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双一流院校专业群的构建必须与产业发展高度匹配,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建设路径应该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发挥领军人物作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深入挖掘产业文化、提升专业群影响力,完善产学研训平台、提高引领产业能力。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是对接湖南省湘菜产业的最高学府,湘菜产业专业群是学校先导专业群。本文以该专业群为例,探析其在双一流背景下的构建、定位和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双一流”政策的实施,高校图书馆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认为,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转型和创新是图书馆建设的关键。图书馆应根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艺术类学生的阅读需求,思考如何为其营造和规划人性化的阅读空间。  相似文献   

3.
为在“岗课赛证”育人模式下探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文章对“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进行分析,阐释新时期食品产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进行研究,从而形成面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产学研三赢合作教育机制,全面提升应用型高等院校面向人才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人体工程学”课程为例,针对其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引入4种教学理念,构建9大资源体系与8大实训平台,整合4种虚拟技术及5种主要教学工具等教学创新设计,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环境、考核评价等4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了三环进阶式混合教学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效。为探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家具》2021,(2)
在"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要求中国的高等教育不仅要有一流的学科,还要有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反哺人才培养,这就需要高等教育更需要一流的专业和一流的课程的建设。以家具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木家具制造工艺学》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通过"一流课程"建设的背景,结合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进行课程建设思路、课程教学资源环境建设、教学实施过程和方法等的改革模式探讨,结果显示该一流课程改革成效显著,不仅能引导学生热爱家具专业、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外,而且能激发学生为家具产业服务的热情,满足制造业对卓越农林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建设文明高校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加安全有序的校内环境、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内文化,并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在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中需要借助文明校园建设来形成优良的学风、促进相关专业活动的开展.为了更好地将文明校园建设理念融入到专业教学中,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改变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理念,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校内文化活动,使学...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地方高校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服务地方经济和区域社会发展的职能明显。在“双一流”和“新工科”的双重背景下,既多了一份责任,也增加了几分挑战。对此,文章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详细分析了该校的一流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现状。基于此,对其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举措,助推该校的“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也为其他地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熊先青  周卓蓉 《家具》2020,(3):104-109
在"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各院校不仅要有一流学科,更需要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一流课程离不开案例教学支撑。本研究通过分析目前工业设计工程(家具设计)专业工程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现状,提出构建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案例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以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课程《现代家具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案例库建设为例,从案例设计和选题、案例来源渠道、案例库建设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工业设计工程专业案例库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为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改革和案例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倩 《西部皮革》2022,(22):128-130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以课程改革和学科专业建设为立足点,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异同点来看,积极推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进行深度融合,通过融合机制的研究,将高校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加速融合,提出融合策略,培养出具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建设时期综合性大学的食品学科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转型发展的挑战。以吉林大学为例,分析了食品学科面临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转型发展的三重考验,指出综合性大学建设食品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优势、区域优势、后发优势和育人优势,并从统筹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等四个方面,探讨综合性大学建设一流食品学科的思路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是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永恒热点话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也因此应运而生,但近十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还存在很多的困惑。本文从食品质量与安全面临的形势和该专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了科学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明确培养模式、专业细化等具体专业发展思路,对怎样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一些劣质、有害的食品出现在消费市场中,不仅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措施提高现有的食品质量,以期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建设意在打破高校多年来形成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的现状,其差异化发展路径的设计以及资源配置方式的设定为地方高校争创一流、追求卓越提供了机遇和可能;地方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自身争创一流、追求卓越的重点突破之路和保障;因此,地方高校必须强化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做好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其中包括统一认识,做好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规划和顶层设计;采取措施,促进学科建设资源和专业建设资源的相互转化;积极推动,构建学科专业一体化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的一些对策,包括原料控制、安全农产品生产、安全食品生产加工高新技术、绿色包装技术及HACCP体系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丛懿洁 《食品工程》2022,(4):3-4+27
高职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专业,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应用型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以高职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海洋食品专业群建设下实践体系构建的意义,传统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及校内实践体系的建立方法,以期为专业群中其他专业的实践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教育关系到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及职业观。文章以宁夏G学院师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部分高校学生的劳动观在知行合一方面存在不足,学校对劳动教育理解存在偏差,有重劳动、轻教育,劳动教育内容的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对劳动教育路径进行探索和创新,通过丰富劳动观教育内容、拓宽劳动实践路径、加强舆论宣传、发挥榜样作用等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就完善劳动教育体系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食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关注也在增加。目前,国内食品质量监督和检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因此,加强食品质量监督和检测的分析和研究,并就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有助于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8.
学分制下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我国近十几年发展较快的新型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及定位尚不成熟。在学分制视域下创新优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滨州学院学分制改革实践,明确了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构建了学分制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期为其他同类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保障我市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从自身职能出发,坚持服务与监管相结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加工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调研工作,以求为政府了解和把握我市加工食品质量的综合态势并进行相应的宏观质量调控和制定加工食品行业发展政策的决策依据,通过调研和收集相关资料,就福安市加工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丽  王小会  杨瑶  方莹  王海英 《食品工业》2022,(12):107-112
以肉制品为试验材料,对改良CTAB法、高盐法、改良SDS法三种不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以及五种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A260/280、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Ct三种不同的方法评估所提取的DNA质量。最终确定60℃烘干处理结合高盐法提取的DNA质量最好。该实践教学中涉及资料检索、试验方案设计、试验结果分析等科研探索步骤,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试验技能及综合能力,从而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