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发酵液中总酚、黄酮含量,微生物数量和pH为评价指标,选择红茶菌为菌种,分别发酵藜麦研磨液、水提液、磨浆液和糖化液,确定红茶菌发酵的最佳基质为藜麦研磨液;在此基础上,选择料水比、加糖量、接种量和发酵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红茶菌发酵工艺.结果 表明料水比14∶100 g/mL、加糖量6%、接种量8%、发酵温度...  相似文献   

2.
酶法红薯糖浆红茶菌发酵饮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以红薯糖浆为碳源的红茶菌发酵饮料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研究水解酶用量、红薯糖浆添加量、接种量、茶叶种类、温度对红茶菌生长与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红薯糖浆的最适水解酶用量为糖化酶100u/g、液化酶14u/g;最佳发酵培养液配比为糖浆15%、接种量20%、茶汁65%,且绿茶浸提液优于红茶浸提液;30℃静态培养至pH2.5,红茶菌生长旺盛,菌膜肥厚,总糖转化率高,菌液富有红薯特有的清香.因此,以红薯糖浆为碳源生产红茶菌发酵饮料,营养丰富,酸甜爽口,且经济、安全.为红薯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复合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茶、枸杞、金银花为主要原料,红茶菌为菌种,制作一种发酵饮料;采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优化红茶菌发酵工艺,结合总糖利用率(以葡萄糖计),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茶加入量为6g/L,枸杞加入量为8.7g/L,金银花加入量为8g/L,红茶菌接种量为9.8%,糖的加入量为56.5g/L,发酵温度为30℃。本实验在红茶菌发酵过程中加入了枸杞和金银花,在保留红茶菌原有酸甜香醇品质的基础上,增加了红茶菌发酵液中的营养成分,振荡通气培养更利于红茶菌的成熟,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保健型饮料。  相似文献   

4.
红薯糖浆在红茶菌发酵饮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双酶法制取红薯糖浆的酶用量,并以红薯糖浆为碳源,研究了糖浆添加量、接种量、茶叶种类、温度对红茶菌生长和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红薯糖浆的最佳酶用量为糖化酶100 U/g、液化酶14 U/g。最佳发酵培养液配比为糖浆15%、接种量20%、绿茶浸提液65%,30℃静态培养至pH2.5左右,红茶菌生长旺盛,菌膜肥厚,总糖转化率高,制成的红茶菌发酵饮料营养丰富、酸甜爽口。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实现红茶菌饮料的固定化共生发酵,对其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发酵液中的总酸含量、总糖利用率以及对发酵液的感官评价分值为考查指标,探讨了蔗糖添加量、接种量、菌种比例以及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固定化细胞共生发酵红茶菌饮料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固定化共生发酵红茶菌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蔗糖添加量为70g/L,接种量为7.5%,菌种比例(酵母菌J∶醋酸菌C)为6∶4,发酵时间为6d时,制得的红茶菌饮料色泽均匀,香味怡人,酸甜可口,具有红茶菌发酵液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以东北大白菜为原料,红茶菌(醋酸菌、酵母菌、乳酸菌)为菌种,对红茶菌酸菜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先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对影响酸菜感官品质、总酸含量和亚硝酸含量的三个因素(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红茶菌接种量)进行删选,再通过响应面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红茶菌接种量为16.036%,发酵温度为29.791 ℃,发酵时间为7.143 d,考虑到实际生产的便利,将其调整为接种量16%,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7 d,调整后发酵出的红茶菌酸菜感官评分为35分,总酸含量为1.87 g/100 g,此条件下产品中检出亚硝酸盐含量为0.84 mg/kg。红茶菌自身产生的代谢产物有众多保健功效,再与白菜结合后二者相互融合,发酵出一款新型酸菜,不仅提高红茶菌利用价值,也为酸菜市场的多元化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柑橘红茶菌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该研究以新会柑橘、英德红茶为主要原料,通过接种红茶菌发酵生产柑橘红茶菌饮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试验,运用4因素3水平,以pH值为响应指标,探究乳酸菌粉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四种因素对柑橘红茶饮料品质的影响,并确定柑橘红茶菌饮料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参数。结果表明,柑橘红茶菌饮料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参数为:乳酸菌添加量0.40%、蔗糖添加量15%、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为4 d。在此条件下,此时pH值为3.14,感官评价分值为93.1分,可溶性固形物消耗量为12.30%,与3次验证试验的结果接近,说明回归模型拟合程度高,因此响应面法优化柑橘红茶菌饮料的发酵工艺具有可靠性,可为柑橘红茶菌饮料研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一款品质稳定且口感风味佳的红茶菌发酵饮料,以感官评分、总糖含量、总酸含量、总酚含量为指标,对发酵菌株复配比例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木糖驹形氏杆菌(Komagataeibacter xylinus)1512、拜耳接合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 bailii)1484、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298最佳体积比为2∶1∶1;新型红茶菌最佳工艺条件为茶叶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8%、接种量6%、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 d,在此优化条件下,红茶菌感官评分、总酸、总糖、总酚含量分别为9.5分、8.61、18.73、1.39 mg/mL,该产品较传统红茶菌发酵时间短、口感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荔枝果汁红茶菌发酵果醋的适宜条件,探讨了红茶菌接种量、荔枝果汁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等因素对荔枝果汁红茶菌发酵液的总酸含量、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转化率等指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曲面分析和期望函数优化途径,获得荔枝果汁红茶菌发酵优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32℃,荔枝果汁初始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为14°Brix,红茶菌接种量10%,发酵6 d后,发酵液总酸含量可达2.48 g/100 mL,pH值为3.04。  相似文献   

