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以明确报道的具有解酒护肝功效的葛根、葛花、丹参等药食同源材料为原料,经复合酶酶解和鼠李糖乳杆菌217-8发酵制备成酵素,对其黄酮、葛根素、多酚等活性成分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酵素与原材料对照,其葛根素含量提高了7倍,黄酮含量提高了3倍,氨基酸含量提高了3倍,多酚含量提高了80 mg/L,抗氧化能力提高了92%,以上指标均是与加速酒精代谢及保护肝脏相关的指标。因此,优选并配伍的葛根、葛花、丹参、山楂、云茯苓等药食同源原料经复合酶解和微生物转化制备成酵素,可将其天然活性成分完整保留并有效释放,同时产生有益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潜在的解酒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玉米须黄酮提取液和西红柿、苹果和大豆果蔬原汁为原料研制果蔬复合酵素饮料,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获得玉米须果蔬复合液发酵的最佳条件,并评估酵素饮料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玉米须果蔬复合液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2%,发酵时间41 h,发酵温度31℃;得到的玉米须果蔬复合发酵液用4%的白砂糖,0.06%的柠檬酸进行调配,在该条件下玉米须果蔬酵素饮料的感官评分最高;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须果蔬复合酵素饮料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3.
桑椹酵素是以桑椹汁为原料再加入有益菌发酵而来。本文研究了桑椹酵素在发酵过程中生理活性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发酵过程中的葡萄糖、果糖、乙醇、有机酸、花青素、原花青素和总酚的含量,并通过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和DPPH·清除实验探究发酵过程中桑椹酵素抗氧化活力变化。结果显示:发酵30 d后,体系中葡萄糖和果糖总量下降到66.58 mg/m L,而乙醇、乳酸和醋酸含量明显增加,最后分别为27.19、4.03、4.69 mg/m L;活性成分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在发酵30 d后,桑椹酵素中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含量降低,而总酚含量增加了5.0%,且抗氧化活性也增强;10倍的发酵稀释液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大分别可达48.12%和98.16%。结论表明:桑椹酵素的抗氧化能力在发酵过程得到提升,且其变化与总酚变化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古茶树叶酵素经模拟胃、肠消化后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该研究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的方法,检测古茶树叶酵素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总酚、黄酮、原花青素含量的释放规律,同时对模拟胃肠消化前后茶叶酵素中的5种儿茶素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古茶树叶酵素在模拟胃消化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均显著提高(P<0.05),原花青素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在模拟肠消化中,总酚含量、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提高(P<0.05),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无显著变化(P>0.05),原花青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5种儿茶素类物质中在胃消化过程中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在肠消化过程中均显著下降(P<0.05),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在模拟肠消化2 h后分别下降了74.58%、64.40%、86.95%、48.21%。这表明,古茶树叶酵素在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胃蛋白酶、胃酸可促进抗氧化活性物质释放,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有望应用于抗氧化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野生樱桃李酵素的主要成分及其抗氧化性能,分别以野生樱桃李果肉和果皮为原料,添加不同比例的糖制备酵素,探究6种酵素在发酵前后的总黄酮、总糖、总酚、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并对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种果肉和果皮酵素均表现出明显的抗氧化活性,糖添加量为30%的果肉酵素(R30)和果皮酵素(P30)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最强,且R30的3种抗氧化活性均高于P30;与发酵前相比,R30和P30的总黄酮含量分别降低62.57%和48.28%,总糖、总酚、总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569.81%和502.89%、217.01%和172.25%、134.28%和99.17%、182.53%和202.40%,野生樱桃李酵素的·OH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与总酚和总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添加适量外源糖有利于改善野生樱桃李酵素品质。  相似文献   

6.
对银耳蓝莓酵素(tremella blueberry enzymes,TBE)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性能的变化及其理化品质进行研究,从多个体系监测银耳蓝莓酵素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银耳蓝莓酵素发酵后的总酚含量较发酵前提高了39.99%;金属离子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发酵前相比提高了7.30%、17.21%、15.40%、18.07%和10.47%;经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银耳蓝莓酵素发酵后的蛋白酶、脂肪酶、α-淀粉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分别达到51.10、5.64、0 U/mL和138.75 U/mL。  相似文献   

