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目的 对本实验室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能力进行验证,以提高或保证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中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按照样品的作业指导书开启样品,按照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进行检验,同时用MALEI-TOF-MS质谱仪对可疑菌进行鉴定,对2种方法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FC02220009样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FC02220080样品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国标方法和MALDI-TOF-MS方法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为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避免假阴性出现,可多种鉴定手段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升实验室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速度和准确性。方法 依据《GBS4789.30-2016S食品安全国家标准S食品微生物学检验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和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对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 同时利用实时荧光PCR法对能力验证中的2个样品进行快速筛查,采用VITEK2 Compact3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可疑菌落。结果 GB 4789.30国标法和实时荧光PCR快速筛查法检测,结果均为样品CODE:FC02220028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阳性, 样品CODE:FC02220098阴性。结论 本实验室参加了中国食品药品质量检定研究院组织的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能力验证,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对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能力,提高微生物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水平.本实验室参加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测试评估中心组织的ACAS-PT1108(2021)乳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能力验证,参考参试指导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  相似文献   

4.
通过能力验证试验验证本实验室掌握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能力情况,维护、巩固本微生物实验室能力及质量控制水平。参考ACAS-PT903 (2020)参试指导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9.30—2016第一法),采用BAX system Q7全自动病原微生物检测系统进行筛检,API Listeria李斯特菌属鉴定试剂盒、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可疑菌株的鉴定。结果表明,参试编号为20-Y466、20-Y863的样品均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本实验室参加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测试评估中心组织的ACAS-PT903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能力验证结果评价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能力验证提升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能力和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方法依据GB 4789.3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进行检测,利用BAX system Q7全自动病原微生物检测系统对能力验证中的3个样品进行快速筛查,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和溶血素O基因(hly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可疑菌株。结果编号CODE1和CODE3的样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编号CODE2的样品未检出。结论本实验室参加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的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能力验证测试,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本实验室对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检出能力。方法按照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GB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SN/T 1870-2016《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进行检验。首先进行2次前增菌,再按照国标法进行选择分离、纯化、生化鉴定进行检验;同时利用增菌液进行实时荧光PCR方法检验。结果国标法和实时荧光PCR法检验结果均为CODE 40样品检出单增李斯特氏菌,CODE 61样品未检出单增李斯特氏菌。结论组织者对本实验室此次能力验证试验结果评价满意,说明本实验室同时具有传统国标法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判定实验室或检查机构能力的活动,能够有效评价参加实验室或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水平,也是实验室或检测机构进行自查和外部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方式~([1])。本文通过探讨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氏菌)检出能力验证的过程,为今后实验室致病性微生物的检出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9.30-2016)。结果:两个考核盲样结果均为检出。结论:本次能力验证结果经考核组织机构反馈为"首次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参加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的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能力验证活动,提高实验室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准确率。方法对能力验证标号为CODE1~CODE3的3组鱼蛋白粉样品,使用恒温荧光核酸技术与国标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结果使用恒温荧光核酸检出CODE2为阳性结果,与GB4789.7-2013国家标准方法检出的阳性结果一致,证明CODE2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通过此次能力验证,使得实验室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为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4,(1):222-224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发布《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7-2013)等7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添加剂二丁基羧基甲苯(BHT)》(GB 1900-2010)第1号修改单。其编号和名称如下:GB 4789.7-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代替GB/T 4789.7-2008)GB 4789.26-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代替GB/T 4789.26-2003)GB 4789.28-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代替GB/T 4789.28-2003)GB 4789.31-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肠杆菌科噬菌体诊断检验(代替GB/T 4789.31-200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冻鱼糜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从全国范围内采集冻鱼糜制品4 516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相应标准的规定,对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检验。结果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6.02%(272/4 516),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0.84%(38/4 516),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出率0.84%(38/4 516),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0.91%(41/4 51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在4种食源性致病菌中较为突出,且不同产地的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差异较大。除副溶血性弧菌以外,其余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散装样品中的检出率均高于预包装样品。结论 市售冻鱼糜制品存在致病菌污染,需要关注其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食品检测实验室的致病菌检测能力和水平,提高海产品中致病菌的检测能力,促进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高。方法参照GB/T4789.20-2003、GB4789.30-2010等相关标准方法中的要求,分别对样品进行定性检测与鉴定。结果此次考核共发放7类(种)样品, A样品(福氏志贺氏菌)、B样品(副溶血性弧菌)、C样品(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副溶血性弧菌混合菌)、D样品(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样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F样品(福氏志贺氏菌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混合样)和G样品(无菌),以上样品的检测满意率分别为100%(5/5)、 97.1%(34/35)、 94.3%(33/35)、 64.7%(11/17)、 100%(35/35)、 92.9%(13/14)和97.1%(34/35)。总满意率为71.4%(25/35),其中疾控系统满意度为77.4%(24/31)。结论参加此次考核的单位大部分都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特别是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关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的检测,有1/3的实验室未能正确检出,提示要提高全省关于海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整体检出水平,相关实验室要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尤其是EPEC的检测能力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通过参加CNAS比对能力验证计划,提高实验室检测校准能力。[方法] 依据GB 4789.30-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增李斯特菌检验》基础方法和生化分子学方法相结合,对盲样进行定性检测。[结果] 2个盲样LMO(ZJ)-191和LMO(ZJ)-134分别为检出和未检出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结果为均通过。[结论] 本次采用多种组合实验方法,更加准确了解到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各项特征,综合提升了检测准确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参加“奶粉中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的检测能力验证计划”,验证实验室对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的检测能力,提高实验室检测技能。方法 依据GB 4789.4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检验》中的第一法,对能力验证样品进行检验,对分离出的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同时用BIOLOG鉴定系统对可疑菌落进行鉴定。 结果 编号G785和编号V995的两个能力验证样品皆检出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 结论 本次能力验证获得满意结果,证明本实验室具备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的检测能力。在本次能力验证实验过程中,在以国标法检测的同时,辅以BIOLOG进行鉴定,与传统生化鉴定结果互为印证,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以后的检测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验证塔里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项目中沙门氏菌检测的技术水平。 方法 实验样品前处理方式按照考核方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处理, 沙门氏菌分离鉴定的能力验证工作按照GB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并结合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将生化鉴定结果符合沙门氏菌阳性特征的样品进行血清学鉴定及分型。结果 3 个样品中, 样品1 检出斯坦利沙门氏菌,样品2 检出肯塔基沙门氏菌, 样品3 未检出沙门氏菌, 3 个样品能力验证结果均与组织方一致。结论 通过此次能力验证, 本测试中心的微生物检验能力和沙门氏菌检测技术水平均得到了有效验证和提高, 提升了本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定能力验证样品中霉菌和酵母计数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方法 根据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和GB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中第一法霉菌和酵母平板计数法对能力验证样品霉菌和酵母进行定量检测, 按照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对检测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在95%的置信区间下, 霉菌和酵母检测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238。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评定方法可以对能力验证的样品霉菌和酵母定量检测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且适用于检测条件相近的实验室进行相关的不确定度的评定。  相似文献   

16.
巧克力中沙门氏菌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实验室对巧克力中沙门氏菌检测能力验证实验与结果。方法 依据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对巧克力样品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参照能力验证计划参试指导书来进行测定和结果判断。结果 通过平板法结合生化鉴定实验结果可知, 编号CODE:384有可疑目标菌落检出沙门氏菌阳性菌, CODE:544、CODE:699的可疑目标菌落均未检出沙门氏菌阳性菌。结论 本次实验室对巧克力中沙门氏菌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合格, 为提高相关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