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残速测技术主要有分析化学检测技术、生化检测技术和生物检测技术等。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水果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状况,探讨了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农药残留速测新技术。通过各种方法的对比分析总结出目前农药残留分析研究的发展方向,这些将给果蔬农药残留分析带来很大的进步,并使残留分析逐步趋于快捷、精确、标准。  相似文献   

2.
果蔬中农药残留现状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果蔬中的农药残留现状、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状况,探讨了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果蔬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阐述了活体检测法、化学速测法、酶抑制原理速测法、免疫学技术、纳米金技术、色谱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技术、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技术在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菊酯类农药是模拟天然除虫菊酯化学结构发展而来的仿生农用药物,使用量仅次于有机磷农药。菊酯类农药对人体免疫、生殖、神经系统等多方面存在毒副作用,我国对其在食品中的残留限量作了严格的规定。随着剧毒、高毒农药禁用令的实施,加强食品中菊酯类农药残留监控显得更为重要,建立高效、快捷、准确测定食品中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迫在眉睫。目前,QuEChERS法、微萃取、石墨烯技术等样品前处理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仪器分析技术及免疫标记法、化学分析快速检测法等快检技术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食品中菊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检测方法的前处理、色谱-质谱分析及快速检测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食品安全监测的工作实际,对食品中菊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果蔬在田间的生长过程以及采摘后的贮存、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病原真菌的污染,病原菌通过寄主果蔬表面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导致果蔬腐烂并积累大量真菌毒素。腐烂果蔬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经由食物链的传递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鉴于果蔬中真菌毒素的危害性,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主要污染果蔬的毒素的种类、污染现状、危害及其检测方法,其中目前检测仍以色谱法、质谱法等仪器检测为主,虽然可以精确定量检测,但是耗材和时间成本较大;随着大规模样本的筛选检测需求的提高,免疫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等高通量的快速检测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旨在为真菌毒素的检测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对果蔬及其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随着生产、加工、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阐述了果蔬在生产、流通等各环节中主要安全风险的来源,包括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等无机化合物超标、果蔬中有害微生物污染、病原菌毒素积累等,并对果蔬安全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快检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法、传感器法、拉曼光谱检测法、试纸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等。快检技术推进了果蔬安全检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成为执法监管的重要依托,促进了果蔬产业安全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亚佳  李忠海 《食品与机械》2016,32(2):173-177,182
目前有机磷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中仍然应用广泛,有机磷类农药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有较严重的毒害作用。文章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果蔬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对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果蔬中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震  顾亚萍  钱和 《食品科技》2007,32(1):15-19
研究了果蔬中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现状,探讨了我国果蔬生产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鲜切果蔬因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再加上较大的切割表面,极易引起病原微生物污染。病原微生物是影响鲜切果蔬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鲜切果蔬上市前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能够保障鲜切果蔬食用的安全性。本文概述了鲜切果蔬中常见的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志贺氏杆菌的生长特点及影响因素等,并介绍了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鲜切果蔬产业中的应用,包括聚合酶链反应法、酶联免疫法、ATP生物发光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1):215-221
人的感官评定和理化性质检测是评价食品品质的传统方法,存在评价标准具有主观干扰、误差较大及工作效率低等缺点。人们期望机器可以承担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工作,在此背景下,智能传感技术应运而生。文中综述了智能传感技术的种类、在果蔬品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并展望了智能传感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切割果蔬的微生物及其生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切割果蔬由于其食用方便、营养丰富、清沽卫生等特点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实际生产中的许多问题,如褐变、失色、脱水、微生物污染等限制了切割果蔬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微生物是影响切割果蔬质置与安全的重要冈素。本文分析了切割果蔬中微生物的来源、构成、生物膜形成以及切割果蔬生产过程对微生物的影响。同时对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和切割果蔬的生物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切割果蔬加工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鲜切果蔬中4 种病原微生物多重PCR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发可同时检测鲜切果蔬中的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根据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inlA基因、鼠伤寒沙门菌inv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 wzy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设计及筛选出4?对引物。对多重PCR体系及条件进行优化。该方法对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检出限分别为3.5×106、1.6×105、2.4×105、4.8×105?CFU/mL。将优化的多重PCR方法对不同接种量富集后验证,结果表明,经过9?h富集后,该方法检出限为1?CFU/mL。该方法在鲜切莴苣、鲜切黄瓜、鲜切木瓜、鲜切哈密瓜中应用同样可扩增出4?条目标菌。因此,利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鲜切果蔬中侵染的病原菌检出限可达到1?CFU/g。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培养检测方法具有节约大量的劳力、试剂、时间等优点,检测时间也由原来的5~7?d缩短至9~11?h,对于企业或分析检验中心大批量样品的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用快速微波水分仪测定果蔬罐头中水分的方法。方法在微波条件下对水分含量高的果蔬罐头进行检测,寻找出测定果蔬罐头水分的最佳条件,检测结果和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直接干燥法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本方法检测果蔬罐头,样品搅拌均匀下,均匀涂抹到样品垫上的厚度4 mm,所测定的水分含量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值理想,结果再进行F检验计算和t检验计算,所检测结果与直接干燥法检测结果也无显著性差异,结果重现性好、耗时少,能满足快速分析的要求。结论本方法可等效标准检测方法使用,适用于果蔬罐头水分的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果蔬肉脯的制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肉脯生产基础上,配以番茄、胡萝卜、芹菜等果蔬汁,以增添肉脯的维生素含量,使肉脯既有肉的醇厚香味,又有果蔬的清香,而且卫生指标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5.
影响鲜切果蔬外观品质最主要因素之一是变色。变色不仅影响鲜切果蔬外观品质,而且会影响其营养价值、风味等。本文主要概述了鲜切果蔬主要变色现象,包括褐变、黄化、白变和脱绿等,阐述了几种变色的机制及极易出现这几种变色现象的鲜切果蔬种类,同时还综述了目前控制鲜切果蔬变色的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方法(如化学护色剂处理、可食性涂膜、天然植物提取液处理等)、物理方法(如低温贮藏、热处理、气调贮藏、超声波处理等)和综合处理方法,以期为以后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果蔬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与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蔬在生长、贮存、运输及加工等一系列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病原菌的侵染而发生腐烂,腐烂果蔬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果蔬积累大量的真菌毒素。真菌毒素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对人或动物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本文就果蔬中常见真菌毒素的种类、产毒菌株、侵染途径、产毒条件、毒性作用、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旨在为果蔬中真菌毒素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