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与古河谷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对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主要层间氧化带砂岩型和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资料的基础上,对比了产出两类铀矿床的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容矿建造形成期和铀矿形成时的构造—古气候背景,盆地基底和蚀源区的铀源条件,容矿建造岩性-岩相特征以及氧化(成矿)作用方式及成矿时代等方面的异同,据此提炼出勘查这两类铀矿床应分别予以重视的关键标志。  相似文献   

2.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早期预测4个阶段的工作方法、步骤和要求;扼要评述了区域性和局部性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预测前提;根据国外找矿的经验,介绍了早期预测工作中应开展的物探工作并认为物探方法是快速、经济、有效地评价一个地区找矿前景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砂岩型铀矿床中有关稀土元素的研究较少,在国内仅有对物源的示踪和其配分形式特征的研究。通过对吐哈盆地稀土元素在层间氧化带各地球化学作用带中赋存特征的研究,探讨了稀土元素在层间氧化作用中可能有的迁移特点,并对稀土元素的总量、轻重稀土元素的比值及δEu和δCe值等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以上参数变化与层间氧化带分带的关系,以及对铀矿化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不同勘查阶段(普查评价、初勘、详勘)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及其主要内容,对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可地浸铀矿床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标准与规范的建立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构造地质学和水成铀矿理论为指导,从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形等两方面分析伊犁盆地南缘铀成矿构造地质条件,认为由新构造运动引起的次级构造变动是控制和改造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主导因素,而且构造作用在伊犁盆地南缘东、西部存在着差异性。西部主要是中新生代次级构造运动造成掀斜使盆地边缘部分地层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有利于大型铀矿床的形成;东部以断裂和褶皱构造变形为主,不但使地层暴露地表而且使铀重新分配,有利于中小型铀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水文地球化学角度,归纳了确定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后生分带的水文地球化学标志。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确定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后生分带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水文地球化学标志选择、水文地球化学取样、水文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和后生分带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详细论述了向阳山地区盆地盖层的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特征,并结合测井曲线将其划分为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两大沉积体系及五类沉积相,对每一沉积相从岩性、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的形态以及粒度分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沉积相的时空展布特点和层间氧化带在泉二段中的发育情况。最后从沉积相发育的角度分析了研究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萨瓦甫齐铀矿床不同地段层间氧化带的氧化还原程度是不同的。利用诸如w(Fe3+)/w(Fe2+)、w(Ra)/w(U)和有机炭等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萨瓦甫齐铀矿床层间氧化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即矿床西南部层间氧化带氧化程度较弱,表现为全硫(∑S)、总铁(TFe)和矿石的铀质量分数低;而矿床中部及东北部层间氧化带氧化程度较强,尤其以东北部突出,它们的全硫、总铁和矿石的铀质量分数均高。铀矿化强弱明显与层间氧化带的氧化还原程度有关,层间氧化带的氧化程度越强,铀矿化则愈强;反之,则弱。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在寻找砂岩型铀矿床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找到了一大批工业铀矿床,本文简述了前苏联层间氧化带水成铀矿床不同找矿阶段中采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地浸生产中的地球物理工作,内容包括构造物探,地球物理测井、铀矿放射性条件研究及岩层渗透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应用研究容矿岩石中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同位素成分的数据,来解决与层间氧化带有关的铀矿成因和预测-找矿任务的可能性;更为准确地说明了层间氧化带的形成条件,并查明了原生红色岩石和次生氧化岩石在同位素成分上的差别;证实了同位素氧的分带性与控矿后成分带性一致;确定了铀矿床的预测和找矿的同位素指标。  相似文献   

11.
详细地研究了阿尔卑斯期以后陆相盆地砂岩中的铀矿床。陆相砂岩型铀矿包括冲积相中的铀矿、含矿煤层中的铀矿、冲积相红色磨拉石建造中的铀矿以及层间氧化带中的铀矿.本文介绍它们的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伽马测量、氡及其子体测量、X荧光技术和中子技术等放射性物探方法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情况,并对这些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中亚的区域性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低成本、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资源。本文以楚-萨雷苏盆地为例,全面介绍了该盆地中区域性层间氧化带产出的地质背景(大地构造背景、盆地结构、区域构造演化对铀矿化的控制等)、铀源条件、岩相与岩性地球化学条件、水动力与水化学条件、气候条件、区域性层间氧化带的发育规模及找矿标志等,并对中国勘查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主要对准噶尔盆地顶山地区乌伦古河组潜水氧化带和层间氧化带的砂岩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对比。主微量元素特征显示:潜水氧化带的黏土作用,碳酸盐化作用,U、V、Mo的相关性比层间氧化带强。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层间氧化带与潜水氧化带具统一的物源、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潜水氧化带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后生蚀变作用较层间氧化带强,层间氧化带Eu负异常较潜水氧化带明显。  相似文献   

