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东濮凹陷徐集、马厂、三春集地区目前的勘探现状,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述了三个地区Es3段油气分布规律,以及在构造背景、构造特征、油气成藏等方面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提出了该区今后油气勘探的方向应为Es3段探油,Es4段-古生界探气。  相似文献   

2.
黄骅坳陷北塘凹陷新生代沉降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黄骅坳陷北塘凹陷区域构造特征的解释的基础上,分析了盆地的沉降史.研究表明,北塘凹陷沉降曲线的基本型式为5段式;其中沙河街组三段(Es3)、沙河街组一段(Es2)、东营组(Ed)为曲线下降段,代表盆地的数次幅度不等的沉降,具有"幕武"渐进的沉降特点;沙河街组二段(Es2)为曲线上升段,反映该凹陷的抬升和遭受剥蚀.通过对各洼陷沉降史的对比分析表明,北塘凹陷地区新生代沉降作用具有明显的自西向东迁移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3.
北塘凹陷第三系油气藏形成条件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从构造演化、油源、圈闭、砂体展布与储集层条件、成藏关键时刻的配套、异常地层压力等方面,阐述黄骅坳陷北塘凹陷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油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认为该区主要存在3种含油组合以塘沽、新村、炮台等构造为代表的自生自储型含油组合,以新港构造为代表的古生新储型含油组合,新港南—海河断层下降盘中浅层含油组合。该区油气分布规律是油层纵向分布受储盖组合与构造活动共同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受烃源岩控制,生油凹陷区油气富集程度较高;古构造倾没部位油气富集程度较高;海河、塘北等大断层控制构造形成与发育,控制油气富集与高产;北西向断层控制局部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发育,对北西轴向的油气藏平面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图4参3(邓荣敬摘)  相似文献   

4.
文西断裂带构造特征与油气运聚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西断裂带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的文南油田西部,构造面积约80km2,主要断裂呈北东向展布,西部紧邻海通集生油洼陷,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对文西断裂带的主要断层特征进行了描述,对主要断裂的构造样式作了分析,对构造发育史做了恢复。指出:该区构造发育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即雏形形成阶段(Es4-Es下4)、强烈深陷阶段(Es3)、滑脱变形阶段(Es上3-Es2)和滑脱增强阶段(Es上2-Ed);断层的分布控制着本区的构造格局,断层对该区油气的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查明辽河西部凹陷沙三中亚段页岩油发育有利区,通过地质背景及各类试验测试分析页岩油聚集条件。结果表明:目的层泥页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有机碳质量分数均值为2.18%,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热演化成熟度均值为0.59%,具备良好的页岩油形成条件;泥页岩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孔隙和裂缝发育,含油量大,具备良好的页岩油储集及后期改造条件。根据多信息叠合法预测有利区,认为清水洼陷地区页岩油聚集条件和储集性能较优越,是辽河西部凹陷沙三中亚段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6.
歧口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歧口凹陷是黄骅坳陷最富集天然气的地区,截止2007年底探明天然气储量为673.95×108m3,占全探区的98%。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板桥断裂构造带和北大港潜山构造带,产气井段在2 000~4 500 m之间。通过对大量天然气地球化学数据的综合分析,认为歧口凹陷天然气以煤型成熟气为主,且成因类型丰富,可划分为生物气、生物—热成因混合气、热成因气和无机气4种,其中以热成因气居多,故此种气是今后的主要勘探领域。通过岩石吸附气轻烃与天然气轻烃的对比,认为歧口凹陷的天然气主要来自Es3段烃源岩,埋深较大的Es1烃源岩和遭受生物降解作用的Es1油藏对天然气储量也有一定的贡献;源于Es3烃源层的天然气是今后勘探的主要方向,对来自Es1烃源层天然气的勘探也要重视和兼顾。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涠洲11-D区块处于涠西南凹陷A、B、C这3个生油洼陷包围中,具有优越的烃源条件。主要目的层为流沙港组、涠洲组;2号断裂带位于凹陷中部,由一系列呈雁行状排列的断层组成,横贯整个凹陷,在断层两侧形成众多的断鼻、断背斜、背斜、断块构造以及岩性尖灭等类型多样的圈闭,是一个富生油凹陷中的凹中隆构造带;从沉积和储集层条件、盖层条件、油源条件分别进行了成藏分析;对油气藏分布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断层是该区块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指出流三段埋深适中,易形成"小而肥"断块油藏,并且具有全区连片的潜力;流一段属于岩性油藏,应重点做好砂体的刻画,寻找岩性-构造圈闭油气藏以及隐蔽油气藏;此外,还应考虑对2号断裂带进行上、下目的层兼探,东、西两段以流三段目的层为主,着眼连片的整体部署。  相似文献   

