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提高枇杷花多酚的稳定性,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和ι-卡拉胶为壁材,通过热处理制备枇杷花多酚纳米颗粒。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并对最佳工艺制得的纳米颗粒进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枇杷花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多酚含量和DPPH·清除活性均高于其它有机溶剂萃取物,可将其作为芯材。最佳制备工艺为:PBS pH=6.6,ι-卡拉胶与BSA质量比4 ∶ 15,BSA与芯材质量比15 ∶ 1,BSA质量浓度1 mg/mL,热处理温度80 ℃,在此条件下对多酚包埋率为(82.12±0.48)%。制得的多酚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126.0±5.38)nm,多分散性指数(PDI)为0.43±0.02,Zeta电位为(-31.1±0.42)mV,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颗粒呈球形。经包埋处理的枇杷花多酚能更好地保持DPPH·清除活性,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段乳化结合超声薄膜法制备氧化性更强、更稳定的叶黄素–花青素脂质体。结果表明:叶黄素的乳化最佳HLB值为10.9,选用的复合表面活性剂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和辛奎酸甘油酯为42∶58。叶黄素与花青素在60℃,p H 9,膜材用量为7.9%的条件下,超声乳化47 min,包封率可达38%;体外抗氧化实验(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OH·清除实验)表明叶黄素和花青素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乙醇为溶剂,制备茶多酚/直链淀粉复合物,研究反应参数(反应时间、茶多酚添加量、乙醇体积分数和反应温度)对茶多酚包埋效果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直链淀粉的包埋效果,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茶多酚/直链淀粉复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 h、直链淀粉/茶多酚配比10︰3、乙醇体积分数40%、反应温度40℃。在该工艺条件下,茶多酚/直链淀粉复合物为V型淀粉微晶结构,茶多酚的包埋率达38.14%,结晶度为41.61%; FT-IR分析表明茶多酚/直链淀粉复合物键的相关特征;茶多酚/直链淀粉复合物为圆饼状。  相似文献   

4.
以叶黄素油为芯材,酪蛋白酸钠、乳清粉和蔗糖为壁材,通过均质、乳化、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叶黄素微胶囊。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蔗糖占壁材比例、芯壁比、进风温度因素对包埋率的影响,确定单因素的最优范围。并且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RSM)分析来优化工艺条件。以蔗糖占壁材比例、芯壁比、进风温度为因素,以包埋率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回归实验分析,在喷雾干燥工艺中,影响微胶囊产率的的因素相关显著性为芯壁比>蔗糖占壁材含量>进风温度。并且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蔗糖占总壁材质量为26%,芯壁比为1∶4.47,进风温度160℃,均质压力为60MPa,进料速度5mL/min,理论最佳包埋率96.18%,验证此条件下得到实际包埋率为95.83%。确定了最佳配方后,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焦岩  李大婧  刘春泉  肖亚冬 《食品科学》2017,38(18):259-265
以叶黄素晶体为原料,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叶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得到了叶黄素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叶黄素用量0.51 mg/m L、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4∶1)用量5.0%、pH 7.4、温度62.9℃。此条件下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包封率为(91.20±0.56)%,平均粒径为(226.8±10.62)nm;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所制备的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呈球形纳米结构,叶黄素在纳米脂质体内部均匀分布;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1-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研究结果表明,叶黄素及其纳米脂质体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可有效提高叶黄素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黑木耳多糖—大豆蛋白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及其功能特性。利用Maillard反应原理制备黑木耳多糖—大豆蛋白复合物,采用Box-Behnken模型对黑木耳多糖—大豆蛋白复合物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比较分析黑木耳多糖—大豆蛋白复合物与普通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复合物最佳制备条件为p H 9.21、温度92.88℃、糖与蛋白质量比4.18∶1、料液比40∶1(m∶V),该条件下氨基酸结合率为21.94%。黑木耳多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较普通大豆蛋白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明显提高,分别提高了18.46%,10.33%;溶解度特性、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说明黑木耳多糖—大豆蛋白复合物具有更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醇溶蛋白为纳米载体,通过反溶剂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负载叶黄素纳米粒(Zein-Lutein),并对其结构表征进行解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玉米醇溶蛋白负载叶黄素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得到了玉米醇溶蛋白负载叶黄素纳米粒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玉米醇溶蛋白与叶黄素质量比20:1,水合时间150 min,水合温度50℃,该条件下对叶黄素的包封率为81.00%。所制备的Zein-Lutein纳米粒经Nano分析仪测得平均粒径为398.3 nm;透射电镜(TEM)显示叶黄素被玉米醇溶蛋白包埋后,Zein-Lutein纳米体系形态和分布发生了改变;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实玉米醇溶蛋白能够负载叶黄素形成纳米结构。  相似文献   