15.
梁河盆地是滇西地区砂岩型铀矿赋矿盆地之一,现已探明砂岩型铀矿床2个。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钻探查证,对梁河盆地砂岩型铀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梁河盆地内已探明砂岩型铀矿床定位于冲积扇扇中颗粒流-砾质辫状河沉积砂体中。铀矿化与潜水层间氧化带关系密切,铀矿体定位于潜水层间氧化带前锋与上、下翼。热水改造作用有利于基底岩石中铀的淋出,并沿断裂带上升进入沉积盖层中,在富含有机质、炭质的地段被吸附沉淀,叠加在潜水层间氧化带形成的铀矿体上,形成富铀矿体。铀矿化受蚀源区岩石、基底凹槽(冲积扇扇体)、地层层位、岩性岩相、潜水层间氧化带控制,热水改造作用控制了富铀矿体的展布。研究成果对在梁河盆地内开展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与地浸砂岩型铀矿有关的分析测试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铀矿地质对分析测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几年与地浸砂岩型铀矿有关的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发展的技术是:以XRF和ICP-MS为主要手段的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效率的元素分析技术;以多道α能谱、低本底高纯锗γ能谱和高精度质谱分析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核素和同位素分析技术;以联用技术为主的元素形态分析技术;以荧光显微观测、电子探针和激光探针为主要手段的微区分析技术;以各种色谱技术为主的有机成分分析技术;以化学分析技术为主的微生物成分分析技术。此外,引入物理化学概念,解释砂岩铀矿成矿过程,有利于拓宽砂岩铀矿找矿思路,帮助砂岩铀矿地质分析参数的设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龙江—肇州地区第三系岩相古地理的研究认为,依安组时期地表水流弱,沉积范围小,物源单一,主要为滨浅湖相的泥岩、粉砂岩和部分冲泛平原相的粉砂岩、细砂岩的沉积;大安组时期地表水流加强,北部、北西部物质大量带入,沉积范围由北向南扩大,主要沉积以砾岩为主的河道相和以砂岩为主的河床相,仍有一定范围的湖沼相;泰康组时期西部水流加大,沉积范围向南、向东扩大,在盆地西缘形成了以褐、黄砾岩为主的冲洪积相,以砾岩层为主的河道相和以灰、灰绿色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组成互层的河床相,湖沼相继承了大安组时期沉积的特点和范围。依据层间氧化带砂岩铀矿岩相准则,该区的泰康组是最有利的层位,河床相沉积最有利层间氧化带型铀成矿,其分布区是铀找矿最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西宁盆地成矿区域地质、岩性岩相及构造环境演化,重点讨论了砂岩型铀矿化岩性岩相、构造、后生氧化作用及源区铀源特征。认为下元古界湟源群、蓟县系花石山群、基底发育的中酸性侵入岩、东部乐都北山岩体为成矿提供了铀源;研究区发育一套以河流相、三角洲相、滨浅湖相为主的杂色碎屑岩建造,砂体发育,局部夹有少量灰色岩层,是铀矿化发育的重要层位;由于后期构造对目的层的影响较弱,具备形成同生沉积叠加后生氧化改造的铀矿化,白垩纪早期形成的宽缓褶皱和各种正逆断层及白垩纪晚期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形成的斜坡带为含铀含氧水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富集场所,成矿有利位置为坳陷中部的扇前缘亚相。  相似文献   

19.
砂岩型铀矿GIS评价系统以铀矿地质专家知识为背景,集数据管理、分析、可视化表述、成矿信息提取、综合预测评价于一体。介绍了该系统的研制过程、设计思路和开发方式,并详细阐述了数据管理、钻孔数据分析、空间数据分析、成矿信息提取和预测评价等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与找矿技术有较密切关系的可地浸砂岩铀矿的找矿特征及找矿各阶段的任务,以尽量减少钻探工作量为出发点,从因地和因时制宜的角度,结合国内外找矿经验及资料,提出了在区域调查、普查揭露及勘探开采各阶段中可考虑应用的、较有效的物化探等方法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地浸砂岩铀矿的程序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