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选用碱性蛋白酶处理大豆分离蛋白,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水解物中β-伴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响应面法优化降低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抑制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可以显著降低β-伴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在一定程度上,水解度与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抑制率呈负相关关系。碱性蛋白酶在酶解时间40 min、加酶量3 000 U/g、温度55℃、p H 8.5条件下,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抑制率为33.48%,比大豆蛋白降低了64.16%。SDSPAGE结果显示,β-伴大豆球蛋白基本被酶解成小分子量肽段。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泳、圆二色谱、荧光光谱及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对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结构和抗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大,β-Lg的分子量无显著性变化,自由巯基含量下降,β-折叠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400 W时达到最大值。这表明超声波处理能迫使β-Lg结构展开,破坏其高级结构。与此同时,β-Lg的抗原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400 W 25 min时达到最大,为2540.20μg/m L,比未处理样品增加了133%,这表明β-Lg结构的展开可能会导致其过敏表位的暴露,因此,β-Lg抗原性的改变可能与其高级结构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对酶促聚集的影响。两组分的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液均有聚集现象,但对大豆蛋白酶促聚集的贡献不同,其中β-伴大豆球蛋白对大豆蛋白酶促聚集的贡献较大,而大豆球蛋白对聚集过程的贡献较小,这主要是由于酶对大豆球蛋白的水解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碱性条件(pH9.0)下反式肉桂酸(trans-cinnamic acid,TCA)对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性、抗原表位及蛋白结构的影响,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评估互作后蛋白与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及表位抗体的结合能力;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测定蛋白分子量变化;利用紫外、荧光、红外光谱表征蛋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TCA与β-伴大豆球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TCA可以降低蛋白的抗原性。互作后蛋白质的二、三级结构有显著变化,并降低了蛋白的表面疏水性,随着TCA添加浓度的增加,表面疏水性变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分离提取β-伴大豆球蛋白,考察超声波处理对β-伴大豆球蛋白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后β-伴大豆球蛋白乳化性能显著提高,在功率200 W下,超声处理15 min,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达到最高值。超声处理β-伴大豆球蛋白乳化性能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表面疏水性的变化相同,乳状液粒径和游离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乳化性能表现出的趋势基本吻合。超声改性增强了β-伴大豆球蛋白在水溶液的分散效果,导致蛋白质表面疏水性改变,进而影响其乳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大豆蛋白的抗原性是影响其食用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为了探讨大豆主要抗原蛋白β-伴球蛋白中的糖基化在其抗原反应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用N-糖苷酶PNGase F对β-伴球蛋白脱糖基化处理后,脱糖和未脱糖β-伴球蛋白在相同条件下用风味蛋白酶水解, 用SDS-PAGE电泳和专用β-伴球蛋白酶联免疫试剂盒分别测定了脱糖和未脱糖β-伴球蛋白在酶解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分和抗原性变化。结果表明,β-伴球蛋白分子中不仅含有N-糖肽键连接,也有O-糖肽键连接。脱糖后β-伴球蛋白抗原活性降低到原来的60.1%;脱糖和不脱糖两种β-伴球蛋白及其酶解产物电泳谱带和抗原性变化均有显著差异。酶解180min时,β-伴球蛋白抗原活性下降为43.4%,脱糖β-伴球蛋白抗原活性仅剩25.0%。此结果揭示了糖链存在影响β-伴球蛋白抗原活性和酶解时的降解行为,为探讨有效消除大豆蛋白抗原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分离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容量(250×4mL)低速(5300×g)离心机分离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进行碱溶条件、酸沉条件等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提取蛋白的碱性溶液(pH8.5的Tris-HCl溶液)离心效果较佳,沉淀大豆球蛋白pH6.4为佳,沉淀β-伴大豆球蛋白pH4.8为佳,用pH5.0沉淀杂蛋白离心分离效果较好;每一个待离心的浊液,在离心之前4℃冷藏2h以上,对离心效果的提高十分有效;采用最佳条件,从300g脱脂豆片分离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收率分别为6.8%和2.2%,用SDS-PAGE电泳实验方法测定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样品纯度分别为89.1%和78.9%。因此该低速离心法较适合数十克级别的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的分离。  相似文献   

8.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中性条件下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7S)、大豆球蛋白(glycinin,11S)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EGCG与7S/11S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诱导了氨基酸残基微环境发生变化。EGCG通过动态和静态方式猝灭7S/11S蛋白内源荧光。与7S蛋白相比,EGCG对11S蛋白的亲和力更高。EGCG与7S/11S蛋白的反应自发进行,两者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形成物质的量比1∶1的复合物。EGCG能够降低7S/11S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并随着EGCG浓度的增加,11S蛋白变化更加明显。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分子对接研究表明除氢键外,疏水相互作用也参与了复合物的形成。EGCG结合导致7S/11S蛋白二级结构发生不同变化,使蛋白质发生解折叠。  相似文献   

