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辣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并测定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作用类型。以70%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辣木叶黄酮,提取率达到(5.53±0.11)%;用聚酰胺层析柱对获得的粗提物进行纯化,冷冻干燥得到样品粉末,测定其总黄酮含量为(661.10±9.20)mg/g。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对纯化后的辣木叶黄酮结构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1?个黄酮类化合物。以对硝基苯丁酸酯为底物,测定了辣木叶黄酮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辣木叶黄酮对胰脂肪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94?mg/mL,通过Lineweaver-Burk法测定出其抑制作用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2.
确定辣木叶中总抗氧化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辣木叶抗氧化物质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90℃、料液比为1:30、乙醇体积分数为60%、提取时间为1.5 h,在此条件下,辣木叶中多酚含量为69.36±0.58 mg/g,黄酮含量为53.72±0.48 mg/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7.83±0.14%。辣木叶抗氧化物质粗提物对DPPH、ABTS和·OH自由基具有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还原能力较弱,其EC50值分别为86、31和140μg/m L,对DPPH、ABTS和·O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相同质量浓度BHT的98.26%、99.04%和96.63%,并与辣木叶粗提物质量浓度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肥胖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胰脂肪酶抑制剂由于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肥胖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首次以胰脂肪酶为抗原制备了胰脂肪酶特异性卵黄抗体(L-Ig Y),并分析了其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L-Ig Y可通过与胰脂肪酶的非竞争性结合发挥显著的酶活抑制作用(p<0.05),计算得出其表观半抑制浓度(IC50)为168.62μg/m L。模拟胃液消化环境中10 min,L-Ig Y的活性几乎完全丧失,但是在模拟肠液中2 h,L-Ig Y的免疫活性仅下降了约20%,表明其有望作为一种潜在的胰脂肪酶抑制剂应用于肥胖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苦瓜皂甙可有效抑制胰脂肪酶的活力,是一种潜在的减肥辅助食物补充剂。通过响应面法对苦瓜皂甙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研究结果表明:苦瓜皂甙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提取液的浓度为50%、料液比1∶13.5(g/mL)、提取温度38℃、浸提时间77 min、浸提次数1次,此条件下苦瓜皂甙的提取产率为1.419 1%,其对胰脂肪酶抑制的IC50值为0.384 7 mg/mL。  相似文献   

5.
用乙醇提取韭菜粉末得到韭菜乙醇提取物,然后以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为萃取液,得到不同有机溶剂的提取物,研究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并与奥利司他的抑制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强弱依次为乙酸乙酯>正己烷>二氯甲烷>正丁醇;随着不同溶剂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大,抑制率越大;抑制胰脂肪酶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 7.5、反应时间15 min;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为非竞争抑制类型,不如奥利司他的抑制作用强,但是可以作为良好的抑制胰脂肪酶的蔬菜原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16 种提取方法制备辣木叶提取物,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辣木叶蛋白、糖类、多酚类物质提取率和抗氧化剂溶出率的影响。采用乙酸乙酯萃取辣木叶提取物,研究水相中蛋白(水解蛋白)、糖类和乙酸乙酯相中多酚类物质相互作用对辣木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酶法以及酶法耦合乙醇提取法可以制备蛋白(水解蛋白)、糖类和多酚类物质含量高且抗氧化活性强的辣木叶提取物。采用Ns37071蛋白酶、胰酶时,所得辣木叶提取物蛋白、糖类、多酚类物质提取率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蛋白(水解蛋白)和糖类物质对辣木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贡献大于多酚类物质,是辣木叶提取物发挥抗氧化活性的重要物质基础。此外,辣木叶提取物中蛋白(水解蛋白)、糖类、多酚类物质存在协同增效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提取辣木叶多糖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水提醇沉法获得辣木叶粗多糖,以单因素提取试验为基础,采用正交试验对辣木叶多糖的分离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探讨6个产地辣木叶粗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辣木叶粗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液料比20∶1(mL/g),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1.5 h,在此工艺条件下多糖的得率为11.48%。6个产地辣木叶粗多糖以普洱市辣木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辣木叶抗氧化有效部位,建立HPLC测定辣木叶中新绿原酸和异槲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体外方法评价辣木叶提取物四个部位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总奎宁酸和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采用HPLC,选择Sepax Sapphire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结果:以异槲皮苷为代表的黄酮类成分和新绿原酸等奎宁酸类成分清除能力最强,二者浓度大于800μg/m L时,对DPPH清除率达80%以上,且对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均高于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新绿原酸和异槲皮苷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4%、98.70%,RSD均小于3.0%。结论:辣木叶抗氧化有效部位为总奎宁酸和总黄酮;该方法简便可靠,可作为辣木叶中新绿原酸和异槲皮苷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葡萄籽浸提物对胰脂肪酶活性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葡萄籽经正己烷脱脂、70%乙醇浸提以及AB-8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得到葡萄籽浸提物(GSE);研究分析抑制物不同浓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pH下,GSE对胰脂肪酶酶活力的影响,并分析GSE的抑制类型和Ki(抑制常数).结果表明:GSE抑制胰脂肪酶活力的IC50值为0.1284 g/L;抑制率在反应达到12min后基本趋于稳定,pH为7.5时抑制效果最佳;Dixon图和"Lineweaver-Burk图表明GSE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性抑制,Ki=0.1096 g/L.  相似文献   

