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双低菜籽脱皮低温压榨饼为原料,亚临界丁烷为萃取剂,考察了料液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次数和原料粒径对其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亚临界萃取工艺,获得的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8,萃取次数3次,原料粒径60目。在最佳萃取工艺参数条件下,油脂提取率达到95.07%。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初亚临界低温萃取油脂技术工业化装备诞生于中国,30年来已建成90多套科研装置和200多套工业化生产装备,因其具有投资小、生产成本低、规模化等优势,在天然产物脂溶性成分保质提取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简述了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的历史与工业化装备的诞生、所用溶剂及性质、技术优势与食品安全性,综述了亚临界低温萃取工业化生产装备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发展创新,以期为油脂低温加工、实现饼粕高值化利用装备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亚临界萃取大叶紫薇种籽油的最佳工艺及油脂品质进行分析。其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2 min、料液比1∶4 (g/mL)、萃取4次,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达97.2%±0.5%,亚临界萃取与超临界萃取的大叶紫薇种籽油理化特性差异不显著。表明采用亚临界萃取大叶紫薇种籽油是一种适宜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亚临界萃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选择杏仁为原料,研究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料液比和萃取次数对杏仁油出油率的影响,并对提取的油脂的成分进行GC-MS。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时间28 min,萃取温度40℃,料液比1∶5(g/mL),萃取3次,在此条件下,出油率达51.7%±0.6%;GC-MS分析表明,亚临界萃取的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1.3%,其中油酸质量分数68.5%、亚油酸质量分数22.8%。因此,采用亚临界萃取杏仁油是一种萃取高质量杏仁油的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澳洲坚果的出油率,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技术提取其油脂,优化温度、时间、料液比、萃取次数等工艺参数,并分析其主要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萃取澳洲坚果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5 min、料液比1∶5 g/m L、萃取4次,该条件下澳洲坚果油得率可达80.7%。所制备的油脂品质好,可省去大部分精炼工序;脂肪酸组成以油酸(58.99%)和棕榈油酸(17.59%)为主,并含少量的棕榈酸(9.29%)和硬脂酸(4.15%)。上述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提取澳洲坚果油脂具有操作温度低、产品质量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富含脂类活性物质的冻干冰岛刺参内脏为原料,建立亚临界萃取冰岛刺参油脂新工艺。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的最佳萃取工艺为料液比(m冰岛刺参∶V萃取液)1∶3(g/mL)、萃取压强0.4 MPa、萃取次数5次、萃取时间56.18min、萃取温度48.55℃,油脂萃取率为23.38%。通过对比不同方法萃取的油脂理化指标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图,亚临界法萃取的油脂理化指标均优于其他方法,油脂中EPA含量达40.7%,说明亚临界法萃取冰岛刺参油脂的工艺效率高,油脂品质更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罗汉果渣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方法和亚临界萃取方法萃取罗汉果渣油脂,对所得油脂品质进行分析对比,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和亚临界萃取所得罗汉果渣油脂品质正常,且都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角鲨烯、植物甾醇等主要有效成分,营养价值丰富。超临界CO_2萃取和亚临界萃取2种萃取方法对罗汉果渣油脂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都存在影响,超临界CO_2萃取所得罗汉果渣油脂所含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角鲨烯含量较亚临界萃取所得罗汉果渣油脂所含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角鲨烯含量高。  相似文献   