7.
以紫花芸豆为原料制备芸豆酵素,探究其发酵过程中pH、总酸、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酚、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各成分与抗氧化活性参数(还原力、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芸豆酵素发酵过程中pH持续降低后趋于平缓趋势,总酸变化规律与之相反;还原糖含量由发酵初期小幅度上升至11.2 mg/mL,随之不断下降并于发酵48 h达到最低值3.55 mg/m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17.07%持续降低至6.01%;总酚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仅在发酵32 h有所下降,并于发酵结束达到最大值367.92 mg/mL;黄酮含量呈现持续升高趋势并于发酵48 h达到92.24 μg/mL后趋于稳定,芸豆酵素的抗氧化能力(还原力、ABTS+自由基清除率)总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并于发酵后期达稳定状态,分别于发酵56 h时达到最大值(0.88 μmol/L、88.12%)。功能成分与抗氧化能力参数相关性表明,总酚、黄酮与还原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水果酵素在自然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研究酵素的抗氧化活性;以可溶性淀粉和4-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测定酵素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酵素在发酵结束后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87.19%和100.00%;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9.57%和81.67%。酵素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明显,表明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潜力。  相似文献   

9.
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的北五味子麦芽酵素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该酵素产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制备北五味子麦芽酵素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北五味子∶麦芽=2∶1(g∶g),发酵时间为3 d、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为41 ℃。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北五味子麦芽酵素SOD酶活力为3 464.80 U/mL。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该酵素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达到了26.03%、97.25%、89.10%和0.613 7 mmol/L,表明该酵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王帅  宋奇  范影  冯超 《中国酿造》2022,41(11):84
以桑葚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备桑葚酵素,探究其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总糖、总酚含量等理化指标及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规律,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桑葚酵素发酵过程中,pH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总酸则与pH相反,至发酵结束时,pH在3.65左右趋于稳定,总酸含量稳定在6.65 mg/mL。总酚含量、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SOD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现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桑葚酵素抗氧化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SOD活性)的提高与总酸、蛋白质和总酚含量的变化呈现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表明微生物发酵过程有生物活性成分产生,提高了桑葚酵素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海棠果为原料,研究澄清果汁发酵、带果肉发酵以及果胶酶对海棠果蒸馏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利用气质联用(GC-MS) 对海棠果蒸馏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海棠果蒸馏酒共含有126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有68种,包 括9种醇类、35种酯类、4种酸类、7种醛酮类、4种萜烯类和4种其他成分;海棠果蒸馏酒中的主要香气成分包括月桂酸乙酯、己酸乙酯、 乙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和异戊醇等,为感官分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带果肉发酵酒香气物质种类总体多于澄清果汁发酵 酒,添加果胶酶可以增加发酵酒中香气物质的种类。  相似文献   

