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甘薯淀粉糊的流变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考察甘薯淀粉糊在不同甘薯淀粉浓度和不同温度下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糊是典型的非牛顿型、剪切变稀的和触变性流体,温度越高,浓度越低,甘薯淀粉糊的滞后性越小;同时用幂律方程和Cross方程来描述糊的流变特性,发现Cross方程比幂律方程拟合精度更高。而浓度很低的情况下(如2%),甘薯淀粉糊的触变特性与其他浓度不同,表现为下行线在上行线之上,更适合用Herschel-Bulkley方程来描述它的流变行为。甘薯淀粉糊的动态流变行为则表现为在将开始糊化时,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tanδ都急剧上升,在到达糊化顶峰时急剧下降,而在降温过程中G’和G"都呈上升趋势,tanδ则是在100~50℃时下降,50~20℃时上升。  相似文献   

2.
甘薯淀粉粉团的流变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甘薯淀粉粉团在不同温度(20℃,30℃,40℃,50℃和60℃)、不同含水量(41%,44%,47%和50%)、不同淀粉糊含量(0%,12%,24%,36%和50%)、不同剪切速率(0.1s^-1,1 s^-1,10s^-1,100s^-1和500s^-1)和分别恒定剪切速率10 s^-1和100s^-1从20℃到70℃连续升温扫描的条件下的流变特性,得出含水量44%,含淀粉糊量24%的粉团在温度为50℃,剪切速率在10~100s^-1范围内最适合在甘薯粉丝生产中淀粉粉团的搅拌、输送和漏粉垂丝;同时用幂律方程、Cross方程来描述粉团的流变特性,发现Cross方程比幂律方程拟合精度更高,而Herschel-Bulkley方程则适于描述纯淀粉浆团的流变状态.在固定剪切速率下对甘薯淀粉粉团从20℃到70℃连续升温扫描的结果证明甘薯淀粉粉团对温度是敏感的,可以用Arrhenius方程来描述.在流变曲线图上,不同条件下分别呈现出不同滞后面积大小的具有屈服应力的开口型滞后回路,说明甘薯淀粉粉团是典型的触变性流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测定湿热处理前后大米淀粉的流变学特性,旨在研究湿热处理对大米淀粉稳态流变、动态流变及温度流变学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湿热处理后大米淀粉均呈现剪切稀化的现象,且湿热处理增强了大米淀粉的凝胶强度;在动态流变测定中发现,所有大米淀粉样品的弹性模量(G')都大于黏性模量(G″),且湿热处理后大米淀粉的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均增加,损耗角正切值tan δ降低,表明大米淀粉的凝胶强度增强;在温度流变测定中发现,湿热处理大米淀粉的糊化温度升高,弹性模量(G')的峰值温度增加,表明湿热处理增强了淀粉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大米淀粉凝胶具有较强的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超高压处理对莲子淀粉糊流变特性的影响,采用500 MPa高压处理莲子淀粉10~60min,使用流变仪研究了经不同超高压时间处理后莲子淀粉糊的流变特性。静态流变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莲子原淀粉及经不同超高压时间处理后的淀粉糊均为非牛顿流体,具有假塑性流体特征,其流变特性曲线可用Herschel-Bulkley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在相同处理条件下,莲子淀粉糊的表观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超高压处理前后的淀粉糊均存在剪切稀化现象,具有明显的触变性;动态流变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莲子淀粉糊的储能模量(G')与损耗模量(G″)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60 min处理条件下达到最小值。剪切结构恢复力试验结果表明,淀粉糊在经历低—高—低速剪切后较难恢复到原始结构。本研究结果可为超高压处理后的莲子淀粉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湿热处理是一种新的物理改性淀粉的方法。通过对比湿热处理前后淀粉分子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淀粉的重均分子量Mw从709766降到92014、数均分子量Mn从32225降到16254、链淀粉含量从48.6%增加为64.3%。  相似文献   

