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前不久,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来 上海为他改编的"青春版"昆 剧《牡丹亭》作推介宣传,今秋的上 海国际艺术节,这部戏也来锦上添 花。一天中午,朋友设宴为他接风, 在他下榻的老锦江南楼,我去接他。 一听去仙炙轩,他就高兴得像孩子 一样,两眼一眯,草草地将前来采访 的两个香港记者打发了。仙炙轩的 所在,曾一度是白先勇的父亲-- 原国民党政府的国防部长白崇禧 将军的府邸。长期来,人们习惯地称 这幢洋房为"白公馆"。故而朋友请 他吃日本料理只是一个幌子吧,真 正用意是让他故地重游。  相似文献   

2.
晋北二吃     
求学四载,其间有朋自远方来、下车伊始,便要替他安排食宿,带他洗澡,领他去转悠,然后不能不想到请他吃什么?南方的朋友来北方,你要是请他大吃鳞鳞然的鱼,那算你笨,更北一些的朋友,比如他从内蒙草原上来,你给他吃清炖羊肉、红烧羊肉、手抓羊肉、盐煎羊肉,那你也不能说是聪明,均难以讨好。 吃什么?在晋北,朋友来了,我请他吃什么?我想不  相似文献   

3.
李静 《烹调知识》2013,(11):69-69
前几天我回老家,还没到家就遇上了前几次回家都没见到的朋友。朋友非拉我去吃饭,当时餐馆门口排着长队,我们边排队边聊天,我也没注意招牌。等轮到我们时,我一怔,这哪里是吃饭的地方,明明就是“国医堂”。我不解地问朋友:“不是来吃饭吗?怎么……”朋友笑笑说:“是来吃饭,不过要先把脉,好确定你适合吃什么。”  相似文献   

4.
北京来了位朋友,想请他吃顿饭。征求他意见,他说,在北京就听说南京有种"寡妇面",经济实惠又好吃,可否去品尝一下呢?既然客人点了,中午时分,我们便来到三元巷附近一家小有名气,但店面又十分简陋的面店,只见里三层外三层,挤得满满的。我们排队买了两碗皮肚面,坐在外面小板凳上吃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前些日子我去成都出差,顺便拜访了几位朋友。晚上,我们相约来到一家饭店,刚刚落座,朋友就冲服务员喊:"小妹,来份锅巴肉片。"锅巴我倒是很熟悉的,儿时也特别喜欢吃,但锅巴作为菜与肉片一起炒着吃,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不免感到有几分新鲜和好奇。在等菜的一小会儿时间里,朋友向我介绍起了锅巴肉片相关的一些趣事。朋友说,锅巴入馔的历史比较悠久,早在清朝时期就已经有了。相传,乾  相似文献   

6.
我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哥们,他爷爷是我们那里的传奇人物.老爷子从小行乞,可是在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涯中,他却学到了一手精湛的厨艺.后来他还被评为了特级厨师,我们当地的人在向外来客人介绍这位大人物时,也总是自豪地说:"他曾经给赵紫阳做过菜!"当年赵紫阳来湖南视察时,老爷子确实被请去掌过勺. 朋友有一次还向我炫耀,他爷爷做了一碗鸡蛋面,让他尝了几筷子.对此我嗤之以鼻,鸡蛋面有什么稀罕的,可是他接下来说的话,却让我神往不已.原来这鸡蛋面的材料可不同凡响,必须是用母鸡肚子里还没生出来的蛋为料.据说有一天他爷爷心情比较好,便专程去挑了老母鸡来杀鸡取卵,即便是这样,也不过做出来小半碗的鸡蛋面而已.他能尝到几筷子,那也是难得的口福了.  相似文献   

7.
冬至赴宴记     
沈涛 《四川烹饪》2001,(2):16-17
成都的冬天难得有暖阳高照的时候。中午饭刚一吃过,我就急忙寻了一处地方晒太阳。正要昏昏睡去,突然电话铃响了:"沈老师,今天晚上请到我这里来过节。"说话的是喻波。"过节﹖今天是啥子节哦﹖"我不解地问。"冬至节,我今天请了几位朋友,顺便弄了几个菜,请大家看看要得不。"喻波答道。喻波是我的朋友,也是一位名厨,现在正主理一家名为"世合园"的餐厅。喻波做得一手好菜,他做人也和他做菜一样,诚恳、认真、尊重传统并富有创新精神。以前每次我和喻波相聚都有新的收获,于是我便爽快地答应了。下午6点刚过,我便早早地来到了喻波的餐…  相似文献   

