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白木香半成熟叶和老叶为试材,比较其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并以筛选出的半成熟叶为原料,经同种工艺而不同的干燥参数制成叶茶A(120℃初烘1 h、100℃焙火2 h)、叶茶B(135℃初烘1.5 h、110℃焙火2.5 h)和叶茶C(145℃初烘1.5 h、115℃焙火2.5 h),然后通过感官评审和芒果苷、总黄酮、总酚、水浸出物、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评估叶茶的品质。结果表明,白木香半成熟叶的芒果苷含量和总酚含量显著高于老叶,且重金属镉和铅的含量显著低于老叶,因而选择半成熟叶作为叶茶原料。叶茶A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叶茶,而水浸出物含量和芒果苷含量与叶茶B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叶茶C。叶茶A、B和C中均含检测的16种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其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分别为65.81、63.29和61.29,叶茶A的氨基酸营养价值更高。感官评审发现叶茶A茶汤黄绿明亮,香气最佳。综上,叶茶A在3种叶茶中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
摘叶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霞珠和品丽珠为试材,研究摘叶处理对赤霞珠和品丽珠葡萄果实酚类物质(总花色苷、总酚、单宁及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晋中南地区酿酒葡萄及葡萄酒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摘叶能促进葡萄果实酚类物质的积累,其中赤霞珠在转色初期摘除4片叶效果最好,能显著提高采收期成熟度、总花色苷(增加了23.92%)、总酚(增加了22.00%)及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增加了83.02%)(P<0.05);而品丽珠在转色末期摘除6片叶效果最佳,能显著提升采收期成熟度、总花色苷(增加了12.79%)、总酚(增加了26.17%)、单宁(增加了128.80%)及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增加了140.82%)(P<0.05)。  相似文献   

3.
嘉宝果起泡酒酚类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带水果嘉宝果为原料酿造起泡酒,以欧亚种葡萄赤霞珠和山葡萄北冰红作为对照。比较嘉宝果起泡酒与葡萄起泡酒之间酚类物质的差异,旨在评价嘉宝果起泡酒的质量,为嘉宝果酒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嘉宝果起泡酒中总酚、总类黄酮、总黄烷-3-醇含量分别为2 018.97 mg/L、1 002.09 mg/L、53.85 mg/L,均明显高于两个对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到17种单体酚,其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桑色素等类黄酮单体和没食子酸、水杨酸和绿原酸等非类黄酮单体含量高于对照,差异性极显著。说明嘉宝果起泡酒相比于欧亚种葡萄和山葡萄起泡酒,酚类物质(尤其是类黄酮)含量更高,抗氧化活性更强。感官分析结果表明,嘉宝果所酿起泡酒在香气和口感上优于两种对照葡萄起泡酒。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红葡萄酒中不同聚合度的酚类物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差异性,找出影响涩感的关键成分,为葡萄酒酿造工艺的改良及葡萄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品种的红葡萄酒为材料,利用C18固相萃取柱将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分离为单体酚、低聚物、高聚物三部分,测定其总酚、总黄烷醇含量,采用SDS-PAGE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不同酚类物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测得红葡萄酒的总酚和总黄烷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红葡萄酒中不同组分的总酚和总黄烷醇含量表现为:单体酚低聚物高聚物。SDS-PAGE及荧光光谱实验的结果显示高聚物对蛋白质的影响较强,单体酚与低聚物则因酒而异。葡萄酒中不同聚合度的成分对涩感的影响不同。因此,在葡萄品种选择和葡萄酒酿造工艺改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目标而进行酚类物质的控制,特别是高聚物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果穗日光暴露对葡萄酒酚类物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台产区蛇龙珠和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转色期对果穗区域进行摘叶处理,分析了摘叶对葡萄果实成熟度指标、葡萄酒酚类物质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摘叶处理后,葡萄果穗和单果质量无显著变化,葡萄果实总酸含量显著降低。摘叶处理显著提高蛇龙珠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对赤霞珠葡萄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葡萄酒中总酚、丹宁、色素、黄酮和黄酮醇等的含量,提高单体酚-没食子酸、咖啡酸、芦丁和槲皮素等的含量,使葡萄酒香气更复杂、浓郁,结构感更强,更协调。