6.
对板栗淀粉进行湿热处理,分析处理方法对淀粉颗粒结构、理化特性和体外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处理能改变板栗淀粉的理化特性和体外消化性。湿热处理使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淀粉破损率增大,部分淀粉颗粒破碎,颗粒表面出现凹坑和孔洞。湿热处理对淀粉的晶体结构破坏较大,淀粉仍为C型晶体,结晶度降低,膨胀度降低。DSC分析表明,湿热处理后凝胶化温度(Tp和Tc)均有所升高,ΔH显著降低。湿热处理提高了板栗淀粉的SDS含量,降低了RDS和RS含量。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开发利用荸荠淀粉,以荸荠淀粉为原料,将荸荠淀粉的含水量分别调节为20%、25%、30%、35%,利用鼓风干燥烘干箱在105℃下湿热处理2 h,研究湿热处理对荸荠淀粉糊化特性、流变特性、溶解度与膨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湿热处理淀粉含水量的增大,淀粉糊峰值黏度和衰减值均有所降低;谷值黏度有所升高,淀粉颗粒的溶解度和膨胀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剪切稀化现象减弱;损耗角正切值越来越小,荸荠淀粉在湿热处理后所形成的凝胶为弱凝胶。  相似文献   

8.
探讨湿热处理(Heat-Moisture Treatment,HMT)结合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Chitosan,CS)对桄榔淀粉(Arenga pinnata Starch,APS)流变性质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动态流变分析结果表明,HMT结合CS处理提高了凝胶体系的粘弹性模量(G′和G′′),且随着CS分子量的增加,效果越明显,当添加10 ku CS时具有最高的粘弹性模量,G′为2 899 Pa,G′′为309 Pa;HMT-APS-CS凝胶体系均表现为典型的非牛顿流体,呈现出类似固体的性质;损耗因子(tanδ)均小于1,且随着CS分子量的增加而损耗因子逐渐降低,HMT-APS-CS10具有最低的损耗因子,tanδ为0.09。静态流变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凝胶体系表现出剪切稀化现象,随CS分子量降低流体指数(n)显著降低。差示量热扫描(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结果表明HMT结合CS处理,随CS分子量的提高,显著提高了APS的峰值温度(TP)(P<0.05),从69.42 ℃提高至86.68 ℃,显著降低了APS的糊化焓值(ΔH)(P<0.05),从3.47 J/g降低至1.07 J/g。HMT结合CS处理提高了APS凝胶结构和热力学稳定性,可为桄榔淀粉及其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湿热处理对淀粉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分含量为30%的高链玉米淀粉在100℃处理12h。通过研究淀粉的性质发现,湿热处理后淀粉的颗粒形状保持不变,但表面出现了凹坑;主要衍射峰强度增加,结晶度为44.65%,比原淀粉大2.51%;To、Tp、Tc分别比原淀粉相应的温度高14.02、18.81、6.87℃,而△H却比原淀粉小1.08cal/g:湿热处理淀粉的膨胀度和溶解度变小;淀粉的Brabender粘度曲线几乎为一直线;酸水解前7d,湿热处理淀粉水解率比原淀粉大,之后水解率小于原淀粉,而酶水解到第3d,原淀粉水解率大于湿热处理淀粉。淀粉性质的变化说明湿热处理使淀粉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无定形区的直链淀粉的结合产生了不同稳定性的新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湿热交联协同处理,制备高含量抗性淀粉,探究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了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当交联剂质量分数为10%、pH11.5、水分20%及温度120℃时,制备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达72.45%,结合磷质量分数为0.39%。通过31 P NMR检测,RS质量分数为72.45%产物中含有磷酸二淀粉酯(DSMP),而没有发现磷酸单淀粉酯(MSMP)。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在高水分下进行交联反应,淀粉颗粒易受水汽和热能的影响而部分糊化,表面发生部分破裂,从而影响淀粉的抗酶解性。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甘薯抗性淀粉的晶型仍为C型,但相对结晶度有稍许变化。糊化温度随水分增加而升高,糊化焓值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酸解-水热处理对甘薯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亚伟  张杰 《食品科学》2003,24(6):41-45
采用酸变性和沸水浴的方法,对甘薯淀粉进行处理,以抗性淀粉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出甘薯抗性淀粉最优制备条件为:酸解时间为1.44h、盐酸用量为1.28%、水与淀粉的比为8.32:1、沸水浴时间为3.08h;抗性淀粉得率13.91%。  相似文献   

