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单硝酸异山梨酯微丸缓释片,考察体外释放度。方法制备单硝酸异山梨酯微丸,包衣后压制缓释片,通过考察不同包衣材料、丸芯大小、压片压力及包衣增重对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筛选并确定最佳处方。结果按优化处方制备的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体外释放度与市售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体外释放度一致。结论制备的制剂处方合理,工艺可行,体外释放度与市售片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包衣制备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方法以释放度为指标,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易时达)为包衣材料,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考察盐酸文拉法辛缓释微丸不同包衣增重对释放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包衣增重19%时,自制产品与原研产品怡诺思在体外不同介质中释放行为一致,相似因子f2大于70;在60℃熟化温度下,熟化时间对体外释放度变化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包衣过程即可达到衣膜愈合完全,体外释放行为与原研产品一致,无须再经热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方法以微晶纤维素作为微丸成型材料,水为黏合剂,Kollicoat SR 30D为缓释材料,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盐酸文拉法辛含药微丸,进而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盐酸文拉法辛缓释微丸;以释放度结果为指标,考察包衣增重。结果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所得的盐酸文拉法辛微丸,表面光滑平整,圆整度好;包衣增重24%~28%时,自制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体外释放行为与原研产品一致,相似因子f2均大于50。结论采用挤出滚圆及流化床包衣工艺,可制备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核桃粕为原料,探讨核桃肽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改善记忆力功能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核桃肽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同时采用水迷宫试验、跳台试验以及避暗试验评价核桃肽对记忆功能的影响。以雌性小鼠作为受试动物,分为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灌胃剂量分别为1.33、2.66、3.99 g/kg BW,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处理,连续灌胃30 d,末次灌胃24 h后开始试验。结果:最佳酶解制备工艺为前处理柠檬酸浓度2%、碱性蛋白酶添加量4%、料液比1:15、酶解时间4 h,此条件下核桃肽收率为33.5%且具有良好的澄清度;水迷宫试验中剂量组达到终点的动物数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避暗试验高剂量组潜伏时间极显著延长,错误次数及错误反应率极显著减少(P<0.01),核桃肽具有改善记忆的功能活性。结论:本研究在保证核桃肽产品质量的同时提升了产品澄清度,同时功能研究结果显示核桃肽可从主动回避和被动回避两方面改善受试小鼠记忆力。  相似文献   

5.
功能因子的储藏稳定性和控制释放是通过一定的微囊化控释传输系统来实现的。本研究采用挤出滚圆和流化床薄膜包衣技术,构建了基于液态食品体系的醋酸酯抗消化淀粉薄膜包衣微丸传输系统,分别考察了不同厚度的醋酸酯淀粉薄膜包衣微丸在酸奶中储藏过程及体外模拟人体消化道运转过程中功能因子的释放规律及微丸表面包衣膜层的微观形貌变化。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储藏时间下,包衣厚度越大,微丸表面包衣膜层越完好,越能有效阻止功能因子的释放;当醋酸酯抗消化淀粉包衣增重达到9.94%时,其中的功能因子在储藏22d不释放;同时,在酸奶中储藏不同时间后,不同包衣厚度的微丸在模拟消化道中运转时的表面形貌变化与其释放情况相符。研究为筛选适合液态食品体系的功能因子控释传输载体材料及控释传输系统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VB1、ACE抑制肽和牛血清白蛋白为芯材,以聚丙烯酸树脂Ⅱ和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壁材,按芯材/壁材比为1:10,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并研究芯材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酸树脂Ⅱ微胶囊为表面光滑的圆球,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微胶囊表面有凹陷,芯材包埋率均大于98%。聚丙烯酸树脂Ⅱ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120 min芯材累计释放率小于10%,在模拟肠液中60 min则完全释放;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微胶囊在模拟胃肠液中芯材释放速率基本一致,120 min累计释放率达70%以上。以聚丙烯酸树脂Ⅱ为壁材的微胶囊可以实现在胃肠液中可控制释放芯材。  相似文献   

7.
