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接种红曲霉混合制曲及酱渣添加对黄豆酱理化指标的影响,在制曲阶段采用米曲霉与红曲霉混合接种制曲,并在发酵基质中添加适量酱渣,改良黄豆酱发酵体系,对黄豆酱发酵过程中的各种理化指标进行动态监测,比较纯黄豆酱与改良后的黄豆酱在感官品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红曲霉与酱渣的添加对发酵过程中黄豆酱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影响较小;但发酵过程中,接种红曲酱渣酱的总酸、还原糖以及盐分含量均高于纯黄豆酱,且还原糖含量差异显著(P<0.05);接种红曲酱渣酱比纯黄豆酱显示出更高的硬度和稠度以及更强的内聚性和粘性,且差异显著(P<0.05);添加红曲霉和酱渣后,豆酱的风味物质种类和感官评分均高于纯黄豆酱;因此,混合制曲和酱渣添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黄豆酱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黄豆营养丰富,黄豆酱味道丰富、鲜美,为了迎合大众对减盐健康食品的需求,使用黄豆进行制曲、发酵得到减盐黄豆酱,并监测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感官评分与氨基酸态氮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氨基酸态氮含量可作为判断发酵终点的指标,通过感官评分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判定, 45 d达到发酵终点,发酵成熟的黄豆酱水分含量为56.3%,盐分含量为5.2%,总酸含量为1.28%,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62%,感官评分为28分(满分30分)。以减盐黄豆酱为基底,与减盐发酵辣椒酱混合后发酵可得到减盐黄豆瓣酱,可在一定程度上拓宽麻辣调味品开发与加工过程的原料丰富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蛋白酶、淀粉酶活性优良的米曲霉菌株,采用牛津杯双层平板法初筛、制曲分析酶活性复筛的方法,从制酱用成品曲中获得1?株淀粉酶活性优良菌株CS3.04和1?株蛋白酶活性优良菌株CS3.22,结合形态特征,ITS?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米曲霉。将2?株米曲霉分别进行单一菌种制曲及混合菌种制曲发酵西瓜黄豆酱,与商业米曲霉菌株制曲发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不同制曲方式发酵西瓜黄豆酱的理化指标变化趋势保持一致,混合菌种制曲发酵样品的还原糖及氨态氮含量最高,分别为107.37、6.76?g/kg,比接种商业米曲霉菌株制曲发酵的样品分别提高了11.02%、5.56%;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及定量分析西瓜黄豆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现混合菌种制曲发酵具有产醛类、醇类、酮类及短链酯类物质的优势,而接种CS3.04单一菌种制曲发酵更有利于产酸类及酚类物质;混合菌种制曲发酵样品整体感官评分优于单一菌种制曲发酵,且在香气与滋味上占有优势。混合菌种制曲发酵工艺因CS3.04和CS3.22的酶系互补作用,有效地提升了西瓜黄豆酱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以米曲霉HN 3.042为菌种,以米渣和大豆为主要原料酿造酱油,比较了二者制曲过程中蛋白酶的产生规律以及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对所得的两种酱油进行感官评价,并利用GCMS分析和比较其挥发性芳香物质。研究表明:米渣酱醪的氨基态氮、总氮含量高于大豆,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却均低于大豆,发酵31天,大豆酱油蛋白质利用率达到75.28%,高于米渣的66.85%;大豆酱油感官评分略高于米渣酱油,两种酱油中香气物质含量的差别较明显。米渣酱油是很有潜力的新品酱油,但其蛋白质利用率尚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沪酿3.042米曲霉、AS 3.35黑曲霉、AS 3.324甘薯曲霉、沪酿3.130毛霉、AS 3.972红曲霉、米根霉和枯草芽孢杆菌为菌种进行制曲、发酵,通过测定发酵7 d后蛋白酶活力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研究单菌种制曲发酵、曲料混合发酵和多菌种混合制曲发酵方式对黄豆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曲料混合发酵产蛋白酶活力和氨基酸态氮含量效果最好,其次为多菌种混合制曲发酵和单菌种制曲发酵。曲料混合发酵和多菌种混合制曲发酵中,2菌种和3菌种组合产蛋白酶活力和氨基酸态氮含量整体较高,其中曲料混合发酵5号(沪酿3.042米曲霉、AS 3.35黑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活力和氨基酸态氮含量最佳,分别达到713 U/mL和0.89 g/100 g。研究发现,沪酿3.042米曲霉成曲、AS 3.35黑曲霉成曲和枯草芽孢杆菌成曲按照曲料混合发酵方式接种更有利于得到品质较优黄豆酱。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酱油曲的生产过程中,利用豆渣代替豆粕生产豆渣酱油曲的方法,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优化的制曲条件:麸皮∶豆渣配比为3∶2,原料蒸煮时间为30min,制曲时间为40h和制曲温度为30℃,此条件下中性蛋白酶活性高达2286.82U/g(干曲),成曲感官品质良好。极差分析表明:原料配比对成曲中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最大,其余影响因素依次是原料蒸煮时间、制曲时间和制曲温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蒸煮时间(5、8、10、15 min)对黄豆酱发酵过程理化指标和感官特性的影响,分析不同黄豆酱的总氮(酱醪除外)、氨基酸态氮、可溶性氮含量的动态变化,豆粒硬度变化以及产品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黄豆酱发酵前期(1~30 d),总氮、氨基酸态氮、水溶性氮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之后基本保持动态平衡或稍有变化。蒸煮时间对黄豆酱各指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对酱醪的影响尤为显著。蒸煮时间对豆粒的硬度影响比较大,蒸煮时间越长,豆粒硬度越小,发酵至30 d时,蒸煮15 min黄豆酱中豆粒破坏严重。对四种不同产品进行感官评价,发现蒸煮8 min黄豆酱产品无论在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各方面较好,总体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前期的制曲工艺研究结果为基础,用氨基态氮含量为指标,确定了黄豆酱的发酵时间为20天;以总酯含量为指标确定了酵母菌的添加时间为发酵的第3天,酵母菌的添加量为1.5%;采用气质联用检测技术,对有无酵母菌发酵的黄豆酱进行检测分析,添加酵母菌能明显增加黄豆酱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其中醛增加了13种,酯7种,其它物质19种。  相似文献   

