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1 返回式卫星的发展概述 中国返回式卫星的研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是中国卫星工程领域发展历史最为悠久、发射数量最多、技术最成熟的卫星系列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无人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目前已成功发射了23颗.返回式卫星具有可靠性高、承载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等特点,能够将所携带的有效载荷、科学实验仪器设备带同地面,从而使科研人员能够进一步开展分析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综合信息     
《数字通信世界》2005,(8):75-78
我国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北京时间8月2日15时30分,我国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发射约20分钟后,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这颗返回式卫星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这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将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地图测绘、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86次飞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44次获得成功。卫星在轨运行期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将对卫星实施跟踪、测控及轨道控制,并按计划于若干天后进行回收。  相似文献   

3.
4月18日.采自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等十几家单位的120多名领导和专家共同见证了一个特殊的时刻,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中的第二颗卫星——探测2号卫星正式交付给了用户方——中国空间科学应用中心。  相似文献   

4.
纳米卫星发展现状及纳米卫星中的微电子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用于地球观测、空间科学和技术演示的下一代超小型纳米卫星以及微电子技术和MEMS技术在纳米卫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成像侦察卫星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射照像侦察卫星,锁眼(Keyhole)系列卫星和长曲棍球卫星是其中重要的代表 ,这两种卫星可分为3类:1)胶片返回式照像侦察卫星;2)光电传输式照像侦察卫星;3)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本文主要介绍锁眼系列卫星和长曲棍球卫星的发展,所用遥感器性能及成像能力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用于地球观测、空间科学和技术演示的下一代超小型纳米卫星以及微电子技术和MEMS技术在纳米卫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电子技术》2004,27(18):3-3
8月 2 9日 15时 5 0分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 ,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约 9分钟后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发射的第 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据有关部门介绍 ,这颗卫星将在太空预定轨道上运行若干天后返回地面。卫星运行期间 ,主要进行空间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和地图测绘等任务。用于发射卫星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 ,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 78次飞行。自 1996年 10月以来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连…  相似文献   

8.
4月22日,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举行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35周年纪念座谈会,并向媒体发布了这一信息。国防科工委称,35年采,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逐步跻身世界航天大国之列,已成功研制并发射的6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包括返回式遥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系列、”风云”气象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系列卫星以及地球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等。  相似文献   

9.
孙家栋     
《数字通信世界》2008,(1):12-12
孙家栋,是中国航天领域著名的火箭和卫星技术专家。在中国的航天发展史上.他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联系在一起。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总师.他是中国探月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10.
用于微型卫星的空间遥感全景成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许多微米(质量在10-100kg范围内)和纳米(质量在1-10kg范围内)发射卫星的成功开发、研制和发射都证实了微纳卫星技术的发展。近来,该技术相对于过去几十年有了很大进步,这些卫星也逐渐更多地应用到太空发射,例如空间科学、地球观测、飞行构造和空间监测等科学领域,这些领域的应用也对微/纳卫星的大小、质量、能耗量及生产成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目前的研究都致力于专用的集成硬件的发展。在空间卫星的硬件中,空间光学成像有效载荷和微型姿态传感器的发展在空间监测和空间科学应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给出了用于记录卫星周围宽广范围像的全景成像镜头模块的发展,光学模块的一个最关键的要求就是它能够覆盖宽视场,并能够分辨真伪,为星象跟踪仪、地平仪和相关追踪设施提供信息。光学模型必须能够为卫星提供一切有用的遥感信息。本文提出的模型的关键技术包括空间遥感成像系统,该空间遥感系统将与光学成像集成得到一个紧凑、低功耗的装置,一起用于微/纳卫星的卫星监测系统与姿态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1.
1996年10月20日,我国第17颗返回式卫星由长征2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50周年纪念日。1956年的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它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开始进入历史舞台。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中国现已初步形成了返回式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六大系列卫星为主的卫星制造业务领域。至2006年9月,算上载人航天器,我国已研制、发射并成功运行75个航天器,其中通信卫星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综合信息     
《数字通信世界》2005,(9):76-78
我国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升空北京时间8月29日16时45分,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送入太空。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运行正常。卫星在太空运行期间,主要进行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地图测绘和空间技术试验。卫星获取的相关信息和试验结果,将用于中国科学技术领域和社会经济建设。用于发射卫星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全长40.6米,起飞质量251吨,是常温液体两级火箭。至今,“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已成功执行了7次飞行任务。这次卫星发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87次飞行,也  相似文献   

14.
翟微 《通讯世界》2016,(4):116-116
随着全球科技的发展,各项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COSMIC空间科学实验项目,其主要是通过卫星和GPS天线用于观测和采集相关的数据。然而目前利用COSMIC低轨卫星GPS观测和计算电离层TEC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GPS接收机差分码偏差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COSMIC卫星接收机DCB估计方法,阐述了数据处理方式,并针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实现较高内符合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后,人类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空间科学正迎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发近地轨道空间资源.人们利用海洋卫星、环境卫星、资源卫星与遥感卫星等"站得高就望得远"的作用,对海洋与陆地进行探测与研究,把生存和生活领域扩张到地球大气层以外.星载嵌入式计算机在空间信息、测绘、农林、国土、海洋等诸多领域,进行着地面与海面上无法或难以进行的科研生产活动,为人类创造多方面的福利.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由国家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部、国家航天局支持,中国通信学会和深圳市科技局主办,中国东方通信卫星公司协办的"2000年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于2000年11月28日至30日在深圳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部,科技部,航天局,广电总局,国内外著名卫星公司、运营商务主管和专家就卫星现状和应用前景,空间技术和星体、WTO对中国卫星运营服务和生产制造业的影响、卫星传输系统和接收、全球VSAT论坛和蓝牙论谈、发展中国卫星系统和应用的新思路等作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17.
首先综述当今微小卫星的发展背景,并阐述了微小卫星的本质概念,发展水平与技术进展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国内外有关微小卫星的应用与研究情况,展望了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卫星互联网技术创新和网络部署引发了全球对于空间资源的激烈竞争.国内外卫星互联网发展对比凸显了我国卫星互联网起步晚、针对性监测能力差等劣势,不利于我国卫星互联网部署与应用.为深入发掘卫星互联网隐含的安全风险,文中基于典型卫星互联网系统方案和应用场景,首先概述了卫星互联网系统架构和通信特点,然后从卫星网络不同层面分析了空中...  相似文献   

19.
从刚刚落幕的2006中国卫星应用大会获悉,我们期待已久的我国第一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鑫诺2号已于9月18日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前的最后准备。按计划,鑫诺2号卫星将于10月25日左右发射升空,年底投入运营。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通信广播卫星,也是东方红4号卫星平台的首发卫星,从立项、研制到最后发射的整个过程,在见证我国卫星直播产业形成与发展最初历程的同时,也融进了几代人的心血与众多的期待。  相似文献   

20.
国外激光链路中继卫星系统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光链路中继卫星系统是指以激光波束为媒介,为低轨信息获取类卫星提供高速数据传输服务的卫星系统。国外已开展了多次星间、星地激光通信实验,已由强度调制/直接探测通信体制过渡到相位调制/相干解调通信体制,通信速率可达5.6 Gbps。卫星激光通信正向更高通信速率、组网应用、终端小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在系统分析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典型星间、星地激光通信实验和中继卫星发展计划的基础上,讨论了激光链路中继卫星系统的发展趋势,总结得到对发展我国激光链路中继卫星系统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