烟台产区转色期摘叶处理可显著提高葡萄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选用陕西地区的鲜食葡萄品种户太八号、夏黑和酿酒品种爱格丽、嘉年华、玫瑰香为原料,酿制小容器起泡葡萄酒,并对不同品种葡萄酿造的起泡葡萄酒进行酚类物质、香气物质及感官指标进行定量描述分析(QDA)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葡萄果实及起泡葡萄酒总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鲜食葡萄品种的总酚含量高于酿酒葡萄品种,夏黑葡萄果实中的总酚含量最高,为(97.95±2.93) mg/g,5种起泡葡萄酒的基本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中酿酒品种中嘉年华及鲜食品种里户太八号起泡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含量较高;5种起泡葡萄酒共检测出香气物质50种,其中玫瑰香起泡葡萄酒香气物质种类最多(33种);QDA分析结果表明,爱格丽及夏黑起泡葡萄酒感官品质较佳,分别得分75.99分和81.80分。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0):146-150
以源于我国4个地区(宁夏玉泉营、山西乡宁、河北昌黎和沙城地区)赤霞珠和梅鹿辄葡萄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光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及花色苷单体酚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宁夏玉泉营地区赤霞珠和梅鹿辄果实中的总酚、总类黄酮、总黄烷醇和总花色苷均最高,抗氧化能力也最强,河北沙城次之,其他2个地区互有高低;在2个品种中分别检测出22和23种花色苷单体酚物质,其中包括5种基本花色苷和18种花色苷衍生物;生态条件对赤霞珠和梅鹿辄果实花色苷组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衍生物上,对其含量的影响与品种特性有关。产区生态条件对葡萄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花色苷单体酚的组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5种海棠叶制成的茶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PPH·,ABTS+·清除力测定以及总还原力测定等方法对其抗氧化成分及能力进行差异性分析,并按照《GB/T23776-2009茶叶感官评审方法》对海棠叶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五种海棠叶茶总酚含量变化范围为(69.32±2.16)~(89.54±1.14)mg/g,雪球海棠最高,钻石海棠最低。5种海棠叶茶检测出酚类物质有没食子酸、原花青素B2、根皮苷、绿原酸、芦丁、栎素、矢车菊素半乳糖苷,其中根皮苷含量最高。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王族海棠,湖北海棠,雪球海棠在DPPH·,ABTS+·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力上均明显高于草莓果冻与钻石海棠。茶叶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与传统湖北海棠叶茶比较,王族海棠、雪球海棠叶茶色泽均匀,香气浓耐闻,口感醇香,具有茶涩味,整体品质佳。结果表明,王族海棠、雪球海棠叶茶抗氧化能力强,茶叶品质佳,开发成新型茶叶潜力大。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两种湖南刺葡萄品种(米葡萄和甜葡萄)为原料酿造的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分析在其酿造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刺葡萄干红葡萄酒样品中共检测到六大类酚类物质共33种,其中包括7种黄酮醇类物质、5种黄烷-3-醇类物质、3种羟基苯甲酸类物质、3种羟基肉桂酸类物质、7种非酰化花色苷类物质、8种酰化花色苷类物质。在整个酿造过程中,两种刺葡萄酚类物质的变化基本一致,苹乳发酵结束后酚类物质均明显上升。其中米葡萄酒的黄酮醇、黄烷醇含量高于甜葡萄酒,而甜葡萄酒的其他四种酚类物质含量比米葡萄酒高。  相似文献   

10.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通过高效液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单干单臂、单干双臂和单干双层双臂3 种整形方式对葡萄果皮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影响,并采用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筛选不同整形方式间单体非花色苷酚的差异组分。结果表明:与单干单臂和单干双层双臂整形相比,单干双臂整形可以提高葡萄果皮中的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柰酚-3-O-半乳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类黄酮醇物质的含量;单干单臂和单干双臂整形葡萄果皮中杨梅酮-3-O-葡萄糖苷、异鼠李亭-3-O-葡萄糖苷、丁香亭-3-O-葡萄糖苷类黄酮醇类物质和表没食子酸儿茶素、儿茶素类黄烷醇类物质及原儿茶酸类、香草酸酚酸类物质的含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单干双层双臂整形,而单干双层双臂整形葡萄果皮中仅原花色素C1的含量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单体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受年份的影响较大,且单干单臂和单干双臂整形对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影响模式类似,而两者与单干双层双臂整形区别较大。PLS-DA结果表明,不同整形方式的葡萄果皮中单体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组分差异较大。槲皮素-3-O-葡萄糖苷、杨梅酮-3-O-葡萄糖苷等黄酮醇类物质是3 类整形方式所处理的葡萄果皮的主要差异组分,且对单干双臂整形处理组的贡献值较大,单干双臂整形的葡萄果皮中含有较高的黄酮醇类物质含量。综上,单干双臂整形方式有助于葡萄果皮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积累,可被应用于陕西关中地区酿酒葡萄的栽培生产中。  相似文献   

11.