9.
以传统黄豆酱制作工艺为基础,以米曲霉和黑曲霉为菌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黄豆酱中的风味物质,并结合感官分析对其风味进行综合评价.采用萃取头DVB/CAR/PDMS 50/30μm在55℃下吸附40 min萃取条件萃取黄豆酱中挥发性物质,利用GC-MS分析不同原材料对黄豆酱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不同地方黄豆为原料制作黄豆酱时,以孝感\汉南黄豆为原料发酵成的黄豆酱风味最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和毛霉(Mucor)在合适条件下发酵豆渣,改善其口感、增加其可食性,为豆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通过选取色泽、质地、滋味、气味为评价指标,确定因素合理的权重,建立感官综合评分体系,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豆渣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应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获得食用豆渣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米曲霉:毛霉为1∶1、发酵温度25 ℃、豆渣含水量70%、发酵时间10 d。  相似文献   

11.
大豆脂肪氧化酶与籽粒营养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大豆近等基因研究了脂肪氧化酶缺失对大豆种子中蛋白南、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氧化酶及同功酶缺失,对蛋白质、脂肪及脂肪酸含量无影响。脂肪氧化酶及同功酶缺失,可能引起种子中脯氨酸含量降低,对其它氨基酸无影响。脯氨不在人必须氨基本我,脂肪氧化酶缺失不会引起大豆营养品种降低。  相似文献   

12.
大豆和大豆蛋白质组成与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大豆和大豆蛋白质的组分和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 ,指出大豆含有多类组分 ,最主要为粗蛋白、粗脂肪和糖类等物质 ;大豆蛋白质中的 11s球蛋白和 7s球蛋白占 75 %左右 ,是构成大豆蛋白质的主体 ;大豆蛋白是豆饼中的重要物质 ,可以提取作为食品和纺织纤维的原料 ,且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和特殊的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同时保证其品质优良,试验探究不同预处理方式及浸泡介质对豆浆中抗营养因子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方面,高温处理﹥萌发处理﹥浸泡处理,高温处理下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仅为(3.12±0.70)TIU/mg,相对于未处理组降低了95.35%;3种处理方式下单宁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萌发处理﹥高温处理﹥浸泡处理;在降低植酸方面,萌发处理﹥浸泡处理﹥高温处理,最低含量仅为(3.66±0.19)mg/mL;品质方面,浸泡方法为最优方法,保证了豆浆的高蛋白含量和低沉淀率。浸泡介质中,NaHCO3在某些条件下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效果较好,同时较好地保持了豆浆品质;而柠檬酸在降低植酸含量上表现出色,但品质方面表现较差。综上,对豆浆进行预处理宜选择浸泡处理,在保持豆浆品质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豆浆中抗营养因子含量。  相似文献   

