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验证实验室大豆、玉米和水稻及其制品转基因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方法根据GB 19495.4-2018《转基因产品检测实时荧光定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要求对无转基因标识的样品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结果方法验证满意。40批次样品(大豆、玉米和水稻及其制品)中发现1批次的转基因成分检出,检出率为2.5%。结论市场中绝大部分未标示转基因成分的大豆、玉米和水稻及其制品确实未检出转基因成分,仅有极少数产品含有转基因成分,但未进行有效标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自动微流控膜芯片检测法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方法利用自动微流控膜芯片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测,并采用行业标准SN/T 2424-2010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比对验证。结果该技术具备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能力,验证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与行业标准荧光PCR法一致。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直观,适合测定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膜芯片技术检测肉类及其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验证该技术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利用膜芯片检测肉制品中的动物源性成分,对样品中猪、牦牛、驴及羊源性成分的灵敏度、检出限进行相关实验,并就实际样品的检测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该技术用于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特异性良好,4种动物源性检测的灵敏度为0.1 ng,检出限为0.1%(w:w),适用的样品种类较广,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荧光PCR法一致。结论该技术可作为快速筛选的方法,为肉制品的动物源性成分鉴定和掺假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大豆MON89788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转基因大豆MON89788的标识管理,针对转基因大豆MON89788的品系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转基因大豆MON89788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转基因大豆MON89788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能扩增出127 bp的产物,特异性强,灵敏度达到0.1%,约为40 个单倍体基因组拷贝,检测重复性好,可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因此,建立的转基因大豆MON89788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转基因大豆MON89788大豆及其制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多重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转基因大豆及其加工产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多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转基因大豆及其深加工制品进行筛选检测。通过设计大豆内源基因植物凝集素(Lectin)和常用的外源基因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CaMV35S)、根癌农杆菌胭脂碱合成酶基因终止(nos)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的优化,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性的实验比对分析等开发建立了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以10%Roundup Ready转基因大豆标准品为材料,建立并优化转基因大豆的定量检测体系,对大豆中的转基因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检测特异性强,扩增效率在90%~110%,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0. 98,确定了最低检测限为每20μL反应2. 4个拷贝。结论:由于使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可实现一管多检的实际需要,降低试剂成本,缩短检测时间,为大豆及其深加工产品转基因成分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效方法,为促进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参加转基因检测能力验证计划,对实验室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能力进行有效确认。方法针对能力验证组织方的要求,依据相应国家标准、农业部公告及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对水稻、玉米、玉米酒糟粕、大豆和油菜籽共10份样品进行转基因成分定性检测和品系鉴定。结果所参加5项10份样品的能力验证均获得满意结果。结论转基因成分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受检测方法的选择、DNA提取的效率与质量、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等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根据外源插入序列与大豆内源基因边界序列,用设计软件Primer Explorer Version 3设计并筛选了转基因大豆GTS 40-3-2品系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引物,并进行了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转基因大豆GTS 40-3-2品系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对该方法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特异、稳定、灵敏地检测大豆及其制品中的转基因大豆GTS 40-3-2成分,检测低限达到0.5%。此外,对12份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实时荧光PCR方法的检测性能相当,结果吻合率为100%,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0。  相似文献   

8.
主要农作物转基因成分检测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升实验室主要农作物转基因成分检测能力水平,积累检测工作经验,做好主要农作物监管检测工作的准备。方法 根据组织者提供的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和相关农业农村部公告,对玉米、大豆、水稻、油菜四种主要农作物的20种样品进行了转基因成分检测。结果 20种样品中,CaMV 35S启动子、NOS终止子和相应的内标准基因的能力验证检测均获得满意结果。结论 实验室通过普通PCR和实时荧光PCR的方法均获得一致结果,证明实验室熟练掌握了相关标准和检测方法,具备开展主要农作物转基因成分检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选用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P-35S)和根癌农杆菌胭脂碱合成酶基因终止子(T-NOS)为靶标基因,运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对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进行快速筛选检测。实验通过样品核酸提取与质控,多重引物及荧光探针的设计与筛选,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的对比优化,摸索出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的最佳反应体系。同时通过特异性、重复性、灵敏性和适用性实验验证,确保了该方法在同时检测2个靶标基因时,无荧光信号的相互干扰,不会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结果表明,方法特异性高,可同时筛查两个靶标基因,扩增效率在90%~110%之间,标准曲线决定系数R2>0.98,确定了最低检测限为2拷贝/μL。