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红曲菌发酵对低盐半干鲩鱼的增鲜作用,在传统低盐半干鲩鱼工艺上引入红曲菌发酵技术,以普通低盐半干鱼组和添加灭活红曲菌发酵剂的低盐半干鱼组(添加灭活发酵剂组)作为对照,通过水可溶性氮、三氯乙酸可溶性氮两指标分析蛋白的降解程度,游离氨基酸和5’-核苷酸含量计算滋味活性值和味精当量。结果表明:红曲菌发酵后的半干鱼产品滋味更加鲜美醇厚,色泽红润诱人;产品中蛋白质大量降解,水可溶性氮、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显著增加;红曲菌发酵半干鱼样品的味精当量达到7.34?g/100?g,是红曲菌未发酵半干鱼样品的4.38?倍;总游离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鲜味氨基酸的含量明显增加,5’-鸟苷酸和5’-肌苷酸等呈鲜核苷酸含量也明显提高;并且5’-鸟苷酸与谷氨酸的滋味活性值均大于1,表明红曲菌发酵对低盐半干鱼具有明显提味增鲜作用,其中5’-鸟苷酸与谷氨酸是影响产品鲜味的2 个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乳酸菌混合发酵对低盐腌制草鱼发酵前后的氨基酸含量变化及主要呈味物质影响,以低盐腌制的草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乳双歧杆菌质量比为1∶1∶1∶1∶1的混合菌种对低盐腌制鱼干进行发酵,比较发酵前后鱼干的色差、氨基酸含量、质构特性、挥发性成分以及氨基酸态氮含量。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环境湿度85%,温度20℃,在此发酵条件下,鱼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鲜味氨基酸含量从24.3%增加到57.9%,鱼肉的白度值上升,弹性增加,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从0.226%上升至0.423%;庚醛含量从4.17%下降到0.59%,产生了丁香油酚、吲哚等风味物质,降低了鱼腥味,同时产生了新的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3.
在低盐腌制的鱼肉中接种复合乳酸菌,发酵及干燥制成腌干鱼。研究接种复合乳酸菌对腌干鱼总脂肪和游离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乳酸菌腌制的鱼肉(EG)总脂肪相对含量低于非接种组(CK),游离脂肪酸总量高于非接种组。EG组鱼的不同游离脂肪酸含量高低顺序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CK组鱼的不同游离脂肪酸含量高低顺序为: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其游离脂肪酸变化与非接种组比较,表现为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减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其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减少的有:棕榈油酸(C16∶0)和十八酸(C18∶0),不饱和脂肪酸显著增加的有:花生四烯酸(C20∶4)和二十碳五烯酸(C20∶5)。接种乳酸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腌干鱼肉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实验以低盐发酵鳀鱼鱼露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鱼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主要分布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等;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直接影响pH值、AAN值和TVB-N值的变化;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与鱼露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有关,前期含量上升,后期趋于稳定。该研究明确了低盐发酵鳀鱼鱼露过程中微生物菌群与理化指标的联系,分析了其挥发性风味物质与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情况,为低盐鱼露发酵工艺改良及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鳜鱼为原料,分别在冰温带(-2.5~0℃)和10℃条件下进行低盐自然发酵,研究冰温发酵鳜鱼相对于10℃发酵鱼肉滋味及鱼肉中生物胺含量的变化.分别测定2组发酵鱼肉呈味核苷酸、游离氨基酸、生物胺、pH、微生物、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等指标,结果表明,冰...  相似文献   

6.
低盐外加曲发酵潮汕鱼露的理化性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为原料,在不同盐质量分数(10%,15%,20%,30%)和不同曲质量分数(0%,5%)条件下发酵30d,然后再增加盐量至30%后继续发酵180d,对整个发酵过程中的总可溶性氮(TSN)、氨基酸态氮(AA-N)、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非酶褐变指数、游离氨基酸组成、感官及色差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盐发酵及低盐外加曲发酵可加速潮汕鱼露发酵;与低盐发酵鱼露相比,低盐加曲发酵鱼露中TSN、氨基酸态氮以及主要氨基酸(谷氨酸、丙氨酸、赖氨酸)质量浓度有较大提高,其中加盐15%加曲5%工艺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7.