制备姜黄素自微乳渗透泵控释片,通过微孔渗透泵制剂控释难溶性药物的释放,以期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通过三相图考察确定影响微乳形成区域面积的3个组分的种类及用量: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渗透泵控释片对药物释放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促渗剂蔗糖的用量、包衣增重、致孔剂聚乙二醇PEG-400用量,并对优化处方进行释放拟合。结果表明,姜黄素自微乳的处方为:0.05 g姜黄素、0.40 g WL1349、0.45 g crempoher RH40、0.90 g甘油;控释片的促渗剂蔗糖用量30%,包衣增重3.5%, PEG-400 6 g。通过对制备处方的2, 4, 6, 8, 10和12 h的释放度的考察,发现该控释片12 h内的释放符合零级释放模型。自微乳渗透泵控释片可解决难溶性药物的控释制剂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乙基纤维素(EC)用于渗透泵包衣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以EC和醋酸纤维素(CA)复合材料为控释衣膜,制备格列吡嗪双层渗透泵控释片,以自制片与市售对照药的体外释药数据的相似因子?2以及释药速率作为评价指标,考察EC:CA比例、包衣增重、EC型号等因素对药物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优处方为包衣增重10%,EC与CA比例1:10,EC型号100cp,其体外释药特征与对照基本一致。结论通过EC和CA混合包衣,可实现药物控释,有效地降低包衣增重,缩短包衣时长。  相似文献   

9.
研究绞股蓝皂苷微丸的制备工艺。以挤出频率、滚圆频率、滚圆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微丸的圆整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法研究制备微丸的最优工艺条件。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空白微丸;采用流化床法制备绞股蓝皂苷微丸。并对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体外释放度进行测定;用红外光谱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制备微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挤出频率30 Hz、滚圆频率50 Hz、滚圆时间4 min。采用流化床底喷上药包衣法制备的绞股蓝皂苷微丸体外释放度为95.98%,符合药典规定;脆碎度为0.90%;圆整度为0.80,表面较为光滑;堆密度较好、大小均匀;休止角为38.70°,流动性较好。电镜、红外、X-衍射等表征结果表明微丸圆整,绞股蓝皂苷分布均匀。利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绞股蓝皂苷微丸,该工艺简便易行,可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制备硫酸沙丁胺醇脉冲缓释片的方法。方法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片心,干压包衣技术制备脉冲缓释片。正交试验优选处方,对最优处方进行体外释放度验证。结果脉冲缓释片迟滞时间为2 ̄3h,迟滞后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硫酸沙丁胺醇脉冲缓释片处方设计和工艺方法可行,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大鼠肠囊外翻法探讨了<3 kDa核桃蛋白肽模拟胃肠消化产物的吸收特性,以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率)和活性肽吸收率为指标筛选核桃肽在肠道吸收的最优条件,并应用模拟分子对接技术和Nano-HPLC-MS/MS技术对吸收肽组分进行筛选和鉴定,得到能够以完整形式被吸收并发挥抗氧化活性的新型核桃源肽。结果表明:当核桃肽消化产物吸收浓度为6 mg/mL,吸收时间为2 h时,其抗氧化活性最高且在小肠吸收率最高:进一步通过Nano-HPLC-MS/MS鉴定结果表明0.5~1 kDa活性肽数量最多,其中位于C端/N端氨基酸主要集中在Pro、Thr、Leu,鉴定出33条活性肽能够以完整形式被吸收,穿过肠道屏障;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与DPP-Ⅳ相结合,获得三条结合能最低的活性肽NLRFPL、NPDDEFRPQ、KGHLFPN,其结合能分别为-8.8、-8.6、-8.6 kal/mol,其中KGHLFPN抗氧化能力最强。综上,<3 kDa核桃肽模拟胃肠道消化能够释放抗氧化活性更高且能够被小肠吸收的...  相似文献   

12.
