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利用直投式乳酸菌粉发酵制备黄瓜泡菜。研究不同菌粉添加量下黄瓜泡菜发酵过程中的pH值、亚硝酸盐含量、盐度、酸度、色泽、菌落总数的动态变化,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筛选较优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黄瓜泡菜液中pH值逐渐降低,酸度逐渐增加;黄瓜中盐度先增加后稳定,色泽逐渐变浅,亚硝酸盐含量先增加后下降并趋于稳定,且其最高峰值远低于GB 2714—2003规定的亚硝酸盐小于20mg/kg的要求。感官分析表明:添加0.4%的乳酸菌粉发酵24h条件下制作的黄瓜泡菜感观分值最高。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可有效地缩短黄瓜泡菜发酵时间,可广泛应用于方便型泡菜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以甘蓝为原料,通过感官评定及亚硝酸盐含量,考查发酵温度、时间,精盐和蔗糖添加量对甘蓝泡菜品质的影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建立甘蓝泡菜最优发酵工艺;同时测定发酵过程中各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甘蓝泡菜发酵最佳工艺条件:精盐添加量3%,蔗糖添加量2%,20℃发酵6天。在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含量从0.35g/kg增加到0.51g/kg,维生素C含量从12.1mg/100g逐步降低到8.9mg/100g,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先增加到0.25mg/kg(发酵4天)后迅速降低至0.15mg/kg(发酵6天)。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新鲜黄秋葵为主要原料,探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对黄秋葵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并以亚硝酸盐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相比,植物乳杆菌发酵制作的黄秋葵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达9.78 mg/kg)更低,成熟期更短;植物乳杆菌发酵黄秋葵泡菜的最优发酵工艺为接种量3.5%,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5.5 d,食盐水浓度4.0%,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黄秋葵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最低,为(2.98±0.02) mg/kg,低于国家腌渍蔬菜亚硝酸盐的限量标准(≤20 mg/kg),比优化前降低1.21 mg/kg。  相似文献   

4.
西兰花茎泡菜的研制及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5):106-111
以西兰花茎为原料制备泡菜,研究了其自然发酵工艺,并对该工艺下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乳酸菌数、pH值、总酸含量及泡菜的亚硝酸盐、VC、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色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西兰花茎适宜的烘干条件为:70℃下干燥40 min;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液配比为:10%食盐、6%白砂糖、0.2%CaCl2;(30±2)℃下发酵8 d后可得到风味较佳的西兰花茎泡菜。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逐渐降低,总酸含量升高,乳酸菌数量先升高后降低;泡菜的VC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及色泽呈波动变化;亚硝酸盐峰值在发酵的第1天出现,发酵结束时(8 d),亚硝酸盐含量为0.77 mg/kg,泡菜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辣椒为原料,将从泡菜中分离出来的优势菌株制备成复合菌剂,研究自然发酵和复合菌剂发酵对发酵辣椒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生产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食盐质量分数4%,蔗糖质量分数1%,复合菌剂接种量6%,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72 h。在此条件下,发酵辣椒的亚硝酸盐含量为1.21 mg/kg,与自然发酵辣椒相比,成熟期由168 h缩短为72 h,亚硝酸盐含量由3.94 mg/kg下降至1.21 mg/kg,不仅缩短了发酵周期且提高了产品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为使泡菜中亚硝酸盐快速降解,利用从自然发酵泡菜中筛选出的一株具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功能的优势菌株LP-7501S,对泡菜进行强化发酵,以蔗糖添加量、食盐添加量、氮源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研究其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为:蔗糖添加量0.7%、食盐添加量4%、氮源添加量0.7%、发酵时间84h、发酵温度30℃。在此发酵条件下,测得发酵萝卜中总酸含量为0.73g/100g,亚硝酸盐可快速降解,含量为0.432mg/kg。  相似文献   

7.
以余甘果和仔姜为原料,泡菜料液比1︰2(g/mL),在20℃恒温发酵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亚硝酸盐含量、pH和剪切力为指标,优化余甘果仔姜特色泡菜的加工工艺;以仔姜泡菜为对照组,对发酵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黄酮含量和糖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余甘果仔姜特色泡菜最优工艺条件为余甘果添加量150 g、仔姜添加量200 g、泡菜盐添加量5%、蔗糖添加量1.5%、发酵时间6 d。在发酵周期内,维生素C、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维生素C含量从最初的1.13%下降至0.76%,黄酮含量从220.90 mg/kg下降至170.04 mg/kg;糖度高于对照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下降,发酵至第3天糖度最高,为9.04%,随后逐渐下降至7.50%。  相似文献   

8.