撒盐法:将鱼洗净后控干,撒上细盐,均匀地抹遍鱼身,如果是大鱼,应在腹内也抹上盐,腌渍半小时,再制作。经过这样处理的鱼,蒸熟不易碎,成菜能入味。 加鸣油法:做清蒸鱼时,除了放好作料外,再把成块鸡油放在鱼肉上面,这样鱼肉吸收了鸡油,蒸出来后便滑溜好吃了。 沸水上屉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乳酸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制备发酵鱼肉香肠的加工工艺.筛选出具有良好发酵性能的混合菌种和配比(杆菌B265∶球菌C116∶酵母菌0408为1∶2∶2),并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发酵鱼肉香肠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和优化,得出发酵鱼肉香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含量2%、糖含量2%、玉米淀粉含量8%、发酵温度37℃.文章进一步研究了混合菌种联合发酵对鱼肉香肠产品质量的影响,与未发酵的鱼肉香肠相比,发酵鱼肉香肠的油脂氧化和腐败变质得到延缓,鱼肉中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的含量增加,表明本发酵工艺有助于提高鱼肉香肠的营养价值和保藏性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鲫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之一,但其经济价值和产品附加价值较低,该研究利用鲫鱼加工副产物制作酱油来提高其利用价值。方法:文章主要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变化,对二段法发酵生产鲫鱼鱼露过程中的氨基酸进行分析。结果:在发酵过程中,鱼酱油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众多,其中包括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平稳波动;另外,在鱼酱油中呈味氨基酸十分丰富,含量依次为鲜味类甜味类芳香族类,鲫鱼鱼露主要的滋味为鲜味。结论:该研究表明利用鲫鱼加工副产品制作的低盐鲫鱼鱼露基本符合酱油的氨基酸标准。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167-173
为改善传统腌制六齿金线鱼肉风味,通过在腌制鱼上接种复合乳酸菌快速发酵,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法对发酵鱼肉的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比较分析复合乳酸菌发酵鱼肉和传统高盐腌制鱼肉的风味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复合乳酸菌发酵鱼肉中检测出9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18种、醇类15种、酮类8种、酯类7种、酸类2种、烃类34种、其他8种;传统高盐腌制鱼肉中检测出6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12种、醇类9种、酮类4种、酯类3种、酸类3种、烃类25种、其他6种;进一步分析发现,构成两种腌制鱼肉独特风味的主要成分是醛、醇、酮类化合物,复合乳酸菌发酵鱼肉的醛、醇、酮类化合物种类总量达41种,较传统高盐腌制鱼肉增加16种。其中,(E)-2-己烯醛、(E)-2-辛烯醛、(Z)-4-癸烯醛、(E,E)-2,4-癸二烯醛、十四醛、庚醇、2-乙基-1-己醇、十二醇、6-甲基-2-庚酮、3,5-壬二烯-2-壬酮、D-柠檬烯、长叶烯是发酵鱼肉特有风味成分,丰富了发酵鱼肉风味,改善了鱼肉品质。所以,复合乳酸菌发酵六齿金线鱼,不仅能改善传统高盐腌制鱼肉风味,而且未检出胺类等致癌物质,保证了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郭峰 《烹调知识》2005,(5):48-48
撒盐法:将鱼洗净后控干水分, 用细盐均匀地抹遍鱼身,如果是大鱼,应在腹内也抹上盐,腌渍半小时, 再制作。经过这样处理的鱼,蒸熟不易碎,成菜能入味。加鸡油法:做清蒸鱼时,除了放佐料外,再把成块鸡油放在鱼肉上面,这样鱼肉吸收了鸡油,蒸出来后便滑溜好吃了。沸水上屉法:蒸鱼时,等水沸后再上屉蒸,而且要将锅盖盖严。这样蒸出来的鱼便会新鲜可口,味道纯正。  相似文献   

12.
减曲低盐发酵新工艺,以天津市酿造厂低盐发酵工艺为基础,吸取了北京海淀区酿造厂低盐发酵添加蛋白酶,济南前进酿造厂低盐发酵添加纤维素酶和青岛市蔬菜公司第一酿造厂低盐发酵辅料制曲优点,初步试制成功了减曲低盐发酵添加蛋白酶、纤维素酶生产酱油的新工艺,使酱油由原来每百斤杂粮产180斤(氨基酸含量0.65%)提高到405斤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马面鱼资源衰退产量减少,这给烤鱼片的生产带来了危机。为寻求新的资源,生产单位把注意力集中到中上层鱼类的利用。从目前的鱼获量来看其中的鲐鱼(又名鲭鱼)产量占有重要地位,并有不断发展的趋势。现已开发的鲐鱼制品有:腌制品、半干冷冻品,罐藏食品,小包装快餐鱼等。但要用它制成干制品和烤鱼片却相当困难。这是由于鲐鱼含脂量高,其不饱和脂肪酸极易自动氧化而产生(酉合)败;另外鱼片在干燥过程由于鱼肉表面形成脂肪膜而使鱼肉组织中的水分脱水困难。从而达不到干制品的要求。目前最简便而实用的脱脂方法是盐、碱溶液脱脂。本文想通过用常规实验方法得到的结果来探讨鲐鱼片的脱脂、脱水效果以及鲐鱼烤鱼片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低盐肉制品发酵的优良乳酸菌,文章以低盐火腿为原料,筛选生长能力和产酸能力良好的乳酸菌,并将其接种到低盐干腌肉块中,探究乳酸菌对干腌肉块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低盐干腌火腿中筛选出2株适合发酵肉制品加工的乳酸菌,初步推测R1为短乳杆菌,R2为绿色乳杆菌;根据性能测定,R1更适合发酵肉制品的生长环境。接种此菌种的干腌肉块发酵周期短、风味物质丰富、肉块质量安全可靠。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健康、安全的低盐肉品发酵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传统发酵的鱼酱油,含盐量较高,不符合现代健康的饮食方式,长期食用会增加患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利用电渗析技术对鱼酱油进行脱盐处理,在降低鱼酱油盐含量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本研究以脱盐率和氨基酸回收率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电压、流量、鱼酱油盐含量3个因素对电渗析脱盐过程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鲍鱼内脏鱼酱油的最佳脱盐方案是:操作电压20 V,操作流量40 L/h,盐含量5.14%。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即操作电压20 V,操作流量35L/h,鱼酱油盐含量5.14%。结果表明,通过最佳的工艺条件进行脱盐,可以成功脱去鲍鱼内脏鱼酱油中80.72%的盐,保留91.66%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16.