8.
该文研究了小麦面筋蛋白与麦芽糖在控制条件下通过Maillard反应生成复合物的乳化性,并研究了复合物分散性的变化和热特性(DSC)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麦芽糖发生Maillard反应明显改善了小麦面筋蛋白的乳化活性(Emulsion Activity Index,EAI),通过正交试验得到Maillard反应改善小麦面筋蛋白乳化性的最佳条件为:pH=8、小麦面筋蛋白/麦芽糖比为3∶1、小麦面筋蛋白浓度为10%、反应时间为3 d,Maillard反应产物的EAI值为35.14 m2/g。麦芽糖–小麦面筋蛋白复合物的分散性和热稳定性大大提高,复合物的等电点为pH 8.0左右,变性温度98.1℃。  相似文献   

9.
研究米糠多糖铁脂质体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通过正交设计优化最佳工艺。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米糠多糖铁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优化设计研究大豆卵磷脂/胆固醇质量比(质量比)、米糠多糖铁/大豆卵磷脂质量比(药脂比)和超声时间对包封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质量比为4∶1,药脂比为1∶1,超声5 min的条件下,脂质体对米糠多糖铁包封率最高。工艺验证结果显示此工艺条件下的平均包封率为87.473%(RSD值为0.643%,n=3)。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猴头菌素缓释微球,并对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影响微球质量的因素,采用响应面试验法进行优化,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为芯壁比(猴头菌素与PLGA质量比)1∶1.64、PLGA质量分数15%、搅拌速率1 200 r/min。最佳条件制备的猴头菌素微球表面光滑圆整,包封率为99.66%,微球体外384 h累计释放率达84.30%。结论:以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可以制备包封率较高的猴头菌素微球,体外释药实验也表明该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4 g/100 mL海藻糖+4 g/100 mL甘露醇对反复冻融引起的虾蛄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变化的影响,为海产品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对添加保护剂的实验组和未添加保护剂的对照组分别进行0、1、3、5 次冻融处理,通过测定蛋白羰基、总巯基、表面疏水性、内源色氨酸荧光强度、弹性储能模量G′、凝胶强度和持水力、凝胶微观结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等,探究海藻糖和甘露醇的抗冷冻变性作用。结果显示,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蛋白羰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加(P<0.05),总巯基含量和色氨酸荧光强度显著下降(P<0.05),蛋白出现不同程度聚集,凝胶和乳化性能降低。海藻糖和甘露醇的添加有效抑制蛋白的变性程度,减少蛋白结构的变化,显著提高蛋白在热凝胶过程中的G′,改善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特性(凝胶强度、持水力和三维网络结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海藻糖和甘露醇能与蛋白质功能基团结合,使蛋白质分子处于饱和状态从而避免聚集;另外通过束缚水分子,降低“共晶点”温度,减少冰晶体的形成量,隔离和减缓蛋白质聚集,防止蛋白质凝聚变性,从而改善冻藏过程中的虾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2.
研究滑菇肽对青春双歧杆菌的体外益生作用。将滑菇肽添加到青春双歧杆菌液体培养基中,测定发酵和贮存过程中活菌数变化。结果表明,滑菇肽在添加量为0.5 g/L~4.0 g/L时对青春双歧杆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发酵12小时后活菌数最高可达1.78×10~9cfu/mL,为对照组的2.88倍(P<0.05)。滑菇肽能够增强青春双歧杆菌对酸性环境的耐受力,4℃冷藏28天后,活菌数仍维持在80%以上。添加1.0 g/L滑菇肽对青春双歧杆菌的促生长作用优于低聚果糖,发酵12小时后活菌数可达1.18×10~9cfu/mL,为对照组的2.04倍(P<0.05)。滑菇肽能够促进青春双歧杆菌生长,作为双歧因子应用于青春双歧杆菌产品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量子点传感体系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进入人体,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出现急性中毒症状或者慢性累积效应。因此,对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显得迫在眉睫。对量子点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基于量子点的荧光传感体系的构建及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同时对量子点与分子印迹、电化学、适配体、酶联用技术及碳量子点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无溶剂萃取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法,研究中日酱油在模拟蘸料和炒菜条件下挥发性呈香物质的差异,确定出典型呈香物质,为快速区分中日酱油的风味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在模拟蘸料条件(25 ℃)下,检测到日本酱油呈香酯类物质居多,其含量约是中国酱油的2倍;中国酱油呈香吡嗪类物质居多,是日本酱油的1.6倍。在模拟炒菜条件(95 ℃)下,日本酱油呈香物质种类增加35%,中国酱油增加59%,约是日本酱油的1.7倍。日本酱油中醇类、酯类和醛类物质表现突出,乙醇为日本酱油的典型呈香物质,赋予其浓厚醇香;中国酱油中吡嗪类、酯类和酮类物质占比较大,赋予其浓郁酱香,苯乙醇为中国酱油的典型呈香物质,赋予一定的花香和果香。  相似文献   