10.
以猕猴桃为原料,以pH值和感官评价作为检测指标,依次经过菌种筛选、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猕猴桃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该饮料在保藏期期间总酚酸、维生素C以及乳酸菌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适用于猕猴桃乳酸菌饮料的最佳菌种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pH值5.0,加糖量10%,料液比1∶1(g∶mL),接种量106 CFU/g,发酵温度37 ℃,发酵时间28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产品总酚酸含量174.89 mg/100 g,维生素C 46.84 mg/100 g,pH值4.27,可溶性固形物18%,活菌数对数值9.96,微生物指标符合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1.
该试验以白酒和传统粽子的制备工艺为基础,以白酒曲的接种量、发酵时间、蒸煮时间、加糖量为单因素设计试验,进行理化指标和感官测定。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白酒曲水果发酵粽子最佳工艺参数为白酒曲接种量0.25 g、发酵时间36 h、蒸煮时间15 min、加糖量6 g时制作出的粽子口感最佳,有嚼劲,具有明显白酒香气,水果香甜,无酸苦味。此时还原糖含量为3.44 g/100 g,乙醇含量为86.4 mg/mL,淀粉含量为48%。  相似文献   

12.
以羽衣甘蓝、冰菜和紫胡萝卜为主要原料,安琪乳酸菌为发酵菌种,制备紫胡萝卜复合发酵饮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糖添加量、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结果表明,发酵饮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糖添加量7%、乳酸菌接种量5‰、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38 h。该条件下得到的发酵饮料酸甜可口、色泽鲜红,总糖含量0.21 g/L,总酸含量0.38 g/L,膳食纤维含量0.41 g/L,活菌数7.42×107 CFU/g,感官评分93.3分;共检测出7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以酮类和醛类为主,其次依次是醇类、酸类、酯类及其他化合物;其中香叶基丙酮、乙酸、反式-2-癸烯醛含量最高,分别为15.60%、13.14%和6.40%,是发酵饮料风味的主要来源。本研究为蔬菜饮料的开发提供新思路,也为实现农副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216-221
以龙眼果肉和茶糖水为原料,探讨了发酵温度、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和接种量等因素对龙眼果肉红茶菌发酵的影响,并以总酸、D-葡糖糖二酸1,4-内酯和D-葡萄糖二酸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设计进行工艺优化,得出佳的发酵条件为:温度29.6℃,初始TSS为14.7°Brix,接种量为14.1%,发酵时间6 d,所得发酵液总酸含量为26.87 g/L,D-葡糖糖二酸1,4-内酯为5.51 g/L,D-葡萄糖二酸为18.01 g/L。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1):260-264
以小球藻粉为原料,经热浸复水、发酵脱腥、调配、杀菌等一系列工序制成小球藻发酵饮料。得到发酵脱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糖量6 g/100 m L、发酵时间9 h、酵母接种量3 g/100 m L、温度28℃。饮料调配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糖量2 g/100 m L、蜂蜜1 g/100 m L、柠檬酸0.2 g/100 m L、发酵液80 m L/100 m L。研制出的小球藻发酵饮料为澄清的黄绿色,无藻腥味,营养丰富且具有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发酵果蔬饮料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研制苹果、胡萝卜果蔬汁乳酸菌发酵饮料;以苹果、胡萝卜汁为原料,制备混合果蔬汁,添加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与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1∶1)进行发酵;对发酵工艺中乳酸菌接种量、加糖量与发酵时间3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L(933),以产酸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乳酸菌数、感官评定为考察指标,最终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加糖量10g/100mL,接种量0.5×106cfu/mL,发酵时间13h。  相似文献   