8.
亚临界丁烷萃取棉籽油工艺及产物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亚临界丁烷萃取棉籽油的工艺条件,并对产物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工艺参数。得到亚临界丁烷萃取棉籽油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7℃,萃取4次,每次萃取时间36 min,棉籽仁粉碎过60目筛;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萃取率达到93.1%。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萃取的棉籽油品质好,可以降低精炼成本,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9.
李冰  朱刚  郝琴  于长青 《粮油加工》2014,(11):45-48
以亚临界萃取法为提取方法 ,文冠果籽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选择原料粒度(A)、萃取温度(B)、萃取时间(C)和萃取次数(D)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选文冠果籽中油脂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法提取文冠果籽中油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60目、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30min和萃取次数3次,文冠果籽油提取率为95.4%。为亚临界萃取技术应用于文冠果籽油提取工业提供理论指导及依据。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与油脂》2015,(8):38-41
为了获得高品质的火麻粗蛋白产品,将脱壳/带壳火麻籽进行低温压榨后,采用亚临界萃取工艺来进一步脱除压榨饼中油脂,研究了亚临界萃取温度、料液比、单次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火麻低温压榨饼脱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10(g/m L),每次萃取时间为35 min,萃取次数为3次,萃取温度为32℃的条件下,制得的脱壳/带壳火麻籽粗蛋白粉的油脂含量分别为4.03%和1.43%,蛋白含量分别为75.31%和35.46%,蛋白溶解度分别为86.26%和71.52%。脱壳火麻蛋白的蛋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比带壳火麻蛋白高,胱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和脯氨酸较带壳火麻蛋白略低,其它氨基酸差异不显著;脱壳火麻蛋白中的精氨酸含量高达133.84 mg/g蛋白,高于大豆蛋白和鸡蛋蛋白。研究结果为火麻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浙江红花油茶为原料,采用3种不同的提取工艺,对3种不同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对于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当CO2流量为20 L/h,萃取压力为30~33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3 h时,油脂提取率达到92.09%;对于溶剂萃取工艺,当萃取温度选择60℃,料液比选择1∶5,浸提时间选择120 min时,油脂提取率最高为90.00%;对于低温冷榨工艺,当KOMET冷榨机的喷头口径为5 mm,加热圈预热时间为10 min时,油脂提取率最高为78.62%,且饼粕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吴其飞  史嘉辰  孙俊  陈中伟  徐斌 《食品与机械》2018,34(7):164-168,220
文章首先介绍亚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分析萃取溶剂、萃取温度和压力、萃取时间和次数以及料液比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亚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对比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与其他萃取技术所得油脂的品质,说明油脂有益伴随物在亚临界流体萃取中的迁移情况。最后展望亚临界流体萃取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四种方法提取光皮木瓜籽油及成分分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5,(8):56-61
以光皮木瓜籽为主要原料,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亚临界流体萃取、低温压榨4种不同提取方法对木瓜籽油得率的影响,利用GC–MS分析了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木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与相对含量,并测定亚临界流体萃取的木瓜籽油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木瓜籽油得率有显著性差异,得率大小依次为:超声波辅助提取(环己烷)>微波辅助提取(乙酸乙酯)>亚临界流体萃取>低温压榨。而且亚临界流体萃取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与其它3种方法有较大的差异,亚临界流体萃取的木瓜籽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6.61%,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88.75%,明显高于其它3种方法,且油脂中多酚、黄酮、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4.
以肉豆蔻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肉豆蔻的亚临界萃取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优化。以出油率为考察指标,确定了肉豆蔻的亚临界萃取最佳萃取条件及参数为:原料粉碎度40目,萃取温度50℃,萃取次数5次,萃取时间60 min,肉豆蔻出油率可达36.87%。  相似文献   

15.
核桃饼粕富含多酚化合物,为了提高核桃饼粕的综合利用,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进行核桃饼粕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核桃饼粕多酚提取的适宜工艺为:乙醇浓度50%,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73℃。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平行3次进行验证,核桃饼粕多酚的提取量为6.95%。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低温制取芝麻油的工艺方法;低温萃取既能提取品质优良的芝麻油,又能得到蛋白低变性的芝麻粕,保证了芝麻油充分利用和芝麻蛋白的综合利用;低温萃取方法主要包括:低温压榨、超临界萃取、亚临界萃取及碱提法等。从低温压榨、超临界萃取、亚临界萃取三种不同生产工艺介绍芝麻油的制取及其对芝麻油和芝麻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众香子果实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众香子的亚临界萃取众香子油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优化,以出油率为考察指标,确定了众香子的亚临界萃取最佳萃取条件及参数为:原料粉碎度40目,萃取温度60℃,萃取次数4次,萃取时间60 min,出油率可达4.58%。  相似文献   

18.
对亚临界萃取金丝小枣的萃取工艺进行研究及优化,结果表明,建立亚临界萃取金丝小枣的新工艺,经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后的最优工艺为:萃取溶剂95%乙醇溶液、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0.4 MPa、液料比3.1︰1 mL/g、萃取次数3次、萃取时间34 min,萃取率为7.36%。  相似文献   

19.
以余甘子干果粉为原料,研究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的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工艺中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液料比等因素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最佳优化工艺参数:余甘子干果粉碎过40目筛,纯水80m L,液料比47∶1,亚临界萃取温度212℃,提取11min,余甘子多酚平均提取率17.08%,实测值与预测值符合良好。高效液相分析表明,亚临界水萃取样品中没食子酸提取率达3.284%,远高于溶剂回流提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具有一定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7.05μg/m L和54.35μg/m L,小于TBHQ和溶剂回流提取样品。体现了亚临界水萃取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亚临界萃取制备甜橙油,并利用分子蒸馏降低柠檬烯含量、富集特征香气成分。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甜橙油亚临界萃取和分子蒸馏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所制备的甜橙油进行香气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最佳的亚临界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90 min、萃取2次。精油得率为9.21%。最优的分子蒸馏工艺条件为:蒸馏温度50℃、蒸馏压力150 Pa、进料速度1.5 mL/min、刮板转速200 r/min。萜烯去除率为60.36%。经亚临界萃取和分子蒸馏分离后,最终甜橙油的得率为3.25%,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桧烯、香叶烯、癸醛、芳樟醇、莰烯、松油烯、香叶醇、石竹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