数和综合调整方法。纯油区东部的北二东西块采取上述调整措施后,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此方法可以指导其他区块的调整和二类油层注聚。  相似文献   

20.
以冷42块深层稠油油藏为例进行了注CO2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影响注CO2开采效果的各种因素(包括原油粘度、油层深度、含油饱和度、渗透率、孔隙度、油层厚度等油藏参数以及周期注入量、注入速度、注入压力等施工工艺参数),在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优选该油藏注CO2施工工艺参数,并进行了矿场先导性试验,取得了较理想的开采效果。结果表明,注CO2是冷42块深层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合适的CO2气源是实施注CO2开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