12.
汪树生  王强  苏玉春 《食品科学》2009,30(13):77-80
利用烘箱和高压灭菌锅对水分含量分别为10%、18%、25%、30% 的玉米淀粉在121℃处理5h,研究淀粉性质发生改变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经湿热处理后,淀粉颗粒中心出现凹坑,颗粒结晶程度增加,淀粉的糊化温度上升,糊液黏度降低,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利用高压灭菌锅处理对淀粉的性质影响更为显著。湿热处理对淀粉的性质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Bihon-Type Noodles from Heat-Moisture-Treated Sweet Potato Starch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BSTRACT Sweet potato starch (SPS) has limited uses in the Philippines, but modification of its properties may make it more suitable for use in traditional products that normally use other types of starch. Heat‐moisture treatment was applied to native SPS (HMTSPS), which was used as a substrate and composite with maize starch (MS) to produce bihon‐type starch noodles. Preliminary quality scoring showed that acceptability scores of raw starch noodles, plain boiled, and sautéed noodles made from 100% HMTSPS and 50% HMTSPS:50% M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commercial bihon. However, consumer testing is recommended to further validate acceptability of the sweet potato for bihon.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快速粘度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韧化时间、韧化温度和含水量等韧化处理方法对甘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韧化温度处理后,甘薯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和终止糊化温度均呈升高趋势,其中起始糊化温度升高趋势明显,由甘薯淀粉的62.47℃升高到70.37℃,糊化温度范围变窄,糊化热焓值增加;其峰值黏度呈下降趋势,55℃时为1342 cp比甘薯淀粉下降了321 cp,破损值降低、回生值升高。不同韧化时间处理后,甘薯淀粉To升高,糊化温度范围变窄,由甘薯淀粉的21.35℃减少到60 h的15.09℃,回生值上升了29.89%。不同水分含量韧化处理后,85%时糊化热焓值提高了36.20%,峰值黏度比甘薯淀粉下降了378 cp。甘薯淀粉经韧化处理后糊化温度、热焓值升高,黏度下降,回生值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考察紫甘薯全粉面蒸煮损失率、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变化,探讨加工过程中蒸制、老化和冷冻等处理条件对紫甘薯全粉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蒸制、老化或冷冻处理后,挤压制备紫甘薯全粉面的蒸煮损失率、抗性淀粉含量、微观结构及流变学特性均发生了变化。在老化时间为2~4h时,紫甘薯全粉面中抗性淀粉含量从3.01%增加至4.02%,老化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则对抗性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在蒸制时间为3~5 min范围内,抗性淀粉含量由3.41%增加至4.82%,而在5min~11min范围内则从4.82%降至2.40%。处理方式对紫甘薯全粉面表面微观结构变化影响显著,适宜的蒸制、老化或冷冻处理可以改善紫甘薯全粉面的微观结构,但处理时间过长反而导致其结构被破坏。未经处理的紫甘薯全粉面其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得值均明显高于经过不同处理的紫甘薯全粉面,且其储能模量均明显高于损耗模量,弹性模量占主导地位。因此,适宜的蒸制、老化和冷冻等处理可以有效改善紫甘薯全粉面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以及流变仪分析纤维素纳米晶体对甘薯淀粉短期回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0.03、0.06、0.09、0.12、0.15 g的纤维素纳米晶体添加到1.5 g甘薯淀粉中,其回生值明显低于纯淀粉。静态剪切流变测试结果表明,复合体系符合幂定律模型,是一种假塑性流体,剪切应力随着纤维素纳米晶体添加量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稠度系数K减少,流体指数n增大。动态黏弹性测试结果表明,纤维素纳米晶体增强了体系的流体性。纤维素纳米晶体是一种有前景的淀粉短期回生抑制剂。  相似文献   

17.
甘薯抗性淀粉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选择3个不同类型甘薯品种,以提取获得的抗性淀粉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快速黏度测定仪(RVA)、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近红外光谱分析仪(NIRS)和扫描电镜等仪器分别对甘薯原淀粉和其对应抗性淀粉晶体结构类型、熔融温度、淀粉糊化特性、平均聚合度和淀粉分子结构等理化特性深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间抗性淀粉熔融温度具一定差异,抗性淀粉与其原淀粉间糊化特性、晶体结构等特性呈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