16.
以黑木耳为原料,经酶解处理后接入植物乳杆菌和短乳杆菌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在植物乳杆菌与短乳杆菌的配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和加糖量对产品总酸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优化黑木耳乳酸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与短乳杆菌以2∶1的比例进行混合发酵黑木耳浆时,产酸效果最好;由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黑木耳乳酸发酵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84 h、发酵温度36℃、接种量3%、加糖量5%,在此条件下的总酸量为(9.75±0.21)g/L。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干骏枣为原料,采用红茶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 cescerevisiae Hansen、纹膜醋酸杆菌Acetobacter aceti、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ha plantarum)为菌种,经发酵研制红枣红茶菌发酵饮料。研究了红枣汁添加量、红茶菌接种比例、发酵时间、温度和供氧量等因素对红枣红茶菌发酵饮料发酵工艺的影响,确定其最佳工艺为:红茶菌接种量5%(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2:2:1)、枣水比1:3.5、发酵时间4d、温度30℃,供氧方式为10层左右的纱布封口震荡培养。该发酵饮料酸甜爽口,枣香醇厚。  相似文献   

18.
对浸提山楂汁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探讨了温度、不同二氧化硫添加量及不同加糖量对发酵后饮料的酒精度、还原糖含量和口感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楂汁发酵温度为25℃,不添加SO2,加糖量为133 g/L时,山楂汁的发酵饮料酒精度可达6.55%vol,残糖量为35.08 g/L,此条件下口感最佳;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和果胶进行稳定剂试验,结果表明,果胶添加量0.2%、羧甲基纤维纤维素钠(CMC)0.2%时,稳定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以乳酸发酵饮料中的总酸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红枣乳酸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乳酸发酵前后的活性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红枣乳酸发酵饮料中总酸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24h、接种量10%,在此条件下,活性成分得到了很好地保留,制备得到的红枣乳酸发酵饮料中的总酸含量可达0.897g/100g,得到的回归模型对试验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对红茶菌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以发酵液pH值和感官评分为衡量指标,得到红茶菌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茶叶浓度0.6g/100mL、酵母菌接种量3%、蔗糖浓度8%,此时,红茶菌发酵液pH值为3.23,感官评分为92分,红茶菌饮料呈淡黄色,口味酸甜适中。对不同发酵条件下红茶菌发酵液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蔗糖较适合于红茶菌发酵饮料的制作,发酵液蛋白质和多酚含量相对较高;相对于乌龙茶和黑茶,绿茶和红茶也较适合于红茶菌发酵饮料的制作;红茶菌发酵主要在前4d完成,发酵期间,多酚含量、糖度和pH明显下降,而酸度、蛋白质含量和酵母菌数量则明显增加,在发酵的后期阶段,主要成分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