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琴前奏曲是一种抒情性器乐独奏小品,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5-16世纪。起初是由管风琴作为一种"开场白"式的即兴演奏,前奏曲的曲式结构相对简单,但其主题、和声、织体的运用却十分复杂和富有技巧性。在复调音乐创作领域,巴洛克音乐时期和古典音乐时期所创作的"前奏曲与赋格"形式的作品堪称经典;在主调音乐创作领域,肖邦、拉赫玛尼诺夫、斯柯里亚宾和德彪西等人将前奏曲的创作和演奏推向了顶峰;在钢琴演奏技艺领域,人们也通过前奏曲来了解和观察键盘乐器的演奏技艺的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声情并茂"是中国人很熟悉的成语,它不仅是声乐艺术中的一个闪光点,也是人们对音乐审美上的一种追求。在声乐教学中声与情一直是作为歌唱艺术的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例如龚琳娜的《忐忑》正所谓是声情并茂的典范。其极富夸张的表情,使这首歌曲充满喜感,运用戏曲锣鼓经作为唱词,老旦,老生,花旦等多种音乐,极快速的节奏变化无穷。因为其极富表现力的演唱使之获得了"聆听世界音乐作家作品演唱大奖"。千百年来,人们对于歌唱艺术声情并茂的美学追求和评价标准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3.
巴赫的创作包罗万象,涉及除歌剧外的一切音乐体裁,他的特点是将复调织体与丰富的和声织体紧密结合起来。虽然巴赫的作品中声乐占有很大比例,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出色的器乐作曲家。本文着重介绍的是巴赫所创作的《d小调小提琴二重协奏曲》。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器乐合奏乐中产生的一种大型合奏的新体裁,它也是18世纪最重要的体裁。其意义在于可用音乐体现巴洛克时代开始注意的对比、竞争的原则。协奏曲这一体裁中有一个分类为"大协奏曲",是以一组独奏乐器(一般是两把小提琴或两把小提琴加一把大提琴)与整个乐队相竞奏。在古典乐派时期,使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后现代主义视角引入手风琴音乐领域,对手风琴音乐中表现出来的后现代元素进行了一些反思,也得到了一些启发。笔者认为,所谓"后现代主义音乐",包含着两个阶段的音乐:一是20世纪50至70年代的"后期"现代主义音乐,二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现代主义音乐"之后"的音乐。在反思了什么才是后现代主义音乐、音乐美究竟去了哪里、音乐的西方化和民族化究竟应何去何从的同时,后现代主义音乐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那就是音乐离不开新科学技术,离不开市场营销手段,音乐家更应该"做自己"。希望所有热爱、关注手风琴的人们能从中获  相似文献   

5.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是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开创者之一,是被人们誉为"音乐神童"的伟大的作曲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而在其众多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歌剧。本文以其著名歌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作品内容、音乐创作手法等方面的研究,窥探莫扎特歌剧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舒伯特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姑娘》为例,对其中部分歌曲进行了艺术特色及演唱的分析,力求能够提高我们对外国艺术歌曲的认知程度同时提高演唱水平。在套曲中,作曲家从"我"的情感体验,"我"对整个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感受,"我"个人的主观意识出发,揭示了主人公"我"的复杂纷乱的内心世界。所谓声乐套曲,又称为连篇歌曲集。在德语里,这个词的本意是"歌曲的花环",形象地道出它的本质特征——由若干结构上各自独立,情节上相互关联的歌曲所形成的一件完整的作品。①声乐套曲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题材之一,舒伯特对它的形成和发  相似文献   

7.
"世界音乐"兼具课程体系和唱片类别的两方面内涵。民族音乐或音乐人类学构成了世界音乐课程体系中坚实的学科基础和学术源泉,世界音乐在音乐产业的语境中则意为一种唱片类别,突出了音乐类型的内涵,代表一种传统与流行相融合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8.
音乐艺术风格是指"某一时代,某一民族,某一作家或艺术家的作品中,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及语言运用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格调和特色。艺术风格根源于内容而表现于形式,是艺术家在作品中驾驭题材、构造形象、稳定性、外在性的表现,是艺术家的创作走向成熟的鲜明标志。"  相似文献   

