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品中多环芳烃及卤代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金芬  张雪莲  焦必宁  邵华  金茂俊  王静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369-373,377
综述了多环芳烃及卤代多环芳烃的性质、毒性及国内外食品中的污染情况和研究现状,并对目前的分析测定方法进行了介绍,希望为我国开展食品领域内多环芳烃和卤代多环芳烃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近年来关于食品中多环芳烃的形成机理、分析方法及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解决食品中多环芳烃的污染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煎炸油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水平,并评估其对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5年和2017年PAHs专项监测中158份煎炸油样品的8种PAHs污染水平数据,以及其中76份样品14种PAHs污染水平数据,结合我国普通人群植物油消费量,采用暴露情景假设的方法,计算膳食暴露量和暴露限值(MOE),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 煎炸油样品中14种PAHs化合物的检出率范围为0.0%~100.0%,其中苯并(a)芘的检出率为83.5%(132/158)。二苯并(a,h)蒽污染水平最高,均值为3.33 μg/kg,其次分别为苯并(a)蒽、艹屈、苯并(a)芘,均值分别为2.25、2.21、1.91 μg/kg。艹屈 是14种PAHs中最主要的化合物,占14种PAHs的比例为18.6%。经煎炸油摄入的苯并(a)芘、苯并(a)芘+艹屈 、苯并(a)芘+艹屈 +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a)芘+艹屈 +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二苯并(a,h)蒽+苯并(g,h,i)芘+茚并(1,2,3-cd)芘的平均暴露量分别为0.99、2.13、4.36、7.90 ng/kg BW,其MOE值分别为70 707、79 812、77 982、62 025,均远大于10 000。结论 基于当前监测的煎炸油中PAHs污染水平,我国普通人群经煎炸油摄入PAHs的健康风险在极端暴露的情况下较低。  相似文献   