8.
春节的乡味     
很多朋友提前两个月,有的甚至提前一年就在饭店里预定了年夜饭,还有些朋友更潇洒,吃了年夜饭,打几圈麻将,再去寺庙敲钟、祈福、烧头香,然后一脚油门上了高速,去外地宾馆度假啦!也有不少中老年朋友——包括我本人,还是选择"宅"家过年.  相似文献   

9.
苗乡马板肠     
顾名思义,马板肠即马的肠子。很久以前就听说过,可是一直都没机会品尝。在我即将离开天柱县的那一天晚上,我的一位朋友来给我饯行,他请我到一家不到12平米的夜市小店小喝几盅,一到门口他就叫道:"老板,来一百元的马板肠火锅。"老板回了一句:"还是以前那吃法吗?"朋友说"对"。看来,我这位哥儿们已经是店里的常客了。传说中的马板肠,厚厚的肉带着几分米黄色,油亮油亮的,还真的让人喜欢。老板说这是马的肠头,清洗干净并煮熟了的,一般是根据客人  相似文献   

10.
王兴国 《饮食科学》2012,(10):12-12
有一次,我去某单位为老干部们做饮食营养讲座。在讲座的间隙,组织者跟我交流,说他这几天正在大吃特吃海带补碘,因为他在体检中被查出甲状腺长了结节。他的做法让我非常吃惊,因为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一直以来,人们对缺碘导致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民间俗称"大脖子"病)  相似文献   

11.
肖龙坤 《四川烹饪》2009,(11):44-44
吃虾.一是要品它的清甜味,二是要感受虾肉的柔滑,这便是朋友老张吃虾时说的话。老张是厨师.一次我陪朋友去他所在的酒店吃饭,他竞当场给我们表演起自已吃虾的绝活。他让服务员端来了一小碗活蹦乱跳的大虾,顺手拈起一只,掐去虾头就放到了嘴里,接着他又含了一口高度白酒.只见他鼓着腮帮子,脸上还不时地流露出笑容。大约过了两分钟后,他才开始慢慢咀嚼嘴里的那只虾。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我采访陈锡文的时候,他说,中国农村的水利设施,长则七八年,短则三五年,会出现全面的崩溃.如今的局面我们都看到了.2010年,还首次出现了夏粮减产.很多人觉得没粮有钱可以买,但陈锡文说这条路走不通.他说,我们现在从全球买粮,只能从全球四大公司手中买.他讲了一个故事,“1996年初我去芝加哥的期货市场,总裁非常好心,请我们去他那儿吃早点,因为他的办公室就在交易大厅的上面,大玻璃是透明的,吃完早饭我们想过去看,这个老总一把拉住我说,你千万不能过去.我说为什么,他说底下一看中国人又来了,今天玉米一定是涨停板.确实是这种状态,所以中国人一出手,人家就炒你这个概念.”他说这吃不吃亏都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如果你真要不够了,出手之后,“第一,全球从量上来说救不了你,第二,你搞得全球所有人都吃不起粮食.要闹到这个程度,那你说,那时候中国被人看成是什么?——你是个搅局的人,你是个生事的人,你是个威胁,你是个压力.”  相似文献   

13.
死锅塌子     
前不久,我和一帮朋友去吃了洪泽湖渔家的小鱼面饼,而这小鱼面饼在我们乡下又叫"死锅塌子".我家乡的自然环境属于典型的水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家乡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有鱼,那时即使在一个小洼塘里,也能用手提到几斤小鱼,因此,小鱼面饼在那时的农家,属于很常见的一种吃法. 有一次,大姐拔秧苗时顺便在小洼塘提了两三斤鲫鱼回家,父母当时便说要做"死锅塌子"给我们吃,接着我们一家人都开始忙碌起来.母亲张罗着拌面粉糊,大姐则动手剖鱼,我负责在炉膛边烧火.  相似文献   

14.
念菜经     
梅莉 《烹调知识》2014,(3):66-66
正"大家说说吧,你家今晚吃什么菜?供我参考参考。"每天下午四点钟左右,在办公室里问这句话的人不用猜,就是笨厨娘我了。每天吃什么菜对我来说真是一本最最难念的经。经常是这边刚放下碗筷,我就问:"明天想吃什么?报菜名。"可是,那人总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说:"随便。"想想就生气,他从不表扬我每天挖空心思捣鼓出来的"爱心晚餐",却总爱随随便便地打击我,这道菜咸了,那道菜糊了,自信心碎一地。一晃,女儿升到初三。前几天的家长会上,校长大人布置了几点任务给我们当家长的,其中一条是,初三学  相似文献   