以低温榨油后的核桃饼粕为原料提取核桃蛋白,采用复合酶水解法制备得到具有降血压活性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在优选复合蛋白酶种类的基础上,以ACE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复合酶酶解参数的优化。结果表明,核桃粕制备ACE抑制肽的最优条件为:复合酶添加质量比1∶2(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底物浓度4%、酶解温度45℃、pH 8.0、酶添加量8 000 U/g、酶解时间60 min。该条件下制备获得的降血压肽的ACE抑制活性为(63.42±0.70)%,IC50值为(0.838±0.015)mg/mL,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主要为0~2 k Da,具有良好的常温贮藏性和消化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制备硫酸沙丁胺醇脉冲缓释片的方法。方法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片心,干压包衣技术制备脉冲缓释片。正交试验优选处方,对最优处方进行体外释放度验证。结果脉冲缓释片迟滞时间为2~3h,迟滞后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硫酸沙丁胺醇脉冲缓释片处方设计和工艺方法可行,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高效利用核桃粕,本研究以核桃粕为原料,采用黑曲霉固态发酵制备活性肽.考察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培养基含水比例对多肽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5.5%,发酵温度33.50℃,培养基含水比例1.00mL/g,发酵时间84h.经验证实验可知,在最优发酵条件下核桃活性肽得率可达35.68%,比优化前提高了26.7%.该活性肽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0.15、1.75、2.4mg/mL.由此得出核桃粕是一种良好的活性肽生产原料,且该活性肽是理想的天然抗氧化产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关节腔注射用盐酸青藤碱缓释微球温敏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征。方法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凝胶基质,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处方进行优化,冷溶法制备盐酸青藤碱缓释微球温敏凝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盐酸青藤碱的含量,透析法研究盐酸青藤碱缓缓释微球温敏凝胶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最佳处方为20.43%P-407,1.71%P-188,0.6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所制缓释微球温敏凝胶胶凝温度为(34.61±0.02)℃。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缓释微球温敏凝胶48 h累积释放率为(20.23±0.12)%,约1个月释放完全,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盐酸青藤碱缓释微球温敏凝胶处方优化,所制温敏凝胶具有温敏特性和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核桃清蛋白为原料,用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制备抗氧化肽,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分析确定制备核桃清蛋白抗氧化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9.5,温度45℃,底物浓度4%,加酶量8 000 U/g,酶解时间2.5 h。对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抗氧化肽进行活性研究,测定其Fe~(2+)螯合能力及对羟基自由基、DPPH·、ABTS~+·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核桃清蛋白抗氧化肽对几种自由基均有显著的清除作用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是一种活性的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优质的核桃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的制备原料及优化其制备工艺,采用连续提取法从脱脂核桃粕中依次分离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1和谷蛋白-2 5种组分蛋白,测定5种组分蛋白的占比及ACE抑制率,以ACE抑制率最大的组分蛋白作为原料采用酶解法制备ACE抑制肽,在筛选出最适酶解用酶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制备核桃蛋白ACE抑制肽的工艺。结果表明:5种组分蛋白中谷蛋白-1占比仅次于谷蛋白-2,且其ACE抑制率最高,以核桃谷蛋白-1为原料,在筛选出胃蛋白酶作为酶解用酶基础上,经工艺优化得到最优的酶解法制备核桃谷蛋白-1 ACE抑制肽的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6℃、酶解时间6 h、酶用量4.2%(以底物质量计)、酶解pH 1.6,在该条件下所得核桃谷蛋白-1酶解液的ACE抑制率为(50.08±2.34)%。因此,核桃谷蛋白-1经胃蛋白酶酶解可生产ACE抑制活性较高的核桃多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胃肠道对抗氧化活性肽的分解并使其具有肠道缓释效果,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用锐孔法制备水牛乳活性肽微胶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壳聚糖溶液浓度以及Ca~(2+)浓度的工艺条件,并对制备的微胶囊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体外释放检测。结果表明:制备载水牛乳活性肽微胶囊的优化工艺为:海藻酸钠、壳聚糖和CaCl_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1.28%、1.51%和2.20%(w/v),在此工艺条件下,活性肽的包埋率可达95.20%。通过扫描电镜发现,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壁材载肽结构完整紧实。体外缓释实验表明,样品在人工胃液(pH=2.0)中释放量为7.98%,在人工肠液(pH=6.8)中作用12 h后的相对累计释放量为89.41%,样品表现出耐酸和良好的模拟肠道环境缓释效果,制备的水牛乳活性肽微胶囊能够较好的保护目标肽、提高稳定性、耐酸和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寻求核桃多肽的最佳制备方法,以酶法水解核桃蛋白为基础,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核桃多肽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38 ℃、pH 6.8、酶添加量4%、底物浓度为2.4%时,核桃多肽的抗氧化活性最佳,此时DPPH清除率可达92.35%。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功能因子的生物利用率,本文采用流延法,分别将壳聚糖(分子量150000g/mol)与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木薯淀粉制备复合薄膜及其包衣片剂,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拉伸仪、模拟消化实验等手段对壳聚糖/淀粉复合薄膜结构性能进行分析。借助壳聚糖上的-NH3+与淀粉的-OH间的氢键作用,可形成壳聚糖/淀粉复合结构,受淀粉结构差异的影响,复合薄膜中壳聚糖/淀粉复合结构的有序性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复合薄膜的机械力学性能、耐酸性及其薄膜包衣片剂的控释性能。其中,复合薄膜CTS/Potato、CTS/Tapioca中壳聚糖/淀粉复合结构的有序性优于复合薄膜CTS/Corn,其耐酸性能良好,在模拟胃液中运转2h,薄膜的损失率分别在18.71%~26.15%、16.14%~19.64%之间。同时,这两种复合薄膜包衣片剂的控释性能亦表现良好,约有60%的模型功能因子可顺利递送至小肠、结肠部位,具有作为药物、活性功能因子小肠、结肠定向释放载体材料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