15.
以市售秦冠苹果为试材,结合柠檬酸保鲜剂处理,研究4 ℃贮藏条件下,普通包装、真空包装、高氧包装及充氮包装对鲜切秦冠苹贮藏品质变化规律的影响,确定最佳包装方式。结果表明:在综合鲜切苹果贮藏期各项指标的前提下,真空包装对鲜切苹果保鲜效果最佳,使鲜切苹果外观品质得以保持,延缓鲜切苹果的褐变进程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速率,同时抑制了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减缓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16.
以西藏开菲尔粒为原料,从中筛选出一株马乳酒样乳杆菌XL10,对其进行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并以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XL10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XL10菌株能够促进小鼠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繁殖。结果表明XL10菌株具有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肠道健康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奶粉中阪崎克罗诺杆菌耐干燥性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间的关系,对实验室保存的35株阪崎克罗诺杆菌进行干燥试验,并采用MLST对所有菌株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经过6 d干燥试验处理,结果显示,35株阪崎克罗诺杆菌中,耐干燥能力较强的IQCC10409(1号)、IQCC10455(6号)和110609-3(31号)菌株失活率分别为63.73 %、56.94 %和44.43 %,其中31号菌株耐干燥能力最强,它们分别属于ST73、ST73和ST23型。MLST分析表明,全部菌株共分成16个不同的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其中,属于ST1型(20号、24号、27号、28号、33号)和ST4型(4号、6号、7号、9号、11号)的菌株较多,分别有5株菌。结果表明阪崎克罗诺杆菌基因多样性程度较高,而耐干燥性较强的菌株主要集中于ST73和ST4型,另外还发现,即使相同ST型的菌株,其耐干燥能力也不定相同。  相似文献   

18.
以冷冻牛骨肉末(骨、肉质量比为3:7)为原料,经热-压浸提、酶解之后进行美拉德反应制成牛肉调味基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淀粉、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瓜尔豆胶和麦芽糊精的添加量对其增稠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淀粉添加量为8%、CMC添加量为0.6%、瓜尔豆胶添加量为0.7%、麦芽糊精添加量为0.3%时,产品状态最佳,黏度值为783.2 MPa·s。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一种将重组酶聚合酶恒温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与乳胶微球试纸条(latex microsphere test strips,LMTS)相结合的方法,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保守区序列(nuc)设计特异性引物,经RPA扩增后用LMTS检测,确定RPA-LMTS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灵敏度结果显示RPA-LMTS检测限为500 fg DNA和1.2×101 CFU/mL纯菌液;特异性结果表明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志贺氏菌、产气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用食物样品评估RPA-LMTS检测效果,结果显示经过增菌3小时后,RPA-LMTS可检测1.2×100 CFU/mL(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20.
绿茶粉添加对黑色冲调粉抗氧化及消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绿茶粉添加对黑色冲调粉抗氧化及消化特性的影响,在黑色冲调粉中加入绿茶粉,比较不同梯度的添加量对黑色冲调粉抗氧化特性和体外消化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绿茶粉添加量的增加,黑色冲调粉表现出抗氧化性增强,淀粉水解率下降的趋势。添加绿茶粉的黑色冲调粉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和总还原力的吸光度分别为97.29 %、12.34 U/g、0.715。绿茶粉添加有助于提高黑色冲调粉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消化特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