葡萄酒中多酚、单宁等功能性成分主要来源于葡萄果皮中,为提高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含量,改善葡萄酒的口感,试验以陕西泾阳赤霞珠葡萄浆果为原料,分别在-20℃和-35℃两种不同温度下进行冷冻处理葡萄浆果并进行小容器酿酒试验,研究了葡萄原料经冷冻处理后葡萄酒中理化指标的差异变化,以及冷冻处理对葡萄酒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原料经-20℃和-35℃两种不同温度冷冻处理后,葡萄酒中单宁和总酚物质的含量显著增高,且-20℃冷冻处理后含量最高,其中单宁含量为29.54mg/L,总酚含量为129.71mg/L;葡萄原料经-20℃冷冻处理后,葡萄酒的外观、口感和总体评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检测26种红色酿酒葡萄浆果中总酚、总黄酮、花色苷、白藜芦醇和黄酮醇含量。以DPPH自由基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分析其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根据酚类物质含量,采用系统聚类法对26种酿酒葡萄进行分类。结果表明:26种酿酒葡萄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有明显的差异;各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对26个酿酒葡萄品种聚类分析,筛选出4个抗氧化物质含量丰富的酿酒品种——巴柯、宝石解百纳、蛇龙珠和黑塞比尔。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省怀化市刺葡萄品系中的甜葡萄(Vitis davidii Foex. cv. Tianputao)品种为试材,设置3 个产量水平,分别为1 300 kg/667 m2(L1)、1 900 kg/667 m2(L2)、2 500 kg/667 m2(L3),分别测定各产量水平下葡萄的总酸、还原糖、单体花色苷和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等主要品质指标,并对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年的甜葡萄总酸含量随产量增大而增加,还原糖含量则随产量增大而降低;2014年花色苷总量表现为L1含量最高,2015年则为L2含量较高,其中基本花色苷总量均表现为L3处理的葡萄含量最低;从两年的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总量和黄酮醇类物质含量看,L2葡萄含量最高,其次是L1,L3的葡萄含量最低。结论:主成分分析可看出两年间3 种产量下的甜葡萄分布趋势一致且品质具有差异性,结合两年酚类物质含量看,1 900 kg/667 m2产量下的甜葡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3):163-168
以源于黄土高原地区的蛇龙珠和霞多丽葡萄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光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对其理化指标、多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及非花色苷单体酚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红色品种蛇龙珠果实中的总酚、总类黄酮、总黄烷醇和总花色苷均不同程度地高于白色品种霞多丽,尤其是总黄烷醇含量前者是后者的2.7倍;蛇龙珠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也高于霞多丽品种,在DPPH法和CUPRAC法的测定中,蛇龙珠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分别是霞多丽的1.8和2.7倍;在2个品种中分别检测出25和12种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其中包括6种黄烷醇、13种黄酮醇、5种羟基苯甲酸和1种羟基肉桂酸物质,它们的组成和含量均有所不同,尤其是儿茶素含量前者是后者的2倍。品种因素对葡萄果实中酚类物质尤其是非花色苷单体酚物质的组成和含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选用多种方法对葡萄果实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时,测定结果在不同方法间存在协同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LC-MS结合标准品对贵州麻江栽培的杰兔、园蓝、奥尼尔、夏普兰、海岸、蓝雨6个品种蓝莓成熟果实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利用HPLC定量分析其15种单体花色苷、3种酚酸、3种类黄酮物质含量,利用分光光度计分析其总酚、总花青素、DPPH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6个品种蓝莓成熟果实总花青素、总酚、21种单体酚类物质含量、DPPH抗氧化能力、果实直径和质量差异较大,其中园蓝的总酚、总花青素、10种花色苷和绿原酸含量相对最高,园蓝和蓝雨具有较高的总酚、总花色苷含量,但是其果实直径和质量较小,适宜加工或提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以青刺果为研究对象,对比青刺果种子和油粕中的营养成分、酚类物质组成以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种子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油粕。但油粕中的基本营养物质成分含量较高。种子中含有12种游离氨基酸,而油粕中含有13种,经过水解,在种子和油粕中各检出了17种氨基酸。种子和油粕中含有14种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和7种矿物质(主要是钾和钙)。在种子和油粕中总共检测出7种酚类物质(主要物质为水仙苷)。抗氧化活性的结果表明,种子和油粕都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且清除效果与其酚类物质含量呈量效关系。此次研究结果表明,青刺果种子和油粕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及酚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为青刺果在食品和保健品行业的综合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6):104-108
