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医疗用品辐射灭菌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南康  石洪福 《同位素》1996,9(4):231-236
叙述了医疗用品辐射灭菌的进展,说明了辐射灭菌较之高压蒸汽灭菌,化学法灭菌的优点;论述了辐射灭菌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强调了辐射灭菌进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即建立现代化的工业辐照装置、正确地选择灭菌剂量,确保有效的剂量监测,实施文明生产和文明辐照。  相似文献   

2.
我国医疗用品的辐射灭菌需求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述了医用乳胶手套、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及药品包装材料等对辐射灭菌的需求,提出了我国医疗用品辐射灭菌的发展对策:^60Coγ辐射装置实现规模经济、集约化和国际化;推广辐射灭菌用工业加速器;大力推广辐射灭菌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γ辐射灭菌产品初始污染菌的分布状况,采用IS011737.12006方法对620批次产品进行了检测统计。结果显示,初始污染菌(cfu/件)范围≤1.5的占7.9%、1.5—100(包括100)的占43.5%、100~1000(包括1000)的占26.0%、1000—10000的占18.2%、10000以上的占4.4%,这些结果为γ辐射灭菌的剂量设定和产品质量稳定性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辐射灭菌后的医疗产品的安全性,对辐照灭菌后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了细胞毒性、豚鼠迟发型接触性致敏和皮肤刺激试验以评价其组织相容性。辐射灭菌剂量采用ISO11137-2标准进行设定。结果表明:经辐照灭菌后的样品无细胞毒性、不会致敏和引起皮肤刺激,符合医疗器械组织相容性实验要求。提示经设定剂量辐照灭菌后的中心静脉导管组织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探索医疗用品灭菌剂量设定方法,依据国际标准lSO11137第二部分的方法2A来设定医疗产品的辐射灭菌剂量.以医用脱脂纱布垫为实验材料,用增量剂量方法及一系列公式先设定验证剂量,再通过验证剂量实验确定灭菌保证水平(SAL)达到l0-6的灭菌剂量,最终确定的医用脱脂纱布垫的灭菌剂量为29.7kGy.该实验为需要采用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6.
随着核技术产业的日益发展,辐照灭菌已经成为了国际上医疗保健产品普遍采用的灭菌方式。但是按照国际标准ISO11137—2:2013的要求对医疗保健产品进行辐照灭菌剂量设定时,选择合适的灭菌剂量设定方法和实验过程仍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将IS011137-2:2013标准中的灭菌剂量设定方法和实验过程按照5个关键性差异因素分成12个子类别,并制作成“灭菌剂量设定方法筛选表”。该筛选表作为一种灭菌剂量设定方法的选择策略,可以协助相关工作人员迅速准确地对一个新的医疗保健产品选择其合适的灭菌剂量设定方法,并制订相应的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7.
医疗保健产品辐照灭菌剂量设定方法实践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辐照灭菌剂量设定方法,为合理选取辐照灭菌剂量提供依据.在实践基础上,对来自全国52个厂家的148种不同种类出口医疗保健产品分别进行初始污染菌检测,并据此进行ISO11137剂量设定.同时以公式法计算辐照吸收剂量.结果发现,在相同初始污染菌条件下,依据ISO11137方法设定的灭菌剂量大于公式法.当初始污染菌小于1000 cfu/unit时,两者的剂量均小于VDmax(-1)法设定的剂量.研究认为,对于常规生产的辐射灭菌产品,其灭菌剂量应首选ISO11137方法;对于低污染产品的灭菌,应首选VDmax(-1)法;在中国如应用公式法设定灭菌剂量,其安全性应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8.
方月娥  张建湘 《核技术》1997,20(4):226-229
选用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参照菌种,研究了空气和氮气两种气氛下壳聚糖膜材料的辐射灭菌以及在灭菌过程中膜材料的辐射解及裂解而导致材料有关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对全国52个厂家的148种不同出口医疗器械产品进行初始污染菌检测技术的研究,为辐照剂量设定提供微生物参数.对148种医疗器械进行微生物培养条件、洗脱技术、校正因子、细菌总数检测技术的选择和验证.建立了不同生物负载水平频率分布图,验证了五种洗脱技术的洗脱能力.初始污染菌检测技术研究能为医疗产品辐照剂量设定提供精确的微生物信息.  相似文献   

10.
龚频  汤晓斌  陈达 《核技术》2014,(11):19-24
受传统方法精确度的限制,生产实践中辐照灭菌剂量的设定值往往超过产品的实际需要。多余的辐照剂量会对产品造成不必要的辐照损伤,同时也降低了辐照工厂的产能。本文通过理论研究证明,任一给定抗性分布的微生物种群存在一条非线性的"灭菌剂量曲线"。对于具有标准抗性分布(Standard distribution of resistances,SDR)的微生物种群,采用5种常用函数拟合其灭菌剂量曲线的结果表明,5次多项式函数的拟合程度最好。与传统使用线性函数拟合的方法相比,基于5次多项式函数拟合的灭菌剂量设定方法可以将所设定的灭菌剂量与理论值的偏差范围从-9.8%-123.1%缩小至-7.7%-1.9%。此方法可以在保证产品灭菌合格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多余的辐照剂量。  相似文献   

