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果胶多糖结构与降血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为荣  孙元琳  汤坚 《食品科学》2010,31(5):307-311
果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多糖类大分子物质,来源丰富,无毒,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随着高血脂人群的增多,果胶多糖调节血脂的功能结构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果胶多糖的结构、胆固醇吸收、胆汁酸的束缚与排出、脂蛋白代谢变化及结肠酵解的研究进展,为果胶多糖降血脂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桔梗为桔梗科多年生植物[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DC.]的根,具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是药食同源大宗品种之一,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桔梗根鲜品在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常被腌制为咸菜,市场需求量大,其干燥根则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等病症。现有研究表明,桔梗中含有丰富的功能性多糖,在免疫调节、抗炎、止咳等生物活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前景。然而,当前国内外主要针对其结构与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尚无关于桔梗多糖的系统文献综述。该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桔梗多糖提取、分离纯化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对桔梗多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为日后桔梗多糖类成分的研究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植物细胞壁是人体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也影响着植物性食品产品的口感和营养吸收。细胞壁组分复杂,对其结构研究存在一定困难。木醋杆菌生产的细菌纤维素可以与多种植物细胞壁多糖形成复合物,构建植物细胞壁模型。其优点在于:1)高纯度;2)可进行宏观力学及流变学表征;3)其自组装过程类似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过程。以细菌纤维素建立的细胞壁模型已被用于研究细胞壁多糖结构特性及相互作用,同时也被应用于对膳食纤维消化特性和细胞壁对多酚吸附作用等食品领域的理论研究,对理解人体消化过程、开发高品质植物性食品产品有重要价值。本文概述了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及结构,详细介绍了细菌纤维素及其在植物食品原料理论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们对具有益生活性的功能型膳食纤维食品的需求逐年增加。果胶是人们饮食中最普遍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在胃肠消化阶段较为稳定,其发挥益生功效主要通过肠道微生物酵解实现。天然果胶是自然界中结构最复杂的非均一性杂多糖,明确其肠道微生物酵解特性是明确其益生活性的前提。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果胶肠道微生物酵解特性构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通过重点介绍酯化度、分子质量、中性糖组成等多尺度结构特征对果胶酵解特性的影响,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势,以期为果胶肠道益生活性基础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植物多糖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获得的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复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多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宿主产生有益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将非淀粉多糖代谢生成短链脂肪酸,发挥调节宿主代谢、免疫系统和细胞增殖等多种生理功能,改善肠道环境,促进人体健康。植物多糖化学结构与物理性质是肠道菌群利用差异的基础,决定了其益生作用强弱。不同提取、分离纯化以及修饰方法均可改变植物多糖结构,从而影响其活性。本文系统论述植物多糖与其益生作用的关系以及影响植物多糖结构的因素,旨在为植物多糖的精准化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黄精多糖体外消化特性、体外降血糖活性及对Ⅱ型糖尿病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空白作对照,对黄精多糖进行体外消化,采用DNS法和凝胶色谱法测定黄精多糖在消化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和分子量的变化;对黄精多糖进行体外酵解实验,对酵解物进行16S rDNA分析,研究黄精多糖对糖尿病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胃部消化模拟阶段,黄精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从24.19 ku降低到20.39 ku,在肠道消化模拟级阶段,相对分子质量从28.85 ku降低至24.35 ku,说明黄精多糖经过消化过程后大部分能够到达肠道末端被肠道菌群利用,少量被直接消化吸收。通过对酵解液细菌16S rDNA的测序分析结果进行α多样性分析和β多样性分析,黄精多糖显著提高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改变菌群物种组成结构;在门水平上,黄精多糖显著改变优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黄精多糖显著改变乳酸菌属、韦荣氏球菌属、埃希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等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黄精多糖可以通过对糖尿病鼠的肠道菌群进行调节进而起到一定的改善病情作用。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作为机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人类的正常生理活动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食药用真菌作为一种独特的天然资源, 其主要活性物质—多糖类成分,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多糖发挥各类生物活性与其调节肠道菌群之间的联系逐渐被揭示。因此,本文对近年来食药用真菌多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各类生物活性进行综述,旨在为食药用真菌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金花茶多糖,并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对其分级纯化;通过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模型对金花茶多糖进行体外消化,并检测消化过程中多糖分子量及消化产物中还原糖含量和游离单糖,探索金花茶多糖的消化特性;通过建立人体粪便酵解模型对金花茶多糖进行体外酵解,并测定酵解过程中酵解产物的pH、总糖和还原糖含量、SCFAs含量及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的菌落总数,探索金花茶多糖的酵解特性。结果表明:金花茶多糖经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纯化后,得到多糖级分TPS1、TPS2和TPS3。体外消化过程中,模拟唾液、模拟肠液没有改变TPS1、TPS2和TPS3的分子量,消化产物中还原糖含量也未见显著变化;而模拟胃液致使TPS1、TPS2和TPS3的分子质量略微降低,且还原糖含量由0.129±0.016、0.155±0.026、0.147±0.017 mmol/L增加为0.223±0.018、0.319±0.013、0.294±0.030 mmol/L;体外消化结束后未检测到游离单糖产生。体外酵解过程中,添加了TPS1、TPS2和TPS3的酵解液组的pH相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降低,总糖消耗率分别为91.4%、89.0%、94.5%,且还原糖含量在0~18 h期间升高,18~8 h期间降低;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相较对照组都得到明显提升,增加倍数TPS3组>TPS2组>TPS1组;另外,TPS1、TPS2和TPS3均能够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增殖,并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且益生效果TPS3>TPS2>TPS1。综上,金花茶多糖在体外消化模型中不易被消化,并能够被人体肠道菌群分解利用,产生大量乙酸、丙酸、丁酸等,具有潜在的益生作用,且TPS3较TPS2、TPS1具有更好的益生效果。  相似文献   

9.