4.
食用油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玉霞  孟橘 《中国油脂》2012,37(3):69-73
多环芳烃(PAHs)是指2个或2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相连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对食用油中PAHs的来源、检测方法及控制和脱除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指出PAHs前处理方法和控制、脱除方法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造成食品污染的痕量危害物质, 精确和快速的检测食品中的痕量多环芳烃, 是食品安全重要的技术保障。本文概括了易受PAHs污染的食品类型, 综述了食品中PAHs的主要检测技术及其的研究进展。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色谱检测、光谱检测和免疫学检测方法, 其中色谱检测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是食品中PAHs的主流检测方法, 荧光光谱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光谱检测和免疫学检测在食品PAHs检测中也已常见, 免疫学检测法基于其快速和现场性特点, 显示出极强的应用前景潜力。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多环芳烃是一类对环境和食品极具危害的污染物。早期对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检测、安全评价、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及产生的机理和控制方法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本文重点对多环芳烃形成的化学机制及食品加工过程中多环芳烃的产生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总结,以期为食品中多环芳烃控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煎炸是重要的烹调方式之一,煎炸食品由于具有良好的口感、色泽和风味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由于煎炸过程中温度过高,导致煎炸食品中含较多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PAHs具有致癌和致畸性,并且还具有基因和免疫毒性,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本文对PAHs的结构与特性、来源、形成机理和危害进行了概述,并重点介绍了煎炸食品中PAHs生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8.
利用GC-MS测定2013年~2014年不同季节宁波市居民日常食用29种水产品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析季节性富集规律,并估算宁波市居民食用水产品的PAHs暴露量,评估水产品中PAHs的人体健康风险及不确定性。研究发现,水产品中16种PAHs总含量(以湿重计)分别为(46.31±40.19)ng/g(春季)、(46.01±22.20)ng/g(秋季)、(31.93±19.13)ng/g(冬季)、(30.70±24.41)ng/g(夏季);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用水产品造成的PAHs暴露量分别为(4584.01±1212.68)ng/d和(3523.81±932.21)ng/d;城镇和农村居民终身增量健康风险分别为(5.27±5.78)×10-5和(2.94±1.81)×10-5,高于USEPA建议的可接受风险(1.0×10-6),而低于较高的致癌风险(1.0×10-4),表明宁波居民食用水产品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应予以关注。居民食用水产品造成的PAHs致癌风险不确定性变异系数农村(0.20)高于城镇(0.16),ED是风险评估中需要控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的食品污染物,是国内外公认的高毒性物质。部分PAHs具有致癌性和遗传毒性,没有致癌性的PAHs也可能作为促癌剂。食用油由于其亲脂性更易遭受PAHs的污染,含有PAHs的油脂将加剧其在肠道中的吸收,从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综述了食用油中PAHs的来源途径、控制措施、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方法,旨在为解决其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中多环芳烃的提取、纯化、以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食品中多环芳烃(PAHs)的提取、纯化机理和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侧重介绍了样品提取、纯化和分离过程中影响PAHs回收率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孟祥茹  胡乐乾  琚荧  张艳  尹春玲 《食品科学》2022,43(11):373-382
近年来,食用油中多环芳烃的检出多有报道,其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多环芳烃作为一类复杂的高亲脂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畸致癌性,易在食用油的生产加工贮存过程中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开发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检测食用油中的多环芳烃对于认识和应对食用油中多环芳烃的危害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其中分析检测过程的关键环节是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本文首先对食用油脂中多环芳烃进行概述,同时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检测食用油中多环芳烃的常用样品前处理方法,并比较了不同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未来多环芳烃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开发更高效的油脂中多环芳烃检测的前处理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水产品中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环境污染的加剧,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中从提取、净化和测定3个方面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水产品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加速溶剂提取法、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仪器测定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局限性进行了比较,以便研究者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最后,对水产品中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通过HPLC法测定45批烤肉中15种PAHs的含量,分析烤肉中 PAHs的组成特征和毒性分布情况,定量评价吃烧烤频率对于社会人群终生患癌的风险。结果表明:烤肉中15种PAHs组成特征和毒性分布情况表示,PAHs含量组成以二环、三环、四环芳烃为主(87%);而毒性分布方面,主要致癌的风险物质为重质PAHs,以五环PAHs毒性含量最高(81%);健康风险评价表明,社会人群终身患癌风险(ILCR)和摄入烧烤频率(EF)具有正比关系的函数关系(ILCR=3.07692×10-7 EF),大量频繁地摄入烤肉会带来一定的致癌风险,而低频率的摄入烧烤食品,比如一年内三到四次,烧烤食品带来的致癌风险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5.
多环芳烃作为一种挥发性芳香族烷烃化合物,具有致畸性、致癌性、致突变性以及遗传毒性,被认定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有机污染物.肉制品因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多环芳烃,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近年来随着多环芳烃相关毒性的研究,由其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本文论述了近年来肉制品中多环...  相似文献   

16.
胡勇杰 《中国纤检》2011,(16):48-52
本文选用索氏抽提、超声提取和微波萃取等3种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纺织品中的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进行提取。通过提取方法优化、干扰物纯化、总离子流图、定性和定量离子等分析,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纺织品中PAHs含量的试验方法。结果表明:16种PAHs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检出限在0.002mg/L~0.010mg/L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3%,加标最低回收率在85%~98%之间。方法可满足纺织品中16种PAHs的符合性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水﹑气﹑土壤中多环芳烃检测标准(HJ 478-2009﹑HJ 647-2013、HJ 784-2016)的正确出峰时间和顺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来对苊烯、芴、苊、?、苯并(a)蒽进行定性分析,并与3个标准中的出峰顺序进行比较。结果苊烯、苊、芴、苯并(a)蒽、?的出峰时间分别为6.450、7.923、8.233、17.760、18.740min,与标准HJ478-2009﹑HJ647-2013的出峰顺序存在差异。结论在使用标准HJ478-2009﹑HJ647-2013、HJ 784-2016同时测定16种多环芳烃时,多环芳烃的出峰顺序及时间应以HJ 784-2016为准。  相似文献   

18.
固相萃取技术及其在肉制品中多环芳烃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相萃取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样品预处理技术,文中主要阐述了固相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并对固相萃取技术在肉制品多环芳烃分析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