14.
大豆及大豆制品中硼砂(硼酸)本底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豆及大豆制品中硼砂(硼酸)本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硼砂,不同地区产大豆及不同种类豆制品硼砂本底存在一定差异。大豆、酱干、豆泡、豆皮、豆腐、豆浆衣、腐竹中硼砂本底范围分别为135mg/kg~406mg/kg、3.0mg/kg~16.4mg/kg、3.7mg/kg~28.1mg/kg、2.7mg/kg~34.3mg/kg、81.1mg/kg~171mg/kg、20.1mg/kg~119mg/kg。  相似文献   

15.
利用豆渣生产优质大豆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大豆膳食纤维是一种具有优良保健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本文研究综述了利用豆制品副产物豆渣生产大豆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Alcalase水解大豆蛋白制备大豆蛋白寡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Alcalase水解大豆蛋白制备大豆蛋白寡肽时影响水解效果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Alcalase水解大豆蛋白的水解条件:温度70 ℃,底物浓度60 g/L,Alcalase酶与底物比为20 μL/g,pH 7.5,水解时间为4 h.在此水解条件下,水解液水解度达到了24.1 %.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具有更高生理活性的大豆酸奶,作者研究了大豆发芽对豆浆的乳酸菌发酵性能、发酵豆浆的生理活性和豆浆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初72 h内,随发芽时间的延长,大豆的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豆浆乳酸菌发酵性能明显改善,达到发酵终点(pH 4.5)的时间由7.2 h缩短至5.0 h,酸度则由42.18 °T提升至66.56 °T;乳酸、柠檬酸等有机酸的含量增加。发芽使乳酸菌发酵豆浆的硬度降低,质构更细腻。在生理活性方面,发芽72 h后,乳酸菌发酵豆浆的γ-氨基丁酸含量增加了19.83 mg/hg,苷元型异黄酮含量增加了115.02%;DPPH、ABTS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均显著提高(P<0.05)。另一方面,发芽导致豆浆中异味成分含量明显增加。在综合考虑发芽对生理活性和风味影响的基础上,以发芽36 h的大豆制备大豆酸奶,考察了4种直投式发酵剂对于大豆酸奶风味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剂A发酵得到的大豆酸奶异味成分含量最低,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黑豆和大豆为原料,葡萄糖酸-δ-内酯(GDL)为凝固剂,研制出黑豆和大豆的复合内酯豆腐。在考察黑豆大豆浆液比、GDL添加量、凝固温度等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即黑豆与水(1∶9 g/m L)磨浆、黑豆浆∶大豆浆=3∶1(体积比)、GDL的添加量为0.25%、凝固温度为75℃。研制出具有黑豆香味又保持大豆的豆香味且营养丰富的黑豆大豆复合内酯豆腐。  相似文献   

19.
固态发酵豆粕生产大豆异黄酮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能分泌β-葡萄糖苷酶的少孢根霉RT-3作为菌种对豆粕进行发酵生产大豆异黄酮甙元。少孢根霉RT-3最大生物量的液态深层发酵工艺:接种1.5g少孢根霉于pH值4.5的黄豆芽培养液100mL,含麦芽糖3g、1%硫酸铵和0.4%尿素,37℃振荡培养24h。固态发酵豆粕生产大豆异黄酮甙元最适工艺:灭菌豆粕在室温加50%灭菌水拌匀,加适量麸皮作碳源,再拌匀;用乳酸酸化发酵基质,再补水25%,混合均质,接种少孢根霉RT-3,于37℃发酵36h。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豆粕中大豆总异黄酮的醇提工艺,并用HPLC法测定大豆总异黄酮含量。以大豆总异黄酮为提取目的,并通过对各单因素的考察和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醇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5(mg/mL),提取温度80℃,提取4 h,分2次提取,第1次提取时间为3 h,第2次提取1 h,总提取量是16.11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