9.
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采用优化Nagano法分离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本文系统考察提取过程中多个单因素对分离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蛋白质含量和提取率的影响。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响应面试验,对浸提温度、浸提pH、沉淀剂用量进行优化,分别确定高提取率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分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44.4℃,浸提pH 8.5,CaCl220 mmol/L,提取率64.14%,纯度83.6%;β-伴大豆球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49.5℃,浸提pH 8.6,CaCl_2 0.00 mmol/L,提取率40.15%,纯度82.9%。  相似文献   

10.
采用Nagano法从豆粕中分离β-伴大豆球蛋白并酶解制备水解肽,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最佳条件,通过高效液相法分析β-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的分子量分布,比较并检测了β-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和大豆分离蛋白水解肽的体外抗氧化效果。结果显示:在20g/L的底物浓度下的最佳条件为酶和底物比10000U/g,温度55℃,pH7.5,水解时间4h,水解度为72.7%,明显高于酶解大豆分离蛋白51.4%的水解度,且水解时间更短。β-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主要为130~1000u的短肽,占肽总量的86.3%,均一性极高。β-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对O2-.和.OH均有清除作用,清除.OH的能力明显高于大豆分离蛋白水解肽,即β-伴大豆球蛋白的水解肽对大豆肽清除.OH的作用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1.
为丰富大豆蛋白柔性改性技术,采用极端pH条件(pH 1,2,3,4,10,11,12,13)处理大豆分离蛋白(SPI)、β-伴大豆球蛋白(7S)和大豆球蛋白(11S)。通过对SPI、7S和11S蛋白进行凝胶电泳分析、氨基分析、巯基分析和色氨酸荧光分析,并测定大豆蛋白表面疏水性、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探讨极端pH处理对SPI、7S和11S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pH处理可导致SPI、7S和11S游离氨基和内源色氨酸荧光强度增加,蛋白表面疏水性提高,三级结构部分展开。此外,极端pH处理可诱导SPI与11S亚基部分解离,而对7S亚基影响较小。极端pH处理能够提高SPI、7S和11S蛋白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11S球蛋白可能是SPI结构变化和功能特性改善的主要贡献者。由此可见,极端酸碱处理通过诱导大豆蛋白高级结构的展开,改善其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新鲜低温脱脂豆粕、干热处理脱脂豆粕和溶剂浸提脱脂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β-伴球蛋白,研究低温脱脂豆粕预处理对制备大豆β-伴球蛋白结构的影响。新鲜低温脱脂豆粕制备大豆β-伴球蛋白羰基、游离巯基和总巯基含量分别为2.93 nmol/mg、1.39nmol/mg和11.87 nmol/mg,干热处理脱脂豆粕制备大豆β-伴球蛋白羰基、游离巯基和总巯基含量分别为5.24 nmol/mg、0.41 nmol/mg和5.42 nmol/mg,溶剂浸提脱脂豆粕制备大豆β-伴球蛋白羰基、游离巯基和总巯基含量分别为1.85 nmol/mg、1.93 nmol/mg和15.64nmol/mg,表明干热处理脱脂豆粕增加制备大豆β-伴球蛋白氧化程度,溶剂浸提脱脂豆粕降低制备大豆β-伴球蛋白氧化程度。随着蛋白质氧化程度的增加,大豆β-伴球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表面疏水性和内源荧光强度下降,内源荧光最大吸收峰发生蓝移,并且伴随着蛋白质聚集体的出现,表明蛋白质氧化使得大豆β-伴球蛋白聚集。  相似文献   