何玲  张祖德 《中国酿造》2012,31(1):125-129
该试验以线辣椒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温度、食盐浓度及陈菜汁含量下发酵汁的pH值、发酵辣椒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H值在发酵过程中先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稳,而且低pH值能促使亚硝酸盐的降解;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先逐渐增大,出现峰值后迅速下降到较低水平;在发酵温度为25℃~30℃,食盐浓度为3%~5%,接种20%的陈菜汁条件下,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包心芥菜为原料,在-0.1MPa真空度的包装条件下将芥菜真空包装后盐渍发酵,通过控制食盐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天数的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标准,确定最优盐渍工艺。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各因素对感官评价的影响大小为:食盐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天数;最佳盐渍工艺为:食盐添加量2.5%,发酵温度35℃,发酵天数12d。此工艺盐渍芥菜能有效抑制霉菌生长,亚硝酸盐含量低于国家标准限量值,成品品质较优。本研究为芥菜盐渍新工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食盐、大豆低聚糖和紫苏-豆芽汁的添加量对白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的pH、亚硝酸盐含量和感官品质等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乳酸菌和酵母菌的不同比例对泡菜母水乳酸菌总数和酵母菌总数的动态变化、pH以及白萝卜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和感官品质等影响。结果表明:4%食盐、5%大豆低聚糖和4%紫苏-豆芽汁综合效果最好,发酵7 d后白萝卜泡菜的pH为3.36,亚硝酸盐含量为1.5 mg/kg,综合感官评分为78.7。相对于自然发酵,添加0.2 g乳酸菌粉和0.2 g酵母菌粉,发酵7 d后白萝卜泡菜的乳酸菌和酵母菌浓度分别达到108.05 CFU/mL和106.68 CFU/mL,pH为3.27,亚硝酸盐含量为1.1 mg/kg,综合感官评分为79.1。研究结果为低钠盐、低亚硝酸盐白萝卜泡菜加工工艺的改进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影响甘蓝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摘要:本文以甘蓝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在30℃条件下影响甘蓝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几种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采用纯接种技术,在发酵前期可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其中以接种肠膜明串珠菌效果最佳;同时在发酵过程中添加适量蒜汁或姜汁,可明显地抑制甘蓝乳酸发酵中亚硝峰出现;且在发酵过程中,泡菜的pH值对亚硝酸盐含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在发酵成熟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趋于稳定,且各种发酵方式对成熟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加工条件对腌制甘蓝亚硝酸盐含量及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甘蓝为原料,利用自然发酵方式制作泡菜,研究不同加工条件对腌制甘蓝亚硝酸盐含量及pH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腌制初期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第2,3天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之后又逐渐下降。5天后达到一个平稳状态,其中亚硝酸盐含量符合国标要求;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盐度低(4%),"亚硝峰"出现得越早,峰值小;盐度高(12%),"亚硝峰"出现得晚且峰值大。在相同盐度条件下,温度低(10℃),"亚硝峰"出现得晚,峰值小;温度高(30℃),"亚硝峰"出现得早且峰值大;pH值与腌制温度及盐浓度呈负相关且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10):119-124
以大白菜为主要原料制作泡菜,研究30~50 g/L低食盐浓度下自然发酵泡菜的乳酸菌数及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前期呈上升趋势,发酵第10天达到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泡菜的总糖和总氨基氮含量均略微上升后迅速下降,并于发酵第9天后趋于平衡;同时,乳酸菌的产酸作用使pH下降,第9天后保持稳定。发酵过程中,3种盐浓度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均为先增加达到峰值后再降低;发酵9~12 d后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下降平缓,最后趋于稳定,且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3种盐浓度下的泡菜相比,40 g/L盐的泡菜在发酵后期泡菜卤pH适中,泡菜成味适度,酸甜可口,咀嚼性最好,感官评定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条斑紫菜作为原料,采用老坛水乳酸菌发酵法对紫菜在15、20℃的温度条件下发酵20d,以发酵液中pH、总酸、总糖、氨基酸、蛋白质、盐度以及亚硝酸盐等各理化因子为参数,研究分析紫菜乳酸发酵过程中理化因子的变化规律,揭示紫菜乳酸发酵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发酵液中的pH先下降,后趋于平稳,20℃的发酵液pH下降快,在7 d左右达到最低值2.9,15℃的发酵液在8 d达到最低值3.0;发酵液的总酸含量开始呈上升趋势,后趋于稳定,20℃的上升快,在8 d左右达到最大值0.916 g/100 g,15℃的在10 d左右达到最高值0.856 g/100 g,相对于初始值分别上升了2.2、1.9倍;总糖含量先下降后基本趋于稳定,均在6 d左右下降到最小值0.011、0.013 g/mL,相对于初始值分别下降了48.22%和38.32%;发酵液的氨基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20℃的在8d左右上升到最大值41.53μmol/mL,相对于检测的初始值上升了68.89%;15℃的在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39.344μmol/mL,上升了84.62%;总蛋白质含量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2个发酵温度均在6 d左右分别达到最大值3.350、3.630 mg/L,分别是检测初始值的3.1、2.8倍;发酵液的盐度基本保持不变;20℃发酵液的亚硝酸盐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早,且含量低,在4 d左右达到峰值6.232mg/L,是初始值的3.8倍,随后开始下降在8 d左右降到3.561 mg/L后趋于平稳;而15℃的亚硝酸盐在6 d左右达到峰值9.645 mg/L,在10 d左右降到最低值5.045 mg/L后呈波动趋势。