12.
海参及其加工废液基本化学成分分析及蛋白质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参及其废液的成分进行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对海参及其废液的氨基酸营养进行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干重样品中,海参中蛋白质、多糖、总皂苷的含量都高于废液,粗脂肪含量低于废液。氨基酸分析表明,2种样品中都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每克蛋白中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AA)的含量、总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的含量及比值(EAA/TAA),废液都高于海参。采用模糊识别法、氨基酸评分(aminoacid score,AAS)、化学评分(chemi calscore,CS)、氨基酸比值系数(ratio coefficient,RC)及比值系数分(score of ratio coefficient,SRC)对氨基酸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废液的蛋白质品质高于海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别利用5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RC212、TOP15、71B、DV10、CY3079发酵海棠果制备海棠果酒,并对其基本理化指标、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海棠果酒除残糖量偏高外,其他理化指标均达到发酵酒的要求。酵母菌71B、RC212发酵的海棠果酒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通过气质联用(GC-MS)法共检测到62种挥发性物质,不同酵母发酵的海棠果酒的香气成分存在差异,5种海棠果酒中共有挥发性物质为34种,主要香气成分包括乙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异丁醇、异戊醇、苯乙醇。其中,酵母菌71B发酵的海棠果酒中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为267.02 mg/L。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重视,绿色防控是一项解决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技术。烟草在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综述了潍坊烟区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作,烟区以"健康烟"栽培理念为核心,减少农事操作,集成并优化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物理防治为重点,科学化防为辅助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为烟草行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华根霉(Rhizopus chinensis)属于根霉的一种,其产物具有较高的液化能力、酯类合成能力,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残体和酒曲中。文章介绍了华根霉的基本培养特征,产脂肪酶及其相关酶基因的诱变和异源表达,简要介绍了华根霉产淀粉酶、纤溶酶和复合酶的研究进展和蛋白质组学应用在华根霉上的研究进展,最后简述了华根霉在酿酒、化妆品、生物柴油、医学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当前华根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对其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姜闪  张志国 《食品科学》2019,40(14):48-53
以大豆乳清废水中提取的脂肪氧合酶为食品改良剂添加到面条加工中,研究其添加量对面条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氧合酶添加量在0.2%~1.0%范围内,面条的吸水率呈上升趋势,而干物质损失率、弹性、硬度等品质特性呈V型变化。当脂肪氧合酶添加量为0.6%时,面条最佳蒸煮时间、断条率及干物质损失率达到最小值,而面条的硬度、弹性及咀嚼性分别增至7 861.318 g、0.903和3 719.072,且脂肪氧合酶添加量对面条黏着性的影响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当其添加量为0.6%时,面条的黏着性降至-102.62(g·s)。此外,根据面条感官测评结果可知脂肪氧合酶可有效改善面条的黏弹性、色泽及表观状态等感官品质,且当其添加量在0.6%~0.8%范围内,易被消费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随着啤酒市场的逐渐壮大,消费者对啤酒的品质、口感和风味愈加注重,拥有协调香气、醇厚口感和丰富层次的啤酒将更受消费者的青睐。在啤酒的发酵过程中,啤酒酵母代谢产生多种副产物,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决定啤酒香味的芳香物质;另一类是给啤酒带来不纯正、不成熟、不协调的口味和香气的生青味物质。在这众多生青味物质中,双乙酰、二甲基硫及乙醛对啤酒风味影响最大。该文通过对双乙酰、二甲基硫及乙醛这三种不良风味物质的控制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多种控制方法,旨在改善啤酒风味,提高啤酒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玉米芯碱法预处理糖化发酵转化酒精产量的影响,利用热水和碱过氧化氢(AHP)对玉米芯进行预处理,研究不同 酶解pH、底物浓度、加酶量对葡萄糖和木糖转化率的影响;对比热水处理前后玉米芯成分变化以及对不同发酵方式对酒精转化率的 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 值为5.2,10%底物浓度,纤维素酶添加量20 mg/g,50 ℃酶解24 h,能获得较高的葡萄糖(>85%)和木糖转 化率(>80%);在此条件下进行分步发酵,80 h时酒精产量可达到16.84 g/L,为酒精转化率理论值的61.9%;半同步糖化发酵和同步糖 化发酵酒精产量分别达到了16.23 g/L和16.19 g/L。 表明不同发酵方式对酒精产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高产槐糖脂假丝酵母菌(Candida bombicola)SF260为生产菌,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槐糖脂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并进一步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槐糖脂的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葡萄糖60 g/L,转基因大豆油80 g/L,酵母粉3 g/L,Na2HPO4·12H2O 3 g/L,KH2PO4 1 g/L,槐糖脂产量达88.79 g/L,较优化前提高了27.22%。菌株SF260在5 L发酵罐内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在发酵液中葡萄糖、转基因大豆油质量浓度分别降至10 g/L后,采用连续流加补料的方式控制葡萄糖、转基因大豆油质量浓度为10~15 g/L,如果pH降至3.5以下,控制pH为3.5,转速400 r/min,发酵时间204 h。在此优化条件下,槐糖脂产量可达331.26 g/L,发酵强度达1.62 g/(L·h)。  相似文献   

20.
探究一种复方海藻粥的润肠通便作用。根据药食同源的原则,将芋头、海带、无花果、低聚果糖、大枣、牛磺酸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复方海藻粥。实验中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便秘模型对照组、高剂量实验组、中剂量实验组和低剂量实验组。连续给药7d后,测量小鼠的首粒黑便时间、6h内排便粒数、6h内排便质量及粪便含水量和小肠碳墨推进率。结果显示高、中剂量实验组与便秘模型组相比,6h内排便粒数、6h内排便质量及粪便含水量均显著增加(p<0.05),首粒黑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高、中、低剂量实验组均明显提高了小鼠的小肠推进率(p<0.01),分别为16%、10%、6%。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首粒黑便时间、6h内排便粒数、6h内排便质量及粪便含水量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复方海藻粥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具有较为明显的润肠通便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