研究黑杞一号制干前后酚类物质的变化。对黑杞一号鲜果和干果的总酚、总单宁、总花色苷、单体花色苷和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进行测定分析。与黑杞一号鲜果相较,干果的总酚含量高2.10 mg/g、总花色苷含量低5.30 mg/g、总单宁含量高0.66 mg/g。黑杞一号鲜果中检测出8种单体花色苷,干果中检测出4种单体花色苷。两者均以甲基花翠素葡萄糖苷及其酰化衍生物含量最高。黑杞一号鲜果的单体花色苷总量比干果高6 119.33μg/g。黑杞一号鲜果和干果中均检测出29种非花色苷单体酚。与干果相较,黑杞一号鲜果中非花色苷单体酚总量低0.54μg/g。干燥有利于黑杞一号总酚和总单宁的积累,同时降低了果实中总花色苷的含量,以期为黑杞一号的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秋福’红树莓叶片为原料,以红树莓叶茶的可溶性糖、总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确定红树莓叶茶的最佳制作工艺;并对红树莓叶片、叶茶和市售绿茶3 种实验原料的活性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比较;最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比较3 种实验原料香气物质的区别。结果表明:摊晒时间1 h、蒸汽杀青(杀青时间45 min、杀青温度100 ℃、摊放密度5 g/dm2)、揉捻时间25 min、热风干燥(温度50 ℃、时间12 h、摊放密度5 g/dm2)为红树莓叶茶最佳制作工艺。红树莓叶片、叶茶及市售绿茶均含有一定量的多酚、黄酮和原花青素类活性物质,并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市售绿茶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强,且3 种实验原料对3 种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能力;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别从红树莓叶片、叶茶和市售绿茶中鉴定出8、14、18 种香气物质,红树莓叶片和叶茶除2-庚醇外无相同香气物质,前者以2-庚醇和桃金娘烯醛为主要香气物质,后者以己醛、2-正戊基呋喃为主要香气物质,且含有丁醛、2-乙基呋喃等独特的香气物质,市售绿茶香气物质种类较多,主要以醇类、酯类为主。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树莓叶资源提供理论参考,也能为红树莓叶茶进入市场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枇杷叶新芽伸长生长过程中主要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对制茶适性的影响。以春、夏新发枇杷叶为材料,在伸长生长过程定期进行主要成分测定,并对以不同长度夏梢新叶的加工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伸长生长过程中,枇杷夏梢和春梢新叶的黄酮、总酚和三萜酸的含量都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可溶性总糖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其中夏梢枇杷新叶主要成分含量总体高于春梢。不同长度夏梢新叶加工的叶茶中,其黄酮、总酚、三萜酸、酚类单体成分和抗氧化性能及水浸出物中VC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随叶长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可溶性总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果表明,枇杷新叶可用于叶茶的加工利用,以长度2~13 cm之间叶片所制叶茶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20.
以河北省昌黎县华夏长城葡萄园的赤霞珠葡萄所酿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设计4种不同的试验处理,测定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灭活酵母对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第5天添加灭活酵母3 g/L(处理1)的葡萄酒中总酚、总花色苷和总单宁的含量最高;单体酚含量测定时,第25天添加灭活酵母3 g/L(处理3)的葡萄酒中咖啡酸、绿原酸、芦丁、(+)-儿茶素、鞣花酸和没食子酸含量最高;不同处理下样品的总还原能力、DPPH·清除率和ABTS~+·清除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灭活酵母能提高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增强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