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北京德胜尚城项目为例,从环境、城市肌理、空间、细部处理等方面,探讨了传统肌理限定下新建筑的设计方法,总结了德胜尚城建筑设计的成功经验,为历史街区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景德镇以瓷业生产为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城市空间.但随着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和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历史城市空间肌理逐渐发生转变,街区环境逐渐恶化.景德镇建国瓷厂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作为历史城区空间的关键节点,以彰而不显、融入街区的姿态重塑历史城市空间横断面,以开放空间的塑造与复合功能的植入激活历史城区空间.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历史城区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愈加严重。探究历史城区风貌保护策略对于推进我国历史城区保护工作与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在保护城市历史建筑和历史街道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现代化城市整体布局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还需从城市轮廓线、高度与尺度、建筑、空间肌理、街道格局、重要景观点、绿化以及容积率这八个层面入手,寻找现代城市布局与历史城区风貌保护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开始从大规模重建走向小尺度更新,城市规划也逐渐由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因此既有城区的更新改建成为我国当前建设的新趋势。结合天津解放南路地区新八大里片区的更新规划设计,介绍了规划设计理念、目标及实施措施,为既有城区的绿色有机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肌理作为历史城镇的城市特色形象,是连结历史与未来的纽带,与空间意象构筑了地域文脉延续的共同意境。从对历史城镇的肌理的研究入手,回顾了国内外城市肌理的不同,分析了新老城区城市肌理断裂的危害性,提出了延续旧城区肌理连续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尝试以巍山古镇为例,探讨新建城区保持和延续该地区旧城地域特色和场所活力的方法,使新建城区与古城区之间能互相融合,保持新旧之间的连续与整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历史环境中新建筑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历史环境中新建筑设计的理念与原则,并从城市肌理织补、借鉴历史传统、建筑形体化整为零等方面,阐述了历史建筑中新建筑的设计方法,使新建筑与历史环境相互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7,(2)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最主要的代表建筑形式,老北京的文化、传统城镇的建设风貌、形成的街巷肌理、城建发展历史都能在四合院建筑及其建筑群中体现出来。随着社会成员在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方面追求水平的不断提升,北京市城区内的传统民居自身性质的改变,以及保护工作的开展,也逐渐受到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7,(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也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建设的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因此,如何协调好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了当前建筑行业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概述出发,分析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区别,最后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逐渐加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和谐性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逐渐加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和谐性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历史空间和环境的变革。人们在城市发展中渐认为自己处于了主导地位,城市的历史肌理会随着人们的主观意识而改变。城市在无意识的变化过程中逐渐失去了附着地域的“看不见的遗产”——历史区域内的文化价值、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以及社交关系等等,城市片区活力也随之消失,在历史城区人们工作生活的可能性被剥夺。文章通过调研台北迪化街,总结其在营造环境氛围的文化再生、经济再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带着保护与开发的重重矛盾,驶入了城市建设的快车道。经过大规模旧城改造之后,面对现代城市背景下的历史碎片,历史城区保护的目的与意义、内容与方法都将面临重新思考的局面。随着中央城市修补发展方针的出台,以小修小补为核心的微改造更新模式逐渐受到各地的重视。文章基于城市双修视角,立足于对莞城历史城区现状的解读,深入剖析其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重构历史文化要素和修复生态营造两大策略,为历史城区的改造、更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传统城市肌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南京南捕厅街区的风貌保护规划为例,从保护城市肌理的角度,阐述提炼传统民居肌理的空间模式,剖析新居住单元嵌入的传统民居肌理重塑,历史性节点的更新等思考成果,深入探索了城市肌理模式提炼与重塑更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结合西安传统街区的现代酒店建筑设计竞赛案例,以城市层面和街区层面为线索,充分探讨了历史街区新建筑如何植入并与周边环境整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指出整合肌理和特色设计为重点,基础是协调,让二者达到共生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才能使新建筑既留存有历史的记忆又保持有当代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建筑密度的日益加大,城市内的中小学用地也是日益紧张。与之同时,高质量的教育需求也被社会大众越来越重视,其问题本身逐渐被提高到一个重点关注的层面。如何让校园师生获得一个能得到活动、交流、受教育的愉悦空间,值得深思。根据建筑设计的方法论与创作,在分析比较了传统校园、现代校园和城市环境高密度下校园规划布局的基础上,总结了高密度环境下3种空间组织类型的校园,提出未来高密度城市中小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区建筑规模也正在快速扩大。与此同时,能源问题和环境破坏危机加剧,城区的绿色建设情况也已经成为评判城市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标准之一,人们开始思考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二者间的协调发展。垂直绿化是符合当前城区生态环境发展的先进理念,本文通过对城区建筑垂直绿化发展的整理和思考,以及对城区建筑垂直绿化空间主要形式的分析,从色彩、光影表达、构图几个方面提出对于城区建筑垂直绿化设计表现策略,旨在将建筑设计和生态建设结合,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舒畅的绿色使用空间。  相似文献   

17.
<正>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实践与创新创业是新工科建设主要任务之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新工科建设的必然趋势。专创融合是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提高、教育普及率全面提升、教育和地方发展紧密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衍生出的教育新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工科背景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现状日益引人关注。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工科背景下已显得不适应,亟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作为新工科背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与新工科要求相协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水平逐渐提高,由于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十分丰富,一些传统建筑设计风格逐渐在当今的建筑中得到继承和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我国建筑设计的水平。我国的传统建筑元素十分丰富,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需要进一步吸收传统建筑的精华,更好地促进当今建筑建设工作。本文主要是对传统建筑设计风格对当今建筑的影响进行分析,就如何促进当今建筑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使得农房更新改建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程。一些地区的农房更新改建也涉及很多传统村落,研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和农房更新改造,相较于普通村落更具有社会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文章基于无锡礼社村、后巷村的农房更新改造,探索如何有效地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与自然价值,延续其自然生态的整体格局和原有社会网络、街巷肌理、空间要素等,以期为相关传统村落地区农房更新改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较为严重,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使得绿色建筑设计不断深入人心。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城市建设和建筑业的发展共识,成为城市建设目标。本文对绿色建筑设计考虑因素、重要性以及值得重视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