试验结果旨在为条斑紫菜发酵工艺的研究及紫菜产品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泡菜在自然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甘蓝为原料制作泡菜,测定了在自然发酵过程中,泡菜中总酸、总糖、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随发酵时间的延长,总酸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当含量达到0.6%时趋于稳定;总糖、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则呈下降趋势,并在达到一定程度时趋于稳定;在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先呈增加趋势,当增加至峰值时则缓慢下降至最小值.于泡菜液中补加新菜后,总酸、总糖、还原糖、氨基酸态氮、亚硝酸盐的变化规律同原来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只是缩短了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乳酸菌发酵工艺对肉糜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乳酸菌发酵条件对猪肉肉糜的pH、亚硝酸盐、水分含量、氨基酸含量以及质构等指标的影响。得到肉糜最佳的发酵工艺为:乳酸菌添加量为2%,发酵温度为35℃,发酵时间为24 h,并在85℃水浴下灭菌30 min,在此条件下的发酵肉糜pH值为5.33±0.02,水分含量为64.937%±0.095%,氨基酸含量为(1783.33±28.87) g/kg,且亚硝酸含量为(11.092±0.02) mg/kg,降解率在44.80%左右,远小于国家标准30 mg/kg,发酵肉糜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肉质细嫩,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研究并比较低温漂烫条件、亚硝酸盐控制及发酵方式对香菇发酵产品质构、亚硝酸盐含量及风味特征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低温漂烫前处理最优条件为55 ℃、20 min,此时,发酵泡菜产品的色度L值、硬度及弹性分别为30.64、43.49 N和0.59 mJ。在发酵前加入0.5‰的VC,能够将香菇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从6.16 mg/kg显著降低至3.11 mg/kg。与自然发酵相比,纯种发酵将香菇泡菜发酵时间由11 d缩短至7 d,且产品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了49.7%;酸、醇、醛及烷烃类化合物等特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2.17%、5.88%、1.07%和4.37%,并赋予该产品更为丰富的风味物质成分。该研究为香菇发酵泡菜产业化、标准化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Vc和发酵温度对泡仔姜中亚硝酸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姜中硝酸盐含量达39338.5mg/kg,当仔姜发酵后,有害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添加Vc能较好的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及提高亚硝酸盐的降解速度。特别是低温泡菜,添加Vc后,使亚硝酸盐的降解速度提高了1/3。发酵温度对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及生成时期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发酵温度为30℃,亚硝酸峰值为153.86mg/100g,10℃发酵的亚硝峰值是30℃发酵的亚硝峰值的1.55倍,且10℃发酵比30℃发酵多花了一倍的时间使亚硝酸盐降到国家标准内。30℃发酵仔姜乳酸菌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10℃发酵的乳酸菌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9.
泡菜是一种传统的发酵蔬菜制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深受大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在泡菜发酵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亚硝酸盐,若亚硝酸盐的含量超标,不仅对消费者产生危害,同时也限制了泡菜的发展。为了安全、有效地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文章以白萝卜为原料,利用微波协同GSH的方法消减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找出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最优工艺。分别分析了微波功率、微波照射时间、GSH浓度、盐浓度等因素对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进而找到消减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最佳条件。在以上4个单因素的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对微波结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显示:当微波功率为640 W,GSH浓度为0.15%,微波照射时间为40s,盐水浓度为4%时,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最低,为0.052mg/kg。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直投式菌粉快速发酵甜葫芦泡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时菌粉投入量对甜葫芦泡菜品质影响最大,其次是发酵的温度.甜葫芦泡菜最佳工艺参数为:菌粉投入量0.003%、发酵温度30℃、食盐添加量4%;在此条件下,通过试验比较了直投式发酵与自然发酵方式下所得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直投式发酵缩短了发酵周期,降低亚硝酸盐含量,其产品可食性、感官品质等均优于自然发酵法,且加工周期短,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