13.
王鹏  郭丽 《粮油加工》2010,(12):135-138
从6种优质大豆中提取了大豆β-伴球蛋白,SDS-PAGE电泳后均显示出6条谱带,并对它们的功能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大豆β-伴球蛋白持水性为市售大豆分离蛋白的1.15~1.48倍,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为市售大豆分离蛋白粉的1.04~2.35倍和1.21~4.27倍,溶解性为市售大豆分离蛋白粉的1.33~2.57倍,大豆β-伴球蛋白具有较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4.
聚乙二醇修饰对牛乳β-乳球蛋白抗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修饰反应物质的量比、修饰反应时间、pH值,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酯(SC-mPEG)对牛乳β-乳球蛋白(β-LG)进行修饰,研究其抗原性的变化。利用间接竞争ELISA检测结合产物的抗原性,结果显示不同条件下PEG修饰后的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最高降低率,反应8h时为70.2%。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测定不同条件反应后样品修饰度,反应8h时最高修饰度为39.1%。结果表明修饰反应时间为SC-mPEG修饰β-LG后其抗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脱脂大豆粉为原料,利用碱溶酸沉法分离提取大豆球蛋白,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压 力、加压时间及不同质量浓度下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变化,并对超高压后产物的免疫原性及结构特性进行分析。结 果表明:超高压能显著影响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超高压处理后大豆球蛋白的免疫原性有一定 程度的降低,但不能完全消除;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之后样品蛋白中α-螺旋和β-折叠的含量减 少,β-转角和无规卷曲含量增加;非还原性电泳与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的空间结构解聚,疏水性氨基酸 残基暴露在蛋白质表面,蛋白质的三、四级空间结构被破坏;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能会引起抗原表位的掩盖, 从而使其抗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牛乳β-乳球蛋白(β-lg)是胎儿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个外来过敏原,并且它是导致牛乳蛋白过敏的主要过敏原。胰蛋白酶对β-lg的水解作用可以导致其空间三维结构的变化,但是该酶诱导β-lg蛋白结构变化对其致敏性影响的意义还不清楚。为了探明水解作用对β-lg致敏性或者抗原性的影响,利用小鼠动物模型从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和体内(IgE水平和组胺水平)两个方面研究了水解作用对β-lg致敏性的影响。体外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和β-lg水解物相比,β-lg能够显著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P=0.01);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和小肠液IgE(免疫球蛋白E)抗体水平结果表明β-lg组小鼠血清IgE水平要高于β-lg水解物刺激组小鼠(P=0.03),而小肠液中IgE水平和血清IgE水平变化趋势一致,但是整体水平要显著高于血清(P=0.002)。血浆组胺实验表明β-lg免疫组小鼠血浆中组胺水平明显高于β-lg水解物免疫组(P=0.001)。   相似文献   

17.
大豆蛋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其致敏性却给大豆敏感人群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其中7S伴大豆球蛋白是一种主要过敏原。本实验采用碱溶酸沉法从大豆中分离纯化出β-伴大豆球蛋白(7S伴大豆球蛋白)。通过设置浓度、料液比、pH、提取液的单因素对比实验,研究对大豆球蛋白提取的影响,并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提取的7S伴大豆球蛋白进行了纯度分析。结果显示,使用pH9.0、浓度为0.10 mol/L的Tris-HCl缓冲液在料液比1︰18的条件下,7S伴大豆球蛋白提取率为47%。  相似文献   

18.
以大豆β-伴球蛋白为原料,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发酵制备抗氧化肽,研究发酵时间和浓度对大豆β-伴球蛋白肽抗氧化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发酵40 h时,大豆β-伴球蛋白肽抗氧化活力最高,抑制自由基能力最强;在此最佳发酵时间下,当大豆β-伴球蛋白肽浓度为1.6 mg/mL时,对羟自由基清除率最大;浓度为2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9.
牛乳β-乳球蛋白(β-lg)是胎儿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个外来过敏原,并且它是导致牛乳蛋白过敏的主要过敏原。胰蛋白酶对β-lg的水解作用可以导致其空间三维结构的变化,但是该酶诱导β-lg蛋白结构变化对其致敏性影响的意义还不清楚。为了探明水解作用对β-lg致敏性或者抗原性的影响,利用小鼠动物模型从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和体内(IgE水平和组胺水平)两个方面研究了水解作用对β-lg致敏性的影响。体外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和β-lg水解物相比,β-lg能够显著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P=0.01);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和小肠液IgE(免疫球蛋白E)抗体水平结果表明β-lg组小鼠血清IgE水平要高于β-lg水解物刺激组小鼠(P=0.03),而小肠液中IgE水平和血清IgE水平变化趋势一致,但是整体水平要显著高于血清(P=0.002)。血浆组胺实验表明β-lg免疫组小鼠血浆中组胺水平明显高于β-lg水解物免疫组(P=0.001)。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高压均质对大豆β-伴球蛋白(7S)富集组分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度分布和乳析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均质相比,均质处理使7S富集组分乳化活性降低,但可提高其乳化稳定性;乳化活性随均质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均质次数对其影响不明显,随着均质压力的升高和均质次数的增多7S富集组分乳化稳定性逐渐提高;高压均质改性的7S富集组分制备的乳状液粒径更小,并且乳析率下降;均质压力不变时,一次均质的7S富集组分比2次均质的7S富集组分形成的乳状液粒径更大,但乳析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