9.
中国音乐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语境下,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其体现出追求全球共性及彰显民族个性的可持续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无疑是在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观念的基础上向前推进的。因此对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作回顾和反思,无疑对中国音乐在21世纪后续的健康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探寻新时期论战的起因、论战的内容,对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所持观点作简要阐述和分析,并在论战思考部分提出个人拙见,认为中国音乐发展应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持有"拓而能容"的"龙"之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民族都在自己特有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音乐作为其中的一个表现,呈现出了它所属文化的特质。伴奏,它能统一工人的动作节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它还能通过舞蹈和音乐给人以娱乐。对某一文化的社会性认识也跟音乐的体裁和风格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欧洲古典时期的传统一在"西方音乐中心论"已然日趋衰落的今天,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的风格与功能,并与西方音乐形成比较将是非常必要。本文试图用一种平等的视角介绍音乐在不同社会中的风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悲"是一种最高的审美情趣。任何艺术真正可以深入人心的,绝大多数是悲剧性的,音乐艺术也不例外,只有体会到它的悲剧美才能体会音乐的真正内涵。康德曾说"凡是最高的美,都使人惆怅",悲是美学的范畴,只有"悲"能从生活上升到对人生的追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苦难与救赎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八部长篇小说和三部短篇小说。犹太性是他作品的独特之处,没有其他作家比他更能深刻地表达这一点。"苦难"和通过"苦难"来救赎自己和他人是马拉默德表达自己犹太性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六交响乐》,是他所有作品中的一大杰作。正如曲题所示,这是一首强烈表现人类悲怆情绪的音乐。本文旨在以20世纪现代西方音乐哲学: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释义学、语义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对柴柯夫斯基的这部作品进行音乐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何训田的《声音的图案》之三这首作品,从"宏复调"的写作手法中找到形成作品结构核心的一种微动力,"宏复调"作品通常是把一个比较长的主题以卡农的方式在不同声部出现,而如何使这种陈述性的手法形成作品展开的高潮正是本文所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交响曲《烽火》是作曲家鲍元恺先生第二号交响作品。2005年春,鲍元恺先生多次实地采风,踏足大半个河北,考查潘家峪、冉庄、西柏坡等地的抗战史实引发了作者无限感慨,并以音乐为语言表述出来。作曲家还把具有河北民间音乐特色的素材融入作品。《烽火》分为"山村怒火""地下长城""水上雁翎""太行旭日"四个乐章,向听众展示了一幅反侵略斗争的历史长卷,全景式地浓缩了燕赵儿女抗战历程。  相似文献   

16.
人类有了想象力,才有了惊人的发展。所谓"想象"它有两种解释,其一,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其二,对于不再眼前的事物想象出具体形象。不难解释,"想象"的魅力在于它的看不见、摸不着。而它可以使某种声音达到近乎完美的境界,它像是一位看不见的老师领你走进音乐的殿堂,它是学声乐最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7.
歌唱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准确生动地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表达出作品中最隐秘、最丰富、最具有创造力的情感,以此唤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达到更深层面的情感交流。在歌唱中,内心"听觉与视觉"可以使我们正确判断歌曲风格,培养我们的歌唱想象能力,提高我们的试唱能力;内心听觉与"视觉"是调整歌唱中发声技巧的基础,记忆的基础,获得正确形象思维的基础,情感的基础。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对于声乐演唱至关重要,当人们有意识地去认识它的存在,并努力培养和积极运用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它在歌唱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声乐不仅是音乐艺术,而且是音乐艺术和语言艺术的结合。歌唱训练并不单纯是掌握声音技巧,还必须把握语言的规律,只有借助语言的功能作用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音乐被喻为人类情感最高级的表现形式,一提到音乐,或许我们的脑子里会出现高雅、神秘、曼妙、灵动等等一些很抽象的形容词,这些都是音乐带给我们不同的丰富感受。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内心又多丰富,音乐就会带给你多大满足"。在人类历史发展源远流长的过程中,音乐在不同时期也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是最明了的两种音乐类型。然而,理解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带给我们的听觉感受时,可能并不像理解"古典"与"现代"这两个词语那样容易。有人说,古典音乐好似一碗味道醇美的浓汤,让人回味久久;现代音乐则像一  相似文献   

20.
舞蹈艺术欣赏是人们在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知、感受和理解的整个过程。但它又不同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肢体为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感情和思想,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内,通过舞者连续的动作和不断演变的舞蹈画面、队型、音乐、舞台美术等表现来打造舞蹈的艺术形式。舞蹈作品它是一种综合了视觉和听觉的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