10.
辣木叶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辣木叶中总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辣木叶中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辣木叶中总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70%的乙醇溶液作提取剂,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0,提取3次,每次1h,在此条件下,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含量达到3.95%。  相似文献   

11.
测定辣木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及抑菌活性。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辣木叶醇提物,得不同极性部位并测定各部位总黄酮含量;以树脂天青法研究不同极性部位对8种试验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确定其抗菌活性大小。结果表明: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达到(326.19±2.35)mg/g,而石油醚相不含黄酮。抗菌结果表明,不同极性部位的抑菌活性顺序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醇提物,其中,乙酸乙酯相对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MIC均为0.625 mg/mL,对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的MIC为1.25 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MIC为2.5 mg/mL。表明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含量丰富,是辣木叶抗菌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干燥方法对辣木叶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使用微波、红外线、冷冻、烘干、晒干和阴干六种方法干燥辣木叶,根据辣木叶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的变化,研究干燥方法对辣木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辣木叶各种干燥方法中,对辣木叶外观影响最小的是冷冻干燥方法。不同干燥方法对辣木叶矿物质元素、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较小,微波法和红外线干燥法,对VC、vE和VB2含量破坏最小。  相似文献   

13.
探讨辣木叶不同极性部位对H2O2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HepG2细胞抗增殖作用,筛选活性较强的极性部位.选用400μmol/L的H2O2氧化损伤HepG2细胞进行造模,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物化学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malo...  相似文献   

14.
研究辣木叶黄酮对过度训练小鼠抗疲劳的功效.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共50只,每组10只),分别为辣木叶黄酮低剂量组[100 mg/(kg·d)]、中剂量组[200 mg/(kg·d)]、高剂量组[400 mg/(kg·d)]、模型组[蒸馏水100 mg/(kg·d)]和对照组[红景天西洋参胶囊200mg/(kg·d)],连...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三个品种的辣木叶:印度改良种辣木(Periyakulam 1,PKM1)、PKM1改良种辣木(Improved Periyakulam 1,PKM2)、非洲辣木(Moringa stenopetala),采用热水浸提法制备三种活性多糖,对它们的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PKM1辣木叶的多糖得率最高,为6.84%,其次为PKM2辣木叶和非洲辣木叶;三种辣木叶多糖的总糖、蛋白质、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含量不同。结构分析表明三种辣木叶多糖的分子量大小分布不同,且均由半乳糖、阿拉伯糖、岩藻糖、木糖组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三种辣木叶多糖是β构型的酸性呋喃多糖,具有相似的官能团。原子力显微镜和刚果红实验表明PKM1辣木叶多糖呈链状构象,而PKM2和非洲辣木叶多糖呈类球形构象,在弱碱性溶液中形成三螺旋构象。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三种辣木叶多糖均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且PKM1和非洲辣木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相当,优于PKM2辣木叶多糖。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酶动力学法探讨枸杞叶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紫外、荧光和红外光谱研究枸杞叶黄酮与胰脂肪酶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枸杞叶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为(0.910±0.008) mg/mL,抑制类型为可逆非竞争抑制,抑制常数为6.04 mg/mL。紫外和荧光光谱显示:枸杞叶黄酮能使胰脂肪酶芳香氨基酸暴露,微环境和酶构象改变,内源荧光猝灭,猝灭类型为动态猝灭为主的混合型猝灭。热力学参数显示:枸杞叶黄酮与胰脂肪酶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疏水相互作用。红外光谱显示:枸杞叶黄酮对酶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复合物结构变得有序化,β-折叠向α-螺旋的转化。枸杞叶黄酮通过改变胰脂肪酶结构和微环境,进而抑制胰脂肪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辣木资源利用率,对辣木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辣木叶总黄酮的抑菌能力。以超声处理功率、超声辅助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为考查因素,以辣木叶总黄酮提取率为考查目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确定辣木叶总黄酮的最适提取工艺;同时,采用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辣木叶总黄酮对4种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考查辣木叶总黄酮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辣木叶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400 W、超声时间35 min、乙醇体积分数65%、液料比41∶1(mL/g),此时辣木叶总黄酮提取率达7.64%。抑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下提取的辣木叶总黄酮对白色假丝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白色假丝酵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2.05 mg/mL,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4.10 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