开发和建立的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可以实现一管多检的实际需要,降低试剂成本,缩短检测时间,为大豆及其深加工产品转基因成分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效方法,为促进食品进出口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参加FAPAS烘焙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定性检测能力验证的结果。方法根据FAPAS组织方提供的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国家标准GB/T19495.3-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提取纯化方法(部分步骤改进)和行业标准SN/T1204-2016《植物及其加工产品中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PCR定性检验方法》对一份烘焙食品测试样品进行转基因成分定性检测。结果该样品检出pCaMV35S、tNOS、GTS40-3-2和MON863品系(基因),未检出Bt11、Bt176、GA21、MIR604、MON810、MON88017、MON89034、MON89788、NK603和TC1507品系。结论本实验重点对核酸提取方法进行改进并严格质控,满足了烘焙食品这类加工样品转基因定性检测要求,获得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转基因农作物、微生物等的基因检测中。为了提高相关检测机构的转基因产品检测效率,加快进出口食品农产品的通关速度,本文首次使用碟式芯片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在65 ℃恒温条件下,对样品中的P-CaMV35S、T-NOS、NPTⅡ、BAR、PAT、Cry1Ac、EPSPS I、EPSPS II、FMV35S和GM-HRA等转基因靶标进行同步检测,检出限可达到0.5%(m/m),实现一次上样即可完成样品的转基因成分筛查。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良好、检测时间较短,可实时读取扩增结果。对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实时荧光PCR方法的完全一致。本文开发的转基因检测微流控恒温扩增碟式芯片,可用于常见农产品(大豆、玉米、大米和棉花等)的转基因成分筛查,为转基因产品的定性检测提供了新的快速、灵敏、高通量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大国,由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的大豆油成为进入消费者生活的食用油,判定食用的大豆油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是国家监管部门和公众消费者密切关心、关注的问题。大豆油在制备精炼过程中破坏了大豆的DNA,造成检验时DNA富集难度增加,严重影响了大豆油转基因成分检测的准确度。到目前为止,国家已经颁布的标准中没有涉及转基因大豆油的检测标准。本研究利用高灵敏度、精确度的数字PCR技术,并通过优化大豆毛油DNA提取方法和PCR反应体系,对大豆毛油样品进行外源转基因成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大豆毛油外源转基因成分被成功检测到。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大豆毛油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准确可靠,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了食品中大豆转基因成分的定量检测方法。通过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内源参照基因lectin和转基因靶基因CP4EPSPS,建立两种基因的拷贝数-CT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样品中的转基因含量,并且通过熔解曲线分析扩增反应特异性。结果表明,lectin和CP4EPSPS基因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好,R2值分别为0.9984和0.9953,方法的回收率为95%~110%,检测限为0.01%。本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特异、高通量等优点,可以作为食品中大豆转基因成分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Bt11转基因玉米品系具有抗草铵膦除草剂,鳞翅目昆虫抗性的耐除草剂抗虫玉米,MIR162和Mon89034是鳞翅目昆虫抗性的单抗虫玉米,均是国内外出入境监管主要关注的转基因玉米品系。本研究通过靶标基因筛选,转基因阳性样品采集,核酸样本制备,多重引物和荧光探针组合筛选,反应体系优化以及方法学验证等过程开发建立了四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的使用可实现一个反应管中同时检测MIR162、Bt11、Mon89034三个玉米品系的特异性基因序列和一个编码玉米淀粉合成酶异构体zSTSII-2 (zSSIIb) 玉米内源基因。通过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特异性S曲线与对应的阈值大小分析可判定样品中是否含有这三个转基因玉米品系及其转化体成分。经方法学特异性检测,结果与转基因检测金标准的单实时荧光PCR结果一致;经平行样和灵敏度测试,最低检测限为18个拷贝;经标准曲线扩增分析,四个基因的扩增效率均在90%~110%范围内,扩增效果良好。该方法从DNA提取到报告结果不足3小时,可缩短检测时限,节约试剂耗材成本,操作简单易行,满足高通量特征,可为市场流通产品品系和转基因成分的实时监管和快速鉴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重实时荧光 PCR技术的高通量特征,对转基因玉米MIR604、GA21、DAS-40278-9和98140的特异性靶标序列设计TaqMan-MGB荧光探针,通过退火温度和引物探针浓度梯度优化建立了四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经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性等方法学验证确认了方法的可靠性。MIR604、GA21、DAS-40278-9、98140四个特异性基因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3.263x+36.632,y=-3.422x+36.384,y=-3.294x+38.978和y=-3.278x+37.514;Ct值变化范围分别在23.556~37.524,22.893~37.412,25.304~39.110和24.501~37.618之间;标准偏差分别在0.078~0.476,0.085~0.463,0.120~0.487和0.148~0.353之间;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7,0.996,0.995和0.993;检出限可达10个拷贝,扩增效率满足欧盟等国际要求。该方法一管多检,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适用于大批次样本的高效分析检测,为转基因产品合规使用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测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的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牛特异性线粒体DNA片段,设计合成两对引物,以生、熟牛肉及超市牛肉加工品为材料,建立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用该法与国标法同时对市售的25份肉制品同时进行检测,通过对其他种类的肉源DNA进行扩增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对含有不同比例牛肉成分的DNA样本进行检测确定检出限。结果该方法可成功检测出肉制品中的牛源性成分。在25份肉制品检测中,与国标法检测结果一致。该法的特异性为100%,灵敏度检测线为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牛源性肉制品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快速简便,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用于市售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的鉴定。  相似文献   

17.
以大豆内源基因 (Lectin)、筛选基因 3 5S启动子 (Cauliflowermosaicvirus 3 5S ,CaMV3 5S)、Nos终止子 (Nopalinesynthase,Nos)和外源基因 (5 enolpyruvylshikimate 3 phosphatesynthase ,Ep sps)为检测对象 ,通过对PCR扩增体系中各引物终浓度及PCR扩增过程中退火温度的探讨 ,研究了不同引物终浓度配比及退火温度对转基因大豆多重PCR检测的影响 ,建立了大豆加工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多重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 ,当各组引物的终浓度分别为 1 0、2 0、2 0、3 0 μmol/L即引物终浓度配比为 1∶2∶2∶3 ,退火温度为 5 5 4℃时 ,所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大豆中的转基因成分 ,具有特异性好 ,简便 ,快速 ,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