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2007年11月8日至9日,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百余名高等教育工作者与高等教育研究者聚集中南大学,出席"第九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等教育研讨会",围绕"高等教育公平"主题和"高等教育公平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公平背景下质量观与质量工程"、"中外高等教育招生比较"等议题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2.
梁燕玲 《现代大学教育》2006,18(5):23-29,108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化的核心问题在于坚持真正的学术研究,根本在于培养真正的研究者。为此,确立学术信念,完善学术制度,关键在于激发学术兴趣;正是这一个性化的力量推动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化的结构演进;在这个多元文化空间,学术信念无疑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化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3.
从比较的角度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比较的角度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作者认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为中国提供了若干启示,但是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植根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中国不能简单地照搬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作者认为,比较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比较研究的成果可以为一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某些参照。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展望2020年”将是一个工业化国家。为了实现这个远景目标,经济将是发展的基础,包括众多受过教育的国民。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包括公立和私立教育机构,本文分析了目前马来西亚在高等教育政策、发展重点和战略方面的改革动向及关于高等教育学分、文凭和学位认可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科学发展观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认为把握机遇需抓好五个方面:一是全面协调好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把质量放在首位;二是全面协调好高等教育的结构,不断提高办学水准;三是全面协调好学科、校园布局,注重办学效益;四是协调好校、院、系的职权,适应建设学科团队要求;五是强调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大众化禀承的理念在于高等教育服务的“大众”性,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字的变化。今天的高等教育应该是为各个有学习能力和学习要求的人服务,应该面向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并为之提供有用之才。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而上述目的的实现需要提供有力的保障机制,当前,中国这个保障机制就是要建立有效的解决贫困生就学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多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多学科研究方法首先由高等教育学科提出并非偶然,这是由高等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对于以普通教育学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有特殊意义。合理使用多学科研究方法需要遵循选择性、相容性、创造性、有效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8.
论高等教育的文化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黑格尔对“本质”的定义为出发点,从高等教育的“实存”与高等教育的内外部关系两个方面,说明了从文化的角度探讨高等教育,比从政治、经济、以及人的发展等角度来探讨高等教育,更能揭示和表达高等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视野中的日本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和高等教育系统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不得不要进行变革。本文将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置于全球视野下进行审视,认为高等教育在从精英向大众化、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阶段过渡中,面对“市场力量”和“开放与竞争”的压力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学术的“自由、自治、中立”是高等教育自主的核心内涵和终极追求。高等教育自主,既非空穴来风,亦非主观臆造,更不是不可实现的空想。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视域看,高等教育系统通过展示自己所拥有的独特资源——文化资源的三重价值属性,为自身的自主构建了本体性基础、制度性基础以及社会心理基础,从而在必要的范围内富有策略地维护和捍卫了虽有限但真实的自主地位和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课程考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与普通学科式教育的教育的比较,提出必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对传统的考试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并在对前期办高职工作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高职教育课程考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