以鲢鱼为原材料,通过酶降解得到鱼肉蛋白水解液。采用酵母粉发酵去腥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该法去腥的最优工艺参数,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发酵液中15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以硫代巴比妥酸值为指标,酵母发酵去腥的最优工艺参数为:酵母添加量3%,发酵时间1 h,加糖量4%;HPLC分析得发酵液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是水解液的1.34倍,15种氨基酸含量是其1.46倍。因此,酵母发酵方法不仅能有效去除鱼肉水解液的腥味,同时还能提高产品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我国传统发酵鱼制品鲊鱼的工业化生产,采用固态发酵方法,研究了米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自然发酵鲊鱼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米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鲊鱼品质存在显著影响,将鱼肉100g、米粉45g、食盐2.0g、配以适量的水、生姜、辣椒等辅料,混合均匀后,装入玻璃瓶,压实并密封后,于25℃的温度下发酵60h,可获得总酸度为1.01%,水溶性固形物含量4.60%,水溶性蛋白质含量28.40mg/g,游离氨基酸含量2.62mg/g,发酵风味浓郁、酸香可口的鲊鱼制品。  相似文献   

18.
选用养殖量大、价值低的鲢鱼为原料,研究葡萄糖酸内酯(GDL)添加量、鱼蛋白质浓度以及盐添加量对内酯鱼肉豆腐凝胶特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肉内酯豆腐的凝胶强度随蛋白质浓度和盐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强;GDL添加量对内酯鱼肉豆腐的质构和感官品质影响显著,当GDL浓度低于0.07 g/g蛋白质时鱼肉蛋白不能形成良好的质构;在鱼肉蛋白浓度为0.9%,GDL添加量为0.10 g/g蛋白质,盐添加量为1.5%时,鱼豆腐有较好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9.
臭鳜鱼是徽式风味名菜的代表菜品,具有徽菜"轻度腐败、盐重好色"的典型特点。为探究徽菜臭鳜鱼发酵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比较分析臭鳜鱼的鱼肉质构特性和氨基酸成分,确定臭鳜鱼挥发性特征气味的组分,分离和鉴定鳜鱼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结果表明:发酵8 d的鳜鱼鱼肉无明显鱼腥味,有淡臭味,臭鳜鱼的鱼肉硬度为3000.37 N,为新鲜鱼肉的2.72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2%和10.54%,必需氨基酸组氨酸(3.44%)和甲硫氨酸(5.01%)分别为新鲜鱼肉的4.32倍和3.09倍;通过DHS-GC-MS技术测定臭鳜鱼挥发性特征气味的主要成分为丙酸和异丙胺,丙酸和异丙胺分别占总气体成分的20.91%和41.17%,具有强烈臭味的丙酸是形成鳜鱼臭味的主要组成成分;筛选鳜鱼发酵微生物,根据微生物的细胞形态、生理生化指标,采用16S rDNA技术进行分子鉴定以及进化树分析,鳜鱼发酵主要微生物为蜡样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0.
针对鱼肉、鱼排为主要氮源制曲存在的工艺复杂、制曲酶活力低等问题,在传统的豆粕制曲基础上,添加罗非鱼鱼排替代部分豆粕氮源,进行混合氮源制曲,研究鱼排的添加对米曲霉生长产酶活力的影响,以及对发酵制品呈味氨基态氮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鱼排(干基)替代豆粕量在1/3以内时,对米曲霉产中性、酸性蛋白酶活力影响不显著。通过优化,鱼排(干基)、豆粕、麸皮、小麦按2∶4∶3∶1添加,润水量为原料的40%,米曲霉种曲孢子接种量为3×106 CFU/100g,制曲时间为72h时,可达到较优的酶活力。通过比较混合制曲、豆粕制曲及鱼排后期添加3种发酵工艺,发现鱼、豆混合制曲进行低盐固态发酵比另外两种工艺的氨基酸态氮,蛋白水解率都要高,铵盐比豆粕制曲鱼排后期添加低,说明鱼、豆混合制曲发酵可加快原料蛋白水解,提高原料利用率和鱼酱油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