11.
粒子微束能够将单个或精确数目的粒子定点、定位射人靶目标,使得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由定性走向了定量。本文介绍了辐射目标靶研究,以及低剂量辐射生物学效应、低剂量辐射旁效应和重离子微束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现代精确粒子微束的建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低剂量辐射和空间辐射等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以ISO 4037 1:2019为依托,使用大体积自由空气电离室作为测量器具,采用半值层法建立60~250 kV窄谱系列X射线参考辐射质,实验得出的各辐射质的第1半值层和第2半值层的值均在标准规定的误差范围内。使用高纯锗谱仪对建立的X射线参考辐射质进行测量,得到不同辐射质下的脉冲幅度谱。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60~250 kV窄谱系列X射线参考辐射质的谱分辨率、平均光子能量和有效能量与ISO 4037 1:2019的推荐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次实验建立的60~250 kV窄谱系列X射线参考辐射质满足ISO 4037 1:2019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辐射环境监测标准体系的缺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完善的辐射环境监测标准体系,是制订《"十二五"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主要任务之一。现行国内辐射环境监测相关标准满足了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需求。根据国家相关管理性法规标准,参照国内外最新的辐射环境监测相关标准和方法,查找出28项标准缺项。这些标准经过制定完善后,将形成一个结构基本完整的辐射环境监测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4.
Possible methods are discussed for constructing a continuous, Centralized monitoring system for individual personnel radiation doses based on the capabilities of modern nuclear electronics, radio technology, and computing techniques.Versions of a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dosimeters supplied with transmitters and one using fixed detectors of ionizing radiation are compared. An analysis is made of the problems involved in suitably representing and storing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magnitude of individual radiation doses aftervarious time intervals when using individual dosimeters and also continuous, centralized monitoring.Translated from Atomnaya Énergiya, Vol. 19, No. 2, pp. 157–161, August, 1965This paper is an abbreviated version of a report given at the conference of SÉV member-countries on the dosimetry of ionizing radiation (Budapest, September–October, 1964).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医用辐射及其防护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郑钧正 《辐射防护》2000,20(5):266-274
放射学以及介入放射学、临床核医学、放射肿瘤学等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分支学科,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用辐射的发展,使得医用辐射防护成为辐射防护领域影响面最广的重要课题。医用辐射防护涵盖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公从照射的防护,同时也存在潜在照射防护问题。为有效加强医用辐射防护,必须建立并不断健全医用辐射防护标准3体系。  相似文献   

16.
秦山核电厂对放射源管理有一套系统的制度,从原的申购,入库,保管,使用,报废,到存入专门的废物库这一全过程实施了严格的控制管理,保证了放射源的安全。本文介绍了秦山核电厂在放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保管使用,监督检查和过程控制等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60Co γ射线水吸收剂量是放射治疗体系的基础物理量,在辐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60 Coγ射线水吸收剂量值传递方法研究,可为我国γ射线水吸收剂量量值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技术支持。以PTW-30013电离室、PMMA水箱及三维移动平台为基础,建立量值传递标准装置;结合IAEATRS398报告的要求开展60 Coγ射线水吸收剂量量值传递方法的初步研究。经量值传递后,PTW-30013电离室60 Coγ射线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90%(k=2),辐射计量中心(IAEA次级标准计量实验室)60 Co参考辐射γ射线水吸收剂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4%(k=2)。结果表明,该量值传递方法可有效降低次级标准剂量实验室60 Coγ射线水吸收剂量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热点的管理是核电厂辐射防护管理核心项目之一。基于秦二厂多年的实践经验,本文从放射性热点的清单建立、分析和处理制度、协作管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总结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压水堆核电厂放射性热点管控优化体系。这套体系在秦二厂进行了应用,有效地提升了电厂对热点的管控能力,降低了热点管控的成本,提高了辐射防护运行业绩。相关方法和措施可为其他核电厂的放射性热点管理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快速放射性环境监测系统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快速放射性环境监测系统,它是由闪烁探测器和微处理机组成的高性能多用途辐射监测系统,它可用于环境监测,也可用于高辐射强度的监测,它可以同时给出辐射强度,位置及时间等信息。文中对其功能,组成,原理,试验结果以及特点和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The concept of radiation safety, based on which the parameters of the radiation shielding for various schemes of a flight to Mars were calculated, is presented. The concept combines modern approaches to the regulation of radiation safety with experience in design investigations, performed by the present authors, in the field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for cosmonauts. The general conceptual assumptions and assumptions with respect to separate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radiation-safety system for a manned expedition to Mars are examined. Probabilistic approaches are absolutely necessary. Limitations on the mass of the material in the radiation shielding and taking account of other forms of the flight risk make it necessary to accept higher levels of irradiation for cosmonauts during a 1–2 yr flight than the levels established for people working with radiation sources under ground-based conditions over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Acceptibilit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flight organizers and the cosmonauts is considered.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assessments made by the present authors, the protective role of equipment and structures in the manned module is taken into account.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Atomnaya Energiya, Vol. 99, No. 4, pp. 301–310, October, 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