8.
川西北区块上三叠统须五段广泛分布,其下部有上、下两个砂岩段,分别厚24.4-28.4m及145.8-92.8m。综合地质及测井解释须五储层具有深盆气特征。该区的区域构造可分为中央隆起、东部凹陷及西部凹陷三带,东部凹陷西坡的思依1井获工业气流。产气段底界海拔低于中央隆起带27口井段五段底。选井进行测井解释,中央隆起带各井储层孔隙度、地层水电阻率及含水饱和度高,为水层;东西凹陷带井的储层孔隙度、地层水电阻率及水饱和度低,为气层或气水层。中央隆起带地层压力系数为1.746-1.8569,西凹陷大于2,东凹陷近于1,形成了高低两个异常区。该区须三、须五段及白田坝组煤层发育,煤成气为气藏主要烃源。认为东缘的思依1井须五气藏属于深盆气藏,广大的东部凹陷为含气的深盆区。西部凹陷也具有深盆区特征.  相似文献   

9.
受构造演化与沉积过程的控制,断陷盆地在纵向上会发育不同的压力系统,不同压力系统的成藏条件、成藏模式及油气分布规律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了明确该类盆地的压力分布与油气成藏特征,对沾化凹陷孤南洼陷进行剖析。根据实测及测井计算数据可知,孤南洼陷埋深3 000 m之上(Es2及其以上地层)古近系的压力系数主要为1.0~1.2,为常压系统;3 000 m之下(Es3以下地层)压力系数大于1.2,为高压系统。根据地层压力及油气分布,将研究区古近系划分为源外常压和源内高压2个油气成藏体系,前者位于烃源岩之上,以断块等构造圈闭为主,其油气成藏模式为源外断裂输导成藏,即沙三段中、下亚段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至沙二段及其以上地层,或直接在断块、滚动背斜等圈闭中成藏,或改为横向运移在合适圈闭中成藏,油气主要分布在油源断裂附近;后者位于烃源岩之内,以岩性、构造-岩性圈闭为主,油气成藏模式是源内高压充注成藏,即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异常高压的驱动下直接向紧邻的砂岩体、构造-岩性圈闭侧向运移成藏,油气在高压区岩性体内聚集成藏,油藏分布受压力及岩性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同口西部三维区位于保定凹陷保北洼槽东部斜坡带,该区原为二维区,历经多年勘探一直未取得突破,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为该区精细研究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提供了条件。通过对同口西部三维区构造特征及沉积、成藏条件研究,明确指出同口西部三维区分布了两组断裂系统,断层控制了沉积演化和构造特征,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奠定了不同类型油藏形成的基础;分析该区沙河街组沉积相的分布特征,认为沉积相控制着砂体的展布;并开展油源、圈闭、油气运移通道、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的研究,构建了断垒断块大型鼻状构造油气成藏模式,落实多个有利钻探目标。在G 8井东圈闭部署实施GB 1x井,经试油获高产纯油流,形成整装规模增储区,有效指导了同口西部三维区的勘探,在该区实现油气勘探的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柳屯洼陷是东濮凹陷的第二大生油洼陷,洼陷的西侧、东侧分别是西部断阶带和中央隆起带主力油气区。2000年以来,H96等4口探井均获得突破,发现了H96断块区沙三段高温高压凝析油气藏。该区油气藏与东濮凹陷主体常温常压油气区相比,是一套相对独立的高温高压成藏封闭体系,油气藏特点为:高温、高压、低密度、低粘度,明显不同于相邻的断阶带和隆起带。该油气藏纵向发育的沙三2盐岩和侧向发育的沙三4盐岩与断裂的有机配合组成该区沙三段高压封闭系统。异常高压形成期、异常高孔隙发育期和烃源岩油气生成期三者有机配合,是该区形成高温高压油气富集区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歧口凹陷深层流体势场特征与油气运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歧口凹陷是黄骅坳陷中主要的第三系富油气凹陷,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厚逾万米。在研究该凹陷深层(埋深3500m以下的沙三段至沙一段和部分东营组)压力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地层埋深、孔隙压力和毛管压力这3项主要参数,应用盆地模拟技术,恢复了该凹陷深层4套目的层(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下部,沙一段中上部)的流体势场演化史。结果表明:4套目的层的高流体势区与凹陷的生烃中心基本一致;沙三段、沙二段和沙一段下部都存在3个继承性发展的油气汇聚流指向区(张5井—张巨河一带,周清庄—王徐庄一带,港深1井—港深3井一带),沙一段中上部存在3个高流体势区,其间分布2个低流体势地带(港深1井—马棚口—歧口—张巨河一带,张巨河—港深51井—港深26井一带)。这3个油气汇聚流指向区和2个低流体势地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高流体势区内被泥岩包围的重力流砂体也应是有利勘探目标,在该凹陷的深层勘探中应重视。图4参4(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13.
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与盐岩有关的油气藏类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地区一个典型的盐湖盆地,其古近系的两个沉积旋回沉积了两套盐岩。其中沙河街组第三段(Es3)的盐岩又可细分为第四亚段(Es34)、第三亚段(Es33)、第二亚段(Es32),主要分布在北部中央隆起带附近。盐岩层由于极为致密,其阻隔作用使其下部地层的地温、地层压力均较高,有利于下伏生油岩中的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盐岩又是良好的盖层,且在高温、高压下呈塑性状态。由于盐岩的遮挡和变形,形成多种与盐岩有关的油气藏,即盐岩上部堑式背斜油气藏、盐岩侧向封堵油气藏、盐下背斜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由于Es3段盐岩的沉积中心的不断转移使得Es34,Es33,Es32的盐层之下都有盐岩相变的砂岩而成为较佳的储盖组合,从而造成中央隆起带盐下油气异常富集。同时,虽然沙河街组一段(Es1)的盐岩较薄,但其分布范围大,对其下部沙河街组二段(Es2)的油气富集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经分析,本区下一步的勘探目标为文留东部Es34盐下深层地垒带、文东Es32盐间文93扇体、东部前梨园洼陷及西部海通集洼陷。  相似文献   