15.
谈吃及其他     
不久前,一位朋友从上海回来对我说:"现在的上海真是大变样啦不要说几年,就是你一年没去,到了那里也会使你感到惊讶。"这位朋友还说:"现在看来我们北京在吃的方面,无论怎样都比不过上海罗"朋友接着说道:"如今在上海,富人们可以花很多钱吃它个'食不厌精',当然普通人也可以只花个三五元钱吃得很舒服。"朋友一谈到吃,我的兴趣就来了。因为我不仅喜欢吃,而且还吃遍了大江南北和大西南。朋友这时说道:"你以前是在上海住过的,恐怕知道,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一些知识分子如叶浅予、黄苗子等都住在上海的亭子间一种正房后面的小…  相似文献   

16.
正旧时霞浦与福鼎同为福宁府,山水相连。这些年,我为白茶常去福鼎,霞浦朋友见了,总问":你去福鼎,怎么不到我们霞浦来看看?"那年清明刚过,朋友获悉我又去福鼎看茶,要我一定去霞浦看看,我恭敬不如从命。从福鼎到霞浦不到一小时的路程。一下高速,一块"霞浦元宵茶"的大广告牌出现在我眼前。我知道闽东各地都产茶,与福鼎毗邻的霞浦当然不例外。惭愧的是,霞浦产什么好茶,我却惘然。我问朋友:这"元宵茶"是怎么回事?他告诉我,这是一种绿茶,因为在正月十五左右就开始采摘,故而得名。  相似文献   

17.
1988年8月国画家周抡园遗作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我同周抡园的子女一道去京参加为期10天的画展.展毕,周抡园女公子周克强邀我去香山友人处一游.在香山公园的一条小路上,正逢陈强、陈佩斯父子在此拍电视剧.当时天气很热,大家口干舌燥时,陈强这个胖子早已汗流浃背了,我看他们拍戏太辛苦,于是便越俎代庖邀他到友人处喝冷饮、吃午饭.吃饭间,周克强突然问起我是怎么认识陈强的?我告她:1985年5月全国电影“双奖”颁发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谢添点了我的名要我带他去吃白肉连锅子、红烧青笋、蒜泥白肉等.谢添与剧作家戴浩(已于几年前去世)曾在抗日战争中来过成都,那时我们就认识了,算来相交已有半个世纪多了.老友点名要吃,我作为东道主当然要一切从命.那夜他还把  相似文献   

18.
正自从几年前一位朋友的父亲在上海奉贤区开发了一个度假村后,朋友圈里就多了一道每年必不可少的节目。一到入伏时节,恹恹的暑气裹挟着湿气猛烈袭来,他就会唤上一群酒朋诗侣去他那儿吃羊肉宴,排场搞得相当大。顾名思义,羊肉宴上只吃羊,我们几十个人拥挤地围坐在几张  相似文献   

19.
和朋友外出郊游时,进到一家农家乐用餐.未开饭时,店主端了一盆毛豆上来,好家伙,毛豆荚竟然还没从秆上剪下——是整棵放大锅里煮熟的.这算是餐前的冷盘吧,所有食客都可以自己动手摘几荚来吃.有人干脆取下一串来,不摘荚就直接用手去剥,鲜嫩的豆粒嚼起来糯柔脆爽. 在乡间野店这么吃,感觉很惬意.不过要是在大酒店里,吃法就显得"文明"些.一样是餐前零嘴,在酒店里吃的是冻毛豆.那是将毛豆荚两头的尖角剪了以后,放入加有八角、桂皮等香料的盐水锅里,煮熟了捞出来沥水,置冰柜里速冻后才装盘上桌.在这喉咙冒烟的酷暑,剥几荚冻毛豆吃,感觉很惬意.  相似文献   

20.
但凡提到“必胜客”,稍有点西餐常识的美食朋友都知道,这是闻名于世的皮萨连锁店,该店烤制的皮萨为地道的意大利风味,故而无论“连锁”到哪儿,都好评如潮,食客如云。在国内时虽也听说过“必胜客”的鼎鼎大名,但却无缘品尝,直到我再次来到澳洲。 “今天中午我们全家去‘必胜客’吃皮萨为您接风。”我抵达澳洲的第四天,儿子便提议道。见我略显迟疑,儿子又解释道:“这可不是您前次来澳洲时,我们请您吃的那种从超市买回来的大众皮萨……到时候您就知道了,好吃得很,绝对不亚于我们家乡街头的千层饼。”虽然我对西餐并不感冒,但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