植物多糖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体中,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等生物活性,而且具有低毒性,因此具有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植物多糖的结构复杂,提取、纯化条件都会对其结构分析和生物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植物多糖提取,纯化、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四个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玉米芯多糖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植物多糖。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玉米芯多糖的生物活性、提取纯化、多糖组成、结构修饰方面的研究,并展望了玉米芯多糖的研发方向,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开发玉米芯综合利用和有效延长玉米相关产业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谭西  周欣  陈华国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4):341-349,356
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多糖都具有活性或只具有较弱的活性,其受多糖分子中化学结构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方法对多糖进行结构修饰是增强其生物活性和促进生物活性呈现的有效途径,其对多糖构效关系的研究及多糖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目前,已掌握的结构修饰方法主要有化学修饰法、物理修饰法及生物修饰法。本文主要以这三大修饰方法为主线,从各自具体的修饰方法、原理及对多糖生物活性的影响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多糖结构修饰的研究进行综述,其中重点介绍化学修饰的具体方法及对多糖生物活性的影响,为多糖结构修饰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及糖类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合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发酵灵芝胞外多糖表现出微弱的抗肿瘤活性,硫酸化是改善多糖抑癌活性的重要途径,而多糖的硫酸化取代度与其生物活性密切相关。为了了解硫酸化取代度与硫酸化条件之间的关系,以获取不同取代度的产品,对发酵灵芝胞外多糖的硫酸化试剂以及硫酸化反应条件与取代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氨基磺酸比氯磺酸的硫酸化过程更加缓和,尿素的加入也有利于缓和反应条件,提高取代度。  相似文献   

13.
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多糖的生物活性与本身的结构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对多糖结构进行修饰,选择合适的修饰方法成为研究多糖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主要综述了多糖的化学修饰方法及化学修饰对多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包括多糖的硫酸化修饰、羧甲基化修饰、酸化修饰、乙酰修饰等,并对多糖结构修饰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多糖化学修饰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及糖类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牛蒡(Arctium lappa L.)作为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牛蒡多糖(A.lappa L.polysaccharides,ALPs)是牛蒡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不同的提取和分离纯化方式会造成多糖结构上的差异,而牛蒡多糖的化学结构与多糖的生物活性紧密相关。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常用的提取方式,包括热水浸提法及基于水提的新型辅助提取方法、酶解提取法、碱液提取法等,并比较了不同提取、分离纯化方式所得牛蒡多糖在分子质量、糖链结构及单糖组成方面的差异,总结了牛蒡多糖的抗炎、调节肠道菌群、降血糖、调节脂质代谢及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以期为进一步探究其生物活性机制、构效关系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黑木耳是一种常见的大型药食两用真菌,其主要功能性成分为多糖,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肿瘤等多种生理活性。现对深层发酵黑木耳多糖、多糖分子结构以及主要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黑木耳多糖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木耳是一种常见的大型药食两用真菌,其主要功能性成分为多糖,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肿瘤等多种生理活性。现对深层发酵黑木耳多糖、多糖分子结构以及主要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植物资源蕴藏丰富,为植物多糖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天然植物多糖属于植物体内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同时也是有效维持和保证生物体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运转的基本物质,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毒及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可作为天然的免疫调节剂,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多糖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降血压、抗血栓、降血糖、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以及抗辐射活性等药理作用功效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植物多糖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及在药品、食品等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植物活性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因具有来源广泛、安全高效、无毒副作用、生物活性作用效果突出的特点,而备受关注。它不仅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降血脂的功能,还可以提高反刍动物的生长性能、改善瘤胃发酵模式、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精液保存效果、增强疫苗免疫活性、缓解机体免疫应激。本文主要阐述了植物活性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综述了近些年其在反刍动物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植物活性多糖在反刍动物安全生产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其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多糖是食用真菌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复杂的单糖组成以及结构的多样性,复杂的结构使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常被应用于功能性食品中。近些年,食用真菌多糖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包括多糖的结构解析、提取工艺、传统发酵工艺、生物合成以及生物活性研究等。文中列举了几种常见食用真菌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量以及糖苷键的连接方式,比较了传统和新型的提取方法的优缺点,随后,对摇瓶以及小型发酵罐发酵制备食用真菌多糖的现状进行了总结,最后归纳了多糖的生物合成机制及其研究现状。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归纳和阐述,可以为接下来真菌多糖的研究以及产业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Both fermentation degre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polysaccharides could influence the bioactivity of tea polysaccharid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polysaccharides isolated by ultrafiltration method from three kinds of tea (green tea, oolong tea, and black tea). The bioactivities of tea polysaccharide fractions were compared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antioxidant activities, antiglycation activities,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capability, and hypoglycemic effects on L6 myotubes. Results showed that six polysaccharides (GTPS1, GTPS2, OTPS1, OTPS2, BTPS1, and BTPS2) had different contents of neutral sugar and uronic acid, and they showed different morphologies. Six polysaccharides were composed of the seven monosaccharides with different molar ratios. BTPS1 exhibited the highest DPPH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P < 0.05), and BTPS1 also showed the strongest antiglycation inhibitory effects (P < 0.05). BTPS1 and BTPS2 showed strong inhibitory capacity on α-glucosidase and hypoglycemic effects in L6 skeletal muscle cells.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the degree of fermentation of tea could improve their bioactivities (BTPS > OTPS >GTPS), and TPS1 with smaller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showed higher bioactivities than TPS2.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ea polysaccharides and related functional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