14.
车镇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远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车镇凹陷是济阳坳陷西北部的一个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发育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三套烃源岩。储集层类型多,除碳酸盐岩、碎屑岩储层外,还发育火成岩、变质岩和泥岩等类型的储层。车镇凹陷具有多套储盖组合、多种圈闭类型、多期聚集成藏、圈闭形成期与油气运聚期匹配较好的特点,油气成藏条件十分有利。车镇凹陷的剩余资源量达4.6×108t以上,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低勘探程度区和新含油气层系是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博兴地区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自然电位或微电极测井曲线标定泥岩段的基础上,利用声波测井数据预测地层孔隙压力,并以樊ll-l井为例进行计算。博兴地区压力总体上北高南低,存在纯化隆起和洼陷中心大芦湖地区两个压力高值区、青城凸起和南部缓坡两个压力低值区,压力分布与油气运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据此推测,压力是影响该区油气运移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6.
沾化凹陷沙河街组异常高压分布及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数值盆地模拟方法 ,应用部分井内实测的地层压力作为标定 ,模拟计算了沾化凹陷沙河街组地层压力及剩余压力的分布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表明 :沾化凹陷的超压异常主要出现在沙三段下亚段和沙一段 ,主要分布于洼陷区及斜坡带 ,盆地边缘为常压。泥岩不平衡的压实作用、有机质生烃是该区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机制 ,断层的分布及其活动对异常高压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高压体系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37,自引:10,他引:37  
地层流体压力异常是含油气盆地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选用丰富的声波测井资料,根据等效深度法首次计算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压力和剩余压力值,分析了异常高压体系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高压体系的发育与欠压实、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以及油气的生成有关。异常高压是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动力,异常高压体系产生的流体压裂、幕式排烃作用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十分有利。油气主要分布在高压体系中的相对低压区。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塑性拱张构造是异常高压体系的泄压区,也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区,其较深层位(Es3中下─Es4上)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于超  肖枚  王瑀  张敏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27(5):14-17,146
白东地区位于歧口富油气凹陷滨海海域,是一个受两期构造叠加形成的近东西向大型背斜构造。勘探初期以古近系的东营组、新近系为目的层,以中部地堑构造为主探对象,虽见油气显示,但未获得实质性突破。通过精细研究认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依附海河断层的大型背斜构造,位于歧口凹陷主体区,天然气资源丰富;构造的分区性和北部燕山物源的波及强弱及储盖组合配置关系的不同,决定了白东地区东部主体带发育以沙一下为勘探目的层系的构造气藏,西翼斜坡区则可形成东营、沙一中、沙一下多套目的层系的构造-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车镇凹陷车西洼陷是否存在油气倒灌运移成藏这一问题,从基本地质特征分析入手,对油源对比、有效烃源岩展布特征、烃源岩与储层对接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烃源岩是车西洼陷的有效烃源岩,沙四段上亚段油藏为"上生下储"型,沙三段4700m以下有效烃源岩存在油气倒灌成藏现象。源储对接关系分析表明,曹家庄断阶带以北洼陷区沙四段上亚段油藏中的原油来自上部沙三段烃源岩。油气成藏要素剖析结果表明,沙三段与沙四段上亚段"厚泥下砂"的岩性匹配关系、沙三段烃源岩超压、烃源岩与储层之间的压差以及隐蔽输导体系是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的主控因素;油气倒灌运移距离与烃源岩剩余压力具有正相关关系,烃源岩之下储层的物性条件对其含油性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宇 《特种油气藏》2011,18(4):19-22,136
为研究桩海地区不同储层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其进行了原油物性、饱和烃气相色谱、生物标志物等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原油分为6种类型,其中3种类型原油由埕北凹陷烃源岩提供,另外3种类型原油分别为五号桩洼陷和桩东凹陷烃源岩提供。其中埕北凹陷沙三、沙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主要分布于桩海地区西部的第三系储层。五号桩洼陷、桩东凹陷沙一段、沙三段烃源岩是桩海地区潜山储层的主要油气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